璐村惂鐢ㄦ埛_0059ZtN馃惥 -
关注数: 0 粉丝数: 18 发帖数: 3,649 关注贴吧数: 2
六个使你发胖的生活习惯 六个使你发胖的生活习惯 转自:赣南日报 吃大餐 我们中有太多的人经常去参加饭局。结婚宴席,朋友请客,席间吃得不是十二分的饱,好像就对不起自己。殊不知,这被专家认为有可能是引起肥胖的原因。在同样一段时间内,吃得越多,需要消化的也就越多。然而能够被消化的食物是有限的,其他食物要么排出体外,要么就以脂肪的形式存储在体内。 让自己挨饿 中国有句俗话,“一席饱三顿。”通常在大吃一顿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挨饿。为什么少吃一顿也成了坏事呢?让我们设想你被困在一个监狱里,只有在看守想起你的时候才会给你送饭吃。那么,当有饭送来的时候你会怎样做呢?储存食物!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下一次会在什么时候才有饭吃。同样的道理,如果你经常大吃一顿,再饿一顿,身体也会形成储存食物的惯性,这会直接导致我们发胖。 糖和咖啡因 食用含糖量过高的食物,会提高身体的血糖水平,这会促使身体产生过多的胰岛素,使脂肪在体内更加难以“燃烧”。咖啡因对身体的影响和糖一样,同样会提高血糖水平,减慢脂肪“燃烧”的速度。   不吃早餐 早餐对我们非常重要,它是新陈代谢的助动器。在食用早餐之后的八个小时之内,身体内的脂肪都会加速燃烧。如果省去了这第一顿饭,整天的新陈代谢都会遭到破坏,其后果可想而知。 吃得太快 要知道,有没有吃饱并不是肠胃告诉你的,而是大脑向你发出信号。不幸的是,大脑和身体之间的联系有20分钟的延时。也就是说,只有在你事实上已经吃饱了20分钟后,你才会感觉到这一点。吃得越快就会吃得越多,因为你根本没有给大脑一个机会告诉你已经饱了。 饮水不足 新陈代谢需要用水分去“燃烧”脂肪,所以如果饮水不足,同样会使人发胖。在正常情况下,一个人每天至少应该喝八杯水!(辛然)
粤"十一五"勾画未来 十大工程将投逾万亿 粤"十一五"勾画未来 十大工程将投逾万亿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11 月29 日 | 文章来源: 广州日报 广东省“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勾画未来五年发展蓝图GDP年增长率锁定9%以上 “十一五”部分目标 ●GDP年增长率9%以上 ●三大产业比例达5:50:45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2%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左右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分别达5.5%和6%左右 ●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4.7%和42.9% ●人均期望寿命达75岁 “到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263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达到29700元,进入宽裕型小康社会。”在昨天的广东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钟阳胜在作《关于广东省“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编制情况的报告》时指出,“十一五”五年是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广东省将投资11000多亿元重点建设“十大工程”。 