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坦克车 飞行坦克车
关注数: 19 粉丝数: 7 发帖数: 1,399 关注贴吧数: 0
田宫新大和与市售蚀刻片的一些考证差异 田宫新大和(78025)推出后,市场上很快出现了几种与之配套的蚀刻片。 但仔细观察后却发现,这些蚀刻片与新大和在很多细节上,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 这种差异是如何造成的? 众所周知,大和舰留存的照片和原始图纸都非常少。所以长期以来,其很多外形细节都没有定论。个人认为,市售蚀刻片,受两个东西影响较大: 一个是吴市的1:10大和模型;还有就是一些日本模型名家制作的1:100大和。 1:10大和模型,近年来被视为大和最权威的外形依据。那么,与田宫2011年推出的新大和模型相比,谁更准确一些呢? 不妨举个例子:大和型舰桥两侧的22号雷达,以往包括1:10模型在内,都把两个“喇叭口”作成差不多大小。田宫新大和却是一个很大一个很小。 笔者看到一张美军二战后拍摄的长门舰22号雷达实物照片。与新大和一样,两个“喇叭口”也是一个很大一个很小。可见田宫夸耀说“最新考证”,并非虚言。 附带:这个细节的进步,被韩国版蚀刻片给糟蹋了。韩版倒是采用了田宫的新考证,配了两个相差很大的金属“喇叭口”,但同时又多出了一大块方形配重。看来是为了防止大喇叭没法支撑而随意加上去的。但实物上根本没这么一大块。韩版的金属桅杆也几乎是自由想象的结果,与显存大和图纸和权威模型都毫无共通之处。 为了制作上的方便而随便设定细节,是韩版蚀刻片最大的问题。 还有很多细节,就是各执一词了。比如尾部机枪台,早年都是做成圆形。近些年则公认应该是多边形。但究竟是几个边,则说法众多。2005年一个大和考据家认定,应该是八角形。但不知道是他的意见反馈慢了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吴市的1:10给做成了六角形。 田宫新大和看来是采用了这个考证家的意见,给做成了八角形。鹰翔的蚀刻片也跟着做成八角形。可是狮鸣还是坚持六角形。 再比如田宫新大和15米测距仪上的加强结构,与1:10版完全不同。目前市面上的蚀刻片都是跟着1:10版走。制作者是相信田宫,还是相信1:10,就要自行选择了。 另一些细节差异,恐怕是不够认真的结果,与争议无关了。 比如说:田宫新大和的155副炮上两侧都预留了小孔,无论是田宫配的细节图纸还是1:10模型,都证明这一排小孔是给环筋留的。结果几种蚀刻片都把这个细节给遗忘了。 最后总评一下目前的三种常见蚀刻片: 韩国蚀刻片的细节总体来说很少,性价比是最低的。唯一的优势是金属炮管和桅杆。但是金属桅杆做出来的外形完全是错的。金属炮管组合出来的25高炮,细节也未必好。韩版还带了一块金属飞行作业甲板,可是外形却和田宫塑料件一模一样,并没有增加什么细节。 (再就是韩版蚀刻片的包装真的很差) 狮鸣这次没入手。但看板件图纸,貌似不如上次的“究极大和”那么有诚意:比如“究极大和”尾部三块甲板全部是金属件。这次却只给了两块。有些制作者反应说飞行作业甲板的组合度很差,这个有待证实。 鹰翔。看到了很详细的板件图,感觉其普通版的性价比还可以。只有两个细节,不太满意: 第一,主测距仪上的信号灯柱蚀刻片,外形错的有些离谱。这个部分有很多照片存世,按说是不该错的。不过这个错误倒也不严重。因为另外两套蚀刻片根本没做这个部分,田宫的塑料件细节也已经相当不错了。 第二,鹰翔不知为什么,总喜欢把防滑纹路做的非常密集。蓝星的蚀刻片也有这样的缺点。而实际上,日本海军舰艇的防滑纹路是“很稀疏”的。这点田宫的塑料件和狮鸣就做的很不错。也正因为这个缘故,对鹰翔豪华版反而兴趣不大:因为豪华版多出的主要是两个东西,飞行作业甲板,可是其防滑纹路却是错误的;木甲板,看照片细节也不够好。 田宫这次自己推出了木甲板,价钱不贵。已经订购下来了。 个人觉得,既然是给田宫的新大和配蚀刻片,还是尽量跟着田宫的考证走比较合适。何况田宫还给配了一本小画册,上面的细节完全可以参考。再就是如果出飞行作业甲板的蚀刻片,我个人建议最好把塑料件上的小孔也给钻出来。那些小孔是给田宫的穿线型栏杆留的。joe world最近要出一款新大和飞行作业甲板的蚀刻片,放出来的图片上就有栏杆用的小孔。
