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似薛蟠 貌似薛蟠
活到老,学到老,一身骄傲,一世逍遥。
关注数: 46 粉丝数: 160 发帖数: 68,101 关注贴吧数: 24
凡是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的,等待这个家庭的多半是悲剧   刚出生的孩子并没有什么区别,为何三年、六年、九年成长之后就产生了很大的差异,走出了不同的道路?这个差异就是由家庭造成的。   家庭教育决定孩子的一生,千万不要认为上名校才是决定一生;夫妻关系永远第一重要,千万不要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凡是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的,等待这个家庭的多半是悲剧;永远要保持沟通,家长的言行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孩子的任何缺点和优点都与家长有关,不了解孩子就没有成功的教育。 别把自己的梦想附加给孩子的未来   家庭教育的确是全社会都非常关注的。前两年我谈过一个观点,中国自古以来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如此重视对孩子的教育。所谓的重视多多少少有一些扭曲,但是总体来说,每一次有关家庭教育这样的活动,可以看到座无虚席,这反映了我们社会的一种心态。但是,正是由于对家庭教育的高度关注,也使得今天的教育产生了许许多多过去还没有产生过的问题。每个即将当父母或者已经成为父母的人都对即将出生或者即将长成的孩子有着许许多多的要求,有着许许多多的梦想和许许多多的希望。   比如说,我见到了很多现在所谓的“胎教”,怀孕之前要注意如何调理爸爸妈妈的身体,就是为了孩子将来的出生有一个更好的生理方面的基础。孩子生下来以后我们对他有很多梦想,比如我们希望孩子将来成为科学家、外交家、世界首富、歌星、球星、明星、高考状元,我们也希望孩子健康、快乐、豁达、彬彬有礼、风趣幽默、举止文雅等等。恕我直言,很多目标对家长来说实现的可能性很小很小。今天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当我们开始做家长之后我们很多的梦想,很多的关注是一生不可能实现的,是虚幻缥缈的。我们中国家长和西方家长相比最大不同点就是我们无法接受我们的孩子将来可能是一个普通人,但是,对绝大多数家庭来说,这就是现实。   于是,我们为了追求那些我认为虚幻缥缈的目标,就产生了许许多多我们今天看起来本不应该产生的现象。大家可能听说过现在奥数已经开到了幼儿园,幼儿园已经开始分快慢班。所以今天我们社会上有更多的现象说明,我们更加看重的是“抢跑”。其实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我们可能都看过马拉松比赛的场景,其实起跑的时候谁站在第一排、第二排根本不重要。甚至跑完了一万米谁在第一、谁在第二也不能决定哪一个就是最先达到终点的。但是,今天许许多多的家长都在拼命的“抢跑”。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家长,像今天中国学生的家长如此的热衷于“抢跑”。
150504【新闻】韩国重新将汉字写进小学课本 据韩国SBS新闻报道,韩国决定将谚文和已经45年没使用的汉字一起写进小学教科书,复活了因《韩文专用法案》而从教科书里消失的汉字。这在韩国内引起了网民们议论纷纷。 据韩国教育部所说,社会需求提高了,为了更容易理解单词,提高词汇量,所以决定在2018年将汉字写进小学教科书。但是谚文的有关团体和全国教职员劳动组合等团体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这是单方面的推进,会增加学生的负担。 听到这个消息,韩国网民也发出各种各样的意见: “世宗大王会很伤心的吧,他本来是可怜庶民才发明谚文,现在又要学那么难的汉字” “与在日常生活中不得不使用汉字的中国人和日本人不同,韩国人只会谚文也能写文章等等,从小学开始就学汉字是很没有效律的” “现在已经越来越多的孩子不知道谚文的隔写法和正字法,竟然实行这么无聊的政策,世宗大王在天上伤心了吧” “到底在想什么啊” “这些保护谚文的人是怕教育费用增加才反对的吧,不是有百分之九十的人赞成在小学实行汉字教育吗,不要对自己选择的结果发牢骚了” “如果没有考试的话,我觉得是挺不错,可以当作参考,应该会有用的。” “在正确理解谚文的主体性的基础上来使用汉字是没有问题,因为韩语大半都是源自汉字,什么都是只用谚文感觉得很奇怪,应该废除的是日常生活中还在使用的日语残渣。”
