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gua4515 mugua4515
关注数: 26 粉丝数: 399 发帖数: 10,759 关注贴吧数: 5
上次灭门后回来发帖,纯人像,不是踢馆,只是交流 用了两年K50+18135+DA50,拍风景为主,上次发帖连接,欢迎点击:http://tieba.baidu.com/p/5302525728 宾得拍风景挺舒服,但拍人像总觉得对焦差点劲,大光圈很难合焦,因此更换佳能700d+18135(2代)+小痰盂2代 用佳能700d还没拍过风景,不知道拍风景如何,就不说了,以后有机会再回来发帖 拍了人像,最直接的感受是,对焦真的是不一样,当然也有跑的,但多数都合焦了 因为是第二次拍人像,所以仍然从比较无脑的虚化人像开始练起,以后慢慢去拍广阔场景人像,慢慢学用灯 在网上约拍一个陌生女孩,家旁边学校的学生,麻豆还挺放得开,但我技术有限没拍好,因为刚开始练习人像,对摆姿和角度没啥经验,导致麻豆对照片不太满意,征得麻豆同意,照片可以上网,感谢麻豆! 用了两年宾得,虽然最后离开了,但无限美好时光是难忘的回忆,感谢宾得! ---------------------------------------------------------- 下面人像都是用700d+小痰盂2代拍的,为了拍无脑虚化,全程光圈2.0 当天时间16:30-17:30左右,日落之前的一个小时,17点之前光线还凑合,17点之后光线不太好,暗部开始噪点增多 当天天气,中度雾霾,所以光线条件是散射光,光比不强,我觉得比较适合拍人像但也拍不出很出彩的人像。由于本人没有反光板闪光灯等任何补光设备,所以愚以为这种设备条件下能拍出出彩人像的光线应该是晴朗清澈天空的早上,有光比不强的直射光。——水平有限,大放厥词 由于是雾霾天散射光,所以用光也是无脑,怎么拍都一样,四面八方光线差不多。 拍完之后回家看,感受是摆姿和拍摄角度很重要,我说的拍摄角度不是指构图,而是跟摆姿结合起来怎么才能把麻豆拍漂亮,尤其是当麻豆某方面不够漂亮的时候,怎么才能突出优点掩盖缺点。 以后还得学学摆姿——我一直以为这个麻豆自己的事,no,这是我的事。 再者就是麻豆需要放开,照片才能活泼有灵性,反之就呆板僵硬。 另外,对于后期,还需要学习锐化和磨皮,以往都是风景照,只注重调色了。 后期处理我一开始处理了5种风格(其中两种是同一种风格但亮度不同),麻豆本人喜欢其中的一种,所以后面我就都统一处理成这种了。 先上同一照片的5种风格,麻豆和我都最喜欢第1种(第2种和第1种的区别仅仅是亮度),大家喜欢哪种,可以投票。所有照片上图,下面的所有照片里我最喜欢第1张,其次是第2张,麻豆最喜欢第3、4张,大家喜欢哪张?
灭门了,宾得K50+DA18-135拍照留念,风景人像静物打鸟摄月 两年前购入K50+18-135+50定,仅旅游拍照之用,现已灭门出掉,换成二手700D+18135(2代)+小痰盂(2代)。K50陪伴了我两年12次旅游,甚是不舍,遂发帖留念。 K50除了风景强项之外,宾得还是能拍人像、能拍静物、能打鸟、能射月的,只不过有点吃力而已。 说说K50的两个致命缺点,也是我灭门的原因: 1、大光圈对焦精度不行。我看到一个帖子说K50中央9点均为F5.6十字,而700D是中央1点为F2.8十字其余8点为F5.6十字,也就是说,K50用大光圈对焦不准。我之前的测试也是这样,在同一距离同一参数,多次对焦拍摄,焦点在一个范围内来回波动。这在拍景的时候问题不大,但如果用大光圈拍人像问题就很大了,得多拍几次从中找个对焦准确的。实际拍摄的感受是,比较费劲!这占我灭门原因的70% 2、玩灯死贵。对于旅游拍照而言,通常的拍摄环境是大晴天,这个时候为了防止人像阴阳脸而补光,因此就要求高速同步功能,而且旅游也没时间慢慢调整,也就要求PTTL,高速同步+PTTL的灯太贵了,玩不起,还别说以后可能要离机。这占我灭门原因的30%。忠告:有玩灯打算的,千万别买宾得!!! 还有一点虽然不是我灭门的原因,但也是我认为的一个缺点,虽然影响不算大: ☆、测光不准。我常用中央重点测光,也不知道机器是啥算法,一般常见场景,有的时候偏亮,有的时候偏暗,这脾性不好揣摩。请勿质疑我不会曝光,我只想说,机器确实测光不准。相机测光不准是常有的事,但如果能往一个方向偏也是可以掌握的脾性,但两年来我没掌握K50,它会乱偏,从-0.7到+1,旅游的时候我走一段路就得换一换曝光补偿数值。 