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汉凌霄
天汉凌霄
关注数: 2
粉丝数: 13
发帖数: 1,663
关注贴吧数: 14
京东夏新A928W/T降价了。 京东A928T,现价999; A928W,现价1099送蓝牙耳机。 链接: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item.jd.com%2F1083045.html&urlrefer=6012b62221c39e247949d85d595482b6
宋金汉中攻防战(转) 饶风关阻击撤离喝 吴玠在和尚原大捷后,被宋朝廷升为陕西都统制,移驻河池(今陕西凤县);升吴磷为秦凤路马步副总管,留守和尚原,相持年余,逼得撤离喝难越雷池一步。 公元1133年正月,撤离喝另施阴谋:用兵猛攻和尚原,迷惑吴玠;分兵窥伺仙人关(略阳北一百四十里),缀住吴玠;亲率大军由商于(今河南淅川县西)捣上津(今湖北郧西县西北),攻金州(今安康),抢占饶风关(在今安康石泉与西乡交界处,为汉中东大门户),以袭取汉中。 当吴玠探知撤离喝这种阴谋,即行驰援饶风关。左右劝阻说:敌人举国而来,锐不可当。饶风关地属汉中,非你防地,失守与否,与你无关,何苦远地赴敌,代人受祸?吴玠说:既为国家,何分防地?今敌情紧急,诸将不能办此,我当自行。遂率精骑数千,沿秦岭南麓东下,一日夜飞驰三百余里。行至洋州(今洋县),当地义士(民兵)参战者一万三千人,军势大震,于二月初五抢占了饶风关,比撤离喝早到了半天。吴玠布防就绪,给撇离喝送去了一框黄柑,并附一信:“大军远来,聊用止喝。今日决战,名一忠所事” (《续通鉴》卷112)。撤离喝见信大惊,气极败坏地以杖击地说:“吴玠,尔来何速耶”?遂下令攻关,“金人披重铠,登山仰攻,一人先登,则二人拥后;先者既死,后者代玫。军弓弩乱发,大石摧压,如是者六昼夜,死者山积,而敌不退”(本传)。吴正拟另采措施,募敢死队下山夹攻,不料军中出了奸细,导敌由祖溪小路,袭占了关背的高山,乘高下瞰,宋军虚实,暴露无遗,吴玠乃于2月11退保西县(今陕西勉县)。 当时,汉中守将刘子羽,闻饶风关失守,急焚汉中城,坚壁清野,退屯潭毒山(今陕西宁强县北)。撒离喝进了汉中空城,见瓦砾一片,食宿无着,只得移驻中梁山(汉中西三十里),野无所掠,食乏,焦虑万状。吴玠派人持书四出,扬言会集诸将,截敌于褒斜谷,断其归路。撤离喝得知大惊,急忙北还,但褒斜谷路险,只可单行。“吴途遣兵邀于武休关(今名武关河,在留坝具南四十里),掩击其后军,堕涧死者以千计,尽弃辎重而去”(本传)。
源自汉中的 廉泉让水 源自汉中的“廉泉让水” 南北朝时,宋明帝年间(465—471年),梁州辖今陕南、四川、黔北等广大地区,州治南郑(今汉中汉台)。 一次梁州州将刘亮派范柏年[据《南齐书》载,范柏年,梓潼(今四川梓潼)人。]进京觐帝咨事。来到京城后明帝与他闲谈时,戏问范:“爱卿,广州有水名曰贪泉,据说那里出的贪官均与饮此水有关,此事你可听说没有?” 关于广州贪泉史书上有这样的记载。晋时,广州石门有一奇泉,谁饮了此泉之水 ,就会视钱如命,贪得无厌,故人称“贪泉”。那时广州弊政猖獗,均传与此有关。后来朝廷命吴隐之出任广州刺史,让他除弊兴利。吴到广州首先喝了贪泉之水,并说:“为官贪廉与泉水何干?”同时呤诗一首言志:“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变心。”意思是说前人道饮了贪泉之水就会思念千金之财。如果让伯夷、叔齐这样的清廉者饮用,他们是绝对不会变得道德沦丧的。吴任职期间,从严治吏,为官廉洁,广州风清弊绝。 明帝不等范思索,又一语双关地问道:“梁州是否有这种地名?”范稍加考虑而答:“圣上明察,梁州唯有廉泉、让水、文川、武乡。”廉泉、让水为古水名。前者为今南郑县濂水,后者为今汉台区武乡镇。明帝再问:“爱卿宅居何处?”