恋夜H诗 恋夜H诗
关注数: 32 粉丝数: 817 发帖数: 19,720 关注贴吧数: 10
今天面试了个培训班坑了的学生 有本科学历,笔试题答了20多分(平时及格线30分),因为是本地人又能实习,就给了下面试机会,结果问了下,基本啥都不会,但是能说出几个相关名词,让他具体解释又解释不清,简历写的挺详细(但毫无技巧那种),有明显的违和感,最后问出了原来是培训班推荐来的,简历老师帮写的。技术没啥问的,然后就随便和她聊聊了培训班的事,发现这孩子明显被坑了。 培训班坑不坑的最大区别就是课程设计,她们说是嵌入式培训,结果学到一半又开始教android,做项目就和做填空题一样,即使知道怎么添,也不知道为什这么添,结果哪个都没学明白,所以这钱基本是白花了。她还是秋招被培训班忽悠去的,结果秋招和春招都没找工作,本科学历一定程度也浪费了。培训4个月,学费16000或者毕业之后1年内每个月还1600,大概19000。我问了下说培训班没给推荐工作或最低工资保障吗,对方说,推荐了啊,你这就是...我告诉他,你这就是代投简历而已。他说最低工资保障一年后4000(在本地区不算低,别和一线比),我说写到合同了吗,他说写了,这点我有些意外,于是问了具体实施,结果是1年之后达不到4000,那样可以去再培训班4个月,之后再达不到4000(是不是1年后我没问),可以反10000,果然这钱不好拿。 送走了这哥们,直接告诉HR,以后这个培训机构推荐的直接不要,机构的名字就不说了,毕竟不同结构的分校差距很大,这个机构也没事名声。 说这么多就是想告诫大家两点: 1:别相信培训班的任何就业保证。 2:去培训班之前一定要了解对方的课程设计是否合理。
【原创】程序员如何创业? 首先,向某些人道歉,因为这篇文章可能并不会有你们关心的内容,甚至大多是你们不想听到的话,用标题把你们骗进来,是因为你们大多数对编程和创业之间的关系存在着很大的误解,就像我经常听到的“程序员将来可以创业”或者“我做程序员是为了创业”。 实际上你们根本连创业最基本的了解都没有,虽然我也不了解创业,但是我可以告诉你们,除了那种难以复制的顶尖技术的纯技术创业,别的创业,主要也就是现在流行的互联网+创业,他们的成功都不靠技术,而是靠商业头脑或者叫商业意识,这个概念也许没有太明确的定义,不过对数字的敏感,对客户体验的了解这些都在这个概念之内,而技术绝对不在其中。 所以想着当程序员就能创业,有这种想法的人,就是没有商业意识的名校表现,我劝你还是多看看书多看看《吴晓波频道》一类的节目,再想着创业的。 换句话来说,这篇文章主要是告诉你一个常识,程序员和创业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虽然自己会技术对创业肯定有帮助,但是这只是辅助性的,并不起绝对性作用的。一个有商业意识的人,技术不会任何技术,他也可以找到程序员作为合作者,也可以在拿到风投之后去雇佣程序员。 而一个没有商业意识的程序员,创业的结果很可能就是浪费自己时间,做了个没人用的垃圾产品。 所以程序员如何创业和司机如何做饭一样,都是对一个领域缺乏基本了解的误区,你想创业就去培养你的商业意识,这和你是不是程序员没关系。 你想当程序员就去提高的编程水平,这和你将来创不创业也没关系。你想做什么,就去了解做这个到底需要什么,连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都搞不懂,失败基本是注定的。
