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bls csbls
关注数: 1 粉丝数: 472 发帖数: 1,630 关注贴吧数: 11
盘点《边疆行》之四(风景篇)(各集涉及介绍的风景名胜古迹) 2集:金花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集:明江、花山岩画、陇瑞自然保护区 4集:友谊关、平岗岭地下长城 5集:法国驻龙州领事馆旧址、红八军军部旧址 6集:德天瀑布、明仕田园、通灵大峡谷 8集:剥隘古镇 9集:坝美村、普者黑景区 12集:河口起义纪念馆 13集:标水岩瀑布、蝴蝶谷景区 14集:甲寅梯田、迤萨古民居 15集:元阳梯田 16集:十层大山 17集:空中走廊 18集:野象谷、基诺山 21集:宣抚司署 22集:龙摩爷、永克洛 25集:跨国溶洞 26集:一寨两国风景区、莫里亚热带雨林 28集:和顺古镇 29集:腾冲火山、腾冲热海 30集:松山 32集:丙中洛、茶马古道 34集:纳帕海、普达措国家公园、独克宗古城 35集:松赞林寺、白水台、虎跳峡 36集:梅里雪山、茨中教堂 37集:雨崩村 38集:德姆拉山口 39集:来古冰川、然乌湖 40集:嘎朗王朝遗址 41集:鲁朗林海 42集:南伊沟景区、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南迦巴瓦峰 43集:拉姆拉措湖、达拉岗布寺 44集:拉加里王宫、朗真寺、洛村石窟群、桑耶寺 45集:昌珠寺、雍布拉康、藏王墓 48集:勒布沟 49集:羊卓雍错、卡若拉冰川、普姆雍错 50集:乃钦康桑峰、宗山古堡、帕拉庄园 51集:萨迦寺、卡吾温泉 52集:查木钦古墓群、锡钦温泉 53集:加乌拉山、珠穆朗玛峰 54集:希夏邦马峰、佩枯错湖 56集:冈仁波齐峰、玛旁雍错 57集:札达土林、古格王国遗址 58集:朗久湖、班公湖、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界山达坂、喀喇昆仑山 59集:喀什老城区、香妃墓 60集:乔戈里峰、慕士塔格峰 61集:玉其塔什草原 63集:燕子山、温宿大峡谷、塔格拉克牧场 65集:塔里木河、胡杨林 66集:库车王府、库车大寺、龟兹古渡、克孜尔石窟 68集:夏塔峡谷、格登山、那拉提草原 69集:伊犁将军府、惠远古城墙、那拉提草原 70集:赛里木湖 71集:阿尔夏提风景区、苏鲁别珍北鲵自然保护区、博尔塔拉河 73集:玛纳斯盐湖、雅丹地貌 74集:木斯岛冰山 75集:额尔齐斯河、喀纳斯景区、阿尔泰山 76集:可可托海、三道海子巨石堆 77集:天山天池、博格达峰 79集:巴里坤湖 80集:盐池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石包城遗址 81集:黑水城遗址、东居延海 82集:高阙塞遗址、阴山岩画 84集:阿尔山风景区 85集:克鲁伦河、呼伦湖 86集:满洲里国门、套娃广场、敖鲁谷雅 87集:北极村 88集:大黑河岛、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 90集:龙江三峡、太平沟 91集:街津口、黑瞎子岛 92集:珍宝岛、七星河湿地 93集:虎头要塞、虎头关帝庙、白绫河桥、小兴凯湖、兴凯湖 94集:镜泊湖、吊水楼瀑布、地下森林 95集:东北虎林园、横道河子古镇 97集:防川风景区、月晴镇 98集:长白山天池 99集:本溪水洞 100集:水丰水库、鸭绿江断桥
