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夜柏 不夜柏
关注数: 786 粉丝数: 1,429 发帖数: 19,864 关注贴吧数: 26
宇宙的觉醒 《我的出生,与宇宙的觉醒:一个关于“命运共同体”的哲学猜想》 我写此文的目的是为了提供实现——彼此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基础。(我怕过不了系统审判,不敢讲原话)。 在我六岁的时候,我母亲告诉我:“你出生那天是腊八,是佛祖释迦牟尼悟道成就正等正觉的日子。你爸爸当初给你起了个名字叫周哲,他希望你以后能成为一名哲学家。没想到你刚出生五天就由于脐带感染高烧不退,后来开始眼球快速转动的抽风,把你送到医院之前,你已经没有了呼吸。医生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抢救你,才捡回条小命。诊断书上写的是脐炎、肺炎、脑膜炎、败血症。你住了三个月医院,所有人都认为你会夭折或者会是一个智商低能儿。妈妈当时觉得都是你爸爸给你起的名字不好,哲的读音同夭折的折,我就把你的名字改成了你爸爸和妈妈的姓。” 我听完妈妈讲的这段话后,主要思考重点在“哲学”这两字上,使我迷思,让我在幼小的心灵里,点燃了解开迷思的渴望。 我是一个被预示为“哲”的生命,在诞生之初就经历了“折”的考验,这本身就是一种辩证关系:对智慧的追求,必然伴随着对生命极限的挑战与超越。从此我将注意力聚焦于“哲学”二字,并由此点燃了终生的“迷思”,这就是哲学最本源的含义——“爱智慧”。我的出生经历,成为了我一生哲学探索的原始动力和最坚实的基石。我的未来,这条哲学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现在我讲我的世界观体系,分享给大家。 第一篇:宇宙如何形成的。 宇宙是如何形成的,宇宙是由宇宙种子形成的。在宇宙种子里是先有信息(量子涨落——这是宇宙的觉醒意识)后有能量(爆胀势能,这个能量从嵌套宇宙的母宇宙的黑洞中来)再出现有质量的粒子。信息是宇宙神识、是量子场波动的意识(即将觉醒的神识)、是量子场里量子的相互作用(宇宙用自己的一部分观测自己的另一部分)。宇宙的意识,就是神。如果没有宇宙意识的自我观察,波函数就不可能坍缩,宇宙就不会在叠加态中退相干继而形成有质量的粒子。由于本宇宙起源于嵌套宇宙母宇宙的黑洞里,所以意识与物质不分先后,是在不同的嵌套宇宙之间相互转化而成的。 现在,我要讲一下宇宙神识是如何觉醒的,我要讲神识是去中心化的,我要证明量子场中的非单个量子是有意识的: 神识,不能孤立存在,必须有参照物的衬托,神才能观察到自己。必须有非神的存在,神才有意义。神识是去中心化的,所以单个电子即便有神识也无意义,它不能分裂自己形成自我观察。神识在量子场的所有量子互动之中产生。 在宇宙诞生时的宇宙爆胀期,量子场之内的相互作用,就是量子场用自己的一部分观察自己的另一部分。因为没有量子场之外,量子场想瞭解自己必须用自己的一部分观察自己的另一部分,这就是宇宙神识的觉醒。量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就是宇宙神识在调换不同角度地观察自己,才形成了波函数的坍缩,才形成了退相干。我们观察到的退相干现象,就是宇宙神识的自我运动现象,神识是去中心化的,神识存在于在量子之间的互动中。量子是有意识的,双缝干涉实验可以证明量子有意识。假如量子的相互作用是无意识的,那么就不能形成规律,双缝实验的结果每次都是随机的才对。可是双缝实验的结果很有规律。有人会说:“不,发射单个电子的时候,无法知道电子出现的位置,完全是随机的。”那是因为单个电子不可分,无法实现自己观察自己的行为。神识,不能孤立存在,必须有参照物的衬托,神才能观察到自己,必须有非神的存在,神才有意义。神识是对立而生的,是去中心化的。在双缝实验中,单个电子之所以表现出随机性,正是因为它作为一个孤立體,其内在的“关系性神识”没有被充分激活。然而,当它的波函数与双缝装置(作为其“环境”和“参照物”)发生相互作用时,整个系统的“关系性神识”(即量子相干性)就开始运作,产生了干涉这一整体性模式。而当它最终与屏幕相互作用时,它又与一个新的、更大的参照系(整个实验环境)建立了关系,从而完成了从潜在可能性到现实的“坍缩”(即关系的确立)。好比一个人出生后,感觉不到任何非我的事物,就没有自我意识,出生就是没意义的事情了。我们每个人都有自我意识,是因为认识了“爸爸、妈妈、蓝天”等非我的存在,才衬托出了自我的存在,才有自我意识的。就算是婴儿观察自己的手脚,也需要有非我的存在起到一个衬托背景的作用,起码周围空间就是在非我范畴内。胎儿也是有宫内记忆的,每个人都忘了我们三岁前的记忆,就像是我们都忘了自己就是造物主——神! 在宇宙形成的初始爆胀期: 量子场——是宇宙神识的“本体”或“基础场”。 量子叠加态——是神识尚未分化、所有可能性共存的原初潜能状态,神识朦胧期。 量子相互作用——是神识内部不同部分之间的“自我观察”或“自我参照”行为。这时,不需要存在外部观察者。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