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atmatch greatmatch
关注数: 39 粉丝数: 398 发帖数: 19,874 关注贴吧数: 110
所谓的女性“觉醒”,多半是这个套路 举个例子,我国古代男耕女织,是传统的男女分工。男人力气大,擅长耕田,女人心灵手巧,擅长织布。这样男女合作互补,工作效率高,而且家庭和谐。 但有个外人想来挑拨离间夫妻的感情。她是怎么做的? 她对女人说:“你受到压迫和剥削了,你知道吗?” 女人奇怪:为啥呀? 她说:“你们全家织布的活,是不是你一个人在做?这不公平!你丈夫干啥去了?应该叫他来平摊!” 女人一拍大腿:“对呀!我之前怎么没想到啊?谢谢你,我觉醒了!不要再受欺负了!” 她的逻辑错在哪里?女人承担了所有织布没错。但同时男人也承担了所有的耕田的职责。并且耕田的收获的粮食也是分给全家(包括女人)的。 也就是说,站在整体的角度看,男女是公平的。但这些挑拨离间的人,把女人做的事无限夸大,再把男人做的事忽略不计,只说女人织布的衣物分给全家,同时又把女人获得的(粮食)避而不谈。 只强调事物的一面,而刻意忽略另一面。双重标准,一踩一捧,就造成了仿佛女人受到剥削和压迫的假象,然后把这称之为“觉醒”。 拿好处(粮食)的时候默不作声,视作理所当然。承担义务(织布)时就喊着要平摊。这也是为什么她们常被人说成“只肯享受权利,不肯承担义务”,“既要……又要……”的原因。 可悲的是,女人又偏重感性,从站队的角度看:“她是为我争取权益啊,所以是站在我这边的。所以我当然要相信她说的话,要和那些剥削压迫我的男人做斗争”。
我弃坑了某个国产漫画,原因是…… 这个漫画刚开始很喜欢,也很多人说画的好,但是看到后来有点实在看不下去了。 举个例子,一场电子竞技。那双方通过精妙的操作,互相对抗,这个是我愿意看的。 但那个漫画不是这样,而是反派突然掏出一个大家从来没见过的全新的技能。而主角团也掏出另一个新技能对抗。 在我看来,就不是像电子竞技一样,在已经设定好的技能框架内作战了。而是互相开挂,你开一个挂,我开一个更猛的挂,最后神仙打架。 这样就没意思了。我作为观众,没办法对现场的情况做一个预期。本来是紧张,扣人心弦的场面,现在我不紧张了,因为我知道,等会儿主角就会掏出一个更猛的挂出来,就轻松平推了。 换句话说,你要写战斗力逐步升级也没问题。但你要一开始做好一个整体的框架设计。各种细节都设定好。你可以把各项细节随着剧情的发展逐步披露出来。但整体要能够自圆其说,是一个完善的体系。观众看到最后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样。 但是那个漫画写到后面,我就感觉战斗力崩坏了。双方打着打着忽然来一个机械降神。主角团也是。双方开挂的离谱程度,只受限于作者的想象。 而我作为观众就完全看不懂了。所以我也不知道该有怎样的期待,最后就完全躺平了。算了,反正到时候主角会掏出一个新技能来解决危机的。 而且像这样自己想到哪儿,就编到哪儿。而不是一开始作为一个整体来设计的话。就会出各种漏洞。读者会问,那你怎么一开始不用这个技能呢? 不就解决问题了吗? 于是只好各种吃书,吃设定。最后体系混乱了,读者就感觉不真实,连脑补都没法脑补下去。
根据现实做的末日设定,或许能作为科幻小说素材 现代工业有一个非常大的隐患,不能循环。 什么叫循环?我举个例子。 人类及其所有的动物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氧气对我们来说是原料,二氧化碳则是废弃物。 而反过来对植物来说,光合作用吸入二氧化碳呼出氧气。氧气是废弃物,二氧化碳是原料。那么动物和植物是互补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在动物和植物中间来回的循环。 类似的,动物的粪便和尸体是植物的原料(肥料),而植物及其果实,是动物的原料(食物)。 这样,亿万年来自然界可以生生不息,既不会有原料不足,也不会有废弃物太多的环境污染。 而现代工业并没有实现这个循环,所以我们的原料比如石油煤炭,各种金属矿石等,叫做不可再生资源。