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
走入此生不见黎明的长夜👣👣
关注数: 653 粉丝数: 608 发帖数: 43,219 关注贴吧数: 71
杨冬究竟是79年出生还是80年出生? 三体剧第二集结尾除了出现了罗辑这个彩蛋以外,还有一个细节,就是墓碑上杨冬的生日“八零年”。 但是原著党都知道,《三体》第二部序章有一段精彩的蚂蚁爬杨冬墓碑的描写,墓碑上杨冬的生日是79年,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这个问题原著党们已经争论很久了,原著中关于杨冬出生年份,不同的证据分别指向78年、79年、80年。 支持79年的证据,就是墓碑碑文。 支持78年的证据是下面这段旁白,78年除夕夜是2月份,杨冬6月出生。不过呢,通常我们说某一年除夕,指的是这一年年底的除夕,所以我更倾向于认为,这里的78年除夕,是指79年1月,杨冬生日也还是79年。 支持80年的证据是叶文洁受审时的口述:叶文洁是发现怀孕当天杀死雷志成和杨卫宁的。此外还有一个线索,是根据叶文洁第一次发信号,到收到“不要回答”的回信推算的:叶文洁是1971年秋天(8~11月)第一次发信号,8.4年(8年5个月)后收到回信,当天回信、发现怀孕、杀人,那这个时间应该是在1980年1~4月,无论如何都对不上10月,也对不上杨冬生日6月。 但因为杨冬是怀孕8个月出生的,所以按这个时间推算,杨冬的生日还是能落在80年,估计是因为这个原因,电视剧采用了80年的说法。 由此也可以看出,剧组真的是用心了的。 至于杨冬的确切出生年份,一切以墓碑上为准,书上就是79年,电视上就是80年🤣🤣🤣 #三体电视剧##三体##大神快审特权#
为何叶文洁没有自己提出“黑森理论”,而只是给了罗辑提示? 第二十七章 无人忏悔 注意标题,没有忏悔的不只是那3个hwb,也包括叶文洁,所有认为叶文洁想毁灭人类、拯救人类、忏悔补救的想法,都是没有根据的。 分析叶文洁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叶文洁的理想是什么? 上面原文写的是“将宇宙间更高等的文明引入人类世界”,那么引入人类世界的目的是什么呢? 其实书里已经明确写了,目的是借助人类之外的力量改造人类社会。 她从来不是想报复社会,哪怕是她第一次回复信息的时候。 我们来看看她回复的内容诚然,她收到了不要回答的警告,她知道回答的后果,但人类社会在此刻的叶文洁看来已经是不可救药,哪怕会遭到入侵,也只不过是死马当活马医。 她更不是想灭绝人类,她和伊文斯的动机有着根本区别,这点应该没有异议。 那么,她是想拯救人类么?或许,人类如果能在外部力量介入后解决自己的问题,那是更好的结局,但这对叶文洁来说,并不是唯一可接受的结局。 叶文洁后来的所作所为并不是想弥补过错,而是为了自己的理想。但和伊文斯甚至所有ETO不同的是,她不信仰三体人,三体人也只是叶文洁实现理想的工具,她既不恨人类(她并不希望人类被消灭),也不想拯救人类(她也不在乎人类是否会被三体人消灭),她就像个置身事外的观察者,最后告诉罗辑宇宙文明公理,仅仅如原文所说没有更多的原因,她说自己“点燃了火却控制不了它”,不是无奈的忏悔,只是根本不想去控制。#三体##叶文洁##大神快审特权#