150504【新闻】江德斌:华山“一碗米饭15元”符合市场规律 议论风生 华山因地形制约,再加上出于保护环境考虑,不可能无限制兴建餐饮宾馆,必然会形成一个有限度的市场竞争。因而华山山顶上的餐饮定价,不能跟市区自由竞争的餐饮业同比。 有媒体报道称,华山景区山顶宾馆米饭卖15元。对此,陕西省渭南市文物旅游局官方微博发布了华山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对此事作出的说明,称景区餐饮运营成本费用高是导致物价水平整体偏高的主要因素。 华山以险峻闻名于世,上山路狭窄崎岖不平,所需物品都需要从山下运输,且是依靠挑夫一担一担背负上山,一天也只能往返两趟,挑个两三百斤物品,其所耗费的时间成本和人工成本,都是山下所不能比的。显然,如果单看米饭一碗15元,各种菜品价格动辄数十元一份,似乎有些过高,但综合考虑各种成本的话,诸如人工、租金、燃料费、税费等等,则就不能再说是“天价”了。 而且,由于华山餐饮都是按照规定明码标价,并未有强迫消费者购买商品或强制吃饭行为,如果消费者感觉物价太高,超出自己的可承受范围,大可不用在山顶用餐,选择食用自带食品,或者下山吃饭即可。可见,华山旅游公司对餐饮成本所做的说明,并不为虚,确实指出了华山餐饮成本之高,乃是符合市场规律的定价,消费者应结合华山的实际情况,理性看待。 华山诸峰受制于地形和地质特征,山顶面积狭小,不易容纳太多建筑,各峰虽然都已实现市场化经营,但受到地形制约,再加上出于保护环境考虑,不可能无限制兴建餐饮宾馆,必然会形成一个有限度的市场竞争。因而华山山顶上的餐饮定价,不能跟市区自由竞争的餐饮业同比。 而且,风景区有淡旺季之分,费用平摊到每一个月,商家的成本却变化不大,往往需要用旺季赚的钱,去弥补淡季的亏损,以平衡淡旺季的利润差距,这也是景区餐饮业不可忽视的经营问题。旺季时景区人流量很大,往往超出接待承载力,对商家形成一定的压力,也需要提高价格控制客源消费,这乃是正常的市场自主调节机制。 近年来,一到假期就出现景区餐饮“宰客”等新闻,面对这样的事情,关键看是否存在诚信欺诈、强买强卖等问题,只要不存在违背市场交易自由和诚信的事情,那么,一些景区的餐饮价格高,就无需过多干涉。政府所要做的不是去干预市场价格,而是应该监管是否存在违背市场交易规则或法律的行为。 □江德斌(职员)
150503【新闻】大多数人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拼天赋 文:meiya,摘自《你值得拥有最好的一切》 我认识一个1992年出生的小同学。他毕业于普通的二本院校,毕业之际,他和另外六个人一起在某单位实习,两个月后,只有他被留了下来。我问他原因:“你有什么比别人强的地方?”他说:“我也不清楚。”我继续追问:“你再想想。”他说:“因为我准时上班。”我不信。他又说:“那就是我的邮件格式写得更对,错别字更少,更容易让人看明白。”这回我信了,因为我对此深有体会。 自从上豆瓣以来,我至少阅读了上千封向我咨询的邮件。然而,书写格式正确、分段清楚、没有错别字、叙事有条理的邮件只有寥寥几封,大多数邮件都是一段到底,标点混乱,表达不清,主题不明,短短三行就有两个错别字……我常常看得头昏脑涨。混乱的邮件看多了,偶尔看到一封格式正确、表达清楚的邮件,我就会激动得想流泪,迫不及待地想回复对方。如果你是我,你会更愿意回复什么样的邮件呢?肯定是那些看起来更舒服的吧。 我自己组织过几次活动,在给活动成员发短信时,一下子就能让我记住的人都是短信品格好的人。什么叫短信品格好?就是收到短信后能及时回复对方“收到”“好的,谢谢”。相比于那些收到短信后半天不吭声,也不知道他看没看到的人,我更喜欢这些短信品格好的人。与他们接触,我也会注意自己的短信品格,从他们身上学到一些我不懂的东西。