至于其它缺点我觉得都不算什么大事,比如大家常说的: a、对焦速度。我不拍运动物体,所以没需求,也没体会。 b、夜景对焦拉风箱。因为旅游不便于携带三脚架,所以根本不拍夜景,没这需求。 c、镜头群少。我不爱折腾镜头,所以完全无所谓。 d、还有说电池拍摄张数少的。反正我用爱乐普,拍摄500多张反正没问题,旅游都是一天一充,只有4节电池从来没用光过。 e、小众逼格低。我是实用主义者,完全不在意他人的眼光,小众正好性价比高,在我看来这反而是优点。 f、太重。我一个爷们,背个单反爬山毫无问题,反正旅游这么多次,从来没因为重量问题而嫌弃它。 g、磨砂对焦屏。这点我觉得比较恶心,取景器偏暗,不如佳能尼康看着舒服,当然这个都是小事,不影响成像。 h、M档下不能快速调整iso。都双波轮了居然在M挡下还不能快速调整(眼睛不离开取景器)iso,700D只有一个波轮都能快速调整——单独调波轮是快门,按住曝光补偿键再调波轮是光圈,按一下iso按钮再调是iso。K50虽然按一下上箭头也是可以调整iso,但是那个箭头在颧骨位置,按它就得眼睛离开取景器。 下面再说说K50的优点: 1、三防。说实话没啥大用,谁也不会在恶劣环境下拍照,又不是专业摄影师,没那个必要。 2、100%视野。这点挺好,而CN家相机构图之后总会发现不小心照到别的,还得后期裁切。 3、双波轮。在调整光圈和快门时确实方便,但需要调整iso时不方便。 4、小绿键。一键快速调整,方便一点,当然没有这个也无所谓,自己拨波轮就行了,就是费事点而已。 5、金属机身。我真觉得完全可以改成塑料的,降低成本降低价格才是王道,相机极少会摔到,真摔了金属机身是没坏但镜头轴线偏移一下也完蛋。 6、五棱镜。按理说五棱镜应该取景器明亮,但k50却偏暗,完全感受不到五棱镜的优点。 7、机身马达、机身防抖。对于老镜头的支持更好,但我不用老镜头,这福利对我没用。 所以说,上面7条优点都不算特别有用,最最重要的优点只有一个:价格低! 废话不多说,准备上图。 所有照片都是K50+18135拍摄。 全部手持拍摄。 全部无闪光灯反光板等任何补光设备。 除了月亮那张是M档+点测光以外,其余照片全部为是A档+中央重点测光。 很多照片在对焦前先用了曝光锁定,但具体是哪些照片我也记不得了(exif里也不会记录这玩意)。 对焦方式全部为中心点对焦后再调整构图拍摄。 全部为自动白平衡。 照片参数顺序为:快门 光圈 ISO 原始焦距(非等效焦距) 1/80 F7.1 400 18mm1/100 F6.3 400 18mm1/125 F5 400 18mm1/125 F11 100 18mm1/250 F8 100 53mm1/250 F9 100 18mm1/160 F8 100 18mm1/160 F8 100 18mm
要离开宾得了,拍照留念,风景人像静物打鸟摄月皆 两年前购入宾得K50+18-135,仅旅游拍照之用,现已灭门出掉,换成二手700D+18135(2代)。K50陪伴了我两年12次旅游,甚是不舍,遂发帖留念。 K50除了风景强项之外,宾得还是能拍人像、能拍静物、能打鸟、能射月的,只不过有点吃力而已。 说说K50的两个致命缺点,也是我灭门的原因: 1、大光圈对焦精度不行。我看到一个帖子说宾得K50中央9点均为F5.6十字,而700D是中央1点为F2.8十字其余8点为F5.6十字,也就是说,宾得K50用大光圈对焦不准。我之前的测试也是这样,在同一距离同一参数,多次对焦拍摄,焦点在一个范围内来回波动。这在拍景的时候问题不大,但如果用大光圈拍人像问题就很大了,得多拍几次从中找个对焦准确的。实际拍摄的感受是,比较费劲!这占我灭门原因的70% 2、玩灯死贵。对于旅游拍照而言,通常的拍摄环境是大晴天,这个时候为了防止人像阴阳脸而补光,因此就要求高速同步功能,而且旅游也没时间慢慢调整,也就要求PTTL,高速同步+PTTL的灯太贵了,玩不起,还别说以后可能要离机。这占我灭门原因的30%。忠告:有玩灯打算的,千万别买宾得!!! 还有一点虽然不是我灭门的原因,但也是我认为的一个缺点,虽然影响不算大: ☆、测光不准。我常用中央重点测光,也不知道机器是啥算法,一般常见场景,有的时候偏亮,有的时候偏暗,这脾性不好揣摩。请勿质疑我不会曝光,我只想说,机器确实测光不准。