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atmatch greatmatch
关注数: 40 粉丝数: 408 发帖数: 20,055 关注贴吧数: 115
所谓的女性“觉醒”,多半是这个套路 举个例子,我国古代男耕女织,是传统的男女分工。男人力气大,擅长耕田,女人心灵手巧,擅长织布。这样男女合作互补,工作效率高,而且家庭和谐。 但有个外人想来挑拨离间夫妻的感情。她是怎么做的? 她对女人说:“你受到压迫和剥削了,你知道吗?” 女人奇怪:为啥呀? 她说:“你们全家织布的活,是不是你一个人在做?这不公平!你丈夫干啥去了?应该叫他来平摊!” 女人一拍大腿:“对呀!我之前怎么没想到啊?谢谢你,我觉醒了!不要再受欺负了!” 她的逻辑错在哪里?女人承担了所有织布没错。但同时男人也承担了所有的耕田的职责。并且耕田的收获的粮食也是分给全家(包括女人)的。 也就是说,站在整体的角度看,男女是公平的。但这些挑拨离间的人,把女人做的事无限夸大,再把男人做的事忽略不计,只说女人织布的衣物分给全家,同时又把女人获得的(粮食)避而不谈。 只强调事物的一面,而刻意忽略另一面。双重标准,一踩一捧,就造成了仿佛女人受到剥削和压迫的假象,然后把这称之为“觉醒”。 拿好处(粮食)的时候默不作声,视作理所当然。承担义务(织布)时就喊着要平摊。这也是为什么她们常被人说成“只肯享受权利,不肯承担义务”,“既要……又要……”的原因。 可悲的是,女人又偏重感性,从站队的角度看:“她是为我争取权益啊,所以是站在我这边的。所以我当然要相信她说的话,要和那些剥削压迫我的男人做斗争”。
我弃坑了某个国产漫画,原因是…… 这个漫画刚开始很喜欢,也很多人说画的好,但是看到后来有点实在看不下去了。 举个例子,一场电子竞技。那双方通过精妙的操作,互相对抗,这个是我愿意看的。 但那个漫画不是这样,而是反派突然掏出一个大家从来没见过的全新的技能。而主角团也掏出另一个新技能对抗。 在我看来,就不是像电子竞技一样,在已经设定好的技能框架内作战了。而是互相开挂,你开一个挂,我开一个更猛的挂,最后神仙打架。 这样就没意思了。我作为观众,没办法对现场的情况做一个预期。本来是紧张,扣人心弦的场面,现在我不紧张了,因为我知道,等会儿主角就会掏出一个更猛的挂出来,就轻松平推了。 换句话说,你要写战斗力逐步升级也没问题。但你要一开始做好一个整体的框架设计。各种细节都设定好。你可以把各项细节随着剧情的发展逐步披露出来。但整体要能够自圆其说,是一个完善的体系。观众看到最后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样。 但是那个漫画写到后面,我就感觉战斗力崩坏了。双方打着打着忽然来一个机械降神。主角团也是。双方开挂的离谱程度,只受限于作者的想象。 而我作为观众就完全看不懂了。所以我也不知道该有怎样的期待,最后就完全躺平了。算了,反正到时候主角会掏出一个新技能来解决危机的。 而且像这样自己想到哪儿,就编到哪儿。而不是一开始作为一个整体来设计的话。就会出各种漏洞。读者会问,那你怎么一开始不用这个技能呢? 不就解决问题了吗? 于是只好各种吃书,吃设定。最后体系混乱了,读者就感觉不真实,连脑补都没法脑补下去。
根据现实做的末日设定,或许能作为科幻小说素材 现代工业有一个非常大的隐患,不能循环。 什么叫循环?我举个例子。 人类及其所有的动物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氧气对我们来说是原料,二氧化碳则是废弃物。 而反过来对植物来说,光合作用吸入二氧化碳呼出氧气。氧气是废弃物,二氧化碳是原料。那么动物和植物是互补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在动物和植物中间来回的循环。 类似的,动物的粪便和尸体是植物的原料(肥料),而植物及其果实,是动物的原料(食物)。 这样,亿万年来自然界可以生生不息,既不会有原料不足,也不会有废弃物太多的环境污染。 而现代工业并没有实现这个循环,所以我们的原料比如石油煤炭,各种金属矿石等,叫做不可再生资源。