钟阳胜表示,广东省“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草案)突出了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三个方面共25项指标。他说,从“十五”发展情况看,预计“十五”期间广东GDP年均增长速度将达到12.3%。要完成《广东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构想》中全省GDP2001~2010年年均增长目标为9.5%的目标,“十一五”期间的发展只需达到6.8%就可以了,但这个指标明显偏低。广东要继续当好排头兵,所以草案把增长目标定为年增长率9%以上。 广东“十一五”期间将启动并重点建设“十大工程”,投资超过11000亿元。 将重点建设如云浮至广西苍梧(平台)、韶关至江西赣州等出省高速公路(广东段)和珠三角外环、广珠西线、广深沿江、汕梅等省内高速公路。重点建设武广客运专线、洛湛、厦深沿海、赣韶等出省铁路,广珠、广深西线、广湛复线等省内铁路,以及广州、深圳地铁项目。建成广州-珠海、广州-深圳的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主轴线和广佛线。重点建设广州、深圳、珠海、湛江、汕头等5个主枢纽港的专业化码头。 重点建设新白云机场二期工程和潮汕民用机场,扩建深圳机场。将形成以广州南沙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造船、能源、环保、工程机械等装备制造基地。建设广州汽车产业基地及配套设施项目等。 规划建设以大亚湾石化基地、广州石化基地、茂湛石化基地等基地为结点的沿海石化产业带。重点建设南海石化1200万吨炼油、广州80万吨乙烯等项目。 重点建设广州联邦快递亚太转运中心、深圳盐田港国际物流园、华南粮食物流中心等一批物流项目,广州国际会展中心二期等会展项目和韶关丹霞山风景区等一批旅游项目。 到2020年,广东省人均生产总值比2010年再翻一番,达到59500元(约合7300美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专题撰文/记者焦向阳 通讯员任宣
龙岩的招商引资情况 革命老区龙岩进入新一轮大发展时期(图文) 中广网 11月18日 13:31 中广网福州11月18日消息 (记者刘涛 陈定川 福建台记者赖跃东)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的实施,给革命老区龙岩带来了新一轮大发展时期。今天老区人民喜迎“投资龙岩”项目洽谈会,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大趋势上推进龙岩经济发展水平跃升到一个新层次,拓展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龙岩市位于福建省西部,通称闽西,东临厦门、漳州、泉州,南接广东梅州,西邻江西赣州,北连三明,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是福建内地距离沿海最近的邻海城市,也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延伸两翼、对接“长三角”、“珠三角”、纵深推进、连片发展的重要通道。龙岩已经从传统概验上的山区成长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中产业具有较大潜力的重要区域。 近年来,龙岩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和扩大对外开放,坚持围绕发展抓产业、围绕产业抓项目、围绕项目抓服务、围绕项目造环境,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综合实力稳步增强。