相机测光不准是常有的事,但如果能往一个方向偏也是可以掌握的脾性,但两年来我没掌握K50,它会乱偏,从-0.7到+1,旅游的时候我走一段路就得换一换曝光补偿数值。 至于其它缺点我觉得都不算什么大事,比如大家常说的: a、对焦速度。我不拍运动物体,所以没需求,也没体会。 b、夜景对焦拉风箱。因为旅游不便于携带三脚架,所以根本不拍夜景,没这需求。 c、镜头群少。我不爱折腾镜头,所以完全无所谓。 d、还有说电池拍摄张数少的。反正我用爱乐普,拍摄500多张反正没问题,旅游都是一天一充,只有4节电池从来没用光过。 e、小众逼格低。我是实用主义者,完全不在意他人的眼光,小众正好性价比高,在我看来这反而是优点。 f、太重。我一个爷们,背个单反爬山毫无问题,反正旅游这么多次,从来没因为重量问题而嫌弃它。 g、磨砂对焦屏。这点我觉得比较恶心,取景器偏暗,不如佳能尼康看着舒服,当然这个都是小事,不影响成像。 h、M档下不能快速调整iso。都双波轮了居然在M挡下还不能快速调整(眼睛不离开取景器)iso,700D只有一个波轮都能快速调整——单独调波轮是快门,按住曝光补偿键再调波轮是光圈,按一下iso按钮再调是iso。K50虽然按一下上箭头也是可以调整iso,但是那个箭头在颧骨位置,按它就得眼睛离开取景器。 下面再说说K50的优点: 1、三防。说实话没啥大用,谁也不会在恶劣环境下拍照,又不是专业摄影师,没那个必要。 2、100%视野。这点挺好,而CN家相机构图之后总会发现不小心照到别的,还得后期裁切。 3、双波轮。在调整光圈和快门时确实方便,但需要调整iso时不方便。 4、小绿键。一键快速调整,方便一点,当然没有这个也无所谓,自己拨波轮就行了,就是费事点而已。 5、金属机身。我真觉得完全可以改成塑料的,降低成本降低价格才是王道,相机极少会摔到,真摔了金属机身是没坏但镜头轴线偏移一下也完蛋。 6、五棱镜。按理说五棱镜应该取景器明亮,但k50却偏暗,完全感受不到五棱镜的优点。 7、机身马达、机身防抖。对于老镜头的支持更好,但我不用老镜头,这福利对我没用。 所以说,上面7条优点都不算特别有用,最最重要的优点只有一个:价格低! 废话不多说,准备上图。 所有照片都是K50+18135拍摄。 全部手持拍摄。 全部无闪光灯反光板等任何补光设备。 除了月亮那张是M档+点测光以外,其余照片全部为是A档+中央重点测光。 很多照片在对焦前先用了曝光锁定,但具体是哪些照片我也记不得了(exif里也不会记录这玩意)。 对焦方式全部为中心点对焦后再调整构图拍摄。 全部为自动白平衡。 照片参数顺序为:快门 光圈 ISO 原始焦距(非等效焦距) 1/80 F7.1 400 18mm1/100 F6.3 400 18mm1/125 F5 400 18mm1/125 F11 100 18mm
新手第一次买房子时,哦不,买风筝时,所关注过的那些风筝 本贴想告诉广大新手: 作为一个业余的、对风筝没有过多追求的、不想在风筝方面有所建树的、只在孩童时放过一次风筝的我,是怎么选风筝的,希望对其他新手能有一定借鉴意义。 以下内容为本菜鸟肤浅理解,可能有误,请多担待。 ============================================= 我觉得业余选手可能有三种: 一是随便、新鲜,玩一下就拉倒,便宜、好飞是关键,玩坏了拉倒。 二是随便、持久,准备长时间玩下去,性价比高、好飞、耐用是关键,买了尽可能一直玩下去而不坏不换。 三是不随便,对花样、对性能、对微风、对特技、对打斗、对各种各样的东西可能都有一定的追求,发烧友。 我属于第二种。所以: 1、对风筝的质量就有要求,想耐玩、在不发烧的前提下选质量稍好点的,因此对格子布+玻璃钢杆的就不太喜欢,为此还特意发了一个帖子《为什么1.5米左右的风筝很少搭配伞布和树脂杆》,当时我就感觉淘宝上给第一种和第三种人的风筝很多,而给第二种人用的风筝虽然有但非常少,少就意味着竞争不激烈性价比降低,给自己定位就是要配个伞布+树脂杆的就够了,至于是什么伞布,是不是锥杆都无所谓。 2、对风筝的大小有要求,在同样好飞(好飞不仅仅是容易上天,还包括稳定)的情况下,想玩小点的,0.5至1平米的(如果是三角风筝,底边长1.5-2米),我觉得小的低调不装13,而且对装备要求低,装备就便宜。【但现在觉得大的也挺好,现在对买的这个2平米大黄蜂很满意】 3、对微风和大风没要求,预算在那摆着呢,适合的时候就飞,不适合的天气就不飞。 