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岸泽-
huaker
关注数: 9
粉丝数: 47
发帖数: 2,071
关注贴吧数: 1
请把该建议带给校长:跟中国工程院在如下领域合作 最近我在回帖中提到过,中国科学院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开展战略合作,那么,华科应该争取跟工程院也搞个战略合作。大家知道,工程院是个非实体的,几乎不可能出现中国工程院大学这样的机构。那么,可以做些什么事呢。我看最合适的就是合作办刊!随着中国科技的崛起,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落户中国。现在工程院依托华科好像办了两个国际期刊了,一个是机械前沿的,一个是工程管理的。应该鼓励我校拔尖的学科主动联系工程院再办几个刊物。比如电气学院,可以办个电气新技术学报。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已签约高校一览 华中科技大学 浙江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如搬迁在京高校、科研院所,将是引进人才的好机会 希望学校能提前准备,先物色好,千年大计啊!
把握机会,大力提升华科在四川的影响力。 成都市委书记交接班,前后任都是华科校友,比较罕见。学校应该把握好机会,首先借此机会大力宣传学校,可以写点访谈录之类的软文,重点突出他们在校时的经历(唐的内容应该比较多,范的虽少,但也能找),想办法发在四川的各类媒体上。然后托他们引荐,让华科院士、学术大咖们遍访一下蜀中知名中学,全方位宣传我校。多说一句,四川也是个出人才的地方,不输湘鄂,可目前华科在川取分平平,宣传不到位是一大原因。关于服务地方经济,我校和四川的企业、科研院所的合作还是比较多的,进一步加强就是了。
得加快步伐了 大科学平台的搭建、光谷国际校区的建设,既然省市都支持,就赶紧上马,先建设再申报,没钱想法筹钱,边建边争取各级各类支持,当年朱校长建船池的故事就是经典范例。现在各校都在征地盖楼招人,你再按部就班的来就落后于人了。希望学校能把喻家湖周边、喻家山后的地皮收入囊中,尽快动工开建。
谋划武汉国家科学中心前,建议代表们先摸清楚“家底” 代表们提出,建议国家相关部委组织论证,批准在武汉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给予扶持政策;支持武汉建设高度集聚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建议国家发改委对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武汉大学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华中科技大学“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精密重力测量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尽快予以立项支持。建议国家科技部、国家发改委支持将智能制造国家实验室、测绘遥感国家实验室等落户武汉,支持武汉以光电国家实验室(筹)为基础,建设光电子信息东湖国家实验室;支持武汉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建议国家教育部支持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 ——————以上摘文提及,华科五个,武大两个,而且华科的都是有实实在在的东西的,精密重力已获立项支持。光电国家实验室从名称上比光电信息国家实验室要涵盖更广,你把“武汉”改“东湖”可以,就别再加字了,定语越少越模糊边界就越宽泛,记住要做的是大光电。实在想不通,搞科技、搞创新,湖北省明明是华科在挑大梁,每次提及高校却都是先武后华,提议里面那么多华科牵头,你还在先武后华。也好,这算是时刻警醒、激励华科。当然,谋划测绘遥感国家实验室不错,也希望武大能尽快搞成,现在却还要莫名其妙的“扶植”一个没什么基础的大光源,这很不看好,还不如让华武两家坐下来好好谈谈,东湖边找块地,搞点其他什么大动静更靠谱一些。
电气学院大楼快完工了 发几张今天拍的,不知道里面是什么个布局。
华中科大获得过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近两年,华中科大获得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有,以邵新宇为第一完成人的“汽车制造中的高质高效激光焊接、切割关键工艺及成套装备”,以及文劲宇教授参与完成的“互联电网动态过程安全防御关键技术及应用”。成绩不错,但是学校官方在报道时,说邵的获奖是湖北省高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的首个科技进步一等奖,我认为是不正确的,且不说这并非湖北高校的第一个第一完成单位的一等奖(前几年武汉纺织大学的徐卫林就拿过),甚至连华中科技大学的第一个一等奖都算不上。如此以讹传讹,不仅影响学校声誉,也是对校史的不尊重,本帖将搜集、分析一些学校历史上的一等奖信息,以正视听。
100亿的猜想 这100个亿的生物医学中心是不是就是基于骆清铭的布立顿•强斯实验室,主要用于脑科学研究。钱能完全落实到位就牛大了,可以建一个国家实验室规模的科研机构了。不敢想象,也许是疏忽多写了一个“0”呢,10个亿也不少啊。
聊聊捐赠吧 学校吸引捐赠的工作做得很差,刚有个两千万的捐赠,不过似乎是跟附小相关的。
未来高校的发展将是拚地区拚投入 我国高教资源的配置一直是高度计划的,很多老牌名校一直享受习惯性的倾斜和照顾。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这种高度计划下的发展必然会慢慢被淘汰。物质资源能倾斜照顾,但大学的活力还是靠一流的人才。某些位于不发达地区的老牌名校,越来越吸引不到一流的人才,由于所处地区经济的落后,横向的资源也很少,国家再怎么照顾也是扶不起的阿斗。未来高校的发展将是拚地区拚投入,所以我看好深圳、青岛、苏州这些地方兴建的大学园区,也看好大武汉的高教崛起。