160215【原创】如何评价一个职业? 【重新排版】 很多时候,中国人在评价一个职业的标准是简单粗暴的,那就是挣不挣钱,顶多再算上一下可以得到钱的权利,抛开权利这个敏感话题不谈,个人感觉在一定范围内,这个标准没什么不好的,毕竟如果你连自己的生活都无非保证,谈什么大道理都是笑话。一个拿父母钱的社工并不比自力更生的城管值得尊重,当然前提是这个城管文明执法。又扯远了,个人这里就是想就金钱这样标准来谈谈职业,或者说就是谈谈什么样的职业会挣钱。 实际上挣不挣钱也是有个很简单的判断标准,就是可取代性,能取代你的人少,你就值钱,能取代你的人多,你就不值钱。这个道理其实和自由市场供求关系很类似,苹果种多了自然要降价,那么如何保证苹果的价值,无非两点,一,种苹果少的时候去卖苹果,二,努力提升苹果的味道。不同于苹果,职业是个长期的事,一时的需求很难决定未来的发展,所以提升自身的价值才是最重要的。于是乎金钱可以简单的由可取代性来判断,而可取代性又可以简单由可成长性来提升,你成长的可能性越高,能取代你的人少,你就值钱。说来说去又谈到了发展,所以我才说用钱作为标准没什么不好的,只不过这里钱不应该单纯是一个月的月薪,而是将来你很长一段时间内能挣到的钱。 咱们回来接着说,如何根据成长性对职业进行评价呢。 低级职业,无成长性可言的职业,这类职业基本没有任何门槛,是个人就能做。有几年经验工作起来其实都没区别,所以也就别想着涨多少工资了,给你涨工资不如开除了你,然后再招个人。 中级职业,有短期成长性的职业,这类职业一般需要少量的学习成本。没有工资经验有三五年工作经验有着明显的区别,所以工作前几年,随着能力的提高工资会涨,但是别指望幅度太大,给你涨的太多,不如开除你,然后再招两个新人。有十年的工作经验和三五年工作经验的并没有太多区别,所以工资到了一定数目之后,也不会太涨了。 高级职业,有长期的成长性的职业,这类职业一般需要大量的学习成本,性格天赋之类的可能也会有一定影响。不同工作经验可能有着明显的区别,工资也会随着经验增长有着明显的提高,开除一个人再招人会很麻烦。 有没有那种有着无限成长性的职业呢,当然有,不过一般到了这个程度,职业其实就可以上升为事业了。 在这里个人不想具体的评价哪些职业属于低级职业,哪些职业属于高级职业,而且同样职业部分是中级部分是高级,并没有从事过这些职业,也没啥发言权,而是希望通过这种分类给大家提供一些职业规划上的帮助。所以就只拿自己的职业“程序员”举个例子。程序员基本上只有一定基础才找的到工作,工作内容差距很大,比如小明入行之后做网站开发,最开始做个学校的展示网站,之后做个公司的展示网站,然后一直做这样的工作,这种情况他基本从事的就是中级职业了。而小红入行之后也做的是网站,不过最开始做的也是学校的展示网站,之后做的是个商场的购物网站,再之后做的是个物流管理网站,虽然还是一直做网站,但是功能却越做越复杂,慢慢的还需要考虑安全性,并发性了,这样同样是程序员,而小红从事的明显是高级职业。 比起职位定位更重要的是定位之后如何去选择更高级的职业,其实文章中说的也很清楚了,无法两个原则,一是尽量不要从事没成长性可言的职业,二是尽量不断提高自己。当然这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也并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也就不灌大家鸡汤了,最后祝愿大家找到理想的工作。 PS1:写完之后其实发现文章可以概括为一句话 “ 考虑你现在的工作干5年之后会挣多少,10年之后又会挣多少 ” PS2:在中国有着一些体制内职业,这篇文章现在对这些职业并没有任何参考价值,但是我相信10年之后说不定就有参考价值了,到时候再考虑这个就晚了。
