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评剧
喜评剧
关注数: 1
粉丝数: 7
发帖数: 831
关注贴吧数: 2
评剧名家简短介绍——花淑兰 花淑兰(1929-2005)女,原名葛淑兰,河北唐山人。8岁随母学戏,后拜刘子西为师,深受刘翠霞和爱莲君影响。代表剧目有《茶瓶计》、《牧羊圈》、《三节烈》、《杨三姐告状》、《半把剪刀》、《孔雀胆》、《火凤》、《谢瑶环》、《小女婿》、《黛诺》、《琼花》、《南海长城》《霓虹灯下的哨兵》等。
评剧名家简短介绍——赵凤霞 赵凤霞(1924-1987)女,河北献县人。主要剧目有《珍珠衫》、《洞房认父》、《三女除霸》、《血泪仇》、《九件衣》等。
评剧名家简短介绍——菊桂芳 菊桂芳(1924-1994)女,原名关婉秋,辽宁开原人。6岁跟金花满学戏。代表剧目有《花为媒》、《杜十娘》、《桃花庵》、《花烛痕》、《双推磨》、《小姑贤》、《小女婿》、《红楼梦》、《西厢记》、《杜鹃山》等。
评剧名家简短介绍——赛红 赛虹(1922- )女,本名张桂岭,艺名小筱麻红,河北束鹿人。14岁拜孙凤岗为师。又得师姐筱麻红传授。主要剧目有《盗金砖》、《卖子贤孙》、《烈女还阳》、《汉城烽火》等。
评剧名家简短介绍——徐菊敏 徐菊敏(1921-1980)女,艺名小九妹,河北临榆人。1938年拜筱麻红为师。主要剧目有《海棠红》、《枪毙驼龙》等。
评剧名家简短介绍——于筱芳 于筱芳(1921-1969)女,河北丰润人。10岁拜金开芳、任贺生为师。主演剧目有《空谷兰》、《贫女泪》、《丁香割肉》、《珍珠衫》、《红楼梦》、《八宝钗》、《龙女牧羊》、《田螺仙子》、《蒸骨三验》等。
评剧名家简短介绍——筱俊亭 筱俊亭(1921- )女,原名张忠善,又名张俊亭,河北青县人。从师杨义、朱金才。代表剧目有《井台会》、《打金枝》、《对花枪》、《穆桂英挂帅》、《古国风云》、《杨八姐游春》、《母女俩》、《洪湖赤卫队》、《江姐》等。
评剧名家简短介绍——李淑艳 李淑艳(1920-1943)女,辽宁沈阳人。初学河北梆子,14岁拜珍珠花为师学戏。主演剧目有《珍珠衫》、《桃花庵》、《老妈开嗙》、《王少安赶船》、《莫愁女》、《一瓶白兰地》、《纺棉花》、《拾黄金》、《武则天》、《拾万金》、《玉堂春》、《千里送京娘》等。
评剧名家简短介绍——筱玉凤 筱玉凤(1919-2004 )女,原名杨素云,河北霸县人。 6岁学戏,开蒙师父是任凤林,后拜丁福堂为师。主演剧目有《桃花庵》、《珍珠衫》、《杜十娘》、《潘金莲》、《临江驿》、《牧羊圈》、《翠屏山》、《玉堂春》等。
评剧名家简短介绍——笑倩 笑倩(1919- ?)女,原名郑笑倩,辽宁大连人。13岁拜师赵文奎学戏。主要剧目有《回杯记》、《珍珠衫》、《保龙山》《小女婿》、《桃花庵》、《杜十娘》、《结婚之前》等。
评剧名家简短介绍——李桂荣 李桂荣(1917- ?)女,12岁随陈铁茹学戏。主演剧目有《刘翠屏哭井》、《桃花庵》、《珍珠衫》《昭君出塞》、《空谷兰》、《小女婿》、《赵小兰》、《罗汉钱》、《春香传》等。她的《哭井》独具特色。
评剧名家简短介绍——刘鸿霞 刘鸿霞(1911-1967)女,辽宁营口人。先后从师纪彩、刘子熙。初学小生,后改旦行。代表剧目有《雪玉冰霜》、《桃花庵》、《杜十娘》、《珍珠衫》、《贫女泪》、《杨三姐告状》、《空谷兰》、《孙继皋卖水》、《义烈奇冤》、《唐知县审诰命》等。1965年调入辽宁省戏曲学校任教。
评剧名家简短介绍——王金香 王金香(1911-1949)女,河北滦南人。自幼随养父王振铎学艺。后从师张百龄。代表剧目有《李桂香打柴》、《王定保借当》、《黄爱玉上坟》、《花为媒》等。其女小王金香、小王银香均为旦角演员。
评剧名家简短介绍——筱麻红 筱麻红(1910-1943)女,原名黄佩云,原籍山东。幼随养母筱兰英学梆子。后得到金开芳、张乐斌、葡萄红等人的指教。主演剧目有《花为媒》、《善恶五义》、《盗金砖》、《黄氏女游阴》《杜十娘》、《白玉楼挂画》、《张彦休妻》、《雪玉冰霜》、《小两口斗趣》、《马寡妇开店》等。
