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NI丶醉醉醉 为NI丶醉醉醉
你怎么会懂我的那些情绪
关注数: 27 粉丝数: 41 发帖数: 4,745 关注贴吧数: 16
九江1∽5月份,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85.8亿元,增长36% 九江市财税工作调度会召开 发布时间:2012-06-07 08:17 来源:九江新闻网 ! @& l% ^6 O( ] {8 t$ ^/ Q& n/ v* I 占勇出席并讲话九江新闻网讯(记者 朱曦薇)6月5日,全市财税工作调度会召开,分析了当前财税收入形势,针对当前全市财税收入“双过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排难而进,确保完成目标任务。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占勇出席会议并讲话。 ∽5月份,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85.8亿元,同比增收22.74亿元,增长36%。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2.7亿元,同比增收22.68亿元,增长56.6%。占勇指出,今年以来,全市财税工作在经济发展的强劲带动下,在各级党政的高度重视和财税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值得充分肯定,要坚定信心,牢牢把握财税收入“双过半”工作的主动权。同时,要认清保财税质量、均衡发展、应有位次和收支平衡压力较大的形势,正视差距,增强紧迫感,采取有效措施,科学积极应对。 占勇强调,要咬定目标,坚持“保总量、保增幅、保位次、保质量、保持续”的原则,强化措施,确保“双过半”、确保总量全省第三、确保税比80%以上;所有县(市、区、山)财政收入增幅不低于30%,一些县(市、区)在增长30%的基础上还要上台阶。全市上下要把财政增收作为抓改革、保稳定、促发展的大事来抓,把抓收入、赶进度、保过半、保全省总量第三、保财税质量作为当前财税工作的第一要务,集中领导,集中力量,挖掘税源潜力,赶超收入进度,确保完成目标任务。坚持组织领导不放松,不断强化督查考核;坚持项目带动不放松,不断夯实增收后劲;坚持依法治税不放松,不断加强收入征管
江西斥资近6千亿 着力打造鄱阳湖区新兴产业 江西斥资近6千亿 着力打造鄱阳湖区新兴产业 2011-12-7 19:12:23 来源:今视网   今视网12月7日南昌讯(记者 李星)《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方案》实施以来,效果良好。其中《方案》中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计划总投资5966.65亿元,占产业类项目的87.9%。今年第三季度,完成投资1746.23亿元,比二季度净增517.7亿元,环比增长42.1%。.   斥资5966.65亿打造新兴产业,占产业类项目的87.9%!  据了解,为加速发展我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方案》中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计划总投资5966.65亿元,占产业类项目的87.9%。今年第三季度,完成投资1746.23亿元,比二季度净增517.7亿元,环比增长42.1%。 其中,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累计完成投资144.94亿元,比二季度增加45.96亿元,环比增长47%。分布在南昌、景德镇、九江的航空产业快速发展,南昌航空工业城的大飞机装配厂建设进展顺利,景德镇航空零部件园已开工,九江红鹰直升机生产基地完成了71%的建设任务,并已经组装出售了2架飞机。南昌动漫产业基地、服务外包基地、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等10项文化及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第三季度完成投资26.3亿元,比上季度净增10.71亿元,环比增长68.7%。  新兴产业受外商亲睐,今年前8个月外资项目近300个  据记者了解,不但政府积极扶持新兴产业,我省光伏、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半导体照明、非金属材料等产业在招商引资中也备受外商青睐,前8月,外资在赣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近300个,同比增长30%以上。   其中,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新批外资项目44家,同比增长63.5%;半导体照明产业新批项目47家,同比增长7.52%;金属新材料产业新批项目95家,同比增长26.67%;农业新批项目64家,同比增长36.17%,旅游新批项目10家,同比增长150%。   与此同时,省外资金投资新兴产业,数量和金额在江西重大项目引资中占较大比重。据统计,江西引进的304个省外亿元以上项目中,属于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项目共119个,占比达38.5%;省外亿元以上项目进资中,有240.9亿元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进资,占亿元项目进资的41.15%  重视科技人才培养,不断增加人才资金投入   产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我省在强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项目建设和资金投入的同时, 也不断加大对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纯人才经费从2009年的810万元,到2010年的1510万元,2011年将达到3000万元以上。   除此之外,我省还实施三大人才计划。包括:院士后备人才培养计划、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计划、青年科学家培养计划。目前,有院士后备人才10名,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63名,青年科学家培养对象118名。与此同时还要抓好研发平台建设,使人才有用武之地,发挥作用,实现价值。千方百计引进人才,通过各种努力,“十一五”期间,共引进博士及以上人才1193人和34名特聘的高端人才。   1、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 2、光伏产业"   3、生物及新医药制造业 4、航空制造产业  5、文化及创意制造产业 6、绿色食品制造   7、非金属新材料产业 8、金属新材料产业 半导体照明产业 10、风能、核能产业