160215【原创】如何评价一个职业? 很多时候,中国人在评价一个职业的标准是简单粗暴的,那就是挣不挣钱,顶多再算上一下可以得到钱的权利,抛开权利这个敏感话题不谈,个人感觉在一定范围内,这个标准没什么不好的,毕竟如果你连自己的生活都无非保证,谈什么大道理都是笑话。一个拿父母钱的社工并不比自力更生的城管值得尊重,当然前提是这个城管文明执法。又扯远了,个人这里就是想就金钱这样标准来谈谈职业,或者说就是谈谈什么样的职业会挣钱。 实际上挣不挣钱也是有个很简单的判断标准,就是可取代性,能取代你的人少,你就值钱,能取代你的人多,你就不值钱。这个道理其实和自由市场供求关系很类似,苹果种多了自然要降价,那么如何保证苹果的价值,无非两点,一,种苹果少的时候去卖苹果,二,努力提升苹果的味道。不同于苹果,职业是个长期的事,一时的需求很难决定未来的发展,所以提升自身的价值才是最重要的。于是乎金钱可以简单的由可取代性来判断,而可取代性又可以简单由可成长性来提升,你成长的可能性越高,能取代你的人少,你就值钱。说来说去又谈到了发展,所以我才说用钱作为标准没什么不好的,只不过这里钱不应该单纯是一个月的月薪,而是将来你很长一段时间内能挣到的钱。 咱们回来接着说,如何根据成长性对职业进行评价呢。 低级职业,无成长性可言的职业,这类职业基本没有任何门槛,是个人就能做。有几年经验工作起来其实都没区别,所以也就别想着涨多少工资了,给你涨工资不如开除了你,然后再招个人。 中级职业,有短期成长性的职业,这类职业一般需要少量的学习成本。没有工资经验有三五年工作经验有着明显的区别,所以工作前几年,随着能力的提高工资会涨,但是别指望幅度太大,给你涨的太多,不如开除你,然后再招两个新人。有十年的工作经验和三五年工作经验的并没有太多区别,所以工资到了一定数目之后,也不会太涨了。 高级职业,有长期的成长性的职业,这类职业一般需要大量的学习成本,性格天赋之类的可能也会有一定影响。不同工作经验可能有着明显的区别,工资也会随着经验增长有着明显的提高,开除一个人再招人会很麻烦。 有没有那种有着无限成长性的职业呢,当然有,不过一般到了这个程度,职业其实就可以上升为事业了。 在这里个人不想具体的评价哪些职业属于低级职业,哪些职业属于高级职业,而且同样职业部分是中级部分是高级,并没有从事过这些职业,也没啥发言权,而是希望通过这种分类给大家提供一些职业规划上的帮助。所以就只拿自己的职业“程序员”举个例子。程序员基本上只有一定基础才找的到工作,工作内容差距很大,比如小明入行之后做网站开发,最开始做个学校的展示网站,之后做个公司的展示网站,然后一直做这样的工作,这种情况他基本从事的就是中级职业了。而小红入行之后也做的是网站,不过最开始做的也是学校的展示网站,之后做的是个商场的购物网站,再之后做的是个物流管理网站,虽然还是一直做网站,但是功能却越做越复杂,慢慢的还需要考虑安全性,并发性了,这样同样是程序员,而小红从事的明显是高级职业。 比起职位定位更重要的是定位之后如何去选择更高级的职业,其实文章中说的也很清楚了,无法两个原则,一是尽量不要从事没成长性可言的职业,二是尽量不断提高自己。当然这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也并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也就不灌大家鸡汤了,最后祝愿大家找到理想的工作。 PS1:写完之后其实发现文章可以概括为一句话 “ 考虑你现在的工作干5年之后会挣多少,10年之后又会挣多少 ” PS2:在中国有着一些体制内职业,这篇文章现在对这些职业并没有任何参考价值,但是我相信10年之后说不定就有参考价值了,到时候再考虑这个就晚了。
【转】5件在我步入职业软件开发生涯那天起就该知道的事情 原帖是4件,但是按内容和小标题都是5件... 四件在我步入职业软件开发生涯那天起就该知道的事情发表在 心得体 我的软件开发生涯开始于大约15年以前。 但是直到最近5年,我才真正地看到它的提高。 下面这些事情,我希望在进入软件开发领域时我已经知道了。如果我早点知道这些事儿,我将会变得更加成功。 软件开发中没有“正确的方式“ 在我开发生涯的早期,我在学习和争论上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我错误地认为,在软件开发的诸多方面都存在一种绝对”正确的方式“。 