而与此同时,排放的废弃物越来越多,导致环境污染,影响了许多物种的正常生理运行。乃至灭绝了一些物种。 现在各国追求经济发展,可以近似的看作,让资源消耗更快,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欲望需求。 因为资源是有限的,所以这种模式是不可持续的,人类工业化进程未来一定会消亡。届时将存在两个天花板:要么因为资源枯竭而停止。要么因为环境污染导致的生态灾难而停止。 具体是哪个天花板,要看资源的丰富程度。如果资源充足,那就是污染的天花板先到,如果资源稀缺,那就是枯竭的天花板先到。 当资源枯竭的时候,各项资源的价格会变得昂贵。但资源并不一定掌握在最强大的国家手中,这就造成了怀璧其罪。对资源激烈的争夺,会引发世界大战。 而环境污染则会造成粮食危机,引发饥荒。像资源枯竭,那还只是没钱,穷。而没有东西吃,那是要命的。这对人口密度大,粮食产量低的国家和地区威胁尤其大。 而且这二者是可以叠加的。比如战争中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生化武器的使用,会对粮食的生产造成极大的阻碍,造成的灾难就更大了。 还有一个是粮食陷阱。 二战以后为什么人口可以增长这么多? 化肥农药的使用让粮食产量得到大幅度提高。目前现代农业对农药化肥越来越依赖,土壤板结,污染大的副作用就不提了。这个模式有个根本的问题: 化肥农药的生产是基于现代工业的,而工业又是消耗不可再生资源的。所以同样也是不可持续的。 理论上来说,氮肥是不缺的。因为可以从大气直接获取。虽然成本比现有合成氨要高点。但有能量就行。但其它肥料,有很多是被开采,过量施用,最后冲进大海。比如磷肥。从海洋再获取这些就难了(参考磷的循环)。在现有条件下,除非地壳变动,沧海桑田,这个过程基本是不可逆的。 所以,当世界人口上涨到需要化肥农药来打鸡血才能养活的程度以后,未来化肥农药枯竭,产量降低,就会形成非常巨大的粮食缺口。这我称作粮食陷阱。因为一开始粮食供应充足,引诱人口增加,后来再供应减少,但人口并没有同比减少,就像掉进了陷阱一样。 而解决的办法,要么被动接受,要么主动,缓慢的去工业化,把压力缓慢释放,实现软着陆。但是这很难实现。除非全世界各国政府团结一致,但是各国都有私心,往往都想自己保存实力,让别国来承担环保的代价。这种困境博弈的结果,可能会让各国最终一起走向灾难。这需要大智慧才能避免。而这个博弈和斗争的过程。或许可以用来写小说。不论结局是悲剧还是大团圆。
【杂谈】为中医辩护1:为什么中医理论不科学,却又能治好病 本文曾发在“中医辩论吧”,和小吧主辩论了几句后被删除加封10天。以下为正文。 当前网络上有许多对中医质疑的声音。比如说中医理论不科学。经络找不到,所以是瞎编的。或者把血管当成了经络。中医现在还在学习几千年前的理论,这些理论到今天都没有什么发展,中医崇古贬今,落后于时代,应该被淘汰。反观现代医学,日新月异,不断进步发展等。 以至于有些中医人自己都疑惑: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真的存在吗?我自己都没见过呀。仿佛中医建立在一套虚构的理论之上,甚至于想把这套理论给删除掉。 但现实中,中医却用自己的疗效征服了一批拥护者。许多时候,中西医之争,往往是实际体验过中医疗效的患者和从没体验过中医疗效的人之间的争论。而即便是中医粉,也很难从科学的角度来解释中医:我只知道他有效,但我也不明白为什么。 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本文将对此做出解答。 首先,学过中医的人,会发现,中医理论和现代科学,是两套互不兼容的体系。自从现代科学传入我国以来,很多人想要把这两套体系融合起来,比如我国的中西医结合,但一直没能做到。中医的很多内容,是无法用现代科学解释的。 那么中医是怎么发展起来的?中医的源头是哪里?教科书上的说法是劳动人民的经验总结。但是为什么总结了几千年,现在仍然在学习几千年前的理论?反观现代科学,我们学习数理化,还用得从亚里士多德学起吗? 