评剧名家简短介绍——金开芳 金开芳(1902-1988)河北滦县人。早年拜张志广为师,工旦角。代表剧目有《花为媒》、《珍珠衫》、《王定保借当》、《马寡妇开店》、《卖油郎独占花魁》、《朱买臣休妻》、《王二姐思夫》、《杨三姐告状》、《黑猫告状》、《洞房认父》、《枪毙阎瑞生》等。解放后演出《小女婿》中的罗寡妇、《王贵与李香香》中的李大娘等。1959年在辽宁省戏曲学校任教。
评剧《凤还巢》大娘她偏心肠 徐建华
他们顶着大雨到公园唱评剧 “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伴随着悠扬的板胡和节奏明快的梆子声,桃源社区活动室内两名居民正在台前,用她们销魂的兰花指和莺鸟般的歌声,唱着评剧《西厢记》选段。 年龄最大76岁 最小58岁 “是评剧让我们走到一起的,我们要为了评剧活一天乐一天!”65岁的王凤祥说,评剧团共有18名团员,最大的76岁,最小的58岁。3年前,社区内热爱评剧艺术的居民自发地凑到一起,成立了这个评剧团,“也没给评剧团起名字,我们只是因为爱好才到一起,就叫桃源社区友谊评剧团吧!” 由于王凤祥板胡拉得好,而且唱功也是评剧团里最好的,因此被大家评为团长。“这个团长就是随便叫叫的,平时只负责张罗着大家一起来唱评剧!”王凤祥说,“要是论唱功啊,我们只能算是业余爱好,但是论起对评剧的爱好,我们个个都赛"小白玉霜"!” 到公园唱评剧风雨不误 团员张女士说,他们经常会约个天气好的日子,来到公园内唱评剧,“一方面唱评剧是我们的爱好,另一方面也能让市民感受评剧艺术的魅力!” “我想我不去的话,别人要是去了,那我肯定会遗憾的!”张女士说,有一次,他们约好了第二天去儿童公园唱评剧,可是第二天却下起了大雨,当她看到外面下了大雨,心里犯起了嘀咕,可是考虑了一番,最终还是冒雨去了儿童公园。 当她来到儿童公园,看到其他队员都到了,演唱用的板胡、梆子全都被淋湿了,团员们也都被雨淋成了“落汤鸡”,“我们相互看对方的样子,感觉我们就像是青春年少的孩子!” 太痴迷 做饭时也唱两段 “多亏有了评剧团,不仅让我交了很多朋友,还让我每天都心情舒畅!”刘阿姨说,她刚刚退休时,每天都呆在家里,也没有事情做,精神状态很不好,还整天唉声叹气的,后来,就加入了桃源社区的评剧团,并且很快便爱上了这项艺术,“自从开始唱评剧以后,我感觉气脉特别足,而且大家也都说我精神比以前好了!” 刘阿姨的老伴张先生说,现在每天刘阿姨做饭的时候都在唱评剧,用厨具碰撞时叮叮当当的声音伴奏。 (请耿女士注意查收新闻线索奖) 助理记者 王乐耕 记者 张诚
评剧艺术周昨日上演《小姑不贤》 评剧艺术周昨日上演《小姑不贤》 2012年05月24日 来源:中国吉林网 本网讯(实习生 钱志鑫) 作为“火红的五月—吉林省优秀舞台艺术作品演出季”的重要环节之一,评剧艺术周在22日就拉开了帷幕。第一场演出,经典评剧《花为媒》受到广大戏迷的好评。昨日,长春评剧院又一经典作品《小姑不贤》也在18点30分准时与观众们见面了。昨日的演出中,长春评剧院名角刘巧云所出演的费姐一角生动形象,赢得满堂喝彩。刘亚丽也将剧中角色张月花的逆来顺受表现得活灵活现。在前日的《花为媒》中出演阮妈的焦春勋本场演出再次粉墨登场,将郎侯氏的偏听偏信表演得淋漓尽致。整场演出,台上台下演员戏迷之间常有互动,戏迷们的叫好声不绝于耳。 戏迷们表示,这样的表演还没看够,听得很来劲但是还没过够瘾。对此,您也不需要遗憾。在《小姑不贤》之后,长春评剧院还将为您奉献三场精彩演出,演出时间地点都不变,保证让您听个够。
沈阳盲人与评剧大家同台飙戏 沈阳盲人与评剧大家同台飙戏 辽宁日报 本报讯 记者方亮报道 5月23日,省暨沈阳市盲人与“韩花筱”三大流派传人戏曲演唱会在沈阳工人会堂举行,沈阳市残疾人及残疾人工作者共800多人参加演唱会。评剧名家与盲人票友同台“飙戏”,为到场听众带来了精彩的文化大餐。 “韩花筱”三大评剧流派在全国评剧艺术界占有重要席位,也是沈阳的评剧艺术品牌。本次参加演出的周丹、吴丹阳、李冬梅都是第三代传人、国家一级演员。
菊桂舫《小女婿》录像 自幼生来心眼好 叫大叔和大婶
评剧艺术片《江姐》选场 韩少云主演
评剧《轮椅上的姑娘》(尚丽华)
评剧票友段位评授季第八场