教育部推荐2017年度国家科技奖项目
看来和天津的实质性合作内容很丰富 《天津日报》报道的内容比学校官方新闻要多(再次批评学校官网,新闻报道的实效性、内容的全面性、数据的准确性一直很糟糕)—— 新时空登录|注册 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路钢、校长丁烈云:服务京津冀 实现大发展 2016-12-24 11:04:28来源:天津日报 摘要 “投身国家大战略是华中科技大学此行的首要目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曾把研究院开到珠三角、长三角,这一次,我们来到了天津。”昨天,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路钢、校长丁烈云一行来津考察并与滨海新区开展战略合作。谈到对天津发展的认识,路钢感触颇深:“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特别是‘一基地三区’的定位给天津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在服务大战略中,华中科技大学必将实现更大发展。” “投身国家大战略是华中科技大学此行的首要目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曾把研究院开到珠三角、长三角,这一次,我们来到了天津。”昨天,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路钢、校长丁烈云一行来津考察并与滨海新区开展战略合作。谈到对天津发展的认识,路钢感触颇深:“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特别是‘一基地三区’的定位给天津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在服务大战略中,华中科技大学必将实现更大发展。” 华中科技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学校将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作为发展方向,此次他们将目光投向了滨海新区。在昨天签署的华中科技大学与滨海新区战略合作协议中,双方决定在科技合作、成果转化及产业服务、人才合作、科技决策咨询四个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共建华中科技大学滨海产业技术综合研究院,围绕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光电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以平台为载体,坚持市场导向,把科技创新聚集优势与滨海新区的区位、产业、政策等优势结合起来,加快创新驱动发展,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动新区转型升级。 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半导体芯片项目也同时落户滨海高新区。该项目作为本市大力发展国家战略性、基础性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投资建设半导体芯片的生产、研发及展示中心,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实现年产值10亿元以上。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丁烈云说:“滨海新区居于区域发展排头兵位置,有这么好的舞台,我们非常愿意在这里服务、学习,找到更多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对接点,努力把更多研发成果放在天津转化,加快产学研协同创新,为区域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刘雅坤 魏彧)  编辑:许文昊 分享到: 评论 留下你的态度 登录注册  Copyright © 2000 - 2016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
校外无法访问白云好几天了 有知道原因的吗?网页无法打开,用Cterm也不行。
如何打造“升级版”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 校长最近的办公会上第一个议题:喻家湖路快速化改造方案及打造“升级版”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看来这两件事密切相关。peak也在白云上谈了一些自己的建议。不知道具体情况是怎样。”筹”字未去前,希望别大折腾,担心影响实验室的发展。
别去网大跟同济西交吵架好不好?! 各校都有自己的长短处,很多比较没有什么意义,骂战只会损害学校在外的声誉。我也注意到很多时候是外校的挑事,由他们说去,现在网络那么发达,谁几斤几两大家都看在眼里。要允许吃老本的没落贵族心理失衡时发发牢骚,华科崛起还不够高,如果有相当的高度,聒噪自然平息。愿大家有则避之,低调奋进。
今年的校内基建项目 主校区图书馆扩建、博士生公寓项目将于今年3月交付。 精密重力测量科学中心大楼、电气大楼、材料实验中心、西一楼扩建等项目年内将全面开工建设。
今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得者中两人是华中科技大学校友 一共五人,其中两人是华中科技大学校友。 第三的 王楠林 第五的 方忠 王楠林在华中科技大学读的硕。 方忠本硕博均在华中科技大学完成。
敬请不要再假更了 想用十五个字问大家闹这有意思么?
