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男声代言人 快乐男声代言人
关注数: 0 粉丝数: 0 发帖数: 302 关注贴吧数: 7
快乐男声凭什么不能借鉴美国偶像的赛制? 快乐男声凭什么不能借鉴美国偶像的赛制? 5月1日、2日这两天,快乐男声长沙和南京分赛区连续作战,两场50进10的地区淘汰赛让很多人每天不得不在晚上7点半之前赶回家。 两场看下来,发现07快乐男声50进10的比赛很多环节确实很忠实地借鉴了美国偶像预选赛的模式。比如组合配队共同选择一首歌曲的演唱环节,比如待定选手个人演唱环节的对比式淘汰,比如宣布晋级名单时候坐电梯上楼去听评委审判的真人秀形式等等,几乎和美国偶像如出一辙。 有人因此对07年的快乐男声颇有微词和批评,不过阿冈很想反问一句:为什么不可以借鉴美国偶像的赛制呢? 近半年来,阿冈专门研究了美国偶像第3、4、5季,当然还有目前尚未结束的第6季,发现他们不论是节目形式、赛制进程、比赛环节设置、曲风命题选择、名师教导环节等等都一脉相承地延续下来,基本上都没有什么变化,然而这些都没有影响每一季美国偶像比赛的精彩程度和紧张刺激感。这对于像竞争那么激烈的美国电视市场来说,确实非常不容易,说明他们这些不变的环节设计都是经过市场考验的亮点。 快乐男声前期各分赛区的淘汰赛,吸纳美国偶像前期淘汰赛的三点,其实都非常合理的。 第一,借鉴的五人合作组队的组合演唱环节,其实非常考验一个选手的音乐素养和唱功,特别是和声功力和声音控制能力。 一个选手,在完全按照自己个人状态要求来演绎一首歌曲,要唱好相对还比较容易一些。但是一旦需要照顾到别的歌手和别的人配合,就会难很多。虽然快男定位是草根歌手平民选秀,但是选秀的目的毕竟是要挖掘培养专业歌手,所以用五个选手一组同唱一首歌考验他们,很容易让选手的优点和缺点都能更明显。所以这个环节的借鉴完全是很合理的,也是快乐男声考核向专业化迈进的一步。 只是,美国选手很多从小都是在唱诗班里长大的,就算不是歌唱专业的学生,但是都是从小受过多年歌唱专业训练的,他们的和声能力都非常强。在看几季美国偶像时,感觉淘汰赛时组合演唱环节真的是一种紧张刺激的享受,配合得好的组合俨然就像是已经出了唱片的组合团队在做现场演唱,每个人都非常努力发挥自己的优势特点,有时候几个选手一起演绎不同声部的和声,听得让人很心醉。 而从过去两天的长沙快男和南京快男比赛看来,国内的选手在和声训练和音乐素养方面,和美国偶像的选手比起来真的相差很远。快男选手很多组合,基本是每号选手几句在接龙唱。刚刚结束的南京赛区,除了第八组演唱《I Believe I can fly》时候,因为组里有吉杰、马尔旦等几位实力都不错的选手,所以才真正发挥出和声的演绎和配合,几位选手都有各自的发挥,而且不会彼此脱节,算是真正的组合唱。 所以如果未来还有这样的环节,恐怕节目组需要预先考虑到国内选手和欧美选手在这方面的差距,不要完全放任他们象美国偶像的选手一样去自己编排,如果有一点适度的指导和编排,这样所有组的发挥水平才可能相对接近,而不会显得差距悬殊,这样整个环节也会精彩迭出,更加紧张刺激。 第二,待定选手的一一PK环节,和美国偶像的个人演唱环节基本一致,不过也有点小小调节变化。这些都非常正常。 第三,选手的晋级宣布形势,虽然是借鉴美国偶像,但是中国老百姓又多大的比例真正能看到呢?所以就算借鉴,对从来没有看过的人来说也是很新鲜刺激的。所以也未尝不可。 美国偶像之所以连续六年六季都不会改变他们的比赛环节,而且这些环节在英国偶像时期就已经基本都如此,说明这些环节是经过考验证明都有很高的合理性,那么快乐男声运用“拿来主义”直接引用到目的、本质和形式都基本一致的比赛中,又有什么不可以的? 只是“拿来主义”和“剽窃主义”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如何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融入自己需求的要素,稍微调整变成自己的真正需要的东西。 如果借鉴美国偶像,未来快乐男声最大的“拿来主义”,就是借鉴和吸收美国偶像的音乐风格命题比赛,比如像今年的戴安娜罗斯经典、乡村音乐、蓝调风格和拉丁风格的风格命题演唱。这样对选手的素质要求很高,但是真正的高手就可以把很多风格的音乐里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演绎。当然如果快乐男声借鉴这样的风格命题环节,自然应该适当调整,以中国音乐和中国特色为主料。 很期待未来的快乐男声能有更多的惊喜出现。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