》以上有的时候是矛盾的,得在质量好、好飞、大小、价钱上做个折中了。 4、对轮子、线等等的其它装备,在能用的前提下(比如用滚珠蓝轮配大黄蜂就属于不能用了)配最低配的就行了,毕竟不常放,一年也就放个5次左右算多的了,不用那么舒服的装备,够用且性价比高才是王道。 5、品牌和口碑。也许风筝这东西没啥技术含量,随便一个小店也能造出好飞的风筝来;也或者正好相反,风筝这东西虽简单,但空气动力学也不是随便一个小店能造出好风筝来的。总之,我不知道一个不热门的风筝到底好不好飞,比如彩虹,彩虹还算是比较热门的,但不算最热门的,大小耐用性价比都符合我的要求,但就是因为它没大黄蜂出门,所以我还是买了大黄蜂。 6、店面和口碑。跟口碑一样,我选择去大店买,因为我不知道同样的大黄蜂,小店的大黄蜂和大店的大黄蜂是不是有设计上的区别。我的意思不是说质量好坏方面的,质量好坏从做工上一眼就能看出来,但设计上的东西设计空气动力学吧,外行人可看不懂到底哪个好飞。 》总结一下就是:耐用、够用、好用、性价比高。 》够用和性价比是通过自己的判断,耐用是通过描述和评价,好用就只能看品牌和口碑了…… 7、我不喜欢也不会在大风天放风筝,主观感受应该是,顶风骑车有一点累就不放风筝了【顺便问问大神这个应算几级风?】,顶风骑车基本不受影响就可以放风筝,所以看的风筝都是微风到小风的。 8、对风筝造型没啥追求,觉得稳定是首要的,因此偏爱三角风筝,所以下面基本上都是偏微风的三角风筝,其他名气比较响亮的比如:大蛇、雷达、章鱼、钻天燕、八卦……都不关注。 ==================================== 下面看一下我看过的那些风筝(排名不分先后),给同样入门的人一些选择的参考吧。最重要的参考资料有两个:一是风筝贴吧,看帖、发咨询帖。二是《微风下的对决!!!》http://tieba.baidu.com/p/4400268835。 当时看这个帖子的时候,对什么刘微风,都看不懂。下面我会把怎么搜店面或风筝发出来。 也顺便呼吁一下,贴吧里新手很多,新手混迹贴吧的时间也不长,希望大家尽量能用新手能看懂的话描述吧,谢谢。 1、钻石。搜索“钻石 风筝”,好多品牌和店面都生产,各种大小、各种档次、各种品质。主打大平米。 2、大草原搜索“大草原 风筝”,或者“小草原 风筝”,好多品牌和店面都生产,2种大小、各种档次、各种品质。根据吧友劝告“小风不易起,大风拉不住”,所以很快就被我且排除永不录用,以后买风筝也都不会考虑这个产品了。 3、大黄蜂搜索“大黄蜂 风筝”,好多品牌和店面都生产,1种大小(大约2平米)、各种档次、各种品质。根据吧友推荐,最终购买。 4、追风者搜索“追风者 风筝”,各种大小、各种档次、各种品质。据吧友推荐也很不错,以后很想买一个19.9包邮的0.5平米格子布+玻璃钢的随便玩玩。不知道别的店面是否生产,我觉得就在下面两个店的其中一个里买就行了吧。5、刘微风、微风刘、刘裁缝、裁缝刘不知道哪个风筝最有名,好像是整个店面都有名,当时还不知道这个名气这么大的时候经吧友推荐去看了,感觉宝贝挺实在,但可能是小本生意吧,不包邮,没第二类人能买的,第一类人能买本来就便宜,又不包邮的话性价比就低了,又不准备买第三类人能买的。当时还不知道他家的风筝好不好飞。 当时看的是下面这款,1.6x1.2米,格子布+玻璃钢,28元,邮费10元。6、王侉子搜索“王侉子 风筝”,好多店面都有,各种大小、各种档次、各种品质。感觉这款风筝主打碳杆,对我来说超出预期了。而且我记得在吧里不知道哪个帖子回复里看到好像王侉子哪不好的说法……忘记了,反正也贵,就没继续看了。 7、妖姬搜索“妖姬 风筝”,好多店面都有,主打高档次、大平米,就没怎么关注。 8、彩虹这个跟上面那几个不是一个层次的,上面那些是出名的,这个不晓得了 搜索“彩虹 风筝”,好多店面都生产,各种大小、各种档次、各种品质,主打中小款。当时听吧友说没那么好飞就没冒险。 总结一下: 》》钻石、妖姬、王侉子、微风刘家里的大风筝,偏高档次、大平米,动辄3平米标配伞布碳杆之类的,价格也是将近200,给发烧友设计的,也有个别小款式的,但性价比有点降低。 》》大草原、大黄蜂,基本上就是中等平米、中低档次,适合人群较广(大草原好不好飞是另一回事) 》》刘微风家里的小风筝、彩虹,偏小平米、中低档次。 》》追风者,跨度最大。从小到大从低档到高档(看那些颜色分类),价钱从20到300多跨度很大,颜色也特别多,330个,瞅到眼晕,这是要坑死选择困难症患者的节奏啊……完,如有不足,欢迎补充 友情链接《新手第一次放飞大黄蜂,回来给大家汇报情况》http://tieba.baidu.com/p/5007679188