感觉快逆转了 萧开始hold住了,原先总是很坎坷,现在越来越顺了。
反正拿了第一血,分不分已经无所谓。 反正萧凌已经拿了沈秋颜的第一血,在不在一起已经无所谓了。偶好奇的是分手前几天两人欢愉了几次。越多越好啊!今后寂寞时也有个美好回忆。 有这种想法的看官举手。 感谢作者此处未虐心。
也来预测一下主要人物结局 萧最后退出江湖,当兵去了。 沈为了萧,有可能牺牲,也有可能出国了。 小六先是被秦抓,逃出去后被萧舅收留。在秦灭萧的关键时候救了萧。 秦灭萧不成,被掌握了证据的条子抓。 萧逆袭成功,但永远失去了最爱的人,最后解散了团体,当兵去了。 目测还有十来二十回就结束。
关于分校的建议 武昌分校和文华学院起的争议太大,对学校声誉有深远的影响,负面影响多余正面。其实我们可以活用老华工善于转化的传家法宝,就看相关利益集团是否依旧鼠目寸光——据说分校的老总看到教育难办,竟然想置换校园土地去搞老本行房地产,真的是目光短浅啊。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私立高校迟早会脱颖而出。现在两所分校应该是独立学院里最顶尖的了吧,何不朝着高精的方向发展。引进海外知名大学,联合办学,减招并逐渐提高入学门槛,不断提升知名度。别总惦记着华科这块招牌,只要花心思,像巴黎高科这类的学校应该可以搞定的。到时候搞个巴黎高科(武汉)联合大学,把华科一些退休的教授或者一般水平的老师请出去任教员,成立董事会,原分校老板,国外高校,华科三方为股东,毕业文凭证书,前三分之一的为海外高校独立文凭,并额外补交高额学费,其余颁发新校文凭。招生人数控制在3k以内,并逐年将分数线提升至一本。
阮新波好像离开华科了 电气学院的网页新闻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ceee.hust.edu.cn%2Farticle.aspx%3Fid%3D5401&urlrefer=76372c9d5055cdbc5636ef9509aba01b
根叔发话了 李培根在昨日的开放日发言时说,现在对大学过多的各种评比、评估还有排名等,对大学来说是一种折腾。李培根举例说,比如对大学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的评比,论文本身的优秀并不是因为评比了就优秀,而在于论文体现的研究能力。过多的评比容易滋生一些不良现象,建议减少各种评比,“让大学安静一些”。
来自校方的2011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消息 一楼百度
杂议华科校办产业 华科的技术产业化算是国内做得比较好的,有三家上市公司,其实完全可以做得更好。 老大华工科技上市挺早,十多年了,但是发展速度太慢,做点半导体小器件、印点防伪商标能挣多少钱呢,而且你这种处于产业链最末端的中小型企业,受产业的影响还很大。比如说如果国内烟企突然跟风纷纷采用不同的防伪技术,那你这一块损失就相当巨大了。说实话,华工科技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没有高附加值的产品,没做到那种缺你不可的程度。经营的风险可想而知。大族激光怎样? 老二数华中数控了,业内有种说法,国内的众多职业学院成就了华中数控,我想有一定的道理,我相信华中科大能代表国家的数控最高水平,但是并没有整合出优势,没有转化出更好的成果,和华中科大密不可分的华中数控没有汲取到充分的养料,陈吉红和少数几个人的能干不能成就一个优秀的企业。广州数控怎样? 其他的就不说了,来谈谈实验室及一些基地孵化的东西。 先谈那个NVD,已经彻底销声匿迹了,商场里蓝光的影碟机已经卖到几百元一台了,你这个NVD还迟迟不见批量上市,彻底失去了最后的竞争机会,领导们今后参观国光,估计这个展示要取消了。 再说那个易步机器人,东莞研究院的,这东西不错,我早打算买,也算是支持学校的产业,昨天在苏宁看到有售,很兴奋的过去,被价格雷倒了:18800,我勒个去啊,这东西也不是特别高端吧,两个轮子一个电机一块电池,主要是创意巧妙,但你这创意也不能这么贵啊。问了问售货员,说上市三个月了,一台都没卖出去。 教授下海,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该迅速转化为产品、带来财源滚滚,其实不然,违背经济规律,不懂得按市场规则经营,不会投机,最终只能被那些当年鄙视的民营作坊超越。
刚发个帖子,莫名巧妙被删了 大家自己去看吧,我也不评论了。
