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fa aifa
关注数: 10 粉丝数: 161 发帖数: 4,375 关注贴吧数: 25
龙珠中“气”的设定小结 众所周知,龙珠中有个很有意思的设定:”气“,最大作用是用来探测视距外非机械单位的强度和位置,下面小结一下该设定在原作中的一些特点, 基于现实视角推敲漫画设定并无实际意义,仅供水贴娱乐: 原作: 1. 小悟空喝下加林仙塔的圣(毒)水后,第一次触发了赛亚人基因(巨猿一闪)里的濒死复活战斗力大涨被动,解锁了感受气的技能,可以从加林仙塔上远距离检测到短笛大魔王所在的位置。 2.和神仙修炼过的悟空在擂台上可以不用眼就知道天津饭的细微动作,对气的感受精度进一步提高。3.赛亚人篇出现了战斗力探测器的设定,可以自动显示极大范围内的生物强度和位置。在娜美克星篇中,增加了屏住呼吸就不会被探测器检测到的设定,说明 探测器是靠呼吸强度检测战斗力强度,战斗力和呼吸强度成正比,很符合逻辑。 4.悟空在弗利萨飞船内的封闭治疗仓泡水治疗时也可以检测到外界的气,说明 体外的气传播时可以穿透密闭容器(但体内的气靠屏住呼吸就能封住)。 5.靠气检测不到人造人,因为人造人不用呼吸。 6.一阶沙鲁放出的气可以包含多个人的气的特点,可能要靠交替产生不同呼吸频率和强度的气来精细区分。 7.精神时光屋可以隔绝气的传播。 8.只要气够强,就可以超远距离传播,例如悟空超三的气能传播到只有传送才能到达的圣域。 以上是楼主目前能想到的主要设定,如果还有更多冷门特性欢迎吧友们补充,另外龟波气功和舞空术也和气有关,但都是对气的运用而不是气本身的特性,本贴主要讨论龙珠中的”气“是个什么东西。
开源掌机新手的首发RG35XX PLUS体验 前言: 楼主是FC时代开始接触游戏的玩家,有一台GBP主要玩口袋金银,一两个月前才开始刷到一些开源掌机的帖子,期间看过吧里讨论的各家产品,本来综合来看最看中沙雕2S但是又感觉如果做为第一台入门机器无论一手还是二手价格有点偏高(毕竟不确定买来会不会很快吃灰),然后也看过35XX 200出头的某鱼价格也不错大部分4:3屏怀旧游戏也够用,此时忽然出了35XXP的消息,临近发售前基本看过了各路人马的争论(CPU性能和批发价什么的),感觉这东西作为35XX的升级版还不错,虽然相比35XX新增支持的模拟器有限(部分DC和PSP),但性能翻倍总是好的,个人对周哥也不熟虽然吧里经常有人对他不满但和我还没啥关系,遂首发入手,开卖后第13秒付款的所以还送了包包。 使用体验:因为是第一台,没法用其它寨机对比所以只能从新手的角度评价,个人觉得方向键还是偏厚偏硬(和N3ds比),然后屏幕也还可以,没什么明显不够用的感觉,也没有漏光的问题。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吧里常见的长按电源键关机也掉电的问题,一晚上能从5格电掉到2格电,当时第一反应也是这设计也太离谱了,后来在群里看到可以进菜单关机,测试了一下确实进菜单关机可以基本不掉电,但看到吧里有人说进菜单关也掉电,反正我这台没有。第二个问题就比较吓人,昨天遇到的,表现为晚上8点玩了会游戏还5格电正常关机,2小时后就完全开不了机了,充电时也是只有指示灯亮屏幕完全无显示,无奈只能申请换货,官方店的客服也通过了申请,然后群里有人提醒是不是系统自带的那张64G卡有问题,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找了张有牌子的卡刷了下系统,果然可以正常开机使用了,遂取消了换货申请,原机自带的那张没牌子的64G卡看来质量确实不靠谱。目前为止遇到过的比较明显的就是这两个问题,其它诸如送的贴膜边缘不能完全贴合之类的对玩游戏都不是太大的问题。 性能的话DC的莎木1能跑30fps还不觉得卡有点意外,刀魂2也能很流畅,而SS的守护英雄就不太流畅,Psp屏幕上下有大黑边又没摇杆本人对PSP也没太多情怀所以无所谓。 关于一些人吐槽资源库里自带的很多hack游戏,本人倒是挺喜欢的,让我再按原本的难度去死磕那些当年都玩得很吃力才通关的游戏我肯定玩不下去,比如绿色兵团这种双打后期都比较有压力的,FC的魔界村就更不用说了小时候连第二关长什么样都没见过,现在游戏的选择多了没有耐心一个怀旧游戏灭个很多盘了,开个无敌模式轻松愉快走一遍流程找找回忆或了解未通关的怨念就够了。 