鄱阳对外贸易增速远超上年 日前,从鄱阳县商务局获悉,今年1至11月,鄱阳对外贸易发展势头强劲,实现进出口总额7693万美元,提前一个月完成了市下达的任务。其中出口6700万美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02%;进口993万美元,完成全年任务的993%,居全市领先地位。 据悉,今年我县对外贸易在出口总量、出口主体、生产型自营出口及进口总量四个方面呈现出大幅增长的态势。预计今年我县可完成出口7000万美元,比去年实际出口额3930万美元增加3070万美元,增长78%;今年我县具有自营出口权的企业由去年的9家增加到了25家,其中有出口实绩的企业达17家;在生产型自营出口方面,今年我县出口额超过千万美元的企业有两家,实现了新的突破,成为拉动全县对外贸易增长的一大亮点;预计今年我县完成进口可突破1100万美元,比去年实际进口额573万美元翻一番。 今年我县多措并举,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换届结束后,我县及时调整了外贸推进领导小组成员,并充实了力量。进一步完善了对外贸易的平台建设,加强了对海关、商业检验检疫人员的培训和与人民银行的沟通,对出口主体的外贸自营出口权的办理实行全程代理免费服务,并争取到了外贸自营出口权备案登记下放到县。同时引进两家大型物流企业,方便企业开展进出口业务。还按照出口1美元奖励0.02元的标准,设立了外贸发展专项奖励基金。建立了外贸出口预警制度,每个月都对外贸企业进行调查摸底,在帮助企业解决困难的同时向省商务厅及时预报各家企业的进出口情况。成立了多家流通型外贸企业,加强本地产品的外贸出口,做大外贸总量,到11月底本地产品的出口量达3300多万美元。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前三季交喜人“成绩单” 中国江西网12月4日南昌讯(记者 邱辉强 报道)12月4日,记者从江西省统计局获悉,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充分发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龙头作用和示范作用,1-9月区内经济发展态势良好,能源消耗继续下降,交出了一份喜人“成绩单”。   经济总量增速高于全省   数字:生产总值比全省生产总值增幅高出0.1%   1-9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产总值达4676.38亿元,同比增长12.9%,比全省生产总值增幅高出0.1个百分点,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7.8%,比去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2.08亿元,同比增长4.5%,比全省第一产业增幅高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2803.91亿元,同比增长14.1%,比全省第二产业增幅低1.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550.39亿元,同比增长12.4%,比全省第三产业增幅高1.8个百分点。   农业生产形势优于全省   数字:早稻总产量比全省增幅高2.4%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早稻生产虽受春夏连旱、旱涝急转等恶劣天气的较大影响,但由于区内农业生产基础好,春耕备耕充分以及灾后补救措施到位,早稻生产形势较好于全省。区内早稻总产量386.44万吨,同比增长13.8%,比全省早稻产量增幅高2.4个百分点。   1-9月,区内畜牧业生产保持稳定发展,区内肉类总产量69.52万吨,同比增长1.9%,比全省肉类总产量增幅高0.3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高位平稳运行   数字: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比重达55.6%   1-9月,区内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73.95亿元,占全省的比重达60.0%,同比增长18.2%,较1-8月提高0.4个百分点,拉动全省工业增长11.4个百分点,贡献率达59.7%。其中,区内工业园区工业增加值1143.41亿元,同比增长19.3%,较1-8月提高2.0个百分点,占全省的比重达55.6%。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数字:固投增速比全省高2.4%   1-9月,区内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总额3494.49亿元,占全省比重达56.6%,同比增长30.3%,增速比全省高2.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投资79.79亿元,增长29.8%,增速比全省高11.2个百分点,对全省一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75.7%;第二产业投资1964.02亿元,增长26.4%,增速比全省高3.3个百分点,对全省二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62.9%;;第三产业投资1450.68亿元,增长35.9%,对全省三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57.1%。   