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小少
温州小少
关注数: 4
粉丝数: 4
发帖数: 112
关注贴吧数: 0
CHENGUIFEN 你支持我当吧主好吗? !!!
是我们温州饿同胞都进冒个炮 !11
温溪的都进冒个泡!! !1!!
水南的都进来冒个泡!!!!!!!11 !!!!!!!我第一个UP!
青田好!!!!!!! !!!!!!打搅了
【青田】申请吧主 希望现任吧主加俺,俺喜欢青田,喜欢青田!支持我,我会八这吧打理好的!!!请大家支持俺当吧主哈!!谢谢!
有人想购置本本吗?本人向你们推荐 ASUS华硕 G1 G2系列本本! 华硕 G2(T7400)处理器品牌:INTEL显示屏尺寸:17英寸笔记本处理器:Intel Core 2 Duo T740...笔记本主频:2160MHzCPU核心:Merom迅驰技术:迅驰Ⅲ二级缓存:4096KB笔记本芯片组:Intel 945PM系统总线频率:667MHz
【青田古迹】清真禅寺 清真禅寺属县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百座名寺之一。寺庙主体建筑以中轴线为标准,依次为山门、钟鼓楼、放生池、一进门台、二进白衣丞相殿、三进观音殿、厢房,西侧配殿有夫人殿,总占地面积约一万平方米。山门为砖混仿古建筑,重檐歇山顶,首建于1985年。门额匾“泽被侨乡”为沙孟海于1991年题写,过山门左右两边为钟鼓楼,平面呈正方形,8.2米见方,三重檐四角攒尖顶,楼内分别置巨形钟鼓各一。天井中处为放生池,并建“吉祥桥”,放生池面积约200 平方米,1987年修建。一进门台面阔七间20.9米,进深三柱4米,五架檩,中柱分心双步梁。二进白衣丞相殿,面阔22 米,进深11.25 米,十一架檩,前后双步梁,明间上施八角六跳藻井。重檐歇山顶,屋面正、垂脊施邸尾走兽,飞檐起翘。殿内供白衣丞相塑像,厢房面阔7.6米,进深5米,檐廊设栏凳。三进观音殿,面阔三间 18 米,进深 14.9 米,重檐歇山顶,大殿供塑观音、十八罗汉塑像。二、三进天井之间建有清同治十一年的放生池,占地面积约60平方米。紧依白衣丞相殿的西侧为配殿夫人殿,共三进,一进面阔14.4米,进深9.3米,重檐歇山顶,明间置弥勒佛,两侧供塑四大金刚。二进面阔19.7米,进深7.3米,明间供塑如来,两侧供塑罗汉壁。三进观音殿,面阔19.7米,进深12.1米,清真禅寺殿内雕梁画栋,富丽堂煌,具有浓厚的宗教文化特色。 清真禅寺初创于宋末元初。初创时为正殿两进。元大德年间(1297-1307)建右侧配殿“夫人宫”,明嘉靖八年(1529)增建前殿,清乾隆年间重修正殿;清嘉庆年间(1796-1820)扩建女客房,清咸丰十一年,太平军攻占青田,前殿被焚毁,同治元年重建;清光绪三十一年建东西辕门,民国十六年(1927)建钟、鼓楼,1985年筑围墙,拆去东西辕门,建山门,挖筑放生池,造花园,规模进一步扩大,并将钟鼓楼纳入寺庙范围,形成一个整体寺庙建筑群。 清真禅寺坐落在阜山乡眠牛山麓,坐北朝南,东西两侧是村民住房,寺南空地前约150米处有单孔青石砌筑的乐安桥,桥两侧设栏杆,栏杆花板浮雕花鸟,望柱刻饰莲瓣,与清真禅寺遥相呼应。 清真禅寺常年点燃着几十对巨烛,分别为600斤、1000斤、1200斤,甚至2000斤,俗称千斤烛。千斤烛是长明灯,是延寿烛。一对蜡烛,长明365个日日夜夜,照亮一个周岁,实乃中华一绝。制作千斤烛有专门的民间信仰组织――“廿四拜会”(逢初一十五祭拜,一年廿四次)主持,每年二月十九清真禅寺庙会时,善男信女购买千斤烛,用彩车乐队的仪式贡送而来,择时举行燃烛仪式。 清真禅寺主供唐朝丞相李泌,唐德宗朝拜为中节待中、同平章事(丞相),因常穿白衣,故有白衣丞相美称,据传与李泌同朝一陈姓京官,因受奸臣陷害,被打入天牢,后经李泌冒死相救,转危为安。陈氏晚年退隐故里青田,撰文记述此事,告于后辈,永铭白衣丞相李泌恩泽。此后在青田、永嘉一带,修建了许多供奉白衣丞相的寺庙,阜山的清真禅寺规模最大,年香客数量近二十万,在浙西南一带颇有影响。