文化部艺术司关于举办第八届中国评剧艺术节有关事项的通知 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文化厅(局): 为进一步推动评剧艺术创作,展示评剧艺术的繁荣发展,文化部艺术司、河北省文化厅、唐山市人民政府将于2012年9月6日至15日在河北省唐山市共同举办第八届中国评剧艺术节。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剧目申报要求: (一) 2010年9月第七届中国评剧艺术节以后创作的新剧目和具有鲜明创新意识、经过整理和改编的传统剧目均可申报参加本届评剧艺术节。 申报剧目需报送剧本5份、录像光盘2份。 (二)申报表(见附件)由申报单位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填写并加盖公章。 申报截止日期为2012年6月15日。 二、文化部艺术司协助河北省文化厅、唐山市人民政府进行剧目初选,7月底之前将入选剧目通知各地。 联系地址:河北省唐山市西山道7号唐山市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邮编:063000。 联系人及电话:袁书斌13831541486、武君15033339775、王健15230584925; 办公室电话:0315-2801564、2801265(传真)。 特此通知。 二〇一二年五月四日
评剧艺术家谁去世时葬礼最隆重? 我个人感觉是新凤霞、韩少云、花淑兰三位艺术家。
评剧《家》选段 你看这凄风苦雨 韩少云、张金秋演唱
这胡桂秋老师的《桃花庵》唱的太好了 味道太棒了,还是老演员有真功夫。
花淑兰老师的《夕阳无限好》的全剧录像怎么见不到 在网上就看过一小段啊
“道光廿五杯”—— “越唱越开心”锦州市京评剧票友大赛 简章 “道光廿五杯”—— “越唱越开心”锦州市京评剧票友大赛 简章 简章一、活动名称、主题 名称:“道光廿五杯”—— “越唱越开心”锦州市京评剧票友大赛 主题:“海上世园唱新曲 京评票友迎盛会” 二、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共锦州市委宣传部 锦州广播电视台 承办单位:锦州广播电视台广播中心 辽宁道光廿五集团三、赛事流程 赛事分为六个阶段:报名、海选、复赛、巡演、决赛、颁奖。 1、报名,选手应为非专业人士(含戏剧专业在读生),原专业演员参赛需转离京评专业10年以上。 可邀请专业或非专业人士参与任何形式的助演,但助演戏份不得超过报名者。 报名时间:2012年4月23日——5月15日,个人或团体报名均可。 报名地址:锦州电台210房间,锦州市凌河区北京路四段3号(航校对过) 垂询电话:0416—3816172。 网络报名:电子版报名表下载地址——blog.sina.com.cn/u/271408240 1 、电子版报名表投寄地址——
[email protected]
2、海选,不分地域,不分年龄,不分(京评)剧种,不分(清唱、彩唱、组合、助演)参赛形式。 按照“生、旦、净、丑和组合”四个组别分别进行遴选,统一采用CD格式伴奏音乐。 3、复赛,于双休日在锦州电台大演播厅分段进行,四套广播轮转直播。 评委以“10分制”现场打分、报分。统一采用CD格式伴奏音乐。 现场另设直播主持人,对剧目、流派进行赏析和背景、知识介绍,重在传播戏曲文化。 4、巡演,复赛优秀选手组成义演阵容,根据需要分成小组,深入机关、乡村、社区、学校、企业演出。 5、决赛,分京剧、评剧两大组别,在锦州电台大演播厅分段进行,四套广播轮转直播。 唱段不得与复选相同,可自请乐队伴奏。 加赛“我爱记唱词”环节:组委会准备不低于60段经典京评唱段,按照“生、旦、净、丑”四个行当分别编号,每位选手自主选择本行当任意编号唱段(组合参赛可自选其一),在现场播放原唱暂停后,准确接续演唱下一句,并用普通话清晰读出唱词。 演唱评委以“9.5分制”为演唱表演环节打分,唱词评委以“0.5分制”为“我爱记唱词”环节打分,两项相加为最终评分。 6、颁奖,全体获奖选手以创新组合形式参演,并邀请锦州京评剧团出演。锦州新闻广播现场直播。 “道光廿五杯”——“越唱越开心”锦州市京评剧票友大赛组委会 2012-4-23