所以这里有个诡异的现象,西医是越发展越先进,而中医似乎是越古老越先进。 比如我们看黄帝内经第一章的开头部分: 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这段对经常熟读黄帝内经的人再熟悉不过了。 文中的意思是,上古之人,医术最强,中古之人就要弱一些。而今时之人,对中医的掌握,已经很少了。 注意黄帝内经本身成书于两千多年前。所以文中说的上古之人,指的是比距今两千多年前,还要久远得多的古代。 也就是说根据黄帝内经本身的记载,中医就是在不断衰落的。这个现象是反常识的。我们看到现代科学和西医是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如果中医真的是劳动人民的经验总结,怎么越总结反而越回去了?这不符合常理。 我之前在跟别人讨论的时候,也有人提出过解释,他说这不过是黄帝内经的一种文学修辞手法。有点像父母说的,你看人家孩子学习多么好,你自己是个什么样? 但问题是,几千年来,也没见谁对黄帝内经这样的基础理论进行发展和更新呀。你可以批评,有一些中医人不思进取,但你不能说几千年来所有的中医人都不思进取吧? 所以,不仅黄帝内经之前,中医在衰落。黄帝内经之后到现在,衰落一直在持续,这一点没有变。 所以我们在谈到西医和现代科学的时候,我们的用词是发展,而谈到中医的时候,用词是“传承”。 这里我需要解释一下的是,我说的没有发展,是指的基础理论。或者说在习得基础理论之后,后世医家根据治病经验,总结出了不少的医书,这也可以说是中医的发展。但是却没有办法对基础理论进行更新和发展。 牛顿曾说,我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就,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那么后世医家对中医的发展,也是站在中医基础理论的基础之上。 所以,追根溯源,中医基础理论当初是怎么发展起来的,这是一个谜。 现在许多中医医家,还在重读和翻阅几千年前的黄帝内经,往往还有新的收获。甚至于古医书中一些有疑议的段落。现在还有争论。以至于人们期待考古能有新的发现,找到更早的更原始的版本,来解决争议。中医发明靠考古,这不是一句玩笑话。 而在现代科学里,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现在的人们学习科学,还需要从亚里士多德学起吗?我们还会对两个铁球是不是同时落地有争议吗?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大家有没有想过,超越时代的先进技术,人类是无法对它进行发展的。 就像一道题,你自己做出来的,那即使有人把答案撕毁了,你还可以重新推导出来。现代科学就是这样,不怕失传,因为这是人类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发展起来的。但如果这道题你不会做。是别人给的答案,那么一旦丢失了,就永远的失去了,所以中医才会不断衰落。 所以徐文兵等中医大家在一起讨论后甚至猜测,中医会不会是远古时期,上一代文明的遗留,甚至外星人传下来的技术? 中医的具体溯源,现在已不可考。但人们却发现,用这么古老的医术,却能治好一些连现代科学也束手无策的疾病。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中医的先进性。 除此过于先进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妨碍和阻止了,人们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反观内视 《本草纲目》的作者李时珍,在《濒湖脉学》中有一段这样的记载: “紫阳八脉经所载经脉,稍与医家之说不同,然‘内景隧道’,惟反观者能照察之,其言必不谬也。” 李时珍的这段话很有意思:当医书上说的,和医生的经验感受不一样,有争议的时候怎么办?这时,有反观内视的人,能直观的看到谁说的是对的,对医书中的理论进行修正! 豁然开朗!