【青田风光】石门洞森林公园 石门洞位于青田县城西北30公里的瓯江南岸,距杭州约320公里,距温州约80公里。洞口旗、鼓两峰壁立,对峙如门。洞域面积约5平方公里。这里群山环抱,林木葱郁,洞宇清幽。洞内气势磅礴的垂天飞瀑是浙南著名的山水奇观。明代李谦赞石门风光为“高可眺,清可濯,邃可隐,幽可适,芳可采,奇可咏。” 早在南朝•宋景平元年(423年),山水诗人、永嘉太守谢灵运寻奇探幽,来带石门洞,被洞内的绝妙景观多折服。他多次登临,并赋诗赞美。从此石门洞声名远扬,游人纷至沓来。至唐朝,石门洞已成为我国道教名山的三十六洞天之第十二小洞天。自南朝开始,唐、宋、元、明、清直至近代,朝廷高官、文人学士慕名前来游访者甚多。谢灵运、丘迟、李白、王安石、沈括、陆游、王十朋、郑复初、汤显祖、阮元、袁枚、朱彝尊、陈叔通、郭沫若、陈慕华等一大批名人先后在这里题咏了诗文或六下了摩崖碑刻。 随着游客的增多,洞内各种设施也逐步增置。唐天宝年间造了石门亭、石门书院和喷雪亭;宋朝增建了谢客堂、观音阁与石门新亭;元朝建成太尉殿;明代新增了刘文成公祠、灵佑寺及白衣土地庙;清代又辟建了刘基读书处、憩雾亭等。明国时期,由于陈诚的故乡就在石门洞旁的高市村,国民政府于1919年和1933年先后两次拨款修复石门洞景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保护石门景观,并多次拨款维修,使大量珍贵文物与古建筑得以保存至今。1963年,石门洞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被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1年被列为省级森林公园。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变化和经济、文化、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人们的文化品位不断提高,青田县政府十分重视石门洞景区的保护和发展。仙子石门洞风景名胜区规划面积已达到71.34平方公里。除石门飞瀑外,石门洞风景名胜区还包括太子胜境和师姑湖景区以外及瓯江景带和山林景带。这样,整个景区集山林苍翠之优,文物荟萃之胜,飞瀑壮观之美,气候宜人之适为一体,是一处具有清、幽、灵、古、奇、险、野、趣之特色的“洞天仙境”,是一个融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游、住两宜的风景名胜区。 从青田县城出发,乘车约半个多小时便抵达石门洞景区。隔岸望去,两岸山峰耸立,中间只留一峡谷,远看似洞,故取名石门洞。从洞内往外看,此两山形似旗和鼓,故名旗鼓山。岩壁陡峭而险峻,壁山有题刻多处。穿过洞口豁然开朗,犹如置身世外桃源。
【青田风景】温溪古榕群 温溪古榕群位于青田县温溪镇瓯江之畔。17丛巨榕有大叶榕、小叶榕、台湾高山榕三个品种,树龄都在250年以上,最大一株胸径270厘米,冠幅约33平方米。如此古老、多种、多株的榕树群在中亚热带地区实属罕见,是我国纬度最高的的榕群群落。电影《阿诗玛》、《蓝天鸽哨》曾在这里拍摄外景。