新手第一次放飞大黄蜂,回来给大家汇报情况 1、首先特别感谢广大吧友,看我问的一堆帖子就知道了。顺便在这里给个目录,有愿意看的新手就看看,应该差不多能囊括你的疑问了。 《新手求一套便宜耐用又好放的风筝》http://tieba.baidu.com/p/4998299181 《紧急问:飞跃大黄蜂2.7米*1.5米,能用3股轮胎线么?》http://tieba.baidu.com/p/5001276938 《为什么1.5米左右的风筝很少搭配伞布和树脂杆》http://tieba.baidu.com/p/5003356952 《问一下,凯夫拉线能使用多久?比轮胎线更耐用么?》http://tieba.baidu.com/p/5005786710 《菜鸟白痴问题:万向轮会不会磨线?》http://tieba.baidu.com/p/5005839723 《2平米大黄蜂到货了,好大的个头,问连接器怎么选?》http://tieba.baidu.com/p/5006945993 2、再说说今天的天气情况和我的装备 电脑网上查的天气是微风2级,但我在现场的感觉好像没到2级,偶尔有微风拂面的感觉,一半时候感觉不到风,也不知道网上查的准不准。装备是大黄蜂(2.7X1.5米,pu伞布,树脂锥杆,不带尾巴),26cm手轮,3股轮胎线,普通7cm连接器。 对大黄蜂多说两句: 一,做工感觉真挺好的,虽然我没用过别的风筝,但拿到手以后一看就觉得细节挺到位,做工挺扎实,瞅着就舒服。 二,系线方向为什么不是两个呢,一个风大系,一个风小系。3、说下结果 本来想把整盘线都放完,但风太小,傍晚的时候往下掉(垂线特别厉害),只好收线回家了,如果我这盘线是700米的话,我估计放了有400米左右吧,挺高的,能看清风筝,手机拍照看不清是因为手机焦距是广角,而我没放大到50mm等效焦距的原因,没懂这句话的你只需知道,照片跟目视有差别就够了。(图中那个小灰点就是风筝,实际没那么小)===================下面是大段的放飞描述,主观的感受,无图,希望能给同样菜鸟的朋友有点帮助,大神可自行选择忽略,本人也是菜鸟,如果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开始的时候偶尔还能有点风,估计是2级,有风的时候的主观感受是微风拂面,这个时候广场上所有风筝都能飞起来,靠跑。另外一多半以上是没风状态,主观完全感受不到风,这个时候广场上的风筝只能靠跑,然后就慢慢掉下来了。整个放飞期间都在这两个状态间转换,下面把这两个状态成为【没风】和【有风】以方面描述。   》起步阶段(0-4层楼,目测的,大约,不准确,下同): 在有风的时候放飞,风小也可以靠跑,很快飞过5层楼的高度,然后就可以站定进入下一阶段。广场上大约1/4的人应该是处于这个状态吧,孩子居多,举个风筝来回跑。 总结一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管用什么方法,快点起来就行。 》不稳定阶段(5-14层楼): 就是有风的时候放线,没风的时候den线(4声,不会写,就是拽一下松一下如此反复),线太松或风筝太低或姿态太平就收线。这个阶段就看运气,如果没风的间隔小,就比较容易,如果没风的间隔大,就难,就得利用跑、收线来解决,飞过这个阶段就好了。今天没风的间隔实际挺大的,但我觉得这个大黄蜂特别好飞,没风也飘着,掉的很慢,等下次来风的时候顺势就飞了。 大部分风筝都死在了这个阶段,原因是没风的时候它们掉的太快了,跨不过黎明前的黑暗。 有一段时间,大部分没风只有极少且持续很短的小风,广场上除了我之外的所有路边风筝都不存在了,只有我的风筝还是天空飘着,当然飘的也不太好,好死不如赖活着的状态,缓慢下降中等下一次机会的到来。这跟当前做生意有异曲同工之妙,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大家都发展,形势不好的时候就挣扎着,看谁挺不住,挺住了就能等到下一轮复苏,挺不住就挂了。 总结一下:等风来! 》稳定阶段(15-x层楼): 等飞过大约15层楼以后,就比较容易放了,有风的时候放线,线有点松就den,线特别松就收,基本上可以感受线的力量(在别缠到其它障碍物的前提下)闭着眼睛放了。