总结:对我来说300多能用很便携很情怀(毕竟当年抱着GBP玩了很久)的设备玩很多当年电软上看过却没机会玩的游戏已经挺满足了(特别是SFC,PS和DC,当年真的买不起也玩不起,也没汉化版),现在每天出门随身带着负担也不大遇到排队立马拿出来玩,正如很多人说的35XX二手或者pdd的价格确实更便宜,但个人一方面比较喜欢买新不买旧,另一方面贵出来的钱换更好的性能,更多的模拟器(目前主要印象是DC),更大的电池,还有那些目前还没用到但以后还是有可能会用的蓝牙功能什么的,也不会增加特别多的经济负担。只要机器能稳定使用不出什么大问题,我相信我会保留35XX Plus很久很久,以上就是我作为一个开源掌机新手目前为止的体会。
高考的选拔方向愈发残酷但更加公平 为了方便表述,把考生按分数从高到低简单分为: 985高 985中 985低 211高 211中 211低 实际录取会有重叠的部分但没必要搞那么具体的模型,意思明白就行。 以前的主流观念是学校>>专业,所以很多分数比较勉强的人愿意以服从调剂的方式来入读更好的学校,结果是好学校的好专业和差专业投档线都不低,例如985天坑要分仍然普遍能高过211的好专业,211高的考生也可以挑好专业,更高的大多都去985赌不被调剂了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在意就业方面的前景,愿意冒着被调剂到985天坑风险的985低考生减少了,为了求稳愿意选择211的好专业,结果就是: 985高考生依然可以选到满意的专业,没有区别 985中考生依然可选到大部分专业,区别不大 985低考生一部分分流去211选好专业,让出了一些名额给211高,造成985最低投档线降低 211高一部分因985低减少而成功转变为985低并服从调剂,另一部分被985低降维压制减少了选好专业的空间 211中需要和更多被压制下来的211高争较好的专业 211低和985低同理,有的去双非选好专业,有的依然同意被调剂 简单总结一下前后变化就是:除了最高的那一档的中高端选手变化不大,下边每一档的部分(原)高端选手专业变差了(虽然学校更好了),而所有档次的部分(原)低端选手的专业更好了(虽然学校更差了),(原)211高没有之前那么大的好专业选择空间了,(原)985低也能获得与分数更匹配的好专业了,最形象的比喻是以前高分读985天坑和低分(相对)读211宇宙机的人如今互换了学校和专业,成了低分(相对)读985天坑,高分读211宇宙机
高考的选拔方向愈发残酷但更加公平 为了方便表述,把考生按分数从高到低简单分为: 985高 985中 985低 211高 211中 211低 实际录取会有重叠的部分但没必要搞那么具体的模型,意思明白就行。 以前的主流观念是学校>>专业,所以很多分数比较勉强的人愿意以服从调剂的方式来入读更好的学校,结果是好学校的好专业和差专业投档线都不低,例如985天坑要分仍然普遍能高过211的好专业,211高的考生也可以挑好专业,更高的大多都去985赌不被调剂了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在意就业方面的前景,愿意冒着被调剂到985天坑风险的985低考生减少了,为了求稳愿意选择211的好专业,结果就是: 985高考生依然可以选到满意的专业,没有区别 985中考生依然可选到大部分专业,区别不大 985低考生一部分分流去211选好专业,让出了一些名额给211高,造成985最低投档线降低 211高一部分因985低减少而成功转变为985低并服从调剂,另一部分被985低降维压制减少了选好专业的空间 211中需要和更多被压制下来的211高争较好的专业 211低和985低同理,有的去双非选好专业,有的依然同意被调剂 简单总结一下前后变化就是:除了最高的那一档的中高端选手变化不大,下边每一档的部分(原)高端选手专业变差了(虽然学校更好了),而所有档次的部分(原)低端选手的专业更好了(虽然学校更差了),(原)211高没有之前那么大的好专业选择空间了,(原)985低也能获得与分数更匹配的好专业了,最形象的比喻是以前高分读985天坑和低分(相对)读211宇宙机的人如今互换了学校和专业,成了低分(相对)读985天坑,高分读211宇宙机