使便利的交通条件、优越的资源条件得到充分显示,产业竞争力日益增强。全面改善的投资环境,令人刮目相看。去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48亿多元,两年来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增长了两倍。今年6月,在福建省投资环境监测评价中,龙岩的评分在福建省居第二位。 龙岩市将通过项目投资洽谈会,建设成为海峡西岸重要的增长极、集聚极、辐射极,在优势、气势、态势、趋势上继续发展,为老区发展、老区人民带来更为美好的日子。 据了解,这次洽谈会龙岩将签约合同项目128项,其中外资项目37项,总投资2亿多美元;内联项目91项,总投资40多亿元人民币。
大余饶日荣的锡制企业 看准市场 独辟蹊径创大业——饶日荣的创业故事 转自:赣南日报 时间:2005年11月17日9:45 他从红土地走来,心藏深浓的乡情乡结,树高千尺不忘根;他从深山中崛起,胸怀远大的创业抱负,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星光大道;他把公司办在家乡,却又能放眼世界,敢与跨国大集团联手合作。10月17日,美国格宁国际投资集团和大余县东宏锡制品实业有限公司,就“锡精细制品及系列矿产品深加工综合扩建工程”正式签订合作协议。这是迄今为止江西省锡制品行业引进的最有影响力的合作项目。创造这个奇迹的,就是赣州市投资协会副会长、大余县政协委员、东宏锡制品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饶日荣。 饶日荣出生于大余县的一户普通人家。1974年毕业于赣州市体育专科学校,1977年在大余县农业局工作,同年恢复高考后,他积极应试,考取了南昌大学。在“旱涝保收”的政府部门工作几年后,不甘平庸的饶日荣坐不住了。1986年,他不顾家人和朋友反对,毅然辞职下海经商。一开始,他从事电子电器经营,做过其他一些生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1995年,他看准“世界钨都”的钨矿储量丰富,开始涉足采矿行业,经过多年奋斗,善于经营的他很快积累了雄厚的资金,遂于2001年创办了大余日荣钨业公司。 近年来,钨砂行情日渐看涨,许多人对钨矿趋之若鹜。就在日荣钨业公司蒸蒸日上的时候,饶日荣却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投资锡资源开发和锡制品生产。这个决定让周围很多人感到不可思议,有些朋友认为,现在钨砂卖得这么火,而你的钨矿势头很好,怎么要去投资搞锡呢?有些亲戚劝他:你钱已挣得不少,事业也红红火火,何苦还要搞得自己这么累?你图什么? 饶日荣的心中早已有了答案。他经多方考察和科学研究,认定国内国际市场对精细锡制品极为需求,锡制品行业极具前景,大有可为。2003年6月,饶日荣独家投资690万美元,在大余县新华工业园选址,创办了东宏锡制品有限公司。公司创办伊始饶日荣即先声夺人,抢占制高点,专门从德国引进无铅自动生产线,从英国引进纳米超细锡粉机。两条全自动生产线均居国际领先水平。公司目前已拥有精选车间、电解车间、粗炼车间和检测中心,分工明晰,功能完备,设备先进,技术精良。公司下属一个占地6平方公里的高锡钨矿原料采掘基地,储量丰富,供应充足。公司还与广东有色冶金学院、江西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联姻,共同致力于打造锡制品一流品牌。目前,公司主要从事高锡钨矿和锡精矿的深加工,生产具有高、精、尖技术含量的不同规格无铅焊锡丝、无铅焊料,已形成含银焊锡条、高抗氧化锡条等系列拳头产品,品种达80余种,年产量达4200吨,产值达2亿元以上。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东宏锡制品实业有限公司严格按照ISO9001国际质量标准管理体系,实行现代公司化运作和规范化管理,已成为江西省锡制品龙头企业,拥有产品免检和自营进出口权。今年8月,该公司生产的“金莲山”牌锡制品荣获中国中轻产品质量保障中心评选的“全国产品质量公证十佳品牌”称号。(邹隆洲)