但是,关于软件开发,几乎每一件我当时认为是正确的事到头来都被证明是错的。 更重要的是,我发现几乎没有任何一件事是非黑即白的。在编写代码和开发软件的过程中,几乎所有的决策都是基于当时特定的情形。 我之前已经谈过为什么信仰一种技术对开发人员有害,但是我现在说的这个话题谈的不止是一种技术(这么狭隘)。 没有通用的最佳实践,这也是真的。甚至是一些highy charged话题。例如,要不要单元测试?敏捷开发和瀑布模型哪个好?这些没有永远正确的答案。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在”正道“(理想主义)路线的迷宫里浪费了太多的时间,而不是采用可以帮我走得更远的”务实“(现实主义)路线。 细读书不是最佳的学习方式 我一开始学习编程和技术知识的时候,我花了太多时间细读一些关于特定技术的书。读书没错,但是选择读什么书和读它的哪一部分非常重要。 比如,我记得我读过一本非常厚的讲VC++的书。(我十分肯定是这本书的更早的一个版本。)不管怎么说,这本书是本内容丰富的好书,但是一页一页地读并不是学习VC++最好的方式。 如果我当时先粗略地看看此书的章节,获得对VC++的一些全局的认识,然后再去搞懂其中最最重要的部分,我能学到并记住更多的东西。 如果我当时坐下来,通过实际地做一些东西来练习基础知识,而不是仅仅读一下或者过一过书上的例子,我现在会更加成功。你没有在真正地学一门技术,除非你用它解决了真正的问题。 深入学习一门特定技术是浪费时间 我不仅在”细读书“上浪费了时间,我在”读错书“上也浪费了时间。 我错误地相信,从里到外学习一门特定的技术能很好地推动我的职业生涯。 我花了太多时间读一些非常专门的技术书,如,ASP.NET或Hibernate,而不是读更多的像《代码大全》,《代码整洁之道》,和《敏捷软件开发:原则、模式与实践(C#版)》。(BTW,我推荐你去读所有的这些书,如果你没读过的话。) 尽管了解你所使用的技术非常重要,但是成为那个特定技术的绝对专家并不重要。知道确切的API调用没多大好处,你需要的时候可以轻而易举地查到。 我在太多技术上花了太多时间深入学习,最后这个技术不是死掉了就是我后来放弃不用了。大多数关于这些特定技术的知识最后只代表了浪费掉的时间。 我发现,成为你正在使用的特定的程序语言的专家很重要,因为程序语言方面的知识将影响你很长时间。我仍然百分之百会花时间深入学习C++,C#和Java,但是我可能会花较少的时间去学习C++所有复杂的细节,因为那些细节现在对我帮助不大。 在你的开发生涯中,社区极其重要! 我的生涯早期,我犯了一个错误,就是不怎么去向社区寻求帮助,也不为他人提供帮助。我一向乐于帮助我的同事,也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也非常善于交际,但活动范围从来没有超出过公司。 我在我的生涯中花了大量的时间,试图在一个特定的公司进行投资,却没能将我的时间投资在我参与的软件开发社区中。 我花了很多时间,做关于技术或者是最佳实践的内部presentation,而这些时间原本可以用来制作可以服务于社区的内容和材料,同时也能给我带来工作上的认可。 我也犯了另一个错误,就是认为自己没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去贡献。 我和很多刚入行的开发者聊过,有时候我觉得,比起我们这些”老油条“,他们有更多的东西去贡献给社区,因为他们更理解其他初学者蛋疼的问题。 如果我可以重来一遍,我一定会在我的生涯中更早、更多地参与各种会议和用户群。我会更早地开始写博客,并利用我的大部分学习时间去建立项目和资源,去帮助别人而不是只读书。 总是参与一个业余项目 可能我做的最大的,并且对我生涯影响最大的改变将会是完全戒掉电视,无尽的任务和魔兽世界(两个游戏),并把这部分时间花在一个业余项目上。 