而与此同时,排放的废弃物越来越多,导致环境污染,影响了许多物种的正常生理运行。乃至灭绝了一些物种。 现在各国追求经济发展,可以近似的看作,让资源消耗更快,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欲望需求。 因为资源是有限的,所以这种模式是不可持续的,人类工业化进程未来一定会消亡。届时将存在两个天花板:要么因为资源枯竭而停止。要么因为环境污染导致的生态灾难而停止。 具体是哪个天花板,要看资源的丰富程度。如果资源充足,那就是污染的天花板先到,如果资源稀缺,那就是枯竭的天花板先到。 当资源枯竭的时候,各项资源的价格会变得昂贵。但资源并不一定掌握在最强大的国家手中,这就造成了怀璧其罪。对资源激烈的争夺,会引发世界大战。 而环境污染则会造成粮食危机,引发饥荒。像资源枯竭,那还只是没钱,穷。而没有东西吃,那是要命的。这对人口密度大,粮食产量低的国家和地区威胁尤其大。 而且这二者是可以叠加的。比如战争中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生化武器的使用,会对粮食的生产造成极大的阻碍,造成的灾难就更大了。 还有一个是粮食陷阱。 二战以后为什么人口可以增长这么多? 化肥农药的使用让粮食产量得到大幅度提高。目前现代农业对农药化肥越来越依赖,土壤板结,污染大的副作用就不提了。这个模式有个根本的问题: 化肥农药的生产是基于现代工业的,而工业又是消耗不可再生资源的。所以同样也是不可持续的。 理论上来说,氮肥是不缺的。因为可以从大气直接获取。虽然成本比现有合成氨要高点。但有能量就行。但其它肥料,有很多是被开采,过量施用,最后冲进大海。比如磷肥。从海洋再获取这些就难了(参考磷的循环)。在现有条件下,除非地壳变动,沧海桑田,这个过程基本是不可逆的。 所以,当世界人口上涨到需要化肥农药来打鸡血才能养活的程度以后,未来化肥农药枯竭,产量降低,就会形成非常巨大的粮食缺口。这我称作粮食陷阱。因为一开始粮食供应充足,引诱人口增加,后来再供应减少,但人口并没有同比减少,就像掉进了陷阱一样。 而解决的办法,要么被动接受,要么主动,缓慢的去工业化,把压力缓慢释放,实现软着陆。但是这很难实现。除非全世界各国政府团结一致,但是各国都有私心,往往都想自己保存实力,让别国来承担环保的代价。这种困境博弈的结果,可能会让各国最终一起走向灾难。这需要大智慧才能避免。而这个博弈和斗争的过程。或许可以用来写小说。不论结局是悲剧还是大团圆。
【杂谈】为中医辩护1:为什么中医理论不科学,却又能治好病 本文曾发在“中医辩论吧”,和小吧主辩论了几句后被删除加封10天。以下为正文。 当前网络上有许多对中医质疑的声音。比如说中医理论不科学。经络找不到,所以是瞎编的。或者把血管当成了经络。中医现在还在学习几千年前的理论,这些理论到今天都没有什么发展,中医崇古贬今,落后于时代,应该被淘汰。反观现代医学,日新月异,不断进步发展等。 以至于有些中医人自己都疑惑: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真的存在吗?我自己都没见过呀。仿佛中医建立在一套虚构的理论之上,甚至于想把这套理论给删除掉。 但现实中,中医却用自己的疗效征服了一批拥护者。许多时候,中西医之争,往往是实际体验过中医疗效的患者和从没体验过中医疗效的人之间的争论。而即便是中医粉,也很难从科学的角度来解释中医:我只知道他有效,但我也不明白为什么。 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本文将对此做出解答。 首先,学过中医的人,会发现,中医理论和现代科学,是两套互不兼容的体系。自从现代科学传入我国以来,很多人想要把这两套体系融合起来,比如我国的中西医结合,但一直没能做到。中医的很多内容,是无法用现代科学解释的。 那么中医是怎么发展起来的?中医的源头是哪里?教科书上的说法是劳动人民的经验总结。但是为什么总结了几千年,现在仍然在学习几千年前的理论?反观现代科学,我们学习数理化,还用得从亚里士多德学起吗? 所以这里有个诡异的现象,西医是越发展越先进,而中医似乎是越古老越先进。 