七旬老太病卧高校门口 校保卫处不知该如何处置 七旬老太病卧高校门口 校保卫处不知该如何处置 转自:赣州晚报 时间:2005年11月7日9:44 11月5日,一名年逾七旬的老太躺在赣南师院师范专科部的校门口昏昏欲睡。她蓬头垢面、双脚溃烂,引来该校师生诸多同情和关注,却让校保卫处的工作人员左右为难。 5日上午12时,记者在位于赣州市楼梯岭的赣南师院师范专科部校门口看见,一名蓬头垢面的老太卧在该校保卫处门前,双脚溃烂,身上爬满苍蝇,异味难闻,身边放着几个装着垃圾的塑料袋,引来出入校门的许多学生同情的目光。据校旁一水果摊主回忆,几年来,这名老太经常衣着整洁地在附近出现。不知为何,近几日开始躺在校门口,靠校内师生的接济度日。 据该校保卫处一工作人员介绍,这名老太已年过70,是章贡区水南镇人。从今年9月开始,老太经常进入该校食堂讨要食物和钱财,校保卫处曾多次与老太沟通,禁止她进校乞讨。老太的家人也曾来学校找过她,后来就不见她的踪影。但从11月3日开始,该老太就蓬头垢面地躺在了校门口,看上去身体状况很差,她也不理人。从5日开始,老太就不顾阻拦进入学校,睡在了保卫处的门口,许多学生纷纷给老太买来水果、食物,她吃饱就睡,但她身上的异味却影响了校园环境。校保卫处工作人员曾给110民警及120急救中心打过电话,但都没有使老人得到妥善安置。如今让校方为难的是,他们也不知该如何待她是好。(记者胡中)
七旬老太病卧高校门口 校保卫处不知该如何处置 七旬老太病卧高校门口 校保卫处不知该如何处置 转自:赣州晚报 时间:2005年11月7日9:44 11月5日,一名年逾七旬的老太躺在赣南师院师范专科部的校门口昏昏欲睡。她蓬头垢面、双脚溃烂,引来该校师生诸多同情和关注,却让校保卫处的工作人员左右为难。 5日上午12时,记者在位于赣州市楼梯岭的赣南师院师范专科部校门口看见,一名蓬头垢面的老太卧在该校保卫处门前,双脚溃烂,身上爬满苍蝇,异味难闻,身边放着几个装着垃圾的塑料袋,引来出入校门的许多学生同情的目光。据校旁一水果摊主回忆,几年来,这名老太经常衣着整洁地在附近出现。不知为何,近几日开始躺在校门口,靠校内师生的接济度日。 据该校保卫处一工作人员介绍,这名老太已年过70,是章贡区水南镇人。从今年9月开始,老太经常进入该校食堂讨要食物和钱财,校保卫处曾多次与老太沟通,禁止她进校乞讨。老太的家人也曾来学校找过她,后来就不见她的踪影。但从11月3日开始,该老太就蓬头垢面地躺在了校门口,看上去身体状况很差,她也不理人。从5日开始,老太就不顾阻拦进入学校,睡在了保卫处的门口,许多学生纷纷给老太买来水果、食物,她吃饱就睡,但她身上的异味却影响了校园环境。校保卫处工作人员曾给110民警及120急救中心打过电话,但都没有使老人得到妥善安置。如今让校方为难的是,他们也不知该如何待她是好。(记者胡中)
液化气价格一路高涨 居民用户生活悄然改变 图 液化气价格一路高涨 居民用户生活悄然改变 图 转自:赣州晚报 时间:2005年11月7日10:8 城区某超市内电磁炉成为很多居民的“新宠”。 ■记者调查 市民希望气价稳定 近段时间,赣州城区液化气价格连连上涨,牵动着许多市民的心。11月2日,14.5公斤瓶装液化气涨至每瓶90元。近日,记者在赣州市区采访了10余位市民,他们多数表示对液化气涨价“有意见”,希望气价能够稳定下来;也有少数市民表示无所谓,“基本可以接受”。被调查者中过半人表示,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还会以烧液化气为主,烧水、煲汤则选择用电。 