盘点《边疆行》之二(交通篇):各集涉及介绍的口岸港口。 1集:竹山港、中越东兴口岸 2集:防城港 3集:中越爱店口岸 4集:中越凭祥口岸、中越弄怀边贸点、中越浦寨边贸点 5集:中越水口口岸 6集:中越硕龙口岸、中越龙邦口岸 7集:中越平孟口岸 10集:中越天保口岸 11集:中越都龙口岸 12集:中越河口铁路口岸 13集:中越地西北村边贸点 16集:中越龙富通道、中老勐康口岸 17集:中老磨憨口岸、关累港 19集:中缅打洛口岸 21集:中缅孟连口岸 22集:中缅娜妥坝口岸 23集:中缅永和口岸 24集:中缅清水河口岸 25集:中缅南伞口岸 29集:中缅猴桥口岸 31集:中缅片马口岸 53集:中尼樟木口岸 55集:中尼斜尔瓦通道 60集:中巴红其拉甫口岸 61集:中吉吐尔尕特口岸 69集:中哈霍尔果斯口岸 70集:中哈阿拉山口铁路口岸 74集:中哈吉木乃口岸 76集:中蒙塔克什肯口岸 81集:中蒙策克口岸 82集:中蒙甘其毛都口岸 83集:中蒙二连浩特铁路口岸 84集:中蒙阿尔山口岸 85集:中蒙阿日哈沙特口岸 86集:中俄满洲里铁路口岸 88集:中俄黑河水路口岸 90集:中俄萝北水路口岸 91集:中俄同江水路口岸、中俄抚远水路口岸 92集:中俄饶河水路口岸 93集:中俄虎林口岸 95集:中俄绥芬河铁路口岸 96集:中俄东宁口岸 97集:中俄珲春口岸、中朝图们铁路口岸 100集:中朝丹东铁路口岸
盘点《边疆行》之二(交通篇):各集涉及介绍的对外口岸港口 1集:竹山港、中越东兴口岸 2集:防城港 3集:中越爱店口岸 4集:中越凭祥口岸、中越弄怀边贸点、中越浦寨边贸点 5集:中越水口口岸 6集:中越硕龙口岸、中越龙邦口岸 7集:中越平孟口岸 10集:中越天保口岸 11集:中越都龙口岸 12集:中越河口铁路口岸 13集:中越地西北村边贸点 16集:中越龙富通道、中老勐康口岸 17集:中老磨憨口岸、关累港 19集:中缅打洛口岸 21集:中缅孟连口岸 22集:中缅娜妥坝口岸 23集:中缅永和口岸 24集:中缅清水河口岸 25集:中缅南伞口岸 29集:中缅猴桥口岸 31集:中缅片马口岸 53集:中尼樟木口岸 55集:中尼斜尔瓦通道 60集:中巴红其拉甫口岸 61集:中吉吐尔尕特口岸 69集:中哈霍尔果斯口岸 70集:中哈阿拉山口铁路口岸 74集:中哈吉木乃口岸 76集:中蒙塔克什肯口岸 81集:中蒙策克口岸 82集:中蒙甘其毛都口岸 83集:中蒙二连浩特铁路口岸 84集:中蒙阿尔山口岸 85集:中蒙阿日哈沙特口岸 86集:中俄满洲里铁路口岸 88集:中俄黑河水路口岸 90集:中俄萝北水路口岸 91集:中俄同江水路口岸、中俄抚远水路口岸 92集:中俄饶河水路口岸 93集:中俄虎林口岸 95集:中俄绥芬河铁路口岸 96集:中俄东宁口岸 97集:中俄珲春口岸、中朝图们铁路口岸 100集:中朝丹东铁路口岸
“武则天杀死自己的亲生女儿”有无其事?(作者:孟宪实) “武则天杀死自己的亲生女儿”有无其事? 武则天在中国历史上横空出世,是一个历史奇迹。在一个男权社会里,怎么会出现一个女皇帝呢?皇帝制度的弹性,因此可以确定。但是,成功地获得皇位的武则天,身后却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围绕武则天的评价,妖魔化一直占据着传统史学的主流地位。在一系列妖魔化武则天的历史记述中,“武则天杀死了自己的亲生女儿”就是典型的事件之一。 从简至繁的记录变迁   大约在永徽四年,武则天为高宗生下一个公主,但是这个公主不幸而夭折。公主之死,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最开始的记载是很简单的,《唐会要》卷三“天后武氏”条下是如此记载的:“昭仪所生女暴卒,又奏王皇后杀之,上遂有废后之意。”当时的武则天是昭仪,属于皇帝九嫔之首,正二品。这是武则天跟唐高宗所生的第二个孩子,第一个是长子李弘。   根据《唐会要》的这个记载,武则天和高宗所生的公主确实夭折,因为不知道死亡原因而且死得突然,所以称作“暴卒”。武则天充分利用了公主之死,采用悲情主义的诉求方法,把公主之死的责任推给自己的情敌王皇后。高宗看来是受到了武则天的影响,开始萌生废黜王皇后的念头。   《唐会要》一书,虽然是北宋王溥编辑的,但是吸纳了唐德宗时期苏冕四十卷的《唐会要》和唐宣宗时期崔铉的《续会要》,所以保存唐代国史资料比较多,向来为学者所重。这里的记录,也相对稳重。当时,王皇后联合萧淑妃与武则天斗法,武则天悲情主义的战斗技巧适合当时的情况,因为毕竟是母亲丧女,说一些丧失理智的话是可能的,而高宗看见受伤的母亲,也很可能同情心上涌。   但是,高宗新生公主夭折一事,《旧唐书》却没有任何正面提及,但是在则天皇后本纪的史臣曰中,写下了这样的文字:“武后夺嫡之谋也,振喉绝襁褓之儿,菹醢碎椒涂之骨,其不道也甚矣,亦奸人妒妇之恒态也。”