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岸泽- huaker
关注数: 9 粉丝数: 47 发帖数: 2,071 关注贴吧数: 1
谋划武汉国家科学中心前,建议代表们先摸清楚“家底” 代表们提出,建议国家相关部委组织论证,批准在武汉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给予扶持政策;支持武汉建设高度集聚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建议国家发改委对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武汉大学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华中科技大学“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精密重力测量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尽快予以立项支持。建议国家科技部、国家发改委支持将智能制造国家实验室、测绘遥感国家实验室等落户武汉,支持武汉以光电国家实验室(筹)为基础,建设光电子信息东湖国家实验室;支持武汉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建议国家教育部支持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 ——————以上摘文提及,华科五个,武大两个,而且华科的都是有实实在在的东西的,精密重力已获立项支持。光电国家实验室从名称上比光电信息国家实验室要涵盖更广,你把“武汉”改“东湖”可以,就别再加字了,定语越少越模糊边界就越宽泛,记住要做的是大光电。实在想不通,搞科技、搞创新,湖北省明明是华科在挑大梁,每次提及高校却都是先武后华,提议里面那么多华科牵头,你还在先武后华。也好,这算是时刻警醒、激励华科。当然,谋划测绘遥感国家实验室不错,也希望武大能尽快搞成,现在却还要莫名其妙的“扶植”一个没什么基础的大光源,这很不看好,还不如让华武两家坐下来好好谈谈,东湖边找块地,搞点其他什么大动静更靠谱一些。
看来和天津的实质性合作内容很丰富 《天津日报》报道的内容比学校官方新闻要多(再次批评学校官网,新闻报道的实效性、内容的全面性、数据的准确性一直很糟糕)—— 新时空登录|注册 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路钢、校长丁烈云:服务京津冀 实现大发展 2016-12-24 11:04:28来源:天津日报 摘要 “投身国家大战略是华中科技大学此行的首要目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曾把研究院开到珠三角、长三角,这一次,我们来到了天津。”昨天,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路钢、校长丁烈云一行来津考察并与滨海新区开展战略合作。谈到对天津发展的认识,路钢感触颇深:“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特别是‘一基地三区’的定位给天津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在服务大战略中,华中科技大学必将实现更大发展。” “投身国家大战略是华中科技大学此行的首要目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曾把研究院开到珠三角、长三角,这一次,我们来到了天津。”昨天,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路钢、校长丁烈云一行来津考察并与滨海新区开展战略合作。谈到对天津发展的认识,路钢感触颇深:“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特别是‘一基地三区’的定位给天津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在服务大战略中,华中科技大学必将实现更大发展。” 华中科技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学校将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作为发展方向,此次他们将目光投向了滨海新区。在昨天签署的华中科技大学与滨海新区战略合作协议中,双方决定在科技合作、成果转化及产业服务、人才合作、科技决策咨询四个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共建华中科技大学滨海产业技术综合研究院,围绕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光电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以平台为载体,坚持市场导向,把科技创新聚集优势与滨海新区的区位、产业、政策等优势结合起来,加快创新驱动发展,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动新区转型升级。 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半导体芯片项目也同时落户滨海高新区。该项目作为本市大力发展国家战略性、基础性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投资建设半导体芯片的生产、研发及展示中心,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实现年产值10亿元以上。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丁烈云说:“滨海新区居于区域发展排头兵位置,有这么好的舞台,我们非常愿意在这里服务、学习,找到更多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对接点,努力把更多研发成果放在天津转化,加快产学研协同创新,为区域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刘雅坤 魏彧)  编辑:许文昊 分享到: 评论 留下你的态度 登录注册  Copyright © 2000 - 2016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