比如我们看黄帝内经第一章的开头部分: 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这段对经常熟读黄帝内经的人再熟悉不过了。 文中的意思是,上古之人,医术最强,中古之人就要弱一些。而今时之人,对中医的掌握,已经很少了。 注意黄帝内经本身成书于两千多年前。所以文中说的上古之人,指的是比距今两千多年前,还要久远得多的古代。 也就是说根据黄帝内经本身的记载,中医就是在不断衰落的。这个现象是反常识的。我们看到现代科学和西医是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如果中医真的是劳动人民的经验总结,怎么越总结反而越回去了?这不符合常理。 我之前在跟别人讨论的时候,也有人提出过解释,他说这不过是黄帝内经的一种文学修辞手法。有点像父母说的,你看人家孩子学习多么好,你自己是个什么样? 但问题是,几千年来,也没见谁对黄帝内经这样的基础理论进行发展和更新呀。你可以批评,有一些中医人不思进取,但你不能说几千年来所有的中医人都不思进取吧? 所以,不仅黄帝内经之前,中医在衰落。黄帝内经之后到现在,衰落一直在持续,这一点没有变。 所以我们在谈到西医和现代科学的时候,我们的用词是发展,而谈到中医的时候,用词是“传承”。 这里我需要解释一下的是,我说的没有发展,是指的基础理论。或者说在习得基础理论之后,后世医家根据治病经验,总结出了不少的医书,这也可以说是中医的发展。但是却没有办法对基础理论进行更新和发展。 牛顿曾说,我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就,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那么后世医家对中医的发展,也是站在中医基础理论的基础之上。 所以,追根溯源,中医基础理论当初是怎么发展起来的,这是一个谜。 现在许多中医医家,还在重读和翻阅几千年前的黄帝内经,往往还有新的收获。甚至于古医书中一些有疑议的段落。现在还有争论。以至于人们期待考古能有新的发现,找到更早的更原始的版本,来解决争议。中医发明靠考古,这不是一句玩笑话。 而在现代科学里,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现在的人们学习科学,还需要从亚里士多德学起吗?我们还会对两个铁球是不是同时落地有争议吗?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大家有没有想过,超越时代的先进技术,人类是无法对它进行发展的。 就像一道题,你自己做出来的,那即使有人把答案撕毁了,你还可以重新推导出来。现代科学就是这样,不怕失传,因为这是人类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发展起来的。但如果这道题你不会做。是别人给的答案,那么一旦丢失了,就永远的失去了,所以中医才会不断衰落。 所以徐文兵等中医大家在一起讨论后甚至猜测,中医会不会是远古时期,上一代文明的遗留,甚至外星人传下来的技术? 中医的具体溯源,现在已不可考。但人们却发现,用这么古老的医术,却能治好一些连现代科学也束手无策的疾病。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中医的先进性。 除此过于先进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妨碍和阻止了,人们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反观内视 《本草纲目》的作者李时珍,在《濒湖脉学》中有一段这样的记载: “紫阳八脉经所载经脉,稍与医家之说不同,然‘内景隧道’,惟反观者能照察之,其言必不谬也。” 李时珍的这段话很有意思:当医书上说的,和医生的经验感受不一样,有争议的时候怎么办?这时,有反观内视的人,能直观的看到谁说的是对的,对医书中的理论进行修正! 豁然开朗!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