其中,后一件事是指武则天残酷对待失败了的王皇后和萧淑妃,而前一件事“振喉绝襁褓之儿”,可能就是指扼杀亲生公主的事。《旧唐书》成书于后唐出帝开运二年(945),先后编写用了四年时间。为什么这件事没有写入《旧唐书》的正文,而是用“史臣曰”的方式表达出来,没有确凿证据,推测起来大概这个时候已经有了武后杀亲生公主的说法,但是不能坐实,只好用这种更具有个人意见的方式表达出来。   《旧唐书》这种比较概括的说法,到了《新唐书》中凌空一跃,变成了非常具体生动的描写。《新唐书·后妃列传》的文字是这样记载的:“昭仪生女,后就顾弄,去,昭仪潜毙儿衾下,伺帝至,阳为欢言,发衾视儿,死矣。又惊问左右,皆曰:‘后适来。’昭仪即悲涕,帝不能察,怒曰:‘后杀吾女,往与妃相谗媢,今又尔邪!’由是昭仪得入其訾,后无以自解,而帝愈信爱,始有废后意。”在这里,公主之死的过程详细而生动。   《资治通鉴》的记载,直接继承了《新唐书》,文字如下:后宠虽衰,然上未有意废也。会昭仪生女,后怜而弄之,后出,昭仪潜扼杀之,覆之以被。上至,昭仪阳欢笑,发被观之,女已死矣,即惊啼。问左右,左右皆曰:“皇后适来此。”上大怒曰:“后杀吾女!”昭仪因泣诉其罪。后无以自明,上由是有废立之志。   仔细比较,《资治通鉴》这段文字基本采自《新唐书》。皇后看望新生公主,离开以后,武则天偷偷杀掉公主,然后伪装现场。唐高宗到场,武则天假装欢笑,掀开被子,发现公主已经死亡。询问左右,大家都说刚才皇后来过。于是皇帝大怒,认为是王皇后“杀吾女”。王皇后自然无法解释,于是皇帝开始产生废立皇后的念头。以上基本情节,两书都是相同的,而且细节越发生动详细。   但是,细节越生动越详细,越发引人怀疑。且不说《通鉴》对《新唐书》这种细节修改,已经使得过程发生变化。我们要问的是,倾向合理化的修改,意图是什么呢?可是,细节如此考究的《通鉴》,在描写这件事的时候,却没有比较清楚的时间定位,因为《通鉴》把此事放在永徽五年的年底来叙述,按照《通鉴》的体例,说明此事具体日月不清楚。作为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是这类史书的典范,对于历史事件时间定位的重视,《通鉴》也是典范。可是,在公主之死的问题上,《通鉴》可以花笔墨修改《新唐书》看上去不够合理的文字,为什么在更重要的时间定位问题上没有给出更具体的坐标呢?答案是无法清晰的,但是《资治通鉴》对此事信息的掌握看来是有限的,以致于重要的时间定位都不能给出,只能在《新唐书》的基础上对细节进行“合理化”的修改。
“武则天杀死自己的亲生女儿”有无其事?(作者:孟宪实) 武则天在中国历史上横空出世,是一个历史奇迹。在一个男权社会里,怎么会出现一个女皇帝呢?皇帝制度的弹性,因此可以确定。但是,成功地获得皇位的武则天,身后却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围绕武则天的评价,妖魔化一直占据着传统史学的主流地位。在一系列妖魔化武则天的历史记述中,“武则天杀死了自己的亲生女儿”就是典型的事件之一。 从简至繁的记录变迁   大约在永徽四年,武则天为高宗生下一个公主,但是这个公主不幸而夭折。公主之死,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最开始的记载是很简单的,《唐会要》卷三“天后武氏”条下是如此记载的:“昭仪所生女暴卒,又奏王皇后杀之,上遂有废后之意。”当时的武则天是昭仪,属于皇帝九嫔之首,正二品。这是武则天跟唐高宗所生的第二个孩子,第一个是长子李弘。   根据《唐会要》的这个记载,武则天和高宗所生的公主确实夭折,因为不知道死亡原因而且死得突然,所以称作“暴卒”。武则天充分利用了公主之死,采用悲情主义的诉求方法,把公主之死的责任推给自己的情敌王皇后。高宗看来是受到了武则天的影响,开始萌生废黜王皇后的念头。   《唐会要》一书,虽然是北宋王溥编辑的,但是吸纳了唐德宗时期苏冕四十卷的《唐会要》和唐宣宗时期崔铉的《续会要》,所以保存唐代国史资料比较多,向来为学者所重。这里的记录,也相对稳重。当时,王皇后联合萧淑妃与武则天斗法,武则天悲情主义的战斗技巧适合当时的情况,因为毕竟是母亲丧女,说一些丧失理智的话是可能的,而高宗看见受伤的母亲,也很可能同情心上涌。   