家住赣州市阳明路的陈女士说,现在市场上瓶装液化气的价格确实有些高,如今她家里做饭、洗澡等都是液化气和电交替使用。一些中低收入的市民表示,今年液化气价涨得太厉害了,让人有点儿招架不住。 ■涨价原因 成本价格一路高扬 就瓶装液化气价格问题,记者11月5日采访了赣州新华煤气公司液化气站的有关负责人。据该液化气站严经理介绍,赣州的液化气都是从九江炼油厂进的,现在进价已达到每吨近6000元,比今年初的每吨3700元涨了近一倍,今年来,进价一路高涨,液化气公司的价格调整是迫不得已的。就现在这个价格,气站也在亏损。 赣州市物价局一负责人说,液化气价格受国际原油价格变化的影响很大,地方上无法及时作出有效的调控。现在赣州市瓶装液化气价格并没有超出规定的差率,主要是受国际原油涨价的影响。从节约的角度考虑,消费者可多渠道地选择能源,厨卫能源消费可天燃气、电、煤、太阳能等多种方式并存。 ■家电市场 厨卫电器销售趋旺 11月5日下午,记者在赣州市区几大商场的电器柜台看到,挑选厨卫电器的市民明显增多。特别是电磁炉、微波炉、电饭锅等小家电购销两旺,很多市民都围在柜台前仔细询问家电的功能及耗电量等情况,选购各类烹饪电器,一些节能的烹饪电器更为抢手。此外,太阳能热水器也卖得比以前更为火暴。 据四平家电超市的大堂经理廖先生介绍,近一段时间以来,电磁炉、微波炉、电饭锅等烹饪家电的销量呈逐渐上升趋势,销量是前几个月的两三倍,其中电磁炉和微波炉卖得最好,周末人多时,电磁炉一天能卖二三十台。来买热水器的市民80%都是选择电热水器,而燃气灶的销量仅为去年的9%。前来选购电器的市民表示,液化气价格上涨是他们转而选购烹饪家电的主要原因。 ■居民用户 用电用煤各有选择 家住红旗大道的廖先生告诉记者,液化气涨价后,他渐渐把家里做饭、烧菜、烧水、煲汤的炊具都改用烹饪电器。他说,使用节能烹饪电器和电热水器后,每天也只多消耗一两度电,比使用液化气划算得多。家住新赣南路71号的温先生今年72岁,老伴69岁,老两口只靠他一个月600元的退休工资维持生活,生活比较拮据。为省钱,他已经不用燃气,而改烧蜂窝煤了。(记者彭雪英)
液化气价格一路高涨 居民用户生活悄然改变 图 液化气价格一路高涨 居民用户生活悄然改变 图 转自:赣州晚报 时间:2005年11月7日10:8 城区某超市内电磁炉成为很多居民的“新宠”。 ■记者调查 市民希望气价稳定 近段时间,赣州城区液化气价格连连上涨,牵动着许多市民的心。11月2日,14.5公斤瓶装液化气涨至每瓶90元。近日,记者在赣州市区采访了10余位市民,他们多数表示对液化气涨价“有意见”,希望气价能够稳定下来;也有少数市民表示无所谓,“基本可以接受”。被调查者中过半人表示,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还会以烧液化气为主,烧水、煲汤则选择用电。 家住赣州市阳明路的陈女士说,现在市场上瓶装液化气的价格确实有些高,如今她家里做饭、洗澡等都是液化气和电交替使用。一些中低收入的市民表示,今年液化气价涨得太厉害了,让人有点儿招架不住。 ■涨价原因 成本价格一路高扬 就瓶装液化气价格问题,记者11月5日采访了赣州新华煤气公司液化气站的有关负责人。据该液化气站严经理介绍,赣州的液化气都是从九江炼油厂进的,现在进价已达到每吨近6000元,比今年初的每吨3700元涨了近一倍,今年来,进价一路高涨,液化气公司的价格调整是迫不得已的。就现在这个价格,气站也在亏损。 赣州市物价局一负责人说,液化气价格受国际原油价格变化的影响很大,地方上无法及时作出有效的调控。现在赣州市瓶装液化气价格并没有超出规定的差率,主要是受国际原油涨价的影响。从节约的角度考虑,消费者可多渠道地选择能源,厨卫能源消费可天燃气、电、煤、太阳能等多种方式并存。 ■家电市场 厨卫电器销售趋旺 11月5日下午,记者在赣州市区几大商场的电器柜台看到,挑选厨卫电器的市民明显增多。特别是电磁炉、微波炉、电饭锅等小家电购销两旺,很多市民都围在柜台前仔细询问家电的功能及耗电量等情况,选购各类烹饪电器,一些节能的烹饪电器更为抢手。