那么高,就算等风来也比别人有更充足的时间可以等。 》掉不下来阶段(x层楼之后): 我这个菜鸟感觉,只要别太太太太长时间无风,就应该掉不下来了,比刚才还高不少,虽然我没尝试,但我估计将近半小时也下不来,足够等了。 一般的徐徐轻风,广场上的人只要还在尝试着放,你估计可以绑上绳子上睡觉了。注意,我用的词是尝试,而不需要真正放起来。尝试的意思是,人们觉得还是偶尔有风,认为有可能放起来的,即便所有尝试必然失败都没问题。但如果人们都不尝试了,那说明真没风了,你该睡醒了。 这个时候的我是把手轮自然下垂到身侧,然后前后晃手臂,模拟den绳子的样子,省劲。(轮子也不轻啊,时间长了也有点酸的) 》收队 本打算一整盘轮都放完,顺便检查线有无接头,有无断线的,线尾有没有绑在轮子上。但由于风本来就小,线垂的太厉害了,风筝到一定高度以后好像很难再升了,线始终在还剩1/3的样子放线收线的折腾。最后有一段长时间的无风状态,风筝垂的比较快(这个时候下降的快我觉得是因为比之前多了那么长的线的重量),眼瞅着线下垂,不收线都垂到地面了,我一看好不容易刚放出去的线又都收回来了,这么折腾下去什么时候才能整盘放完,算了,今天的风不指望了,收队回家。 然后就是收线,一直在转轮,26cm的,转一会就酸了要歇会。一开始收的时候我还害怕风筝线太垂直,后来发现没事,风筝飞过头顶飞到身后以后,会往下飞一小下然后立刻调头再往上飞,如此反复,在你正上方8字形(或0字形)不停的身前身后的绕,你需要做的就是反反复复的转身。 全程一次都没掉下来过,一次放飞就成功(本人只在小学5年级的时候放过一次风筝,当时的小破风筝总俯冲扎地面,线还是棕色的挺硬的那种不知道叫什么的线,这是我人生中第二次放风筝)。中途还有一次手轮线缠乱了,把线弄好了,风筝都没掉下来,太好放了,而且非常稳定,绝对不往下扎。有的时候线太松,姿态太平,再赶紧收线的时候风筝会晃一晃,都不扎。 感悟: (如果有不妥之处,请各位看官指出来,为其他新手指明前进的道路,在此谨代表所有新手表示不尽的感谢) (谨代表第一次放飞之后的感受,以后经验增加,可能感悟有所不同,完全否定也不是没可能的) 1、易飞。 2、稳定。 3、微风。今天的风力我感觉大部分时候感觉不到风。偶尔有一点点风,微风拂面的感觉,类似快走的时候面部的感觉,最大的风估计也就是长跑时面部的感觉吧。预报说是2-3级,我觉得没那么大,因为线垂的太厉害了。这个微风性能,我觉得很满意,什么更好的微风英雄什么钻石,我觉得都不需要,风再小了我也不会来放了,而且我这地方风小的时候少见。 4、线。我用的是3股轮胎线(应该是细轮胎,因为卖家卖轮子自带的,不应该会增加成本给粗轮胎),注意是轮胎线不是凯夫拉线。在今天风力下的感受是,线太沉,垂的特别厉害,放飞的过程中(不包括收线过程)有风的时候,从我轮子出去的线的切线与地面夹角估计都只有20-40左右,眼看着线呈一个大弧线接到天上去。大部分时候线都比较松,最大风最大拉力的时候也不过是一个人从你身边以散步的速度走过,然后你用手拽了他衣角试图叫住他,就这么大点力。我感觉用缝衣服的棉线3合股也断不了。 所以,风大点是个什么样子,我真不好说,如果今天是最大风是2级风的话,我觉得3级风肯定没问题,而且还绰绰有余。 不知道为什么大家都觉得3股轮胎线不能放2平大黄蜂……我感觉应该能放的啊……等以后风大了再试试…… 5、连接器。我觉得一个铁制品起码比线要结实得多,如果拉力太大,断的应该是线而不是铁。之前对连接器还比较纠结,现在感觉我这个应该够用,商家最常送的那种最小个的没准都够用。当然我这么说也可能不对,毕竟现在没在更大风下放过的。 6、风筝大小。在家里组装的时候觉得风筝太大了,放的时候觉得没那么大了,而且大的风筝更好放一些。 7、飘尾。有飘尾肯定好看,就看价格是否合适了,当然也要看风力,像今天这种风,带尾巴怕是飞不起来。 8、风筝折叠。一定要买折叠的,一定要注意收纳尺寸,之前买的时候光注意是否好飞了没注意折叠,很庆幸我买的正好是折叠的。 9、手轮大小。一开始觉得手轮是不是太大了,因为这东西挺沉的,放起来才觉得,手轮大点放线收线更方便,尤其是没风要收线的时候能快速点,速度就代表着给风筝带来的人工风力。怪不得大咖们都拿个大轮子,觉得沉就用背带背着。我觉得26左右的还算可以,我也没用过别的尺寸的,没法比较,当然收线的时候手也有点酸。