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智者zr 睿智者zr
有了金克拉,小麦亩产1800。肥料不流失不蒸发,欧呢耶
关注数: 18 粉丝数: 51 发帖数: 755 关注贴吧数: 44
【20230108 茶館雜談】关于为什么艺三罗辑开趴不符合人物设定 我知道老哥们大概都是支持这一点的,但是看到有人认为“这种改编是可以接受的”还是不吐不快,可能有些暴论,因为基本上都是个人的想法。 首先,罗辑算是一个自视甚高的人。玩世不恭,记不住房伴的名字,不喜欢大众电视节目等等都是佐证,而这种自视甚高在被迫成为面壁者后逐渐让罗辑产生了对人类的恨(个人理解,至少也是削减了罗辑作为人类的归属感),进一步加深了他的离群。其次,罗辑作为一个品行不端的教授,在生活中既不缺物质,也不缺女人,在精神享受上更是有自己的见解。 所以对他而言真正的享乐得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那种,罗辑想开了以后第一时间是去找个地方隐居,享受其他人连想象都无法想象的上等生活,即使还有ETO追杀(哦艺三停止追杀了啊)卫兵也要尽可能的少(还要全换成中国人),拼命也要买下“那桶酒”(甚至喝酒之前还要把所有人都请出去),我猜罗辑要是知道群星计划大概也得去买一颗,然后把证书送给庄颜然后晚上去山顶带她去看“他们的星星”。他会做的事情绝对不是开个趴享受众人的欢呼然后发个视频炫耀,因为在他眼里大部分人都是loser(不论是成为面壁者前还是面壁者后),是根本不值得交流的对象。 上面的论证其实已经蛮够的了,但我觉得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点,那就是庄颜。(吧里好像有蛮多老哥觉得庄颜这段写的不好的,不过我个人觉得还是蛮好的,很符合我对“幻想时间”的幻想,不过这就跑题了)。罗辑的幻想部分本身就表现了他在精神享受上的特点(愿意为爱人写一本书,愿意开着车载着幻想中的人北大荒旅行,甚至大冬天抛锚了还要下车……)那就是和物质生活剥离,罗辑想要的精神生活是相对独立于物质生活存在的,不是说打个炮吃点好的就能满足的。再说庄颜,庄颜就是为了罗辑的XP找出来的,书里说了很多,简单来说,庄颜对罗辑最大的吸引力就来自于她特有的温柔,不仅对人类温柔人类,还对“三体”温柔,(当然对“罗老师”温柔)。在当时几乎所有人人都和三体势不两立的情况下,这点非常戳我们自视甚高的罗辑,尤其是当他强迫被推到了和三体对抗的最前沿后,只有庄颜能让堕入“面壁者的怪圈”后的他感到温暖和被理解。所以罗辑是从精神上无可救药的爱上(或者说依赖上)了庄颜,而不是因为来了个漂亮姑娘就爱,庄颜的外貌虽然不能是丑的,但也绝对不是sexy的。罗辑在第二部的成长和蜕变都是因为庄颜发生的。罗辑到第二部结束都没有原谅人类(罗辑从本性上还是罗辑),他是虽然担任了救世主的职责,但他并不把自己看成人类的一份子,说到底只是想救老婆孩子。 所以说,这些东西都是一脉相承的,一个不以物质生活为乐,一个自视甚高的人,一个爱上了自己幻想人物然后移情到了现实中相似的人,然后去开趴?(还有像个傻子一样给人递烟?在公众场合大喊大叫?原作里虽然想要问候很多人的母亲,但是至少也没说出口)恕我口拙,我实在没法形容其中的荒诞感。然后呢,庄颜要改吗,不改的话人物割裂了,改了的话,这就是又变成标准的傻小子爱上美女然后蜕变救世?(已经品鉴的够多了,赶紧端下去吧) 说点题外话,抄真的不可耻,不踩在前人的肩膀上我们这辈子可能都很难达到前人的高度。但是抄是为了更进一步,而非为了摆烂而抄。(似乎可能引战,希望讨论的时候不要纠结例子)比方说“抄袭大王”TX,QQ是抄的吗?是的,但QQ就是当时国内做的最好的即时通讯软件,它在抄的基础上有创新,这是它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再看看TX其他的东西,抄淘宝,没成,死了;抄微博,没成,死了;甚至抄自己的QQ秀,也没成,半死不活。抄是一方面,创新更重要。来看看艺三的改编,抄了,但是基本没啥自己的东西,所有角色都抄成了外国主流(甚至是前几年主流)的人物形象,你可以很轻松的找出艺三角色改编的部分对应的其他作品的角色形象。那自己的东西呢?我是看不出来有什么,甚至他们还要把原作三体自己创新的部分抹去了,换上自认为好的内容。我上面分析罗辑的内容,我相信但凡是个高中水平的学生都能看出来(因为我个人看三体最多的时候就是高中),三体的编剧难道看不出来吗?但他们为什么不直接照搬呢?个人拙见,因为他们相比于作品内容更在乎成功(也就是钱!),他们会在各种地方宣传他们有多爱三体,他们会把三体各种金句掏出来给你看,但在根本上,他们还是选择用三体皮拍一个经典科幻,他们只会把已经成功的作品翻个模样拉出来再拍一次,一直榨一直榨,直到榨出最后一点价值。一点风险(责任)也不想担,一点钱也不想落下。只有他们是这样吗?实际上国内大部分的创作都是这样,一旦有人成功了,看到了“钱”途的后继者便蜂拥而上,直到把市场啃食殆尽才罢休。 我自认为不算一个合格的科幻爱好者,我看过最多的科幻小说就是《三体》(其次是大刘的短篇小说集……),在高中时三体对我而言就像有魔力一般可以让我不停读。之前我品鉴过的科幻作品,一半把“机器人三定律”奉为真理,一半徜徉在太空歌剧的海洋中,绝大部分作品都和原始人拿着电子长矛一般,少有作品详细描写了在科幻背景下思想的改变和社会的变革(因此不幸的是三体成为了见证的重要工具,当然这是另一个大问题了)。不是说上述内容不好,而是我希望能看到创新,虽然我已经过了最能接受新东西的年龄了,但我还是希望能看见一些新的东西,而不是一群人把各种已经被玩烂的东西再玩一遍。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