范答:“卑臣寒舍居于廉、让之间。”范柏年巧妙对答无懈可击,既说明他任职之地民风淳朴、人性谦逊,又暗示自己为政清廉,不事权贵,受到梁州人民称赞。这就是“廉泉让水”典故出处。 此后,逐渐约定成俗,“廉泉让水”作为风尚朴实的褒词。人们又常用廉泉让水来赞美一方人才荟萃、节俭礼仪成风。清代诗人黄作柽曾有《廉泉让水歌》一首,后几句为:“世风习贪诈,溪壑嗟难填。渴害心为害,尘襟谁涤涧?我愿来此地,卜居远市廛。置身廉让间,仰企范柏年。”诗人对世风日下,贪诈横溢,私欲难涤发出愤叹,愿效法范氏超脱污浊,置身清廉。 几年前,汉中博物馆西大门外贴有引典故引伸而来的楹联:“文川武乡英雄地,让水廉泉礼仪邦”,在此典故诞生地悬贴这幅楹联,用来赞美汉中人才济济,民风淳朴,可谓意味深长。转自汉中宣传网作者:陈福寿
来自汉中的 天汉凌霄 祝 元朝吧 的各位朋友们节日快乐! 哈哈,大家节日快乐。
讨论:关于宣传汉中的一个建议! 在各种媒体上看到关于汉中的宣传时,总是能看到"西北小江南"的称谓,小的时候没什么感觉,年龄越大,看着越刺眼.首先,关于 西北,虽然自元代以来,汉中划归陕西,属于行政意义上的西北,但是从地理、气候、风俗、方言等等各方面看,我们汉中和秦岭以北、以西的地方差异很大,并不属于所谓的 西北。至于 小江南 我想没有一个地方宣传自己家乡的时候,会顺带宣传其它地方,虽然江南是一个地域概念;何况,汉中自有汉中独有之处,比如我随便说说,江南哪个地方可以宣传自己是中国伟大朝代汉朝的发祥地,可以宣传自己是汉族称谓的来源,江南有几个地方有8个以上的国家级保护区(森林公园,水利区),江南哪个地方有朱鹮、大熊猫、金丝猴等国宝,江南哪个地方有汇聚南北的动植物资源,......。所以,我建议宣传汉中的时候,汉中 就可以了,万一想带什么前缀,那么 地球上同纬度生态环境最好地区 也行,实在不必带上所谓的 西北小江南 的称谓。关于以上建议,各位老乡有什么看法不妨谈谈,有什么好的建议不妨也提出来。大家也讨论一下,能不能用简单的一句话描述汉中,地球上同纬度生态环境最好地区 似乎有点长了。
人间仙境 美丽的汉中 汉中源起 据说这里曾是秦王嬴政的属地,所以至今这座大山还被称为秦岭。在秦岭和巴山之间,一条汉水横贯其中,秦巴谷地汉中的名字就源于此。当年最让汉高祖刘邦看中的就是这条河。因为在这位汉王的眼里,天上的银河与地上的汉水是相通的,充满了神灵。所以才能夺了江山,做了皇帝,国号也当然要定为“汉”。据说,汉中也就扬名于此,汉中也就成了汉民族称谓的源头。汉中的历史也就和汉水一样,从云雾缭绕的秦岭源源不断地流出来,流过汉中的高山与平原,也流过上千年的漫长岁月。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汉中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1982年2月国务院转批国家建委、国家城建总局、国家文物局《关于保护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请示的通知》,“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被正式提出。随后,国务院于1982年公布了北京、苏州、西安等24个城市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于1986年12月及1994年1月公布了第二批38个、第三批37个受保护的城市。 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单 第一批24个(1982年) 北京、承德、大同、南京、苏州、扬州、杭州、绍兴、泉州、景德镇、曲阜、洛阳、开封、江陵、长沙、广州、 桂林、成都、遵义、昆明、大理、拉萨、延安、西安。 第二批38个(1986年) 天津、保定、平遥、呼和浩特、沈阳、上海、镇江、常熟、徐州、淮安、宁波、歙县、寿县、亳州、福州、漳州、 南昌、济南、安阳、南阳、商丘(县)、武汉、襄樊、潮州、重庆、阆中、宜宾、自贡、镇远、丽江、日喀则、 韩城、榆林、武威、张掖、敦煌、银川、喀什。 第三批37个(1994年) 正定、邯郸、新绛、代县、祁县、哈尔滨、吉林、集安、衢州、临海、长汀、赣州、青岛、聊城、邹城、临淄、 郑州、浚县、随州、钟祥、岳阳、肇庆、佛山、梅州、海康、柳州、琼山、乐山、都江堰、泸州、建水、巍山、 江孜、咸阳、汉中、天水、同仁。