此外,太阳能热水器也卖得比以前更为火暴。 据四平家电超市的大堂经理廖先生介绍,近一段时间以来,电磁炉、微波炉、电饭锅等烹饪家电的销量呈逐渐上升趋势,销量是前几个月的两三倍,其中电磁炉和微波炉卖得最好,周末人多时,电磁炉一天能卖二三十台。来买热水器的市民80%都是选择电热水器,而燃气灶的销量仅为去年的9%。前来选购电器的市民表示,液化气价格上涨是他们转而选购烹饪家电的主要原因。 ■居民用户 用电用煤各有选择 家住红旗大道的廖先生告诉记者,液化气涨价后,他渐渐把家里做饭、烧菜、烧水、煲汤的炊具都改用烹饪电器。他说,使用节能烹饪电器和电热水器后,每天也只多消耗一两度电,比使用液化气划算得多。家住新赣南路71号的温先生今年72岁,老伴69岁,老两口只靠他一个月600元的退休工资维持生活,生活比较拮据。为省钱,他已经不用燃气,而改烧蜂窝煤了。(记者彭雪英)
古驿会馆聚亲人 世界客属第20届恳亲大会回眸 古驿会馆聚亲人 世界客属第20届恳亲大会回眸 转自:赣州晚报 时间:2005年10月28日11:1 全球客家 天府情缘 ——世界客属第20届恳亲大会回眸记者幸跃凌 李传材 摄影报道“梦圆成都”开幕式晚会现场客属代表步入会场向来宾行客家作揖礼身着古装恭迎嘉宾下届世客会主办方台北市代表接过会旗我市代表演唱赣南客家山歌陇仪客家歌舞《九道拐》祭龙仪式气势威武民俗表演精彩纷呈洛带古镇喜气洋洋 巴山蜀水,召唤五洲客属;古驿会馆,凝聚四海亲人。世界客属第20届恳亲大会于10月14日在成都顺利落幕,但盛会成功的喜庆气氛仍久久萦绕在客家人的心头。全球客家乡亲期待着明年在台北再度相聚。 世客会期间,近4000名全球客属代表在中国西部客属重镇成都,听客家乡情报告,看民俗民艺表演,观客属重镇风采,领略客家文化、巴蜀文化的魅力,感受客家乡亲的亲情友情。寻根祭祖,恳亲联谊,共谋客家事业发展。 在龙泉驿区洛带古镇举行的“天下客家欢聚洛带”恳亲联谊活动,把代表们的思绪带回到三百年前“湖广填四川”客家人迁徙的艰辛岁月。迎着“客家走廊”两旁欢迎的人群走进古镇,这里听到的是原汁原味的客家乡音;体味到的是浓浓的客家乡情;看到的是当年客家人生产、生活、娱乐的场景。而别具客家特色的街巷、店铺和会馆,置身其间,给人真正回“家”的感受,使人不愿惜别。 这里以一组图片来回眸世客盛会盛景。
古驿会馆聚亲人 世界客属第20届恳亲大会回眸 古驿会馆聚亲人 世界客属第20届恳亲大会回眸 转自:赣州晚报 时间:2005年10月28日11:1 全球客家 天府情缘 ——世界客属第20届恳亲大会回眸记者幸跃凌 李传材 摄影报道“梦圆成都”开幕式晚会现场客属代表步入会场向来宾行客家作揖礼身着古装恭迎嘉宾下届世客会主办方台北市代表接过会旗我市代表演唱赣南客家山歌陇仪客家歌舞《九道拐》祭龙仪式气势威武民俗表演精彩纷呈洛带古镇喜气洋洋 巴山蜀水,召唤五洲客属;古驿会馆,凝聚四海亲人。世界客属第20届恳亲大会于10月14日在成都顺利落幕,但盛会成功的喜庆气氛仍久久萦绕在客家人的心头。全球客家乡亲期待着明年在台北再度相聚。 世客会期间,近4000名全球客属代表在中国西部客属重镇成都,听客家乡情报告,看民俗民艺表演,观客属重镇风采,领略客家文化、巴蜀文化的魅力,感受客家乡亲的亲情友情。寻根祭祖,恳亲联谊,共谋客家事业发展。 在龙泉驿区洛带古镇举行的“天下客家欢聚洛带”恳亲联谊活动,把代表们的思绪带回到三百年前“湖广填四川”客家人迁徙的艰辛岁月。迎着“客家走廊”两旁欢迎的人群走进古镇,这里听到的是原汁原味的客家乡音;体味到的是浓浓的客家乡情;看到的是当年客家人生产、生活、娱乐的场景。而别具客家特色的街巷、店铺和会馆,置身其间,给人真正回“家”的感受,使人不愿惜别。 这里以一组图片来回眸世客盛会盛景。