花月仙、李忆兰、鑫艳玲、陈桂秋应该成派 感觉这四位的艺术,成为流派太无可厚非了。就是传人少了点,但是应该成派。
(转)王大智、韩少云出生地质疑 王大智、韩少云出生地质疑 蜜蜂 人物传记中,传主的出生地很重要,编撰者应反复核实后,才能落笔,否则,就会出现问题;如果弄错了,就会产生误导。 最近阅读《天南地北玉田人》,发现其中两位名人----明代廉吏王大智和现代评剧表演艺术家韩少云----出生地,就出了问题。 该书第34页《王大智》一文中,开头写道:“王大智,字浚宇,生于玉田县鸦鸿桥河东村。”文末的“资料来源”说是《玉田王氏族谱》。 我找到了这部族谱,明显看出王大智是王氏三世祖。又看到,在“始祖让”(即始祖王让)下边写道:“本籍迁安县王官营人”;在二世祖王佑下面写道:“系始祖让次子,字东海,迁安庠生。”王佑小传中又写道:“按公迁邑名宿也,家落数奇,复遭歉岁,因以薄产归兄,而携其三子以出,将赴都谋上进,比至玉,玉之草桥头庄…… 以上意思是说:始祖王让是迁安县王官营人,王佑系王让次子,是迁安县有名望的人,家中遇事多不利,又遇到灾年,所以王佑把微薄的家产送给兄长,自己带领着三个孩子出走,去都城北京谋生后,一天,他们走到了玉田县的草桥头村,(下面的故事是)进到了一个富有的开学馆(私塾)之家,馆主也姓王,就与王佑攀谈起来。王馆主看王佑谈吐不凡,知识渊博,就挽留他在学馆当教师,王佑盛情难却,就决定不再去京都,留下来任教。就这样,大贤、大智、大成少年三兄弟也就随父留在玉田县,后定居于鸦鸿桥河东村。(以上均为王氏族谱所述) 由此看来,王大智的出生地,应该是迁安县王官营,而不是“玉田县鸦鸿桥河东村”。 再看对评剧表演艺术家韩少云的介绍: 该书第420页,文章开头写道:“韩少云,1931年生于玉田城内。”我感觉不对,于是上网查找,网上这样说:韩少云,评剧代表人物,一代宗师。原名王守贞,秦皇岛市人,1931年生于山海关的八里堡,后定居于河北玉田县。 为了进一步求证,我又找到二十年前(1991年)玉田县政协主编出版的《玉田县文史资料》(第五辑),上面有一篇题为《韩少云的舞台生涯》(张树云整理)的文章,文中这样写道:“韩少云原名王守贞,1931年出生于山海关附近的八里堡。其父王国君是个和善而又神秘的人物。1934年,也就是守贞3岁,其弟扣锁出生的那年,其父就出走了,以后再没有回来。妈妈只好带上小姐弟到山海关谋生,靠洗洗涮涮和摆小摊维持着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但这样的日子也难以继续下去,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投奔在昌黎落户的干姐姐美莲。” “在昌黎,守贞姐弟俩常常到戏园子门口玩耍,好心的看门人很喜爱这两个虽然衣衫褴缕却十分逗人的孩子,破例地允许她俩免费看戏。时间长了,守贞竟能唱几句,比划几招了。她的举动引起了一个艺人的注意。此人姓韩名德金,玉田县城内人,他一眼看出小守贞是个“角儿坯子”,便找到守贞妈商谈教守贞学戏的事;然后又托人撮和,要娶守贞妈为妻。时隔不久,守贞妈与韩德金结婚了。在戏台旁用秫稭围了个小屋,糊上报纸,就算作他们的家。这一年守贞刚刚9岁。” 文章的最后一段,开头还有这样一句:“1986年,韩少云回到了她养父的老家玉田县。”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得知:韩少云本姓王,叫王守贞,生父叫王国君。与出生在“玉田城内”的艺人韩德金本不相识,是后来母女三人与韩在昌黎偶然相遇。小守贞9岁那年,妈妈嫁给了韩德金。从此韩成了她的养父,并教她学戏。若干年后,王守贞改名韩少云,再后来,韩少云成了著名的评剧表演艺术家。 综上所述,韩少云的出生地应该是:秦皇岛市山海关区的八里堡村,而不是“玉田城内”。“玉田城内”是她养父韩德金的出生地。
今天是新凤霞老师的忌日 怀念新凤霞老师
最新各大评剧院团演出信息,大家来报道啊 大家都把最新的演出消息发到这里来啊!
