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汉清风 天汉清风
兴趣十分广泛,笛子、二胡、口琴、秦琴;柴油机修理、机电线路、电机修理、机床电路、婚庆、摄像、视频编辑、光盘刻录,寄情山水,喜欢青山绿水的野外。
关注数: 1,131 粉丝数: 1,354 发帖数: 43,704 关注贴吧数: 8
电动车骑行,探访洞阳宫(图片)! 洞阳宫位于城固县城西北约40公里的老庄镇红花村。2008年9月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洞阳宫始建时间,据《水经注》载:“汉水又左会文水,文水即门水也,出胡城(位于今城固县城西约十公里的柳林镇古城村)北山石穴中。长老云:杜阳有仙人宫,石穴宫之前门,故号其川为门川,水为门水”;清《城固县志》载:“门水即今文川河,杜阳仙人宫即洞阳宫”。据此记载,可见洞阳宫始建时间是在1500多年的魏以前,可以说这是陕南有史可稽最早的道观。   明朝初年,著名的云游道士张三丰,游至洞阳宫后,被这里的山光水色、庙宇殿堂、钟鼓之韵所陶醉,于是在这里修行多年。从此后,使洞阳宫声名大振。张三丰住洞阳宫,明英宗天顺三年封为“通微显化真人”,张三丰重建洞阳宫,明神宗万历十四年再次培修。   清乾隆年间陈本秀修复洞阳宫,并修火城一圈,乾隆五十五年立碑一通,碑文:“宫名洞阳,松杉苍苍”。   1932年—1933年中共陕南特委书记张德生以洞阳宫为根据地,坚持开展对敌斗争,为中国革命做出了贡献,至今这里的古松上还留存有反动派围剿先烈们时的-弹痕。   洞阳宫现存有明至民国时期的房屋建筑60余间。这些房屋,依山就势,布局有序;大部分建筑内还保留有清至民国时期的塑像,这些泥塑形态各异,风格迥然。 另有明万历年间所铸古钟一口,嘉靖香炉一个,明至民国时期的碑15通。特别是这里有百年以上的古松110株,它们高大、雄伟,给这里的自然景观增加了无穷的魅力。 ———以上文字,是从网上搜得,读后着实令人魂牵梦萦,早都想一探究竟,但听说洞阳宫所在之处山势特高,道路奇陡,由于原先的车车电机功率较小,所以一直没敢贸然去攀登,以后换了较大功率的电动车后,于去年去过一次,但由于那里面在修路,所以半途而返,时至现在才如愿去攀爬了《洞阳宫》这座名山。沿途照片和大家共享。
电动车骑行,游览汉中南郑的龙头山(图片) 龙头山森林公园位于陕川交界处米仓山主梁国有碑坝林场龙头山营林区,东至红军路,西临小南海镇小坝村,南接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北连小南海镇秦家坝村,最高海拔2336米。 景区内自然资源丰富,现已探明有汉王台、仙女洞、玉皇洞、龙头飞瀑、飞龙乘云、天坑溶洞等30多个景点,其中世界级剥牛坑天坑群也在景区规划范围之内。 龙头山开发建设大致分三期实施,一期投资4.99亿元,主要开发建设龙头山、陈家坪、冷水坪3大景区,主要包括陈家坪游客接待中心、观光索道、龙头山滑雪场、狩猎场、射击训练中心、冷水坪森林游憩区,以及龙头山栈步道、玻璃栈道、游客酒店等旅游配套设施,预计2018年国庆节建成开园运营。 建成开园后,景区将以森林景观、地貌景观、水体景观和天象景观为主题,集森林旅游、康体运动、地质探险、避暑度假、保健疗养、科研教学和领略田园风光为一体的崭新面貌,成为陕川旅游大通道上的精品旅游景区。 ——以上文字是网上搜索而来,看了后使人魂牵梦萦,一直想去走走看看,去年秋天曾经去过,但因正值修建通往景区的道路,只得半途而返;目前春暖花开,正是春游的大好季节,于是在今天(3月17日),骑上电动车去了那里,亲身感受了一次龙头山的险峻和奇特,沿途照片和吧友们共享。