索尼FE卡口补焦段神器(超广角) 适马16-28mm f/2.8 DG DN 根据入魔消息,适马16-28mm f/2.8 DG DN新镜定档6月1号正式发布,适配索尼E和徕卡L卡口。 关键词:全画幅,16-28mm, F2.8,72mm滤镜,450g。楼主自从之前爆出消息就非常关注这个镜头,对所有E卡口用户来说,此头只要没有严重的设计缺陷,将会成为全画幅超广角镜头里非常靠前的选择(拍照为主),原因如下: 目前索尼FE卡口的超广角镜头都有各种各样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例如(只说缺点): 14mm F1.8 GM: 价格偏高,焦段单一,非星空摄影对F1.8不是刚需。 适马14-24mm F2.8: 重量800g左右,灯泡头不能上圆滤镜,后置滤镜使用不便。 FE16-35mm F4 ZA:2014年发售的头太老了,光圈只有F4,且35mm端画质下降明显。 FE16-35mm F4G:视频用很好,只拍照的话很多针对视频的优化都是白花钱,例如电动变焦,光圈只有F4。 FE16-35mm F2.8GM: 定价注定不适合大多数人。 腾龙17-28mm F2.8: 67mm的滤镜口径导致边缘锐度不太理想。 对于以上种种弊端,适马16-28mm f/2.8 DG DN可谓相当均衡: 1.价格,应该会比较亲民,官方首发定价应该在6000-7000之间,且一段时间后某宝/某鱼有望5000出头即可入手,毕竟副厂镜头不如原厂保值,掉价速度很快。 2.重量,控制得相当好,450g相比自家的14-24更有带出门的欲望,何况能上圆滤镜,即使广角端少2mm。 3.边缘画质: 能上72mm的圆滤镜,边缘画质也会好过67mm的腾龙17-28,对拍风景很有意义。 4.锐度: 参考适马28-70mm DG DN,预期锐度良好问题不大。 5.光圈: 变焦头F2.8光圈不怕被人诟病光圈太小。 6.焦段与其它镜头搭配良好,重叠焦段小,例如16-35搭配24-70,24-35mm段是重复的,从镜头群搭配的角度会有一点点的不爽,而16-28搭配24-70之类的头重复焦段只有24-28mm,当然搭配28-70衔接得更精准,但28-70独立使用时广角端还是差了点意思很多人比较难接受。 综上,提前宣布适马16-28mm f/2.8 DG DN将会成为索尼E卡口超广角镜头绕不开的一个选择
萌新对手动对焦镜头和自动对焦镜头的粗浅使用感受 众所周知现在手动镜头的市场远远小于自动头,毕竟用起来没那么方便,所以较新接触可换镜头相机的用户对手动镜头的印象是比较陌生的。 楼主也是买可换镜头相机没几年的萌新,头几个镜头都是自动对焦性能还不错的自动头(24105G 70350G FE35 1.8),接触的第一个手动头是老蛙12因为绝大部分时候都用超焦距完全不用对焦所以没太多感觉。前段时间本着尝鲜加体验玄学的心态某鱼买了个龙虾系列最便宜的LOXIA50把玩了一阵,有些新鲜的感受觉得还是值得分享一下,以下感受均基于风评不怎样的龙虾50。 首先就是人尽皆知的慢,这里的慢不光指对焦时手动调整对焦环耗费了更多的时间,还有按下快门之前更需要用心去思考焦点应该放在哪里。因为对楼主来说拍照只是娱乐,所以用自动头的时候,对焦点位置只要差不多,关键区域基本都不会虚,惩罚比较轻,可以比较随意。用手动头时就不一样了,需要非常仔细地调整对焦点在想要的位置,因为没对上焦=拍虚了=废了,后果严重得多,这个对焦过程又反过来迫使我更多地去思考焦点要精确地放在哪里(放大对焦时能看到的地方就那么点,不精确不行),而不像用自动头时那么随意。这是手动头最麻烦的地方-对焦时需要非常细微的思考和调整,同时也是最大的乐趣点,所以很多人说手动头适合在熟悉的地方拍静物等慢节奏地玩,追求效率比如旅游或者拍人像妥妥用自动无悬念。 其次是物理对焦环和电子对焦环相比,对焦的感觉区别会非常明显(当然自动头用到电子对焦环的机会比较少,比如上ND,拍月亮之类),对焦行程短著称的龙虾系列会更甚。电子对焦环行程会比较长,转很多圈焦点才能从近景移到远景,容易产生烦躁感,手感也会比较松垮;而物理对焦环调整时因为行程比较短,能感觉到对焦环和焦点之间非常迅速的联动,阻尼感也会更强烈,在操控感方面会有很大的区别。 最后就是各厂商比较经典的手动头多半都有自己的特点,楼主这方面研究的不多,就知道蔡司的镀膜和龙虾的星芒比较特别,特别是很多人提到的蔡司镀膜带来的色彩油润感,感觉似乎确实有独到之处,这里放一张感觉比较油润的渣图,A7M2默认设置+LOXIA50直出无任何后期,有没有感受到一点玄学?最后: 手动需要爱,入坑需谨慎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