转:换个角度看高学历者可以生三胎   3月10日,全国政协委员、孔子第78代嫡孙孔维克接受采访时说:计划生育工作当务之急是调整人口结构,调整人口结构比控制人口数量更重要。为此,他建议“高学历者可以生三胎以调整人口素质。”(3月11日人民网)   人们对孔维克委员“高学历者可生三胎”言论的“怒点”主要有仨:一是生育权是天赋人权,岂能作为奖励随意奉送?二是生育国策面前人人平等,法治社会岂能允许“铁帽子王”存在?三是将高学历等同于高素质,咋“文盲”到连一点基本常识都不懂?但舆论一边倒地挞伐,甚至演变成人身的谩骂攻击,多少还是有些出人意料。   我一点都不怀疑孔委员在抛出这个观点时,没有过瞻前顾后的权衡;我更不会怀疑他的认识会肤浅无知到将高学历与高素质划等号的地步。他之所以甘愿冒天下之大不韪去惹怒舆论吐口水拍砖,这可能跟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以及看到了何种程度有关。   一般而言,高学历往往对应着高智商,而智商的遗传特性也是为生物遗传科学所证明了的。这显然是孔委员立论的逻辑基础。虽有以偏概全之嫌,却也并非全是胡说。而他口中的“高素质”,在我理解,其实也并非通常意义上人之为“人”的“高素质”。比如现实中的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是一种素质,但还应有更独特的高素质,比如“高智商”,因为并非人人可以拥有,而显得更难谋求。他之所以要突出“智力素质”,显然看到了这一“高素质”的最大特质:创造力。创造力于个人而言,决定着他能走多远;对一个民族的未来发展,前途命运,更是举足轻重!换个角度看“钱学森之问”,其实也是“创造力”之问,是对高智商这一“高素质”人才稀缺发出的慨叹和呼喊。   现代文明社会需要观点的碰撞。但碰撞的意义不在于辩出观点高下对错,而在其能产生多大推动力,能带来多少积极效果。“高学历生三胎”言论或因赤裸裸的功利刺痛到了公众神经,甚至伤害了部分人的感情,但在一个读书无用论不时沉渣泛起的时下,这个言论,对于唤醒人们对知识文化的渴求,对人才的尊重爱惜,对全民素质的提升等等,却有积极的一面。尤其其中隐含的人才兴国、科教兴邦等理念,也让奖励“高学历”具有了一定的前瞻性。一个政协委员能以这种忧患情怀观照现实,其意义更是弥足珍贵。   至于有人担心会不会一言成谶,这大可不必。一者,这仅仅是一个政协委员的“建议”,连提案都算不上,如何落地成真?二者,即便真如此,博士们怕也不会当福利去争抢。在新的规则和秩序建立之前,强行“引导”注定毫无效果。当然,对于这一言论中存在的认识上的偏差,尤其与主流价值观悖逆的部分,我们必须予以省察与纠正。   文/晴川   
萝卜和姜   民间有这样一句谚语:“上床萝卜下床姜,不劳医生开药方。”意思是清早下床时吃点生姜,晚上上床时吃点萝卜,有益于健康。为什么姜和萝卜要在一天之内不同的时间进食呢?这是由它们的性质决定的。姜,味辛辣,性温,人在清晨之时,胃中之气有待升发,吃点姜可以健脾温胃,鼓舞阳气升腾。到夜间人身之气应该是阳气收敛、阴气外盛,这时吃姜就违反生理规律。与生姜相反,萝卜性凉,败火清热,下气消食,劳累一天,吃点萝卜,润喉消食,清虚燥之热,有利于休息。民间为什么有“晚上吃姜如吃砒霜”的说法?古人云:“早上吃姜,胜过吃参汤;晚上吃姜,等于吃砒霜。”意思很明显,早上吃姜有益,晚上吃姜有害。生姜味辛性温,长于发散风寒、化痰止咳,又能温中止呕、解毒,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及胃寒呕逆等证,前人称之为 “呕家圣药”。姜炙法就是取生姜的这些特性,用姜汁这一辅料对药物进行炮制,来增强药物祛痰止咳、降逆止呕的作用,并降低其毒副作用。如竹茹生用于清热化痰,姜炙后可增强其降逆止呕的功效;厚朴其味辛辣,对咽喉有刺激性,通过姜炙可消除其刺激咽喉的副作用,并能增强宽中和胃的功效;黄连姜炙后可缓和其过于苦寒之性,并善治胃热呕吐。   吃过生姜后,人会有身体发热的感觉,这是因为它能使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促使身上的毛孔张开,这样不但能把多余的热带走,同时还把体内的病菌、寒气一同带出。当身体吃了寒凉之物,受了雨淋或在空调房间里呆久后,吃生姜就能及时消除因肌体寒重造成的各种不适。民间还有“上床萝卜下床姜”和“冬吃萝卜夏吃姜”之说。说明姜可吃,但不可多吃,秋天和冬天慎食。在古代医书中也出现这样的“警示”:“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