汉帝国的发祥地 汉中 汉族的由来 汉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是世界民族之林中人数最多的民族,那麽,“汉族”这个称谓是从何而来的呢?这就要从“汉”字最原初的意义说起; “汉”字从早期的金文、小篆一直演变到楷书,左边的形符始终没有变化,显然与水有关。“汉”字的本意就是一条被称作“汉”的河流“汉水”,也称“汉江”。 汉水是长江的一条最长的支流。它发源于陕西省的西南部,流过秦岭与大巴山之间的汉中盆地后进入湖北,在武汉注入长江。两千多年前,汉水的上游地区因为一个叫作刘邦的人物而开始出名。 刘邦当时被封在这里作汉王,他以这个富庶而又易守难攻的偏僻地区为根据地,与西楚霸王项羽争夺天下,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楚汉相争”。当刘邦击败项羽登上皇帝宝座,他便以它的发迹之地来命名这个新建立的王朝。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继秦之后的又一个统一国家,是当时的世界上与罗马帝国并列的强国。正是在这个公元前后延续了四百多年的朝代,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一些源远流长、根深蒂固的传统——孔子的学说开始主导国家的意识形态,礼乐教化成为统治的重要手段,文官制度完成了初期建构。在这片文明富强、幅员辽阔的国土上,大一统的国家观念逐渐深入人心,终于不可逆转地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正是在这个时期,与汉朝人作战的匈奴人,开始称汉军士兵“汉子”,这种称呼后来为契丹人、蒙古人、以及边疆地区其他一些民族所沿用,往往称中原民族为“汉人”,这就是现代“汉族”称谓的由来。因此可以说,“汉族”这个名称来源于一条河流与一个朝代,也来源于各兄弟民族的交往。 有趣的是,“汉子”这个称谓从原来专指汉军士兵,逐渐演变为对一些有豪勇之气的男子的称呼,这或许是因为汉朝军队的英勇善战吧。于是,“汉”这个字就被附加了“男性”的引伸义,而“汉子”中的优秀者则被称为“好汉”,这在中国民间一直是对于男性的高度评价。 由“汉”字组成的词汇大都与汉水流域、汉朝、或是汉族有关,可以说它们都来源于那条被称作“汉”的河流。唯一的例外是古人将银河星系也称作“汉”,先秦的《诗经》中已经有这样的诗句:“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这意思是说,天上的银河,望去象是水光在流。当我们的祖先诗意地仰望着群星闪烁的星系时,不知他们是否已经意识到:后来以同样的字命名的后代子孙,成为这个星球上人口最为繁茂的民族。 (以上内容转自 汉中吧 武侯汉桂 的帖子)
汉中 天汉凌霄 向唐朝吧的各位朋友问好! 汉中是汉朝的发祥地,是 汉朝,汉人,汉族名称的由来,是一个古迹/自然风光俱佳的地方;而唐朝是汉文化发展的高潮,是所有中国人,汉人的骄傲,欢迎各位到汉中吧交流,到汉中旅游,度假.汉中吧网址:http://post.baidu.com/f?kw=%BA%BA%D6%D0最后祝唐朝吧越办越好,为我中华文化发扬广大贡献力量.
