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ozhongqing88 gaozhongqing88
关注数: 11 粉丝数: 70 发帖数: 2,219 关注贴吧数: 0
论魏延 魏延这个人物争议颇多,甚至超过了诸葛亮和华歆,诸葛亮的争议在于它的军事才能,对他的在内政上的能力没有争议。华歆只有演义和正史之争,结果就不用说了。 第一魏延是什么时候跟随的刘备? 史书上没有准确的记载,一说是他在豫州时跟随,我感觉这个比较可信,因为他是义阳人,义阳在现在的枣阳,桐柏一代,属于宛(南阳)管辖,离刘备驻扎过的汝南很近。再有就是说他累功升为将军,那就是说他跟随刘备很长时间,不然无法累功,还要刘备队伍不大,否则一个小兵功劳再大也无法入刘备法眼,看看后来的霍峻和王平,他们能力军功都有,但蜀汉集团大致成型,他们的空间就不大了,有人认为刘备入蜀才跟从的,他要入蜀才跟随基本没有独立守备汉中的机会,这么短的时间刘备不会那么信任他。至于小说中的长沙才跟随就更不可能,长沙是刘备一进攻韩玄就投降了,关公战长沙,魏延杀韩玄都没有(事实是关公十分瞧不起黄忠,韩玄都没死),自然就不可能这时期。 第二是魏延的才干? 魏延是十分有才干的,这在他做汉中太守前就应该有战功,他是累功升为将军如果没有大的战功刘备不会用它做汉中太守,汉中的重要就不说了,没汉中就没蜀国。他做汉中太守后对汉中的防御采用了守山险据敌,招抚蛮夷的做法,令敌人分进难以合击的策略,曾大败郭淮和曹真,他死后王平也是用这个方法用2万军队击败了十多万军队的曹爽。要不是后来姜维弃守山险令魏国军队分进合击汉中不一定丢的那么快(姜维弃守山险的理由是这么做打败敌人的缴获不多,让敌人来攻城池在击败他缴获就多了,蜀和魏国的差距在那里,打都不一定打得过还缴获少?要打仗的时候这哥们去青藏高原种麦子带走了几乎全部军队,城固城内才5000多守军,对阵魏军十多万~~~~~~这人正史中就是个脑残)。第一次北伐时提出了子午谷攻略,这个攻略优缺点都有,属于高风险高回报累的,没被采用,采用了虽然也未必有效果,但比诸葛亮齐头宾进的战略方针机会要大得多。接下来的几次北伐魏延也十分活跃不过客观环境在哪里,蜀国和他都取得不了什么成果。 第三魏延叛变过吗? 看正史应该是没有,说他叛变应该北去,而不是南下,个人感觉魏延目中无人,自认为高出杨仪太多,只是想夺权。这属于内部斗争,谈不到叛变。相反杨仪回到成都发现辅政的是蒋琬后,倒十分后悔没有北上降魏,结果被告发。还有诸葛亮临死也没有密令处死魏延或说魏延要叛变投敌,只是说魏延不听命令就不要管他了,你们自己撤,更没提过什么反骨。 第四诸葛亮为什么不喜欢魏延 诸葛亮不喜欢魏延,为什么呢,不是因为什么反骨,反骨只出现在小说里,这从诸葛亮的选材上可以看出来,诸葛亮喜欢蒋琬费祎向宠这样的人,这样的人都有一个优点,就是服从性好,老板说什么就是什么,没有个人主见(拿蒋琬来说吧,这哥们认为诸葛亮北伐都没有成功,其他人就不可能成功了,白白错过了曹爽败坏魏国的大好时机。其他的如马谡等就不要叫人才了)对于有主见对领导不太服从的人亮哥打击起来绝不手软。第一个就是刘封,小说中被杀是因为不去救关羽,这个理由不成立,刘封孟达再关羽进攻樊城时是派了援军的,只是被关羽赶了回来,等关羽落败他也没投奔上庸,而是被吕蒙忽悠的往南去江陵送死。关羽的死与他没一点关系,他被杀是诸葛亮认为刘封刚猛,易世之后(可能)不好统御,这简直就是三国版莫须有了(还没易世呢,怎么就不好统御呢)还有就是廖立,这个人也很有才,就是没事爱发牢骚,对领导提意见结果就被罢官发配,魏延要不是军事才干突出还有用,恐怕也好不了。 第五为什么老百姓不喜欢魏延 经过几千年后老百姓也不喜欢魏延,为什么呢?