【青田风景】千丝岩风景区 千丝岩位于青田县城东南部,距县城6公里,区域内有57省道贯穿。与中国田鱼村、金鸡山、奇云山景区相连。 千丝岩景区内有千丝潭、天梯、天门、罗汉壁、幽园、阴阳床、青蛙石、蛙洞、千丝组桥、千丝庙宇等近20处景观。千丝瀑面朝西南,落差约28米,上窄下宽,水口处宽约4米,下端水散开宽约15米,瀑布水口处凸起岩石分成二股水流,高处飞流而下,撞击山体岩石,形成千丝万缕,故称“千丝瀑”。千丝瀑飞流直下,形成千丝潭,平均深度约2米,面积约200平方米,呈半圆形,水质达国家一级饮用水标准。紧依千丝瀑的东侧是天门岭、罗汉壁。 天门由天梯和天门构成,天梯陡峭如立,有148级台阶,天门狭窄一人可侧身而过。罗汉壁高豹150米,宽约120米,有十八罗汉像立在岩壁腰部,神态各异,由艺术大师林耀光用花岗岩雕刻而成。这里山奇、石奇、水奇,再加上人民高超的雕刻技艺,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千丝岩属花岗岩岩性,在中生代地壳抬升过程中,地质发生断裂,山体受张断裂带控制,相互排斥断裂而发生断层,水流沿断层面长时间侵蚀。久而久之,水流沿断层面倾泻而形成瀑布景观。千丝岩景区入口“千丝岩”三字是全国著名书法家沙盂海先生所题,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在景区内题“罗汉壁”三字。千丝岩南面约500米处有中国石雕城,是青田石雕和全国各地名石的集散中心。东面是500米处有封门山,是我国三大雕刻石之一“封门青”的产地。千丝岩景区2001年被评为国家AA级旅游区。
【鹤城旧事】古早青田城 青田鹤城镇北岸古城墙全长3312米,高9米许,宽约7米。建于明朝嘉靖年间。临江一带因有水凭依,不设城堞,仅铺龟背式石板,不像城墙,故称青田城墙为“半条城”。图为清末由某华侨拍的
【文化 青田】青田石及其文化 一方美石使沿袭20个世纪的铜印时代寿终正寝,引发了中国篆刻史一场用材大革命;一方美石经无数的刀耕笔种,托起了一个国际级最具权威的印学社团;一方美石和着一方子民飘洋过海,造就了一个名闻遐迩的侨乡;一方美石与一代帝师、千古人豪刘伯温同出灵秀之乡,名誉千秋,成为人类智慧的象征、地域文化的化身……此石就是青田石。因为她,青田这个弹丸之地倍受世人瞩目,也因为她,从其耀眼闪光的背后发现那历史远途上留下的文化脚印——青田石与印石鼻祖文彭:托起国际级印社 青田石,属叶蜡石科,其硬度远较珉玉为低,约三度上下。生成于一亿四千万年之前。素以质地之晶莹、色感之雅丽、硬度之可人而为世人所重视、采用。也使她自被先民认识以来,有趣地走过一条物美价廉、充替珉玉以至迈珉胜玉、令玉称臣的堂皇之路。 青田石的被开发利用至少已有1700多年历史。在六朝之际,即有以其镌刻为卧猪(现藏浙江博物馆),作随葬明器,可以为证。然真正的大彰于世,并登上文人雅士之堂,当在明代后期。 生活在明中叶的篆刻大家、世称“印石鼻祖”文彭(1498-1573),字寿承,号三桥,长洲(今苏州)人,文徵明长子,以明经廷试第一,仕为国子监博士,幼承家学,长于诗、书、画、印。因偶遇青田石而创造了中国篆刻史上的一项奇迹。 据《印人传•卷一•书文国博印章后》记曰:余闻国博在南临时,肩一小舆(乘一软轿),过西虹桥,见一蹇卫(蹇意驽钝,卫指驴子),驼两筐石。老髯复肩两筐随其后,与市肆互诟(辱骂,这里指争执不休)。公(文彭)询之。(老髯)曰:“此家允我买石。石从江上来,蹇卫与负者,须少力资,乃固不与,遂惊公。”