汉中境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 声明:以下帖子内容 转自 汉中吧, 由汉江之子整理搜集.此外,鄙人所转关于 汉中 种种,皆来自汉中吧,为各位网友阅读方便,并没一一注明发贴者,在此特别声明.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汉中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1982年2月国务院转批国家建委、国家城建总局、国家文物局《关于保护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请示的通知》,“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被正式提出。随后,国务院于1982年公布了北京、苏州、西安等24个城市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于1986年12月及1994年1月公布了第二批38个、第三批37个受保护的城市。 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单 第一批24个(1982年) 北京、承德、大同、南京、苏州、扬州、杭州、绍兴、泉州、景德镇、曲阜、洛阳、开封、江陵、长沙、广州、 桂林、成都、遵义、昆明、大理、拉萨、延安、西安。 第二批38个(1986年) 天津、保定、平遥、呼和浩特、沈阳、上海、镇江、常熟、徐州、淮安、宁波、歙县、寿县、亳州、福州、漳州、 南昌、济南、安阳、南阳、商丘(县)、武汉、襄樊、潮州、重庆、阆中、宜宾、自贡、镇远、丽江、日喀则、 韩城、榆林、武威、张掖、敦煌、银川、喀什。 第三批37个(1994年) 正定、邯郸、新绛、代县、祁县、哈尔滨、吉林、集安、衢州、临海、长汀、赣州、青岛、聊城、邹城、临淄、 郑州、浚县、随州、钟祥、岳阳、肇庆、佛山、梅州、海康、柳州、琼山、乐山、都江堰、泸州、建水、巍山、 江孜、咸阳、汉中、天水、同仁。
人间仙境 美丽的汉中 汉中源起 据说这里曾是秦王嬴政的属地,所以至今这座大山还被称为秦岭。在秦岭和巴山之间,一条汉水横贯其中,秦巴谷地汉中的名字就源于此。当年最让汉高祖刘邦看中的就是这条河。因为在这位汉王的眼里,天上的银河与地上的汉水是相通的,充满了神灵。所以才能夺了江山,做了皇帝,国号也当然要定为“汉”。据说,汉中也就扬名于此,汉中也就成了汉民族称谓的源头。汉中的历史也就和汉水一样,从云雾缭绕的秦岭源源不断地流出来,流过汉中的高山与平原,也流过上千年的漫长岁月。
汉族的发祥地 汉中 汉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是世界民族之林中人数最多的民族,那麽,“汉族”这个称谓是从何而来的呢?这就要从“汉”字最原初的意义说起; “汉”字从早期的金文、小篆一直演变到楷书,左边的形符始终没有变化,显然与水有关。“汉”字的本意就是一条被称作“汉”的河流“汉水”,也称“汉江”。 汉水是长江的一条最长的支流。它发源于陕西省的西南部,流过秦岭与大巴山之间的汉中盆地后进入湖北,在武汉注入长江。两千多年前,汉水的上游地区因为一个叫作刘邦的人物而开始出名。 刘邦当时被封在这里作汉王,他以这个富庶而又易守难攻的偏僻地区为根据地,与西楚霸王项羽争夺天下,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楚汉相争”。当刘邦击败项羽登上皇帝宝座,他便以它的发迹之地来命名这个新建立的王朝。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继秦之后的又一个统一国家,是当时的世界上与罗马帝国并列的强国。正是在这个公元前后延续了四百多年的朝代,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一些源远流长、根深蒂固的传统——孔子的学说开始主导国家的意识形态,礼乐教化成为统治的重要手段,文官制度完成了初期建构。