新进一个两千万的项目 11月8日,科技部条件财务司在武汉召开了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实施座谈会,会议由科技部条财司条件处孙增奇处长主持,科技部科研条件与财务司副司长吴学梯出席,省科技厅、省财政厅、武汉东湖开发区和项目承担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拟申报该专项的部分单位负责人也参加了会议。吴学梯副司长介绍了专项前一阶段申报的相关情况,并与武汉光迅科技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装备制造国家工程中心有限公司和新瑞达激光工程有限公司等项目承担单位就项目实施中的具体问题进行了交流,吴司长要求项目承担单位严格按照《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管理办法》的要求,尽快成立项目总体组、专家委员会和用户委员会,全力推进项目的实施工作。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是科技部为提高我国科学仪器设备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自我装备水平而新设立的专项,今年科技部共受理15个部门和地区的项目申报,我省东湖自主创新示范区是三个地方组织申报试点地区之一,2011年三个项目获国家专项支持,总经费6148万元。
新晋河南省委常委——校友赵素萍 赵素萍 1978.04——1980.04,河南省会计学校财政专业学习 1983.08—1986.07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财政专业大专班半脱产学习 1995.08—1997.12在中央党校函授学院经济管理专业函授本科学习 1996.03—1998.02在上海财经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学习,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2001.09—2007.06在华中科技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学习,获管理学博士学位 2011年10月30日,在河南省第九次党代会上当选为河南省委常委。
中欧能源学院还要等到什么时候?中山大学后来居上?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edu.qq.com%2Fa%2F20110915%2F000001.htm&urlrefer=5718af9dc7a5ae1d2368cc3be60b35ca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news.xinhuanet.com%2Fedu%2F2011-09%2F14%2Fc_122034637.htm&urlrefer=cbd102ccad50989b590c49fedb5d1810 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迎新 法国外长出席
华中数控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人才1人 成立开发六部,负责公司计算和软件技术研发工作,聘任李振翰博士为公司副总工程师兼开发六部总管。 李振翰Purdue University物理博士,Ohio State University物理硕士,国立台湾大学物理学士。国家数控重大专项“千人计划”引进人才,研究方向主要包括计算几何、五轴数控加工刀具轨迹优化、加工运动及加工过程仿真、以及CAM/CNC集成技术等。曾任职国际著名的德国Siemens与美国Surfware, Inc.等的数控部门研发经理。说明一点,华中数控开始引进国际顶级数控人才,挖西门子及Surfware的墙角。 聘任蒋荣良同志为公司副总工程师。蒋荣良,西门子中国公司长年工作于机床领域的杰出专家,由于其技术水平、声誉和领导能力都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被西门子授予SINUMERIK黑带专家的荣誉称号。 由此可以看出华中数控已经挖掉西门子2员大将了。继续挖。 6月份市场营销部定编7人,最近报告销售骨干14人,增加了7人。看来营销是在加强。不过营销路子还是整体市场策划,宣传,展览,企业形象,网站管理。就很不靠谱,还是校办企业那一套。