自拍杆或许是阻挡游隼抓住鸽子的重要因素 首先恭喜瓦太太终于抓住了鸽子。这里我想分析一下,为什么之前这么久都很难抓住它。 首先猛禽的攻击方式是从上往下高速俯冲,然后用它强而有力的爪子抓住猎物。这种攻击方式几乎是无解的。 猛禽攻击时用嘴巴的不多,倾向于用爪子。这样不容易让头部受伤。 但是瓦太太的这个窝。上面那根自拍杆严重影响了俯冲捕捉猎物。假如一只鸽子站在平台上,游隼从高空俯冲过来抓它,就会创死在自拍杆上。 所以游隼在它的窝这里,就丧失了最常用威力最大的捕食方式。对它非常不利。 不管是瓦太太还是Lucky,如果没有捕食能力,是不可能活这么大的。也就是说它们可以在其他地方抓住鸽子。但是在教堂顶上的这个窝这里,地形(自拍杆)对它非常不利。而且也要小心撞到教堂的墙上。 我个人的想法是,如果这根自拍杆放低,和平台的地板一个高度,也能拍到鸟窝。对游隼来说就鸟性化多了。 再说到平地上的战斗。游隼也绝对不是打不过鸽子。但是不如鸽子灵敏。因为游隼的体重比较大。启动速度不如鸽子快。 我举个例子,就像我们人身边的各种小动物。比如麻雀,斑鸠,小猫小狗甚至苍蝇。我们人去抓他也没那么容易,因为它比较灵敏。我们去追,它就跑掉了。人的启动速度也比它们慢。 但是如果关在屋子里,那就相对容易多了。因为它没地方跑。 所以同样的游隼也并不是平地上打不过鸽子,只是因为启动慢,追不上,就懒得跟它计较。任由鸽子在旁边转转悠悠。而一旦有机会把咕咕堵在屋里,就容易多了。 前两天在平台上打斗的视频也可以看出。游隼把两只爪子伸过去抓鸽子。以至于屁股都坐在地上了。但还是因为速度慢,让鸽子逃过去了。而且头上有自拍杆施展不开。如果游隼是从高处俯冲过来,那鸽子就在劫难逃了。
婚恋学4:优秀女性为什么反而难找到对象 经常看到有人说,优质的男人很容易找到对象,而优质的女人却嫁不出去,以至于成为了大龄剩女,这是为啥? 问题出在对优质这个词的定义上。 女人认为的优质:我家条件好,我有钱有房。 男人认为的优质:年轻漂亮。 上一章我们说过了,男人好色,更倾向于喜欢年轻漂亮的女人做妻子,而不是找富婆。所以女人自认为的优质,在男人那里用处不大。 而女人“优质”了以后又会导致另一个麻烦:眼光变高了。因为女人择偶时慕强。希望嫁给比自己更有钱的男人。也就是说,这男人强不强,是拿自己来比较的。 而当女人本身已经有钱了以后,比她还要更有钱的男人就稀少了。这导致她的择偶范围大幅度缩小。而那些男人又不一定看上她,他们要的是年轻漂亮,并且不介意女性的有钱程度。 于是“优质”女就尴尬了。而找不到对象,拖下去,会年龄变大,颜值缩水,就更难嫁出去了。 这就是当前优质女性的悲哀。 我画个图来解释一下:顶级男性不介意女方收入低,于是所有女性都是他的择偶范围,当然他会很容易找到对象。而顶级女性,本身有钱,又要慕强,于是自己限制了自己的择偶范围,只剩下少数比她更有钱的男性。而那些男性又不一定看上她。那么择偶范围小,找对象自然就难了。 或者说,如果优质男性按照女性收入排名,依次来娶的话,因为男性平均收入比女性高。这样也能实现女性慕强的愿望。但现实是,优质男性是按照女性美貌程度来选的,这样就把高收入的“优质”女性晾在那里了,高处不胜寒。 这我称作:优质女性陷阱。 所以,同样是追求事业和财富,对男人来说往往是爱情事业双丰收。对女人来说,对爱情反而是减分项。 总的来说,这是三个因素合力导致的: 1,女性收入高。 2,女性择偶慕强。 3,男性择偶不按收入,按美貌。 所以这几乎可以看作是一个数学问题所导致的必然结果。这三条里但凡有一条不成立,优质女难嫁的情况都不会出现。 还有一点,财富的积累是需要时间的,职业技能的培养,也需要时间。 那通常来说,当一个女人通过正当途径很有钱的时候,她往往也年纪大了。 那么试想一下,很多孩子,尤其是城市里的女孩,从小受到的教育是要好好学习。努力工作,挣钱出人头地,并且家里人也全力支持。她在年轻的时候,有人追她,她可能觉得我不愁嫁,现在结婚太早,要自己努力奋斗,让自己变得优秀。 