利用外资水平不断提高   数字:5000万元以上项目占全省总额的51.0%   我省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入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招商引资取得明显成效。1-9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批外商投资企业302家,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到27.05亿美元,占全省总额的59.9%,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22.2%;利用省外5000万元以上项目实际进资金额902.22亿元,占全省总额的51.0%,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42.5% 。   内贸、外贸快速协调发展   数字:出口占全省出口总额的90.3%   1-9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贸持续活跃,区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79.21亿元,占全省比重达57.2%,同比增长17.8%,增速比全省高0.1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零售总额517.22亿元,占全省比重达68.0%,同比增长31.6%,增速比全省高2.2个百分点。区内外贸进出口势头强劲。1-9月,区内进出口总额达到147.97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34.7%,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70.1%。其中,进口总值81.64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48.4%,占全省进口总额的59.3%;出口总值66.33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21%,占全省出口总额的90.3%,成为拉动全省外贸出口增长的主力军。   经济效益继续提高   数字:占全省财政总收入的50.8%   1-9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财政总收入达625.77亿元,占全省财政总收入的50.8%;同比增长39.5%,增幅比全省高2.8个百分点。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81.50亿元,同比增长41.2%,增幅比全省高6.1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中完成税收收入305.17亿元,同比增长41.1%,增幅比全省高0.4个百分点。   1-9月,工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区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927.54亿元,占全省工业收入62.3%,同比增长41.1%。区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670.65亿元,占全省工业利税55.1%,同比增长38.7%。   能源消耗继续下降   数字:电消费量增幅比全省低0.9个百分点   1-9月,区内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2235.99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2.1%,增幅比全省低0.7个百分点;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1.39吨标准煤,同比下降5.2%,降幅比上半年提高1.9个百分点。煤炭消费量3263.08万吨,同比增长17.8%,增幅比全省高5.6个百分点;成品油消费量36万吨,同比增长5.7%,增幅比全省高0.6个百分点;电消费量293.4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0%,增幅比全省低0.9个百分点。
今年江西粮食总产突破410亿斤 创新高 据国家统计局江西调查总队的调查显示,江西省2011年粮食总产量达410.56亿斤,亩产374.9公斤,均创历史新高。 调查显示,今年江西省粮食播种面积5475.1万亩,比2010年增加16.4万亩,增长0.3%;亩产374.9公斤,增产16.8公斤,增长4.7%;粮食总产410.56亿斤,增产19.62亿斤,增长5.0%。总产、亩产双创历史最好水平。 价格监测显示,今年粮食市场行情好。粮价持续上涨,相比去年涨幅较大。前三季度江西省稻谷生产价格指数为115.47,同比上涨15.4%。目前,江西全省常规早稻平均收购价为118元/百斤,晚籼稻平均收购价为129元/百斤。稻谷价格上涨,种粮效益提升,有效地促进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分析认为,今年以来,尽管江西省前期遭受旱、涝自然灾害,但中后期气候条件好转,特别是6月上、中旬正值早稻孕穗、抽穗的关键时期,江西省普降大雨,旱情得到全面缓解。同时降雨期间气温较低,没有形成助长病虫发生、蔓延的高温高湿气候,病虫害发生面积较常年明显减少,早稻生产获得好收成。另外,旱情自8月上旬开始缓解,对一晚的生长发育及二晚的壮苗非常有利。8月中旬和下旬直到9月上旬均出现阶段性有效降雨,光、温、水匹配良好,尽管今年寒露风来临偏早,属“干冷型”,对二晚影响较小,秋粮生产气象条件总体较好。 此外,年初,江西省政府将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指导性目标及时分解到11个设区市,并要求各地落实到县、乡、村和田间地块。各市、县(市、区)狠抓播种面积的落实,抗旱防汛,开展高产创建活动,促进关键技术配套实施,形成一套相对成熟的粮食生产良种良法,成为江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单产提高、总产增加的强劲推力。