我过去花了相当一部分时间做一些享受性的,但是对我的生活没有长远利益的事情。 大约3到4年前,我已经基本不看电视了,现在我也很少看电影。电视和大部分电影只是一个对时间的巨大浪费,而这些时间你可以用来干很多有用的事。视频游戏很大程度上也是一样,但至少在视频游戏里,你在积极地做一些事情,而不是被动地吸收一些没有用的信息。 我会一直热爱玩视频游戏,并且我不认为我会停下来,但是,我真心希望我(之前)把一大部分用来打游戏看电视的时间花在一个业余项目上。 惭愧的是,我做的第一个真正的业余项目是在大约三年前,那时我开始创建我的第一个android应用。 当你在为别人工作的时候,花时间为自己工作非常重要,不然你就是在为他人建立王国而忽视自己的王国。 我不仅从最近几年的业余项目中学到了很多,并且我也从中得到了很多利益。事实上,其中一个,即制作Pluralsight课程,是我现在花全部时间在做的。
【原创】不吃青春饭,关于程序员将来的发展方向 【No.0】一直靠简单的技术做普通程序员,拿着比自己小几岁的同事一样的工资,在一个公司混吃等死,混不想去了就换公司,一直靠着自己知道那点东西,直到哪都混不下去了,再用自己这些年的卖命钱进个小公司,做个小买卖。说实话这类人确实有一些,这些人也是程序员就是吃青春饭的活例子。也就是这里我想说的反例。这样不求上进的人,做什么都没出息,感觉自己将来就这样的人,我劝你转行都多余,感觉自己不想做这样的人的童鞋,请往下看,下面是正经的。 【NO.1】资深程序员,或者叫技术专业之类的,也是一直参与编码,但是编码技术都非常高深,会负责难度高但是又不需要很多人手的高难项目,很多公司的核心团队都是这样构成的,所以待遇肯定非常高,甚至高于一般的管理阶层,但是一般比较累。 【NO.2】设计师,构架师,主要只须设计框架结构规范等等,需要大量经验才能胜任的职位,在项目设计期可能比较累,根据公司规模情况可能写一下框架性的代码,前期设计越完善,后期越省事,适合有技术和经验,但是身体精力不够无法长时间编码,又不擅长管理的人,待遇自然不低。 【NO.3】技术顾问,和上边的设计师的情况比较类似,但是主要工作不是设计框架什么的,主要是解答技术性问题,写代码也就是某些需要用代码说话的情况,工作很轻松(前提你积累够了),待遇可能比上边的低点,但也远超一般开发人员,简单说就是公司的内部老师。 【N0.4】管理,经理,总监等指望,要有一定的技术功底,不用在某一方面特别精通,但是必须熟悉软件开发过程,擅长和人打交道,闲还是忙,看你的管理水平和手低下人的技术水平,专业的管理人员非常重要,待遇自然也很高。 PS:有些所谓的管理者,只不过是因为工作时间长,顺势当上管理者的。这类人一般很累,还费力不讨好,并非我所说擅长和人打交道的人。 【NO.5】业务分析,行业顾问,这个职业需要长时间从事某一领域的工作,技术不需要多好,但是一定要对该领域十分熟悉,从全局到细节,以引导或领导开发人员完成任务,待遇一般取决于所出领域和公司市场份额,可大可小,做的越大越挣钱,选择领域是重点。 【NO.6】转行测试,测试从来不比开发低级,主要是你得做专业测试,一个专业的测试人员肯定也是个好的开发,写脚本,指定测试方案,自动化测试部署,哪个都是硬技术,待遇和高级开发人员差不多少。 PS:一般不用什么大脑,只是乱点,用被人写好的脚本或者工具,那些不叫专业测试,叫专职测试,这个是比底层码农都不值钱的职业,完全体力劳动。 【N0.7】转行售后,技术支持等,以前的工作经验会让你更好的与同事或者客户沟通,给予对方专业的回答和意见,工作较轻松,待遇一般,高级人员可能待遇会有提升。 【N0.8】自己创业,这个一般不推荐刚毕业就去创业,除非有很强的技术底子和做好前期调查,那样即使失败了也有所收获。最好有一定工作经验和人脉再去创业,不过等到那个时候身上的负担也就重了,需要考虑好。 