在这片文明富强、幅员辽阔的国土上,大一统的国家观念逐渐深入人心,终于不可逆转地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正是在这个时期,与汉朝人作战的匈奴人,开始称汉军士兵“汉子”,这种称呼后来为契丹人、蒙古人、以及边疆地区其他一些民族所沿用,往往称中原民族为“汉人”,这就是现代“汉族”称谓的由来。因此可以说,“汉族”这个名称来源于一条河流与一个朝代,也来源于各兄弟民族的交往。 有趣的是,“汉子”这个称谓从原来专指汉军士兵,逐渐演变为对一些有豪勇之气的男子的称呼,这或许是因为汉朝军队的英勇善战吧。于是,“汉”这个字就被附加了“男性”的引伸义,而“汉子”中的优秀者则被称为“好汉”,这在中国民间一直是对于男性的高度评价。 由“汉”字组成的词汇大都与汉水流域、汉朝、或是汉族有关,可以说它们都来源于那条被称作“汉”的河流。唯一的例外是古人将银河星系也称作“汉”,先秦的《诗经》中已经有这样的诗句:“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这意思是说,天上的银河,望去象是水光在流。当我们的祖先诗意地仰望着群星闪烁的星系时,不知他们是否已经意识到:后来以同样的字命名的后代子孙,成为这个星球上人口最为繁茂的民族。 (以上内容转自 汉中吧 武侯汉桂 的帖子)
关于聚集本吧人气的建议! 刚才我在查看帖子时,看到了ip地址为 61.134.38.*的一位老乡的如下建议: 希望楼主把张骞吧的帖子转发过来呀 作者: 61.134.38.* 看完后,我想,在汉中的名人不少,从汉代开始,有张良,萧何,张骞,蔡伦,诸葛亮,曹操,甚至张鲁,马超,张飞,宋代的陆游等名人,各位老乡如果有空不妨到各吧将各位名人与汉中相关的帖子转来,同时也向各吧宣传汉中.
美图共欣赏(二)
美图共欣赏(一) 作者: 汉江之子鹿
是 汉 中 人 就 应 该 记 住 他 们!(转自汉中市吧) 作者:汉江之子镇巴民营企业家鲜金贤―― 自掏腰包100万设文学奖 www.xawb.com 2004-03-28 本报汉中讯(记者古月实习记者雁飞)从一名普通的挖煤工奋斗成为民营企业老板的鲜金贤,先后三次共出资270万元扶持家乡的文学事业。 鲜金贤从小在镇巴山区长大,贫困的家境激发起了他创业致富的强烈愿望,他毅然外出务工。随着时间的推移,吃苦耐劳的鲜金贤在艰苦的磨砺中逐渐积累起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管理知识,并创办了一家属于自己的民营企业。汉中各县市的农民工纷纷来到他的企业打工,他先后为家乡8000多名打工者提供了就业机遇。 此外,鲜金贤还三次出资270万元扶持家乡文学事业的发展。去年,他拿出50万元设立了镇巴县文学奖;之后又拿出120万元帮助镇巴县文联修建办公大楼;最近,他再一次将100万元资金捐给汉中市文联,作为对汉中市文学人才和优秀作品的奖励资金。
游在汉中(转贴) 汉中市旅游概况 汉中古称“天汉”,位于陕西省南部,北依秦岭,南屏巴山,人杰地灵,物产丰富,气候温和,风光秀丽,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称。全市面积2.7万平方公里,人口369万,辖十县一区,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建设试点地区。 汉中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刘邦屯兵汉中,“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建立汉朝;诸葛亮在此运筹帷幄,北伐曹魏;“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张骞,造纸术发明家蔡伦长眠于此;张良、韩信、萧何等杰出人物和杜甫、李白、陆游、李商隐、苏轼等文人骚客都在这里留下了足迹和墨宝诗章。 