不客气的说,市场营销也需要野路子,野路子其实就是营销手段的创新。内地与广东沿海相比,还有极大的差距,难怪广州数控的规模是华中数控的3倍,广州数控早就进入10亿俱乐部,华中数控还在3.8亿徘徊。要是挖到广州数控的营销总经理,那位四川人就好了。 公司的财务部部长换人了,这个力度还不够,财务总监也应该换换,离顶级财务管理还差很远很远。这里简单说说,华中数控本身在深圳有控股公司,为啥不把公司软件业务分离出来,放在深圳公司运作。在深圳可以享受5免10减半的所得税优惠,同时增值税只要2%的税负,超过2%的部分即征即退。也就是说5年内只要交2%的税就全部搞定。连这点策划能力都没有,难怪搞不过广州数控。
化学与化工学院获亿元大项目 不好意思,标题略微夸张了点,不过化学与化工学院近年来发展还算差强人意。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fjsen.com%2Fd%2F2011-06%2F19%2Fcontent_4915388.htm&urlrefer=589f5f637b7a2c2c4bfabb4b94500380 福建省盛鑫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与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合作开发的钾长石提取分离项目,总投资28000万元。该项目提供了一种科学实用的化学加工技术,专门针对对飞水溶性钾盐矿产这类资源进行有效的高附加值的开发,生产出国家急需的硫酸铵钾肥和新型二氧化硅产品,使此类矿石得到充分的全面综合利用,从而提高非水溶性钾矿资源的利用价值。项目计划今年8月份实施,建成达产后,年产值可达11185万元,税收830万元,利润8948万元。
38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most.gov.cn%2Ftpxw%2F201105%2Ft20110524_86999.htm&urlrefer=e4d4cbedbd5f162f0189bf4ab828734e 倒数第二段:我国近10年基础研究投入年均增长近20%,年度基础研究经费是20年前的40多倍。目前,数学、物理、化学、材料、计算机和工程科学等学科整体水平已进入世界前5名,建设了38个先进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38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国际燃烧协会“杰出论文奖” 2011年5月,煤燃烧实验室姚洪、徐明厚教授课题组接到国际燃烧协会通知,该课题组罗光前博士发表在国际燃烧会刊(Proceedings of Combustion Institute, IF=3.256)的论文“Identifying Modes of Occurrence of Mercury in Coal by Temperature Programmed Pyrolysis”被授予“Distinguished Paper”(杰出论文奖)。这篇关于煤中Hg形态的文章是从第三十三届国际燃烧会议380多篇论文中选出12篇杰出论文之一,是固体燃烧方向的唯一获奖论文,也是大陆学者首次获此殊荣。国际燃烧会议是国际燃烧协会组织的二年一度的国际会议,是燃烧科学与技术领域内最高级别、最具权威的会议,该会议论文审查严格,至今大陆学者论文录用率小于10%。2002年柳朝晖、郑楚光教授研究组首次在该会议上发表论文,至今煤燃烧实验室在该会议上共发表论文近20篇,是国内在该会议上发表论文最多的单位。2010年徐明厚教授还作为大陆学者首次在该会议作50分钟邀请报告。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期致力于煤燃烧过程及污染物排放与控制的基础研究,在煤燃烧重金属污染物生成与控制的基础研究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近年来,实验室广泛加强国际合作,同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欧盟和日本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这次论文能够获奖,是与加拿大Albert大学徐政和院士长期合作交流的结果。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