电动车骑行青木川,沿途照片和大家共享(图片)。 关于青木川,网上一搜有如下文字介绍: 青木川自然保护区位于宁强县的青木川镇,这里北接甘肃,西连四川,素有“一脚踏三省”之名。保护区境内山脉绵延,有大片原始森林,生长着珙桐、野杜鹃等珍惜植物。区内有石梯,拾级而上,可见古栈道遗迹。凤凰山海拔2300米,山势形如凤凰,四季风光各有不同;山上有将军石、清泉飞瀑等,有小九寨沟之称,是一处不可多得的自然美景。 青木川古镇山清水秀,生态天然,民风古朴。古镇历史悠久,古时曾是羌汉杂居地区,自明朝年间逐渐繁华盛,民居多建于明清时期。现在古镇上保留有大片古街、古祠、古栈道、古民居等建筑群,已被列为宁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里河水穿镇而过,人们悠然地做着各种活计,生活自在。古街回龙场系明成化年间所建,街长800米,宽4米,基本维持古时原貌。 古镇保存最为完整的魏氏大院,系民国年间知名绅士魏辅唐所建。现遗存有魏氏大院三处,其倡办的中学一所,保存完好。还有明清时期所建的瞿氏、魏氏、赵氏、屠氏祠堂,立碑刻字等。 在距古街5公里的地方,有明清时留下的通往甘肃的商运古栈道,长达60公里,道路顺河而上,依崖凿路,路势十分险峻。 民国时期的大地主魏辅堂是这一带的传奇人物。魏辅唐原是贫苦农民,因杀死民团团长而掌握了当地大权,种植罂粟而发家,买枪屯兵,拥有上千人,数百条枪,成为陕甘川边界一支强大的地方武装。 魏辅唐先后当过宁强县独立自卫队大队长、宁西人民自卫队总队长、陕甘川三省九县联防办事处副处长,建有豪宅数处,娶了大小老婆6个。 魏辅唐虽然种植大烟,自己却不抽,也不允许部下抽,但是他却重视文化,办中学,办剧社,送乡里贫困孩子出去念书,从这方面来说他为当地造福不少。向往山外生活的魏辅唐却从没有出过山,青木川民风纯朴,很大一部分与魏辅唐有关, 至今镇上居民大多时候忙于农活,冬天农闲则在家围着火塘烤火,街上鲜见赌博现象。 ——早就看到了以上这些文字,所以一直都有骑行青木川的打算,也曾经于2017年秋和2018年秋去过两次,但由于108国道大修而折返,据说2019年的现在才基本修通了,于是就在8月29日专门去跑了一趟。 这趟骑行的路线是汉中——勉县——水磨湾进山——新浦镇——青羊驿——大安镇——烈金坝——代家坝——阳平关镇——燕子砭镇——安乐河镇——广坪镇——青木川古镇,来回大约400公里,沿途照片和大家共享。
转发一篇有关农民与下岗工人方面的文章 随意浏览网页,看到这篇文章,细细读了一遍,觉得不错,发给大家看看, 好长时间了,网上到处是关于下岗工人的哭诉,铺天盖地,开始让人感觉真惨,看多了,没感觉了,到现在有点烦了,就想说一句—————下岗工人,闭上你的嘴! 我今年四十六,老家在农村   我是60年生的,生不逢时,正是乡村里大饥饿的年代。后来母亲告诉我,我刚生下来三个月她就没了奶水,我靠吃红苕维持生命,吃肉简直是闻所未闻的事,大人连红苕都没得吃。影响一直到现在,我都很瘦,一米七的人,最重的时候,也只有一百二十斤多一点。不过我已经算福星高照了,没被饿死,比起乡里那些饿死了的,已经算不幸中的万幸了。   我父亲的一个堂兄在邻市一家国营工厂里工作,很少回家乡。我五岁那年,他回来了,满面红光,穿着比起乡里人来,如同鹤立鸡群。大伯问起乡里一些熟识的人,都不见了,后来我父亲才告诉他,都死了,饿死了。大伯大惊失色,说,想不到现在还有饿死人的。我父亲问你们城里没人被饿死吗,大伯说没有啊,只是粮食供应有点紧张而已。母亲在一旁听了,泪大把大把地流,她的弟弟——我的舅舅一家被饿死了两个人。 想当年读初中的时候,父母就指着大山那边对我说:   “儿啊,今后你一定要出去,一定要脱离农村,一定要摆脱农村户口。农村是地狱,你一定要跳出农门,只要脱离了农村,做什么都好。你看看你大伯一家,两口子是工人,三个子女,一家人生活得多好。工作比我们轻松得多,每个月收入也不知比我们多几十倍,我们一个月只能吃一次肉,你大伯家顿顿有肉吃,天天当我们家过年。   你大伯家里五个人都是国家的人,生了病都可以去开药吃,全部报销,不花自己一分钱,老了有国家养。可你看看我们村的这些人,那叫自生自灭。生了病,哪里有钱治,历来都是在家里等死的。你看看我们村的老人吧,老了大都是没人养,不是子女不孝,而是实在太穷。多少年了就一直这样,谁来管过我们。” 我的成绩一直都很好,初中毕业时,父母要我不要再读高中了,我也不打算读高中,就只想考上中专或者中师,然后就走上金光大道,转户口,吃国家粮,进入那天堂般的世界。 于是,我每天学习到深夜,有时刚睡下,就听到鸡叫声。 后来,中考,我果然上了线,被一所中专录取了。拿到录取通知书那天,父母高兴得一夜没睡,烧香告诉列祖列宗,后代中终于有一个人吃了国家粮,成了国家的人。 