《智族GQ》对《流浪地球2》的剧组采访,很多干货 并且剧透了个底儿掉。就没见过这么实诚的剧组…… 1、浪球2基调&主题:“第一部是往外走,第二部更多是往内心走”。 “这一部的主题是陪伴。大灾难来临,普通人最力所能及的可能就是,你等我,我过去陪你……特别像《泰坦尼克号》里,当水漫进来,老头老太太躺在床上,他们能做的就是抱在一起。” 2、浪球3安排上了,也许还能继续看到刘培强。京哥:“郭帆说还要继续拍第三部,我告诉他,我就想挑战你想让我怎么活着。” 3、郭导原来是意识上传(人类数字化)派,但好像更多是因为“打不过就加入”: “(对限制AI开发的警告)其实并没有用,AI技术还是在野蛮生长。既然AI的进程不可能被个体主导,与其落后,我们不如加入,成为AI世界的一部分。” 4、吴京剧透:本作有太空打戏、刘培强身世和动机,顺便重新定义了“普通人”: “刘培强就像咱们每一个普通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救他的孩子,守护这个家。他去面试航天员,他说我从小向往太空,渴望代表人类遨游,那都是为了通过面试机械性的回答,事实上他是为了自己的家庭去努力去拼。”(章北海内味儿出来了啊) 5、让吴京印象深刻的一场戏是跟MOSS发火(莫强求加分) 6、浪球2的世界观写了20万字,是以图书馆分类学的方式按学科排列、长达100年的编年史。第一部只有地球经过木星的一小段,主要还是预算不够,并且当时还没建构完全。 7、华仔谈科幻: “科幻对我来说就是一场梦,电影也是一场梦。一部优秀的科幻电影需要站在宇宙宏观角度给人启示,这本身是冷漠的,但这部电影里关于家、父子之间的情感,又很动人,让科幻有了温度,这很吸引我。我的科幻启蒙是E.T.外星人,也是一个温暖的梦。我们要做的就是尽情地去创造梦,美梦不醒,我会一直把梦做下去。” 8、更多剧透:宁理和刘德华的角色都是高度近视,俩人戴着眼镜也看不清对方,对手戏是互相瞪着彼此,十 分 精 彩。 9、实诚人郭导语录:“第一部是不知道怎么干,第二部是继续不知道怎么干。” “拓展了很多之前没有尝试过的东西,比如太空打戏、水下的戏。太难拍了,我再也不拍水戏了。”(这个flag立得好) “电影是一定要考虑观众的,观众和创作者共同完成一部电影,如果我们拍电影没人看,它就不叫电影了,叫行为艺术。” 10、一直觉得《浪球》物料风格和审美有「伪纪录片」感,终于破案了:郭帆说,电影遵循大刘理念:最好的科幻片看起来像历史片。他们想把浪球拍成「未来的纪录片」,让它尽量真实、写实。 ——转载自微博未来局科幻办#流浪地球2#
论“拿小说硬套现实” 最近这一个月以来,防疫政策调整前后,无数人联想到了《流浪地球》和《三体》中人类社会,我也发过几个帖子,感慨大刘小说中这种奇妙的预言。 当然了,我是不信科幻小说可以预言现实的,无论是科学、技术还是社会,科幻小说既没这个功能,也没这个能力。 在我的帖子和类似观点的帖子中,都能看到一种说法“不要把小说带入现实”、“不要拿小说硬套现实”等,我怀疑这些人缺乏基本常识,小说来源于现实、反应现实是常识吧?这些人不知道从哪里听来的说法,估计自己都没理解就拿出来用。 虽然科幻小说的特点并不擅长这个方面,但三体和流浪地球中的人类社会是有现实基础的,不是说为了讽刺或者指责民众愚昧,而是在没有强力领导的社会中,这种自私、短视就会是必然,无论古今、无论中外。 以前总有人觉得《三体》把人类社会描写的太蠢了,而疫情三年,目睹国外民众种种表现,和近期国内的状况,越来越多人觉得现实人类就是那样了。 我不喜欢看科幻中写的人性,但从疫情刚开始时,电影流浪地球的开场台词“起初,没有人在意这一场灾难,直到这场灾难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到如今“人类不感谢罗辑”的现实上演,我只想说,现实生动演绎了小说中的人性,帮很多人做了阅读理解。 #大神快审特权##三体##流浪地球#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