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紙寫無悔 宣紙寫無悔
我是江右一浪子,為保中華拭青鋒
关注数: 499 粉丝数: 328 发帖数: 11,063 关注贴吧数: 61
我来算算汉末三国一石粮食到底有多少 《汉书·律历志》上: 量者,龠、合、升、斗、斛也,所以量多少也。本起于黄钟之龠,用度数审其容,以子谷秬黍中者千有二百实其龠,以井水准其概。合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而五量嘉矣。其法用铜,方尺而圜其外,旁有庣焉。其上为斛,其下为斗。左耳为升,右耳为合龠。其状似爵,以縻爵禄。 权者,铢、两、斤、钧、石也,所以称物平施,知轻重也。本起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 注意点: 1. 里面出现了一个其状似爵(酒杯)的容积量器,是当时的标准量器。现在有个文物叫王莽铜斛,就是这个东西。有兴趣可以去了解一下。 2. 就是当时容积和重量都用了同一个标准参照,那就是黍(黍子出黄米)1200粒。分别是1龠和12铢。 注:所有计算都采用四舍五入 先确定当时容量: 现代实测铜斛:1斛是约等20186ml,那么1龠=10ml,1合=20ml 1升=202ml,1斗=2019ml 再确定重量 《后汉书·礼仪志》:水一升,冬重十三两。 202g=13两,1两=15.5g,1铢=0.64g,1斤=249g,1钧=7458g=7.46kg,一石=29.8kg 用这个反推出 12铢黍=7.68g=1龠黍,1斛黍=15503g=15.5kg 一般来说计量粮食的时候一石就是十斗等于一斛。当时交租纳粮都是拿个斗舀的。不是称的,虽然那时候也有秤。 这是根据律历志和文物可以大概算出一石黍15.5kg。 现代黍千粒重约7.5g,1200粒=9g。考虑品种改良,还算合理。 其他的麦,菽,稻,稷。没有找到明确的容量数据。可以参考现代堆积密度来算。例如麦粒0.73~0.85g/ml。有兴趣可以自己计算。 再来看看一石粮能吃多久,我们用稻谷来算吧(南方人,没太吃过其他的主食)。 稻谷堆积密度0.65~0.75g/ml,我们去中间值0.7. 那么1斛=14.1kg。大米出米率70%,一斛谷得米9.9kg 一斤米两斤饭(不算干不算烂),得饭19.8kg。 如果没什么菜和油水,一个成年男子一顿大概要500g米饭,一天两顿1kg。 也就是一石稻谷,管饱只能吃20天,如果菜肉多应该够一个月。一顿干一顿稀应该可以吃一个半月。 当时一般人肯定没什么油水和菜,一人一年要18斛稻谷才能管饱。十万人一年就要180万斛。 邓艾说3000万斛够十万大军吃5年,可以得出这十万人骑兵很多(骑兵耗粮是步兵三倍)。 屯田的作用可见一般。哎呀说远了。。。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