后来,中专毕业了,出来分在一个县城里。母亲来城里看我的时候,一遍遍叮嘱我,千万不可以去找农村里的女孩子,一定要找个有工作的。我听了母亲的话,拒绝了很多诱惑,最终找了个在供销系统工作的女孩子,虽然在城郊工作,但是终究也是吃国家粮的,与农村当然有天壤之别。那时两口子都有工作,小日子过得挺殷实的。   可是农村里就苦了,父母逐渐老了。八十年代,我每个月寄二十元回去,老婆不准多寄,我就悄悄积攒,有一年过年,我给了父亲一百元,把父亲的嘴都吓得合不拢。那时父母的乡村号称人均年收八百元,可父亲算出来其实人均就只有不足一百元。有我的接济,父母的生活在乡里一直算中上的。 我曾经去过老婆工作的单位——供销社,那工作才真是轻松,那个供销社有十几个人,上班时间大家几个人围一起闲聊,下象棋,打扑克。来了顾客,是没人招呼的,如果手头正在打毛线,就让那人先等一会儿,或者干脆说没有。商店里进的货都是多年不变的,偶尔有好东西一般是不拿出来卖的,领导先分,然后职工分。分不完,也只卖给亲戚朋友,比如自行车,一般的牌子是随便卖的,可是凤凰、永久是不会摆出来的。   后来,开始改革开发了,逐步有些私人开始经营商店,我曾对老婆说过,你们那样的工作态度、工作方式,不垮才是没有天理。   果然,后来他们的收入开始越来越差,到后来一个月连一百元也发不起了,有人开始自己脱离出来做生意,那时出来的人后来大都发了财。后来,供销社解散,老婆也下岗了,领了个下岗证,回城来做她的老本行,卖小百货,收入比上班时还好,就是辛苦多了。 后来大伯那边也传来不好消息,工厂效益越来越差,他们夫妻两才五十多岁就内退了,退了还好,每个月还能领到五百多。可他的两个儿子儿媳都在厂里领两百元一个月,在到后来都下了岗。 大伯退了休,倒常常回家乡来了,也常常来我这里,喝了酒,就常常想念毛主席,大伯的口头禅是:想起毛主席那时,工人老大哥,那时我们才是真正当家作主,双职工,每个月不愁吃,不愁用。   我不知为什么总在此时有一种反感,有一次我说:大伯,毛主席对你们好,可是对我的父母就好象对阶级敌人一样,你看看我们乡里那些农村人生活得多困难。自然灾害也没饿死你们一个人,可我们村里你看看,粮食是他们种的,你看看他们饿死了多少。   大伯说:毛主席说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农民觉悟低,农民本来就习惯了过农村的苦日子。而且农民本来就没我们付出的多。   我说大伯:你错了,毛主席的江山都是靠农民阶级打下来的。而且农民阶级有八亿人,八亿人都长期生活在贫穷痛苦中,毛主席做得公平吗?你们做的工作,换上任一个农民也能做。农民一天到晚都在田地里做重体力劳动,可是他们得到过什么,就现在你们的日子也比我爹他们好得多,你两个儿子的日子也比我们村的那些村民好。你们只不过是让毛主席娇惯了,一直养尊处优。所以才有现在这样的失落感,其实现在这样的情况对八亿农民要来说才叫真正的公平。   大伯语塞,半天无语。 前两天,大伯又来电话和我闲聊,他说我现在知道了,我儿子那时下岗都是以前那个总理做的,真是罪恶滔天啊,还是毛主席好啊。   我说,大伯,朱总理已经下了,现在已经是温总理了。当初下岗也不是哪一个人的决定,实在是历史的进程,哪一个人在台上都要走这一步。一个工厂不赚钱、赔本,工资还要照发?关门实在是天经地理的事。如果一个农民种地亏了本,谁养他,就只有去讨饭。不要以为工人惨,去农村看看吧,八亿农民,大多数都比下岗工人还惨。你看前两天的报纸没有,国务院又发了通知了,下岗还将继续,从现在起到2008年,我们国家还要关闭两千多家国有企业,还有几百万工人要下岗。   大伯那边沉默了,半天他才说,是真的吗?我说是真的,就登在《中国证券报》上。 父亲今年刚七十,可是已经衰老得很厉害,每一次和他闲聊,他都是在夸当今的时代好,大家都可以吃饱了,很多人家里已经安了电话,年轻人还可以出去打工挣钱。   我说爹,现在外面已经是汽车时代了,你想想你们这辈子真正得到了国家多少呢。   父亲说,说那么多做什么,我有时候也想不通,不过我想到这就是我的命,我就认命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