但是等她真正挣到钱了以后却发现,比她更“优秀”男人看不上她了,因为她变老了。而她引以为傲的金钱,男人并不在意。她成大龄剩女了。所以,“优质”女也往往同时具有大龄属性,这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这让我想起了有些农村的长辈说的话:女孩读那么高学历干嘛,趁年轻早点嫁人算了。 这句话显然是错的,因为很多女性事业很成功。但当女性事业成功以后,对她找对象反而会有负面的效果,这也是事实存在的。这么说吧,假设一个女人成了世界首富,那全天下的男人她都看不上了,咋办? 如果她还想结婚的话,就需要放弃女性本能的慕强心态,作出取舍:像男人娶老婆一样,接受那些一个收入和财富不如她的对象。 而另一个解法是:先趁着年轻早点嫁人,婚后再去追求事业。这样就避开了择偶时的眼光过高,又不至于为了赚钱而浪费自己年轻貌美的青春。 并且早点生娃,不但对身体好,就而且就不用担心生娃会打断事业发展了,因为最辛苦的那几年已经过去了,找工作也不会受到影响了。 有的人说,成功女性干嘛非得嫁人呢?做独立女性,去父留子岂不是更好?这个问题我会在后面合适的章节专门分析。并且,本文所探讨的是那些想要恋爱结婚的优质女性为什么结婚难的问题,对于压根就不想恋爱结婚的,就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了。 还有人说,结婚不应该是门当户对么? 门当户对这个词来源于古代的包办婚姻,是父母来择偶的。那从父母的角度来讲,的确是希望可以通过和有钱有势的人家联姻的,这样自己今后的生活就更为有利。所以择偶会侧重于对方家境,于是门当户对的较多。 而现在,时代不同了,讲究自由恋爱。择偶的是年轻人自己,父母的作用减小。 而年轻人自己在择偶时,男人好色,偏重于娶年轻漂亮的女人,而轻对方的财力。所以就不讲门当户对了。也就是说门当户对只有在双方都侧重于对方财力的情况下才会发生。正是因为现在不讲门当户对了,才导致优质女婚嫁困难。 不仅如此,越是有钱的男人,越不差钱,也就越不在乎女方的财力。 既然自己有钱,男人往往愿意娶一个乖乖女。相当于用钱购买女方的情绪价值。不是找一个倚仗自己有钱,可以跟他叫板的女人。 所以女方家境太好,性格又强势的话,男人很排斥的。比如我们知道一句话,叫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但实际上在现实中,这往往是因为驸马家很难拒绝皇帝的包办婚姻而已。娶了公主相当于娶了个祖宗,公公婆婆还要还要向儿媳妇磕头,这驸马当的很憋屈。所以许多男人宁可不当驸马。尽管不少皇帝会要求女儿出嫁以后尊敬公婆和丈夫,不要仗势欺人,但现实往往会没那么理想。我国历史上有个著名的典故叫“醉打金枝”,说的就是这个矛盾。 当妻子家的权势超过丈夫,丈夫会觉得屈辱,吃软饭,没面子。而反过来当出身贫寒的灰姑娘上嫁到有钱人家里,她可不会有任何心理负担,非但不觉得屈辱,反而觉得是荣耀,赚了。这是男女择偶心态的巨大不同。这也就导致,男强女弱,家庭和谐。阴盛阳衰,这男女心里都憋屈,容易闹矛盾。 还有的女生,原本跟男朋友感情好,但当她考研成功了,考公上岸了,觉得,我已经比男友高一个层次了,所以“男友配不上我了”,而抛弃他。其实这事儿吧,男女都有人干。所谓贵易交,富易妻,以至于糟糠之妻不下堂都成了一种美德。但这里男女的心态不一样的。男人想的是,我有钱了,可以娶个更年轻漂亮的女人。 而女人想的是,我有钱了,我应该嫁个更有钱的男人。 但是,和女人喜欢有钱男人不同,女人的学历收入,男人不看重。反而因为你还多一段感情经历,年龄增大,在男方眼里是减分项。所以即使完全不考虑道德,这也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另外,优质女虽然找对象受影响,好歹她还有钱。但有些女性本身并不优质,却还要自抬身价,比如:非XX万收入的不嫁,就很那啥了。