PS:有个自以为是的点子,连实施难度分析和市场调查都没做的人,我只能说“呵呵”。 【N0.9】进体制,进了体制,从事的职业,还是上边那些职业,只不过就是有了铁饭碗,即使不太上进也行了,体制的好坏我不想讨论,但是我只想说下边的两点。“体制不是能力,说不定会有改变的一天”。“决定进了就别想着出来,否则你会很后悔”。 PS:这里体制不是指国企,一般来说,看你的客户是谁,客户要是市场,那么技术国企也没任何问题。 【NO.10】彻底转行,这里不是指做不下去了转行,而是自己有别的追求,找到了更喜欢的职业,这样没问题,写程序其实涉及数学,自然科学,方法论等等,如果能把当程序员的积累运用到别的领域,说不定会更有所建树。 【写在最后】条条大路通罗马,成功的道路不只一条,有些还在学校或者刚入行的同学,不要因为别人的话而消沉,犹豫,不只所措,要学会自己去求证,去思考。还有就是注意身体,否则将来啥都干不了,只能去医院躺着。
『转』为什么中国的程序员总被称为码农? 今天在知乎看到这个问题。涛吴给出了一个答案,看完收益颇丰。 编程活动和机械电子一样可以视为一种工艺(craftsmanship),从事此类工艺活动的人可以叫做工匠或者工程师。经历过工业革命的欧美国家,有深厚的工程根底,从机械到电子再到软件,都是国家产业的支柱,滋养着社会中坚力量的中产阶级。工程师的社会地位普遍比较高,他们有工艺的传承,有文化圈,有产业的历史。 而国内目前的软件工业和制造业非常相似,以来料加工式的低水平重复劳动为主。就好像农民仰赖着老天提供种子、土壤、阳光和水,中国程序员仰赖着洋人提供设备、技术和理念,从微处理器、操作系统、编程语言、编译器、IDE、编程框架到应用程序,除了做晶圆的沙子是本地产的,几乎没有什么属于自己,每天的工作内容主要就是把别人已有的东西按照自己的——甚至不是自己的——的需求装配一下,没有什么创造性,也很少有业界的技术积累和传承出现,即便有也流传不开,毕竟程序员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有知识,没文化」,就是说这样的状况。记得劣质盗版 VCD 满天飞的时代有个程序员做出一款丑陋但是解码容错能力很好的播放器,贴合国情,一炮成名,结果好容易写本书,没有几个句子能写通顺的。这种技术书籍的拙劣状况一直保持到现在,而且拙劣的方式更加多样化了。没有技术传承,没有文化圈,不乏有人上大学之前对编程一窍不通,学计算机只是因为计算机「热门」而已。如同包办的婚姻,没有一丝爱情,最后以编程为业,只是因为也不会做别的什么了。 另一方面,国内程序员不论薪水如何,的确很苦。许多人长期被迫加班,最后甚至会成为一种自愿的习惯。可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并未因此而提高,就像千百年来用惯锄头和镰刀的农夫,很少有人会想要去学习、改进自己使用的工具和习惯,甚至对于新兴的思潮和方法抱有非理性的抵触情绪。生活如此悲惨,却又如此不思进取,和农民的问题很相似。再加上,就好像城里人眼中的乡下人一样,程序员们木讷、邋遢、缺乏情调、土。可偏偏又自负而且互相看不起。 总而言之,在中国做一个程序员,很少有什么事情能让人觉得自己从事的工作很体面。那么,在整个社会以自嘲为风尚、许多行业都喜欢好勇斗狠地自轻自贱的状况中,使劲贬低自己的职业,自嘲和群吵时,就不会有什么心理包袱。不过,就好像黑人可以自称或者互称「黑鬼」,但是白人如果敢讲立刻会惹祸一样,喜欢以此自称的程序员并不见得能容忍其他人这样称呼自己。 最后,英语有类似的说法,将带有隔断的办公室叫做 cube farm,常见于传统的软件公司。以讽刺(但不限于)软件公司日常生活为主题的漫画 Dilbert 就有不少格子办公室里的场景。不过 cube farm 说的并不是程序员们像农民,而是说他们像地里的庄稼或者果树,产出成果,等待收割。毕竟,欧美发达国家的农民生活往往比程序员更好。高收入,农机劳作,大片的私有土地,宁静的田园生活。农民的生活在那里,如果不是令人向往,至少也并无贬义。