汉中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共有文物旅游景区(点)113处。有天台、黎坪、五龙洞3个国家级森林公园;长青、佛坪 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湖、南沙河、午子山等多处省内外知名风景名胜区。这些保持良好的自然生态和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成为国内外具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 东 线:张骞墓—桔园—宝山遗址—智果寺藏经楼—朱鹮保护站—蔡伦墓—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安方向 张骞墓—桔园—宝山遗址—午子山森林公园—七星湖—樱桃沟—茶园观光—安康—湖北 西 线:武侯祠—武侯墓—定军山古战场—灵崖寺—五龙洞国家级森林公园—卧云山庄—汉江源头—广元方向—九寨沟 南 线:小南海—南湖—红寺湖风景区—黎坪国家级森林公园—高原牧场—诺水河风景区—巴中地区 北 线:天台山国家级森林公园—褒河石门风景区—古栈道—张良庙—紫柏山风景区—高山草甸—嘉陵江源头—太白山森林公园—宝鸡方向 汉中地处陕西省西南部,秦岭北立,巴山南卧,中部是汉江滋润的美丽而富饶的汉中盆地。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汉中历史非常悠久,自秦惠王首置汉中郡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在这块史称“天汉”的大地上,胜迹历历,史册煌煌。汉高祖刘邦屯兵汉中,“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取三秦而定天下。特别是三国时期,这块“栈阁北来连陇蜀,汉川东去控荆吴”的战略要地,曾演绎了多少惊天动地的英雄故事。一部名著《三国演义》,约有半部在讲述与汉中有关的事件。公元一世纪末至公元二世纪前半叶,作为战略要地的汉中,再一次成为中国历史的亮点。 三国时期,魏蜀相争。汉中成为曹操进攻刘备,魏灭蜀并吴的军事目标;又是刘备北伐曹魏的军事基地。同时,张鲁也在汉中称过王,创建五斗米教,建立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政教合一政权。魏蜀两大政治势力在这里发生了激烈碰撞,于是就有了《三国演义》中描述的老将黄忠定军山下刀劈夏侯渊、骁将赵云汉水之滨大败曹军的激烈场景,有了曹操褒谷口杀杨修、马岱虎头桥斩魏延的历史悲剧。尤其是中华民族智慧的化身、一代名将诸葛亮在汉中度过了他一生最为呕心沥血的岁月。为辅佐刘备灭曹复汉,他在汉中屯兵8年,六出祁山,北伐曹魏,鞠躬尽瘁。最终归葬于汉中勉县定军山下。其安息地武侯墓汉柏汉桂相映成趣,后由皇帝下诏修建的武侯祠,被称为“天下第一武侯祠”。位于汉中西部的定军山,似乎至今还震荡着隆隆的战鼓声;而在古战场耕种的农民,不经意地会翻捡到一枚枚生锈的扎马钉,翻捡到一段段依然鲜活的三国故事。 三国旅游到汉中,你可以游览武侯墓、武侯祠、定军山古战场、天荡山古战场、古阳平关、马超墓祠、刘备立汉中王设坛处、诸葛亮读书台、张鲁城遗迹、诸葛亮制木牛流马处等久负盛名的观光景点,尽情领略三国时期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秦岭人与自然宣教中心位于县城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内。拥有鸟类、兽类、两栖和爬行类昆虫类标本1000余号。影视厅内充分利用声、光、电、机械等高科技手段。营造仿真实的自然空间,能让参观者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电话:(0916)8916002 古汉台位于汉中市东街,又名七星台。建于公元206年,为汉高祖刘邦在汉中时的王府。府署东北隅有“天汉楼”即今望江楼,楼高约17米三层。东南隅“巷玉亭”,内有石鼓,传说为刘邦的上马石。现汉中博物馆位于其中。 作者: 汉中长青朱缳 2005-1-19 12:44