提醒一下,轮的大小除了轮子本身大小以外,还要注意那个摇把的位置,生活常识告诉了你在哪更省力,物理知识告诉了你为什么。 10、万向轮。万向轮不觉得难用,关键是我不需要来回跑,风又不会东西南北乱转向,让万向轮尽量朝上就不会磨线了。我之前想的太复杂了,又是各个高度,又是退着跑还是正着跑的,实际都用不上,跑两步就ok了,注意点就行,之后就不动地方了。 11、防倒转。拿它当锁用了,没真正用到防倒转功能,因为收线的时候吧嗒吧嗒响,烦。而我觉得累的时候现锁好再休息就行了,还不至于累到脱手的地步。我觉得可以不花钱购买防倒转功能,但是白轮那种锁的方式好像有点太不方便了,放小风筝无所谓,放大点的最好能用方便上锁的轮子,是否防倒转我觉得必要性倒不大。 12、大手柄,准备放很高就很有必要,放小风筝可能无所谓吧。
发帖说一下定焦35和50的使用感受(仅适合我,不代表也适合你) 鉴于有人问35/2.4和50/1.8的取舍,我觉得50更适合我,35不适合我。但这只是适合我的选择,不一定是适合你的选择,我给出我的使用感受。希望能对纠结的人有借鉴意义。当初我也纠结,最后还是试用了别人的机器后才知道我应该买哪个。 首先说一下,为了选35还是50,我借用了朋友的尼康D3100+35/1.8(自动头,不知道是D还是G)也借用了佳能60D+50/1.8 然后再说一下,我的需求是拍人,在室外,绝对不室内。 平时在家附近拍的话就拿50出去,所在城市有啥都知道,能拍就拍,不能拍就放弃,没什么可惜的,旅游就18135挂机。 想法是如果能用套头对付就用套头,尽量少买装备 另外,本人眼光不挑剔,绝不放大到100%看图,我就是放大到整个屏幕,我读书少不太理解为什么有人看图(不是修图)也喜欢100% -------------------------废话少说,下面是感受------------------- 1、如果距离近,两个头都有很好的虚化(距离近手机也有好虚化),所以拍小品、拍静物两个镜头都行。由此衍生的就是,如果专门在室内拍静物,35更合适(因为要考虑能否施展开)。 2、如果拍摄物体的画面占比差不多的话,50要站的远点——这是句标准的废话,到底站多远,我给一个表吧(请勿太挑刺,差不多就这意思):3、如果拍摄半身人像,35也有好的虚化(大约距离2.8-3米的样子),但这个时候用50mm只需要退半米左右就可以拍摄相同大小的人像(并且虚化更好),我感觉退半米应该不太难受。 4、如果拍摄全身人像,35mm即便用1.8的光圈虚化也是有限。下图是用尼康3100+35mm/1.8镜头,用1.8光圈、2.5光圈、4.5光圈拍摄,以及尼康3100+16-85镜头的34mm端4.5光圈拍摄的照片,我感觉35/2.5的和变焦头35/4.5的区别真的不大。5、定焦头和变焦头的差别,如果不考虑大光圈,突然拿出一个照片来(小光圈的照片),没有对比,问我是定焦还是变焦拍的,反正我看不出来,可能是我水平低,再者我也不会放大到100%看图。这样说来,35定"""好像”""就比狗头多了2档光圈(欢迎拍砖,但请文明,我不是贬低35,只是想说明情况,如有不同意见,欢迎文明的表达) 6、50/1.8的虚化要稍微好一点。所以, 如果在拍摄距离受限的情况下,50mm施展不开时,可以用狗头的35mm对付一下,没差别太多; 如果需要大光圈,并且50mm能施展开时,可以用50定; 如果施展不开还非得用2.4的光圈,那就放弃(比如在弱光环境下用大光圈拍,要么放台上要么就放弃拍摄了) 7、35的透视感觉拍人不如50舒服,所以就更选50了 所以我觉得(只是我的感受,不一定对),35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用狗头和50定对付一下,需要大光圈就上50,需要35焦距就上狗头,在某些极端情况非用35和半大光圈同时用的时候,就放弃。为什么不再入一个35呢,因为感觉既然能近似代替,那么就不花多余的钱去应对那么点对付不了的情况。 另注: a、专注室内的话,施展空间很重要,35比50合适。 b、想拿定焦挂机的话,35定比50合适,毕竟视角合适。 c、如果想培养表头视角,35定貌似合适,但仔细想一下,为什么不用狗头的35mm呢,就因为控制不住?那可能是还没长大……