但是,高宗新生公主夭折一事,《旧唐书》却没有任何正面提及,但是在则天皇后本纪的史臣曰中,写下了这样的文字:“武后夺嫡之谋也,振喉绝襁褓之儿,菹醢碎椒涂之骨,其不道也甚矣,亦奸人妒妇之恒态也。”其中,后一件事是指武则天残酷对待失败了的王皇后和萧淑妃,而前一件事“振喉绝襁褓之儿”,可能就是指扼杀亲生公主的事。《旧唐书》成书于后唐出帝开运二年(945),先后编写用了四年时间。为什么这件事没有写入《旧唐书》的正文,而是用“史臣曰”的方式表达出来,没有确凿证据,推测起来大概这个时候已经有了武后杀亲生公主的说法,但是不能坐实,只好用这种更具有个人意见的方式表达出来。   《旧唐书》这种比较概括的说法,到了《新唐书》中凌空一跃,变成了非常具体生动的描写。《新唐书·后妃列传》的文字是这样记载的:“昭仪生女,后就顾弄,去,昭仪潜毙儿衾下,伺帝至,阳为欢言,发衾视儿,死矣。又惊问左右,皆曰:‘后适来。’昭仪即悲涕,帝不能察,怒曰:‘后杀吾女,往与妃相谗媢,今又尔邪!’由是昭仪得入其訾,后无以自解,而帝愈信爱,始有废后意。”在这里,公主之死的过程详细而生动。   《资治通鉴》的记载,直接继承了《新唐书》,文字如下:后宠虽衰,然上未有意废也。会昭仪生女,后怜而弄之,后出,昭仪潜扼杀之,覆之以被。上至,昭仪阳欢笑,发被观之,女已死矣,即惊啼。问左右,左右皆曰:“皇后适来此。”上大怒曰:“后杀吾女!”昭仪因泣诉其罪。后无以自明,上由是有废立之志。   仔细比较,《资治通鉴》这段文字基本采自《新唐书》。皇后看望新生公主,离开以后,武则天偷偷杀掉公主,然后伪装现场。唐高宗到场,武则天假装欢笑,掀开被子,发现公主已经死亡。询问左右,大家都说刚才皇后来过。于是皇帝大怒,认为是王皇后“杀吾女”。王皇后自然无法解释,于是皇帝开始产生废立皇后的念头。以上基本情节,两书都是相同的,而且细节越发生动详细。   但是,细节越生动越详细,越发引人怀疑。且不说《通鉴》对《新唐书》这种细节修改,已经
李恪致云妹绝笔 云妹卿卿如晤: 吾不见汝久矣,而吾今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为人间帝子;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幽冥一鬼。吾作此书时,泪墨齐下,欲搁笔。又虑吾与汝生离二十载,吾一去则不复归,故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几失夺位雄心,此为汝所以去吾而不与吾结为夫妇之因,欲吾能践祚。然先帝卒听长孙谗言,立吾九弟为帝。先帝称吾为英果,而吾屡与长孙廷争,长孙恶吾不附己,借十七妹高阳谋反案,陷吾于狱,将诛。吾不得践祚而坐法诛,国舅窃国也。望汝谅之。 汝记否?二十二年前,汝尝语曰:“汝败颉利,为吾之雄鹰。”是时,吾救绥州三万军民,汝贱卖战马,而东宫方盛,汝不忍吾丧雄心,以为吾可君临天下。然吾为庶子,且为暴君炀帝之外孙,先帝卒听长孙谗言,不交天下与吾,交长孙之甥吾九弟也。吾不得践祚,亦因此也。吾与汝生离二十载,不想至此。 吾丧妻萧氏后,愿破镜重圆,与汝长相守。然吾观今日,窃国大盗可死,血统之说可死,夷夏之别可死,同室操戈可死,杀伐可死,毁谤可死!吾将践白雪以清白之身死,当如鹰王状,来世与汝为夫妻,不离不弃!汝为公主,当知此。 莫悲伤!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当哭相和也。吾洒碧血于东市,而吾灵尚依依伴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吾之四儿,当事汝若母!吾当葬于阴山上,不必桑梓! 贞观中,大唐为治世,辽阔广大,吾等可呼吸自由,先帝为汝父等尊为天可汗。而今之世,诤臣等不见矣!吾今死,为贞观一哭!吾不能舍汝,常遥望白云: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寻吾乎?一恸! 永徽四年正月廿九夜三鼓,兄恪泣血手书。