汉中留坝县的历史典故(鸿门宴,萧何月夜追韩信等) (转自汉中市吧) 作者: 天汉紫柏鸿门宴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战国时楚怀王之孙熊心,立为楚怀王,继续与秦军作战。楚怀王曾跟将领们约定:谁先攻进关中,谁就作关中王。由于秦军很强,将领们大都认为难以打进关中,只有项羽自告奋勇,要与刘邦一道引兵去打关中。后来,刘邦率领大军打进关中,驻军在霸上(长安附近的军事要地),并听一个谋士鲰生(古代称小子、小人)建议说:“关中比其它地区富足十倍,地势又很险要,如果章邯来做关中王,你沛公恐怕不能占这个好地方了。”刘邦于是派兵把守函谷关,防止项羽打进关中。 公元前206年12月(汉元年第三个月),项羽果然率领各路诸侯军西上,见函谷关门紧闭,有军队把守,又听说刘邦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将领攻破函谷关,兵至今陕西临潼县的戏水。刘邦的左司马(军中执法官名)曹无伤知道项羽生了气,暗中派人报告项羽说:“沛公要做关中王,叫子婴做相,所有的珍宝全部被他占有了。”想借此机在项羽面前立功,求得封赏。项羽称为亚父的范增也劝项羽赶快攻打刘邦,千万不要错过了机会。项羽就命令将士们明天饱饱吃一顿,一举打垮沛公的军队。这时项羽有四十万军队,号称百万,驻在鸿门,刘邦只有十万军队,号称二十万,驻在霸上。刘邦哪能敌得过项羽呢? 刘邦知道后就与张良商量,请儿女亲家项伯(项羽的幺叔父)讲情,项伯答应了刘邦的请求,并对刘邦说:“我今晚回去对项将军讲情,明天你要早早来当面谢罪。”刘邦答应 了。项伯连夜回到楚军营中,把刘邦的话全部告诉了项羽,并趁机说:“若不是沛公先击溃关中的秦军,你怎能这样容易地进得关来?现在人家有了大功,你去打人家,是不合乎道义的呀!倒不如趁明日他来谢罪的机会,好好地款待他一番。”项羽点头同意了。 第二天一清早,刘邦率领一百多人马来拜见项羽。到了鸿门,向项羽谢罪说:“臣跟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转战黄河北,臣作战在黄河南,但臣自己也没有料到能先攻进关,打败了秦军,推翻了秦朝,又能在这里荣幸的拜见将军,现在有小人散布流言蜚语,挑拨离间,使得将军和臣之间发生了误会。”项羽说:“这是你的左司马曹无伤跟我说的。不然的话,我哪能做到这种地步呢?” 项羽就留下刘邦一起喝酒。项羽、项伯面向东坐,亚父面向南坐,沛公刘邦面向北坐。张良没有落座,而是面朝西侍立在刘邦桌旁。酒过三巡之后,范增就给项羽使眼色,要项羽举剑杀了刘邦。项羽没有动。范增又举起胸前佩带的玉玦,向项羽暗示要赶快趁席间杀死刘邦。项羽还是没有动。范增第三次使眼色,又举玉玦,项羽仍然没有行动。 范增无奈,只好起身出外,叫来项羽的堂弟项庄,悄悄地说:“君王对人不能下狠心,你进去上前敬酒祝寿。敬酒完毕,就请求舞剑助兴,趁机把沛公击倒在座位,杀死他。不然的话,我们将来都会被他俘虏的。”项庄于是就入帐敬酒。敬酒完,便对项羽说:“大王和沛公饮酒,军营中没有什么可供娱乐的,请允许我舞剑助兴吧!”项羽说:“好!”项庄就拨剑起舞。 机智果断的张良见项庄舞剑是别有用心,情况十分危急,忙给项伯使了个眼色。项伯也拔出剑来对项庄说:“你一人舞剑太单调,我们两人对舞才有看头。”于是同项庄对舞起来,时刻以身体掩护自己的刘邦,使项庄始终未能靠近刘邦。 张良仍担心沛公有闪失,急忙走到军门外去找樊哙。樊哙问:“今天的事情怎么样?”张良说:“非常紧急!现在项庄正拔剑起舞,他的目的是想寻找机会杀掉沛公。” 樊哙说:“这事太紧急了!让我进去与沛公同生共死。”说罢,一手拿着剑,一手持盾牌,冲向军门。两旁守门的卫士拿着戟交叉挡住去路阻止樊哙入内。樊哙侧着盾牌向卫士们一撞,卫士们都被撞倒在地。樊哙进入军门,掀开帐幕面向西站立,瞪着眼睛,愤怒地看着项羽,头发象要竖起来,眼眶也象要裂开的样子。项羽按着剑,挺身问道:“这是什么人?”