公睨视久之,曰:“勿争,我与尔值,且倍力资。”公遂得四筐石,解之,即今所谓“灯光(冻石)也。下者亦近所称“老坑”。时谷共中为南司马,过公,见石累累,心喜之。……先是,公所为印皆牙章,自落墨,而命金陵人李文甫镌文。李善雕扇边,其镌花卉,皆玲珑有致。公以印属之,辄能不失公笔意。故公牙章半出李手。自得石后,乃不复作牙章。谷共中乃索其石满百去。半以属公,半浼公落墨,而使何主臣镌之。于是,冻石之名始见于世,艳传四方矣! 《印人传》又评:“论印之一道,自国博开之,后人奉为金科玉律”故今人称之为“印石鼻祖”。文彭以后,篆刻家皆“贱金玉而贵石”,于是青田印石一时风行。正因为青田提供了丰富优质的印材,它渐渐托起一个国际级最具权威的印学社团西泠印社。 乾隆之世,杭州出现了浙派即西泠派的开山鼻祖丁敬,以其峭古而博大的清新印风确立印坛盟主地位,征服整个印坛,丁敬认为:青田石“久而愈妙”。西泠八家之一的黄易则认为:“吾浙产石,青田较胜昌化,谓其柔润,脱沙,仿秦汉各法,奏刀易于得心手,青田有五色惟红色尤为罕睹……”;治印名家赵之谦最爱用青田石,他在“沈氏金石”一印的边款中说:文彭“所取尽青田,欲所谓灯光冻者,后来无石不印。求其坚刚清润,莫青田石也。”而西泠印社首任社长、篆刻大师吴昌硕自用之印却多是青田石,他在自用的“安吉吴俊昌石”边款中记:“旧青田石,贵如拱璧闪字工整,刻重其质也”。现任西泠印社副社长韩天衡,在其《我所认识的青田石》一文中,明确指出“毋论其质地冻或非冻,石性皆清纯无滓,坚刚清润,柔润脱砂,最适于受刀听命,最宜于宣泄刻家灵性。因此青田石是印人最中意和最信赖的首选印石,古来第一流印人无不乐于选用青田石奏刀即是一大明证”。 时光转入二十一世纪,西泠印社百年华诞,印社与青田石的联姻终结硕果:百名中外印社社员、篆刻大家以“青田印石千秋誉”为题,用青田石刻制了一百多方精心佳作。方寸之中充满了艺术的意趣与巧思,洋溢着对青田石的钟爱与深情。 如今这百方印章珍藏在青田石雕博物馆内,又组成了一幅丰收美景。它是青田石与西泠印社在新世纪开创的新的里程碑,将永驻人间,超越空间。
【青田名人】端木国瑚 端木国瑚(1773~1837),字子彝、鹤田、井伯,晚年号太鹤山人。生于县城太鹤山麓。7岁开始学《易经》。清嘉庆元年(1796),浙江学政阮元见国瑚的《画虎赋》,大加赞赏。邀赴杭州,就读于敷文书院。所作《定香亭赋》,清思古藻,似齐梁人手笔,一时艺林相与传诵,阮元赞不绝口,以诗相赠:“谁是齐梁作赋才,定香亭上碧莲开,括苍酒监秦淮海,招得青田白鹤来。”由此,国瑚被誉为“青田一鹤”。 嘉庆三年,中举人。十三年,赴京会试不第,授为知县。国瑚潜心学业,呈请改任教职。道光十年(1830)宣宗皇帝改卜寿陵,国瑚受宗室大臣举荐被召赴京,选定陵址后,任为县令,又奏请任教官。道光十三年,考取进士,仍以知县任用,再呈请注销,改任内阁中书,先后三辞县令。 国瑚博通经史及阴阳术数,精研《易经》。道光七年,以治经闻名的龚自珍在京与国瑚论《易经》,国瑚阐述“乾初九不易世”一节,自珍叹为闻所未闻。道光十七年,朝鲜使臣慕名求见国瑚,说:“君所为《定香亭赋》,东国人皆传诵。”又请讲解《易经》,求取诗文经注手迹,欣然而去。同年三月,国瑚告老返乡,迁居瑞安。八月赴处州,游遂昌。九月感嗽疾,病故。著有《太鹤山人诗集》13卷、《太鹤山人文集》4卷、《周易指》45卷、《周易葬说》1卷、《地理元文注》4册。
【青田风景】 图集 梨花村,好向往哦
~~~~~~~【青田】 酷图集~~~~~~~ 元宵节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