最近对吧友的回复基本都是打击为主,不是我严厉,而是有些人 确实不适合这个行业...下边正文 最近工作一直不太爽,倒不是对现在的工作有什么不满,而且手底下下的一个同事实在让我不爽,他和我同龄,学历也差不多,都是985计算机软件的应届生,不过我比他多实习了一段时间,所以我负责带他,工资也高他4分之一左右吧,可他基本什么也做不了,基本分配给他的工作最后都是我帮他做了。 我倒不是说我拿着比他多四分之一的工资,做着他4倍的活儿不满,因为公司基本还是公平的,只是有几个特例而已,和特例一比,基本90%的员工都拿少了,所以这里边钱不是问题,问题是【能力】和【态度】。 先说【能力】,说实话我根本感觉不出他是计算机软件专业毕业的,一点常识都没有,我让他把一段现成的C代码封装成函数,指针引用都行,他就弄不清楚了,一个3个函数,让他做一个,另一个实习生做两个,最后3个都是实习生做的,说实话那实习生心里怎么想的,大家估计都清楚。 其实大学很多人都是玩过来的,所以能力我也不强求,但是重要的问题是【态度】,因为【能力很大程度取决于态度】。 下面说下他让我不爽的几个例子 【说明项目时,不明白的地方基本不提问】 【分配工作时,基本都是拣最后的】 【工作遇到问题,绝对不反馈,只有我问起,才说自己不明白之类的】 【2B问题自己不会解决,你TM连搜索文件都不会用吗,代码告诉你了,还TM非得问我第几行】 【完不成任务不知道加班,PS:这里的任务是合理任务,个人原因完不成主动加班是程序员的职业素质之一】 【遇到问题了,从来不知道上手编一下,就TM在那边干看,代码调试功能是摆设啊,我又不是没教过你】 【遇到问题不先从自己身上考虑,我发给他一个文件,打不开,非说我的文件有问题,其实是他自己系统的问题,发给命令行运行不了,也是我写的有问题,你TM连环境变量都不认识?之前又不是没用过】
【聊聊】这样幸福的程序员你觉得好吗? 开始讲故事, 最近和公司的一对小两口吃了顿饭,男的我负责的项目的成员,比我小几个月,985毕业,刚参加工作没多久,女的比我俩大两岁,别的小组的成员,来公司比我晚半年吧,他俩应该是一个学校的。 其实LZ手下的几个人,就那个男生和我是一个office的,而且是正式员工,剩下的都是别的office的实习生,将来怎么样还不一定呢,所以LZ一直希望他能赶快进入状态,帮LZ分担些工作。不过他虽然人挺好,但是底子太差了(能通过我面试的实习生都比他强),基本无法完成任何工作,而且自己也不知道学习,本来想借这次吃饭的机会和他谈谈工作学习的事。 但是, 基本整个时间都是在谈他们的幸福生活和关心下我的私生活,小两口一脸幸福的样子,我根本说不出口啊,~~~~(>_<)~~~~,就和我说他们现在过的怎么幸福,两个人将来怎么打算的,我了个去,一口一个亲爱的,腻死我了,还好我叫了个加班的同事,要不就彻底的是电灯泡了,然后就是让我们也赶快找对象什么的,2个小时,我想说的一点正事也没说出口。只能说呵呵,真好啊,让人羡慕什么的。 个人看法, 说实话,面对这样幸福的人,从生活家庭的角度来说,他们这样挺好的,但是对于工作来说,却是非常不好的,基础太差还给自己的压力太小了,进步很慢,而且对工作的事思考的太少,不知道主动承担工作,加薪升职很困难,人事变动时甚至容易悲剧,尤其对刚毕业男方来说,毕业了正是提升自己最好的时机,错过了,将来就更没动力了。 PS, 那个女生有点让我很不爽,居然说我太像小孩,非常天真 没说过几句话的人,居然这样评价我,我就呵呵了,一般我说自己是毕业没多久的本科生,基本别的同事都是很吃惊的。难道是我对她老公太不严厉了?最近就打算给他些压力,否则酱油打的太厉害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