江西南昌青云谱区财政收入提前迈入20亿元俱乐部 江西南昌青云谱区财政收入提前迈入20亿元俱乐部2011-12-01 11:12 来源: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南昌12月1日(记者胡啸 通讯员丁明雷)11月刚过,江西南昌青云谱区就传出喜讯,该区财政总收入提前1个月突破20亿元大关,正式迈入全省20亿元俱乐部。这是该区继2010年财政总收入突破10亿元的基础上,经济发展再次实现新跨越,历史性的实现一年翻一番,实现1年时间从10亿多元到20亿多元的飞跃。 据该区财政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30日,青云谱区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200246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2.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0426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1%。财政收入在近年非税收入下降的前提下,实现了连续3年25%以上的增幅,1—11月该区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94.2%,财政收入质量显著提升。 重点税源企业对完成财政收入起到关键作用,1—11月,该区前50户重点税源企业税收均达到400万元以上,上缴税款142314万元,占财政总收入的71%,比去年同期提高4.3个百分点。 为夯实重点税源基础,该区实施了一揽子促进辖区企业做大做强的政策和资金扶持措施。 为策应省、市打造以江铃为主的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千亿产业”战略,该区财政拿出4000万元真金白银扶持企业发展,并增加江铃汽车集团1000万元国有注册资本金,极大地壮大了江铃汽车集团的实力和发展潜力。 “多亏了区领导的协调和帮助,使我们新上的生产线得以顺利完工投产”,南昌亚洲啤酒有限公司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该公司因新上一条生产线需要重新修建围墙,由于涉及到周围居民的住房迟迟无法动工,该区挂点领导了解了这一情况后,组织城建、社区及居民召开现场办公会,迅速解决了问题。南昌亚洲啤酒有限公司也随着生产线的扩大、效益的提高给该区带了更多的税收,前11个月累计为该区贡献了1.2亿元税款。 这只是该区推行“阳光驿道”服务辖区企业活动的一幕,据悉,为切实解决重点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难题,该区实行一户企业一个领导专门对接,辖区160家重点企业由全区32名副县级以上领导挂点服务。自开展“阳光驿道”活动以来,该区共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项目推进、生产经营、社会事物等方面的问题1260余件。 与此同时,该区财政设立企业扶持专项资金、技术改造以及升级转型专项资金支持传统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引领重点工业企业走内涵增长道路,并积极引导辖区银行向重点企业发放贷款,今年上半年成功举办了首届政银企对接会,9家企业分别与9家银行达成合作,签约金额6.6亿元
我国扶贫线大幅上调至2300元 已超国际标准 专家称应让更多低收入人群分享改革成果   29日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这个标准比2009年提高了92%。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贫困与发展金融研究室主任吴国宝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说,按世界银行2005年公布的购买力平价标准(1美元相当于3.4元人民币)来估算,2300元的扶贫线比国际上日均1.25美元的标准要高出约48%。   吴国宝说,中国的贫困标准一直低于国际水平,世界银行曾经做过统计,中国的贫困标准是最低的几个国家之一。按照新的标准,估计贫困人数占农村人口的15%至18%之间,约为1亿人左右。   据了解,全国农村扶贫标准从2000年的865元逐步提高到2010年的1274元。以此标准衡量的农村贫困人口数量,从2000年底的9422万人减少到2010年底的2688万人;农村贫困人口占农村人口的比重从2000年的10.2%下降到2010年的2.8%。   吴国宝认为,过去一二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贫困发生率不断减少,另一方面体现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却在一直增大。导致这种现象的一个原因就是贫困标准太低,只有很少一部分贫困人口得到政策扶持。通过提高扶贫标准,使得更多的低收入人群能够分享改革所带来的好处。   三农问题专家、河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研究中心研究员李昌平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条件下,贫困问题是与分配制度高度相关的。一些地方进行开发性扶贫,把水资源、矿产资源都开发了,G D P增长很快,但当地老百姓反而越贫困。这主要就是因为分配不均,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应该让贫困人口更多地享受医疗、养老等国民待遇。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指出,到2020年,深入推进扶贫开发的总体目标是: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扭转发展差距扩大趋势。会议还指出,今后一个时期,国家新增社会保障投入要向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倾斜。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明年要实现全覆盖。(记者白田田)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