陕南吧好像废弃了. 如题
来自汉中的天汉凌霄祝安康老乡们节日快乐! 老乡们节日快乐.真希望汉中-安康高速早日动工,两地共同发展.
汉中盆地在商代可能是一个文明古国(zt) 转自汉中市吧.最初由汉江之子发布.发布时间:2004-11-24 09:34 11月下旬,城固县连续发掘出土了距今3400多年的商代中早期青铜器,引起了考古学术界专家的极大关注。昨日,汉中籍学者、北京大学文博学院教授赵化成说,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城固、洋县等地曾经多次出土过近1000件包括礼器、兵器及其他类生活用品的青铜器,而且件件造型精美,其中不乏国宝重器。近年来,城固的“宝山遗址”等地进行大规模的调查和发掘,获得了丰富的资料。从这些考古资料来推断,汉中盆地在商代有可能是一个文明古国,与中原商文明、成都蜀文明有着同样的辉煌。赵教授还介绍说,该国究竟是古蜀人或是古巴人所建立的国家,抑或属于陕南古褒国、宝鸡古(左弓右鱼)国,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转自-华商网)
余秋雨建议中国人把汉中当做自己的老家(ZT) 作者: 汉江之子 前不久,文化名人余秋雨在上海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自己就要封笔,并不参加文化活动。但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就在这番随即遭来文化圈口诛笔伐的、被称为“作秀”的大话放出不久,他就携夫人马兰一起突然出现在汉中一颁奖晚会现场。 余秋雨此次汉中之行是应当地首届电视节目主持人暨当地电视台新台标颁奖晚会之邀,并携其妻子著名黄梅戏演员马兰一起悄然而来。在汉中飞机场,当电视台记者询问他对汉中的印象时,这位早已神游世界并力圈走遍世界地文化名人对汉中即表达出非常的印象,他说:“虽然我是第一次来汉中,但是我早就知道汉中,因为汉中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任何人在阅读中国历史的时候,很难避开它。” 在一一拜谒了汉中的武候祠、武侯墓、张骞纪念馆、蔡伦纪念馆等名胜后,余秋雨面对电视台现场直播的话筒,大发感概:“这两天我弥补了一个遗憾,这个遗憾就是我以前竟然没有来过汉中。我是汉族,我讲汉语,我写汉字,这是应为我们曾经有过一个伟大的王朝——汉朝。而汉朝一个非常重要的重镇,那就是汉中!汉中这样的地方不来,那就非常遗憾了!因此,我有一个建议,让全体中国人把汉中当做自己的老家,每次来汉中当做回一次老家。
建议删除关于归蜀等相关内容的留言! 陕南吧的目的是为了为新的行政区划——秦巴省(或者其它)造势,不要把大家的认识引导到地域之见与分裂上去,其实汉中、安康、包括甘南与陕西、甘肃之间的认同感、风俗习惯、以及经济融合程度,以及兰州对甘南、西安对汉中、安康的辐射太弱,才是新的行政区建立的理由。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