有人说当年中国评剧院事三大主演,我认为应该是五大。 有人说当年中国评剧院有三大主演,分别是小白玉霜、新凤霞、李忆兰。我认为还应该加上花月仙、喜彩莲。
谁有评剧名家陈桂秋、王素秋、范金亭的资料啊 急求,哪位有啊
曾昭娟唯一一段有花派味的戏 曾的戏我不爱听,“字”吐得有点“贱”,但是这段还不失花派韵味
评剧最爱听小王金香前辈的 可惜小王老师的资料太少了,谁知道她的近况啊。
方才北京台播放了张德福讲述《刘巧儿》 挺好
刚听了陈桂秋老师的《游龟山》,是不是就是《蝴蝶杯》啊 是不是就是《蝴蝶杯》啊
咱学校有戏剧社团吗? 有吗?话剧之类的。
中国评剧院未来有没有大型的演出啊 有没有大型活动呢!
参加过戏曲讲习班的评剧艺术家 小白玉霜、韩少云、鸿巧兰、陈桂秋、花淑兰、喜彩苓、邢韶瑛。日后都是评剧的重量级人物。我想问下新凤霞参加过吗?
大家说一说韩派代表剧目及其传人 大家说一说韩派代表剧目及其传人
咱们应该宣传一下了,保证周五青春戏苑的收视率 只有收视率高了,他们才更有热情做。
李少岩先生的小生艺术与刘小楼先生挺像,真好听! 高亢激昂,吐字清晰,难得的小生啊。
评剧吧就一点点来,慢慢都给它干过 要有恒心
谁知道终身成就奖的名单啊 谁知道
看了贴吧相册里:周丹与老师韩少云的合影真有点心酸酸的 心酸酸的,一是对少云老师的怀念,二是周丹如今所取得的成绩很不错,很有前途的演员,继续努力,大家相信你。
大家看看当时在戏曲晚会评剧多给力 2003年春节戏曲晚会在央视播出。 12、百花争艳 评剧《刘巧儿》(罗慧琴) 川剧《凤仪亭》(沈铁梅) 粤剧《牡丹亭》(丁凡) 评剧《花为媒》(高闯) 歌仔戏《沼江海》 越剧《何文秀·桑园访妻》(萧雅) 昆曲《单刀会》(侯少奎)
我的大爱鲜灵花老师的戏 我非常喜欢喜欢她老人家的戏
韩少云老师的《杜鹃山》真好听啊 最近天天听,听不够啊,老艺术家真了不起。
问一下:韩少云的《小女婿》没有全剧的录像吗?? 听说没有,难道私人也没录过吗????
问一下,韩少云的《小女婿》有全剧的影像资料吗 听说现在没有全剧,难道没有人私自录过吗???
过把瘾评剧群英会最新视频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ent.cntv.cn%2Fenttv%2Fguobayin%2Fclasspage%2Fvideo%2F20110517%2F100476.shtml&urlrefer=1d0e5014d93081c9a8617200781a81e1
鑫艳玲、陈桂秋、艳铭杰到底能不能成派?是不是流派创始人 很多资料介绍她们都是流派创始人 到底有资格吗
咱们评剧吧 搞个聚会吧 大家看怎么样
豫剧戏迷有为陈素真大师扫墓的 韩少云老师诞辰八十周年之际咱们 咱们评剧迷也聚聚 也行动行动 大家谈谈想法
咱们评剧戏迷的综合素质就是比中原的某些剧种高 看他们天天互相骂的,还非常的傲,一定会越来越败,没素质。咱们评剧戏迷的素质很高,评剧一定会好的。
《小女婿》大家更喜欢谁唱的?? RT 大家推荐 完了我好听听
初来乍道:问一声有喜欢鲜灵花老师的评剧吗? 很喜欢她的唱腔,有同喜欢的吗?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