最后一贴:最不喜欢和最喜欢的几个评委 最不喜欢的: 一度很不喜欢万山红,因为觉得她偏好打压漂亮女性歌手而且毫不掩饰她的情绪化意见;也有些不喜欢闫肃,因为觉得他总爱说些歌曲外的话题。 但现在发现最不喜欢的其实是幐矢初。 他貌似很“客观”和“专业”的点评,实际却是:对“需要”挺的人,往往回避其缺点,一个劲堆砌技术术语夸大其优点。误导观众。最近几场,这种情况特别明显。反之亦然,但相对于“捧”,他的“贬”不会太离谱。这大概是他的聪明之处:捧高一点没人有意见;贬过头则会惹人反感。 所以幐矢初一直保持着礼貌和冷静的外貌,不会像某些评委那样用难听的话去刺激歌手。但这不妨碍他做并不“客观”的点评。 最喜欢的: 迪里拜尔。记得她一共来了四场,其中积极发言只有2场,头尾两场则没说太多。但给人印象很深刻:她的意见是最有见地的。观点非常鲜明;评论依据明确而且有说服力。她基本不怎么记歌手的名字,做现场示范的频率却很高。她的现场示范也是唱的最好的一个。有着相当深厚的音乐理论功底和对音乐的独到理解,最可贵的是一点不做作,也不藏着掖着。是个实在人。 另外几个: 王佑贵。气质有点像王治川,性情中人,意见中规中矩。他对歌曲内容的理解值得信服。 牟玄甫。他也很喜欢扯题外话。但不如闫肃那么“霸气四溢”。感觉他的发言很多时候就是在和稀泥。不爱得罪人的讨巧性格。 雷磊:冷静的才女。意见中规中矩。 吴碧霞和陈思思:意见中规中矩。 杨洪基:这人很有气场。但是出人意料的是,也相当有锋芒(与幐矢初的爱惜羽毛相反)。他的意见多数时候中规中矩,但也颇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内容。个人比较接受他的观点。
西游记三个电视剧版本的比较 对佛道的态度: 1 三个版本都是“扬佛抑道”路线,但也有区别。 央视版里佛强于道,但又承认天庭对佛的某种管辖关系(大闹天宫那一段); 浙江版里管辖关系这一层被弱化了,强调佛道的“对等”; 这两个版本佛道人物的外在形象都不算差。尤其央视版道家仙风道骨,佛家人物则稳重大气。浙版佛道人物的外在气质普遍略差一些。 张版对道的贬低矮化最为明显和刻意。比如把“化胡为佛”硬生生的篡改成“化胡”而抹掉了“为佛”。还把道家人物一个个都塑造的猥亵丑陋。甚至侮辱性的逼着道祖老君说“请佛祖”的话来。 2 唐僧的形象。总的来说,三个版本都脱离原著而竭力更美化唐僧。央视版相对来说最接近于原著,这是唯一一个会说“大王饶命”的唐僧,也是最具备原著世俗气质的唐僧。其他两个版本里的唐僧都过于胆大而且过于“神圣”。浙版的唐僧更像一个哲学家,不厌其烦的说着大道理;张版的唐僧与原著不符且不说,性格也很不鲜明,是存在感最弱的一个。 3 孙悟空的形象。除了一些普遍共性外,央视版的孙悟空性格最为复杂,特别是有多处暗示他性格中狠毒和霸道一面。这大概只有六小龄童可以把握好;浙版的孙悟空过分单纯天真;张版则是个吹牛大王。浙张两版都比央视版单薄。 4 如来佛。央视版的如来深不可测,不像一个神佛,倒更像一个老谋神算精于权术的强大统治者,要演“暗黑版如来”大概是不二人选;张版形象气质上像个包工头;浙版的如来最秀气,也最有神圣气质,个人认为是三个版本中最好的。 5 玉帝。央视版只是个普通皇帝;浙版是个优柔寡断的皇帝;张版最霸气。玉帝形象以张版为最佳。 6 音乐:个人认为浙版总体最好;央视版次之。张版的美国动画片风格的音乐接受不能。 7 特效:老实说三个版本都是同期作品中特效比较差的。张版大量采用电脑背景的做法不敢苟同,看上去像话剧而不是影视剧,舞台空间感觉很狭小。 8 妖怪:不一一比较,挑几个有代表性的。白骨精还是央视版压倒性优势;浙版的白骨精故事最复杂也最扯淡;张版次复杂也次扯淡。张版的红孩儿很漂亮。张版的奎木狼很漂亮。浙版的独角兕大王戏份比张版多很多,他和唐僧在一起讨论哲学的内容虽然脱离原著却还别有一番味道。这个角色央视版没有,按下不论。 9 猪八戒沙和尚。还是觉得央视版好。另外两个版本都未见超越之处,模仿的也不全面。 10 美工:央视版民族风格最突出;浙版强调“美型”;张版则是所谓“魔兽世界”和“指环王”的欧美风格,老实说根本中国特色很微弱。 10 总评:央视版的艺术性最强,对人物的把握也最到位最下功夫;浙版的宗教色彩很浓厚,“再创造”方面也最大胆,但也因此遭到很多非议;张版除了炫耀“特技”“投资”,刻意的“扬佛抑道”外,并无什么特别之处。要说张版最值得期待的地方,我看只有唐太宗魂游地府。央浙两版都没拍这一段,而张版拍的也算中规中矩。可惜最后被删除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