李恪致云妹绝笔 云妹卿卿如晤: 吾不见汝久矣,而吾今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为人间帝子;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幽冥一鬼。吾作此书时,泪墨齐下,欲搁笔。又虑吾与汝生离二十载,吾一去则不复归,故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几失夺位雄心,此为汝所以去吾而不与吾结为夫妇之因,欲吾能践祚。然先帝卒听长孙谗言,立吾九弟为帝。先帝称吾为英果,而吾屡与长孙廷争,长孙恶吾不附己,借十七妹高阳谋反案,陷吾于狱,将诛。吾不得践祚而坐法诛,国舅窃国也。望汝谅之。 汝记否?二十二年前,汝尝语曰:“汝败颉利,为吾之雄鹰。”是时,吾救绥州三万军民,汝贱卖战马,而东宫方盛,汝不忍吾丧雄心,以为吾可君临天下。然吾为庶子,且为暴君炀帝之外孙,先帝卒听长孙谗言,不交天下与吾,交长孙之甥吾九弟也。吾不得践祚,亦因此也。吾与汝生离二十载,不想至此。 吾丧妻萧氏后,愿破镜重圆,与汝长相守。然吾观今日,窃国大盗可死,血统之说可死,夷夏之别可死,同室操戈可死,杀伐可死,毁谤可死!吾将践白雪以清白之身死,当如鹰王状,来世与汝为夫妻,不离不弃!汝为公主,当知此。 莫悲伤!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当哭相和也。吾洒碧血于东市,而吾灵尚依依伴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吾之四儿,当事汝若母!吾当葬于阴山上,不必桑梓! 贞观中,大唐为治世,辽阔广大,吾等可呼吸自由,先帝为汝父等尊为天可汗。而今之世,诤臣等不见矣!吾今死,为贞观一哭!吾不能舍汝,常遥望白云: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寻吾乎?一恸! 永徽四年廿九夜三鼓,兄恪泣血手书。
李恪致云妹绝笔 云妹卿卿如晤: 吾不见汝久矣,而吾今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为人间帝子;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幽冥一鬼。吾作此书时,泪墨齐下,欲搁笔。又虑吾与汝生离二十载,吾一去则不复归,故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几失夺位雄心,此为汝所以去吾而不与吾结为夫妇之因,欲吾能践祚。然先帝卒听长孙谗言,立吾九弟为帝。先帝称吾为英果,而吾屡与长孙廷争,长孙恶吾不附己,借十七妹高阳谋反案,陷吾于狱,将诛。吾不得践祚而坐法诛,国舅窃国也。望汝谅之。 汝记否?二十二年前,汝尝语曰:“汝败颉利,为吾之雄鹰。”是时,吾救绥州三万军民,汝贱卖战马,而东宫方盛,汝不忍吾丧雄心,以为吾可君临天下。然吾为庶子,且为暴君炀帝之外孙,先帝卒听长孙谗言,不交天下与吾,交长孙之甥吾九弟也。吾不得践祚,亦因此也。吾与汝生离二十载,不想至此。 吾丧妻萧氏后,愿破镜重圆,与汝长相守。然吾观今日,窃国大盗可死,血统之说可死,夷夏之别可死,同室操戈可死,杀伐可死,毁谤可死!吾将践白雪以清白之身死,当如鹰王状,来世与汝为夫妻,不离不弃!汝为公主,当知此。 莫悲伤!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当哭相和也。吾洒碧血于东市,而吾灵尚依依伴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吾之四儿,当事汝若母!吾当葬于阴山上,不必桑梓! 贞观中,大唐为治世,辽阔广大,吾等可呼吸自由,先帝为汝父等尊为天可汗。而今之世,诤臣等不见矣!吾今死,为贞观一哭!吾不能舍汝,常遥望白云: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寻吾乎?一恸! 永徽四年廿九夜三鼓,兄恪泣血手书。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