#我的贴吧故事#我真是服了百度输入法了 我一直用搜狗输入法,这几天发现格外不好用,特别不好用,不想上屏的词总是出现,实在忍无可忍,就认真看看到底怎么回事。 结果发现,不是搜狗输入法,是百度输入法,外观做的跟搜狗还挺像,弄得我都没发现。 百度这么大的公司也会做流氓软件了?自己偷偷安装,还顺便把搜狗卸载了。 奶奶的,输入法如果做的好也就算了,那么不智能,气的我直接连带着把手机里的输入法也改了(本人手机输入法是百度的、搜狗、谷歌并存,原先还挺喜欢手机里的百度的,一直用百度,现在直接改用谷歌了)。 我想说,我一直很、非常、特别喜欢百度的产品,在百度注册账号,用百度做浏览器主页,还买百度的理财产品,我很一直以来很信任百度。 但是! 但是! 但是! 这次百度输入法这种恶心人的做法实在是让我失望,我最讨厌流氓软件,违反我个人意志的软件,我是肯定不会用的,即便它做的很好(如果它做的牛逼到别人一点也取代不了我也就捏鼻子认了,但一般情况下,没有哪个软件是别人取代不了的) 希望这种行为是百度某临时工的个人行为。 ps,本人很会玩电脑,请勿怀疑是我自己不小心卸载搜狗输入法,安装其他软件的时候不小心安装了百度输入法倒是有可能(但我已经好几个月不装软件了),但我无法“不小心”卸载一个什么东西。
本人反对转基因观点,严格的说,我不是反对,而是持一种保守态度 我个人是站在反对的立场的,但严格上说,我并不是反对这种新兴技术,而是反对对还未有定论的技术的激进的拥护。 换句更准确的话说:我不是反对派,我是保守派。 古往今来、古今中外, 原本正确的事,被当时的人认定为错误,这种例子很多。比如进化论……,也许,今天的转基因就就是这样的,虽然正确,但却不为当时的人所接受。 原本错误的事,被当时的人认定为正确的,这种例子也很多。比如三门峡工程,也或许,今天的转基因就是这样的,这么多那么多专家学者证实它是正确的,但若干年后却被证实是错误的。 科学是追求确定性的,然而科学研究的过程却充满了不确定性。而现在支持者和反对者争论的焦点就是以转基因为代表的新兴科学技术的不确定性问题。支持者认为从已有的试验研究结果出发认为该技术的安全;反对者认为无法短期内预知可能的危害。 既然争论的焦点归于时间长短,那么也只有时间才能解决,黑的不能说成白的,白的也不能说成黑的,若干年后这一争论会有结果。 那么现在应该做的,我觉得应该是保持一个严谨和审慎的态度,小心翼翼的去探索和去求证,而不是大规模推广和使用。 我的观点表达完毕,请广大网友批评指正。
(连载)我的茉莉之路之七:菜鸟的纸上谈兵,啥品种的茉莉最香涅 回目录:http://tieba.baidu.com/p/4598096849 我为什么纠结这个问题,因为我养茉莉的目的很明确,我就是为了闻香的!!!!!!!! 那么经过百度、咨询花友,我似乎得到这样的认识: (本人养茉莉是菜鸟水平,经验更少,在此纯属纸上谈兵,请各位指正,谢谢) 各品种茉莉香不香应该有四个因素,(1)单朵花多香,(2)单朵花的吐香期多长,(3)开花量多少,(4)养的好坏。 对最后一点“养的好坏”我假定养的一样好,在这一前提下讨论。 对于品种只限于大家经常聊的那几个:单笔、重笔、普通双瓣、普通多瓣、宝珠、菊花。 据说单笔和重笔差不多,那么把单笔和重笔归为一类(后面都用单笔代替);据说宝珠都不香,那么把宝珠剔除掉;据说单个多瓣香气比较淡,明显多瓣比不过双瓣,又把多瓣排除了。因此只需要对比:单笔、双瓣、菊花。 暂不考虑菊花茉莉的话, 吐香期:单笔、双瓣,几乎差不太多,好像单笔稍短一点点,但最多也就是相差一天,也就是说两者吐香期基本相当,因此这一因素可以忽略了。 开花量:双瓣比单笔开花量多。 单朵花香:单朵花单笔比双瓣更香。 两个品种各有千秋,那么整株花到底是谁胜出就不一定了。既然茉莉花茶据说是用双瓣熏的,我猜测对于整株花,应该是双瓣更香。 再考虑菊花茉莉,有的花友说菊花茉莉一点也不香,有的花友说菊花茉莉特别香,完全是两个极端,说明菊花茉莉也是可以细分品种的,那么只考虑香的那个品种的菊花茉莉。据花友又说菊花茉莉吐香期有3天左右,明显长于双瓣,开花量还不知道有多少,只能假定中庸吧,那么既然单朵极香且吐香期相当于2倍,那么即便开花量是普通双瓣的一半,也是菊花茉莉胜出。 所以,对于正株茉莉花而言,如果养的一样大,养的一样好,应该是香品种的菊花茉莉最香,其次是普通双瓣茉莉,再次是单瓣笔尖。 那么真实的情况是这样的么?我纸上谈兵,也不确定啊……………………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