杂议华科校办产业 华科的技术产业化算是国内做得比较好的,有三家上市公司,其实完全可以做得更好。 老大华工科技上市挺早,十多年了,但是发展速度太慢,做点半导体小器件、印点防伪商标能挣多少钱呢,而且你这种处于产业链最末端的中小型企业,受产业的影响还很大。比如说如果国内烟企突然跟风纷纷采用不同的防伪技术,那你这一块损失就相当巨大了。说实话,华工科技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没有高附加值的产品,没做到那种缺你不可的程度。经营的风险可想而知。大族激光怎样? 老二数华中数控了,业内有种说法,国内的众多职业学院成就了华中数控,我想有一定的道理,我相信华中科大能代表国家的数控最高水平,但是并没有整合出优势,没有转化出更好的成果,和华中科大密不可分的华中数控没有汲取到充分的养料,陈吉红和少数几个人的能干不能成就一个优秀的企业。广州数控怎样? 其他的就不说了,来谈谈实验室及一些基地孵化的东西。 先谈那个NVD,已经彻底销声匿迹了,商场里蓝光的影碟机已经卖到几百元一台了,你这个NVD还迟迟不见批量上市,彻底失去了最后的竞争机会,领导们今后参观国光,估计这个展示要取消了。 再说那个易步机器人,东莞研究院的,这东西不错,我早打算买,也算是支持学校的产业,昨天在苏宁看到有售,很兴奋的过去,被价格雷倒了:18800,我勒个去啊,这东西也不是特别高端吧,两个轮子一个电机一块电池,主要是创意巧妙,但你这创意也不能这么贵啊。问了问售货员,说上市三个月了,一台都没卖出去。 教授下海,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该迅速转化为产品、带来财源滚滚,其实不然,违背经济规律,不懂得按市场规则经营,不会投机,最终只能被那些当年鄙视的民营作坊超越。
华中数控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人才1人 成立开发六部,负责公司计算和软件技术研发工作,聘任李振翰博士为公司副总工程师兼开发六部总管。 李振翰Purdue University物理博士,Ohio State University物理硕士,国立台湾大学物理学士。国家数控重大专项“千人计划”引进人才,研究方向主要包括计算几何、五轴数控加工刀具轨迹优化、加工运动及加工过程仿真、以及CAM/CNC集成技术等。曾任职国际著名的德国Siemens与美国Surfware, Inc.等的数控部门研发经理。说明一点,华中数控开始引进国际顶级数控人才,挖西门子及Surfware的墙角。 聘任蒋荣良同志为公司副总工程师。蒋荣良,西门子中国公司长年工作于机床领域的杰出专家,由于其技术水平、声誉和领导能力都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被西门子授予SINUMERIK黑带专家的荣誉称号。 由此可以看出华中数控已经挖掉西门子2员大将了。继续挖。 6月份市场营销部定编7人,最近报告销售骨干14人,增加了7人。看来营销是在加强。不过营销路子还是整体市场策划,宣传,展览,企业形象,网站管理。就很不靠谱,还是校办企业那一套。不客气的说,市场营销也需要野路子,野路子其实就是营销手段的创新。内地与广东沿海相比,还有极大的差距,难怪广州数控的规模是华中数控的3倍,广州数控早就进入10亿俱乐部,华中数控还在3.8亿徘徊。要是挖到广州数控的营销总经理,那位四川人就好了。 公司的财务部部长换人了,这个力度还不够,财务总监也应该换换,离顶级财务管理还差很远很远。这里简单说说,华中数控本身在深圳有控股公司,为啥不把公司软件业务分离出来,放在深圳公司运作。在深圳可以享受5免10减半的所得税优惠,同时增值税只要2%的税负,超过2%的部分即征即退。也就是说5年内只要交2%的税就全部搞定。连这点策划能力都没有,难怪搞不过广州数控。
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国际燃烧协会“杰出论文奖” 2011年5月,煤燃烧实验室姚洪、徐明厚教授课题组接到国际燃烧协会通知,该课题组罗光前博士发表在国际燃烧会刊(Proceedings of Combustion Institute, IF=3.256)的论文“Identifying Modes of Occurrence of Mercury in Coal by Temperature Programmed Pyrolysis”被授予“Distinguished Paper”(杰出论文奖)。这篇关于煤中Hg形态的文章是从第三十三届国际燃烧会议380多篇论文中选出12篇杰出论文之一,是固体燃烧方向的唯一获奖论文,也是大陆学者首次获此殊荣。国际燃烧会议是国际燃烧协会组织的二年一度的国际会议,是燃烧科学与技术领域内最高级别、最具权威的会议,该会议论文审查严格,至今大陆学者论文录用率小于10%。2002年柳朝晖、郑楚光教授研究组首次在该会议上发表论文,至今煤燃烧实验室在该会议上共发表论文近20篇,是国内在该会议上发表论文最多的单位。2010年徐明厚教授还作为大陆学者首次在该会议作50分钟邀请报告。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期致力于煤燃烧过程及污染物排放与控制的基础研究,在煤燃烧重金属污染物生成与控制的基础研究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近年来,实验室广泛加强国际合作,同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欧盟和日本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这次论文能够获奖,是与加拿大Albert大学徐政和院士长期合作交流的结果。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