在中国不是对就是错,东风西风只能互相压倒,既然诸葛亮无比英明,那么他不喜欢的就是错的,就更完了。还有一点就是他姓魏,这在现在看来没什么,古代尤其是宋以后就是问题了,举个例子,傅士仁这个叛变关羽的哥们不姓傅,姓士叫士仁,可古代人认为这么个小人怎么可以姓士大夫的士,就给古人改姓了,给他加了姓傅(通辜负的负)就叫傅士仁了。更搞笑的是清朝一个叫曾静的书生,听说清朝的陕西巡抚是岳飞的后代,就就直接**了几个死读书的书生,去找那个岳武穆的后代说你是岳飞的后代,带领我们反了吧,结果被告发江南死者无数。魏延祖上害人,要是姓汉就好了,偏偏姓魏。古人的喜恶会流传下来,我们这些后世子孙也就厌恶魏延了,再加上魏延十分跋扈。
刘备(我知道的) 刘备最初跟随公孙瓒,平原令就是公孙瓒给的,在公孙赞手下时就勾搭赵云和田豫,说要共谋大事(赵云在公孙瓒灭后跟从刘备,田豫跟从曹操)在得到陶谦加爵增兵的承诺后果断背弃之。在徐州勾搭糜竺和陈登,这二人在陶谦死后说陶谦遗嘱刘备接班(没有三让徐州),刘备上任后,陶谦两个儿子就神秘病死。刘备去进攻袁术,徐州旧将开城投吕布。袁术紧追刘备,刘备投降吕布。刘备在小沛勾搭曹操攻击吕布,事情败露,投降曹操。在曹操手下勾搭董承,要暗害曹操,曹操命他去徐州阻击袁术,成功后直接杀了曹操大将据城叛乱。失败后投奔袁绍。在袁绍手下勾搭陈震,官渡时期自请去汝南,和龚都,刘辟等联合,曹操命曹仁攻击,刘备不战而逃,龚都刘辟神秘失踪(这回没病死),二人部曲归了刘备(得利者),到刘表手下勾搭伊籍。曹操南下,败退江夏和刘琦和兵,赤壁胜利后刘琦神秘病死(和刘备联合不小心就得病失踪),孙权和他联合就被借了金州,挖了本该投降孙权的雷绪。帮助刘璋对付张鲁,结果张鲁没事,刘备灭了刘璋。攻击刘备的大体都能胜利(捧他的人也承认他军事才能不怎么样),接纳和联合刘备的至少被挖墙脚,更有基业被夺死于非命的,要知道三姓家奴吕布也只杀了丁原和董卓。
关于蔡玉的看法 蔡玉真正的作用应该在曹操南下刘表病死以后,首先刘封取得江夏的时候他作用有限,蔡瑁脑子没问题就不会在这时候帮刘封(更别提归顺),他在津州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伙同别人造反为了什么?又不是自己上位,为了刘,甘,黄还有将来的关张赵~~~~等n人之下,万人之上??而且刘封比刘表实力小n倍,对他的信任在有自己心腹的前提下也大不过刘表。(蔡氏嫁刘表肯定不是自愿,自然是家族逼迫,可以看到她在蔡冒心中实在没法和权势比)曹操南下就不同了,刘表死了,投降曹操是明智办法,却不是最理想办法,历史上蔡瑁投降曹操就整个宗族北迁,(没什么蒋干盗书,那是小说)曹操让他的心腹把家属送到许昌居住(实为人质防备将领变节)自然不会把金州大族蔡氏留在金州,北迁的蔡家政治地位没落实在无法同金州时相比,也无法同中原豪族相比,这些蔡瑁肯定有预见,可和脑袋比权势就让位了(不投降脑袋没了)。如果蔡玉在那时去见蔡瑁,蔡瑁见刘封实力发展很快,没准会帮或加入进来,毕竟n人之下,万人之上也比万人之下,草民之上要好得多。再说刘表死了蔡玉可以嫁给刘封(三国时期妇。妇人改嫁很平常,刘备入蜀娶的皇后吴氏就是寡妇,要是蔡玉给刘封生个儿子那没准就是将来的国舅了),蔡玉怎么也要帮蔡氏家族的,再说赤壁时期刘封没什么豪族支持是肯定的,为了稳固也要结好蔡氏,可曹操就是失败班子也早成了,曹,夏侯,司马,卫,荀等家族早都稳固壮大了,他蔡氏投奔得利也少。所以我认为蔡玉那时候才有作用(历史上蔡玉,先这么叫吧,毕竟真正的蔡夫人叫什么谁知道?她嫁刘表确实无子,刘琮不是她生的,蔡氏宗族挺刘琮是因为刘琮也娶了一个蔡氏贵女,可以看资治通鉴和三国志。)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