相当于:没有公主的命,却得了公主的病。 你定的标准越高,符合要求的男人就越少。你可以自命不凡,但是要有人接盘。过于抬高身价是没有意义的。那不叫求偶,那叫许愿。如果你不放低标准,那就会越来越老,身价不断缩水。当初许愿越狠,最后失望也就会越大。 我记得,当初刚开始上网时,没这种奇葩言论的,大家的思路都还正常。最近这几年这种声音很多,以至于形成了一个梗: “姐妹们,千万别将就,我闺蜜家的阿姨,四十多岁,二婚带娃,等到了沙特王子,开着飞机游艇来娶她。所以一定要有耐心,坚持等下去!” 我不否认有这种可能,但是,沙特王子总共才五千人,假设想要嫁给他们的女性有100万,那剩下99.5万女人,如果坚持等下去的话,就是等到去世,沙特王子也不够分呀。这是一个数学问题。 世界之大,偶尔有拎不清的人,这很正常。但类似言论过多,内容又过于离谱,以至于我怀疑是不是对面有不怀好意的人在搞舆论战,打着为女性好的旗号,坑害女性。
婚恋学3:他(她)喜欢我哪一点?男女的择偶倾向和差异 前面我们谈了流量。这一章我们来谈谈转化率,什么样的特质能提高转化率,吸引对方呢? 当年听到阿杜的一句歌词:“我被缠在一些傻问题,比如说用什么爱你?” 瞬间击中了我的心。因为我当时也为这个问题苦恼。 后来我明白了,我之所以不知道拿什么去爱她,是因为我没钱。 男人有钱就有爱情。因为很多女人想要嫁给有钱人。 反过来,女人靠什么吸引男人?年轻漂亮,而不是有钱。 所以这就是择偶观上的男女差异。 就像那首歌里唱的: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哪。她没唱姑娘壮如山,少年美如水吧? 有人反对说,不会啊,我也喜欢帅哥,喜欢小鲜肉呀。 没错,长得帅,对男人来说,一定是加分项。而有钱也是加分项。但女人的择偶观,会侧重有钱而轻帅气。 反过来,女人有钱,是加分项,但年轻漂亮也是加分项。而男人娶老婆会重年轻漂亮,而轻有钱。侧重点不同。 这一点还可以从男女的努力方向的不同看出来。 男人侧重于努力赚钱,而比较忽视自身的穿衣打扮以及发型等。而女性则刚好相反。侧重于化妆,而轻赚钱。有句话叫女为悦己者容。反过来说就是,男为悦己者赚钱。 实际女人喜欢男人的也不是只有钱,也包括权力,地位,名气,还有身体的强壮。所以总的来说叫做女人慕强。大家有没有发现刚好互补? 男人努力的方向正是女人喜欢的,这方面女人不擅长。 反过来女人努力的方向也是男人所喜欢的,这方面男人既不擅长,也不去追求。 比如女人喜欢威武雄壮的男人,但很少女人要把自己变得威武雄壮。不仅如此,还要在男友面前装作柔弱,打不开瓶盖。小口吃东西等。 而与此同时男人不介意女性柔弱。没关系,还能激起男友保护欲呢。 我不在意你的“缺点”,我甚至视之为优点,而乐意跟你互补。 这样的男女在一起是和谐的呀! 虽然男女不同,但可以通过合作互补,达到1+1>2的效果。 这也可以看作是一场交易,就像货币发明之前,大家以物易物一样,铁匠和木匠,互相交换自己擅长的产品。填补各自的空缺,大家都赚了,双赢。 这样大家互相需要,男女/夫妻关系就会比较和谐。 反过来,假如你有的我都有,我不需要你,我自己来做更省事。大家只是搭伙过日子而已。那这样的关系就会比较松散。 当然,也有的人择偶观跟大多数人不一样。甚至还有喜欢同性的呢。这些人都是存在的,但是,他们是少数,不是主流。也就是说,如果你刻意装扮成非主流,比如是壮如山的姑娘,或者美如水的娘炮。那你会难以找到对象。因为欣赏你的人比例会很少。 当然有的人天性如此,改不了那没办法。但有些叛逆期的年轻人刻意这样装扮来显得自己非主流,与众不同,有个性,那就得不偿失了。 比如男人抽烟喝酒甚至纹身,影响不大。而女生这么做,会让她在婚恋市场上身价暴跌。 男女是不同的。正视男女间的择偶差异,乃至利用它,能让男女关系和谐。反之无视甚至反其道而行之,会自食其果。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