市物流中心即将建成 市物流中心即将建成 转自:赣南日报 时间:2005年10月13日10:3 本报讯 潘昌斌、记者谢满生报道:10月11日,记者从有关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市物流中心将于本月18日建成。 市物流中心位于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南北大市场区域,围绕把赣州建设成为赣粤闽湘四省现代网络体系的重要枢纽和节点城市的目标,市物流中心将成为我市物流产业未来10年的建设重点之一,其功能主要为展示、交易、仓储、流通加工、城市配送、公路货运配载等,它将是我市未来物流园区的雏形,承载园区未建成前的大部分物流功能。目前,市物流中心各种基础设施已按要求基本就绪,信息平台已基本完成,已入驻企业80余家。我市物流中心18日正式启动 转自:赣州晚报 时间:2005年10月12日9:52 本报讯 实习生彭昆华、见习记者明心武报道:昨日,记者从市物流中心启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经过各有关部门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市物流中心将于10月18日正式启动,区域定在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南北大市场。 据了解,物流服务体系建设是我市“十大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和探索,受到了物流企业以及需要物流服务的企业的普遍欢迎,也引起了各级政府对现代物流的高度重视。到目前为止,市物流中心的各种基础设施展示、交易、仓储、流通加工、城市配送、公路货运配载等物流功能基本就绪,信息平台也基本完成,已入驻企业80余家。 在发布会上记者还获悉,涉及货运业务管理的交通运管、地税、稽征、工商、交警等部门,将在10月15日前后进入市物流中心办公,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其中市交通局对新开业的物流企业的营运手续做到随到随办,并推出除车辆运输管理费及办证工本费外,不收取其他任何费用等优惠政策;市工商局给予物流中心启动3个月试营业期,入驻企业从优核定工商管理费;市地税局对搬迁经营户的证照,费籍变更收取工本费用,免收其他费用;赣州稽征分局对入驻市物流中心的货运企业新增或外省(市、区)转入车辆实行养路费“缴二开三”的优惠举措;交警、城管等部门为了支持物流中心,也推出了相应优惠政策。
赣龙铁路首趟客列昨正式开行 图 赣龙铁路首趟客列昨正式开行 图 转自:赣州晚报 时间:2005年10月12日9:50 赣龙铁路首趟客列昨正式开行赣州至漳平途经24个站 见站即停 全程票价23元1.“孩子,来摸摸火车。” 特约记者肖承明 张文斌 摄2.“咦,动了。” 记者钟凯 摄3.“我坐上了首发列车。” 记者钟凯 摄 本报讯 钟斌、记者钟凯报道:昨日上午9时40分,赣龙铁路正式开行的首趟旅客列车——赣州至漳平8317次普通旅客列车徐徐驶离赣州火车站,经8小时20分钟的安全运行,于下午6时整到达终点福建省漳平市。 据了解,赣龙铁路是国家重点工程,西起京九铁路赣州东站,经赣州市的赣县、于都、会昌、瑞金等县(市),穿越武夷山脉进入福建境内,经长汀、连城、上杭,至龙岩,全长297公里,于2001年12月8日开工,2004年12月30日全线铺通。今年4月1日开通货运业务。赣州至漳平旅客列车是赣龙铁路开通以来首趟正式运营的旅客列车,全程347公里,票价23元。其中江西境内途经赣州东、茅店、罗坳、于都、黄麟、西江、石门圩、瑞金共9个站,赣州至于都票价为3.5元,赣州至瑞金票价为9元,赣州至龙岩票价为19元。全程途经24个站,每站均上下旅客,为沿线群众提供了“公交车式”的服务。 昨日开行的这趟首发列车共挂8节车厢,在赣州站上车的旅客308名,沿途于都、瑞金、冠豸山搭乘旅客600余名,累计发送旅客近千人。由于其票价低廉,深受沿途百姓的欢迎。福州客商赵榕光告诉记者,他经常往返于赣州和龙岩之间,坐汽车单程票价要78元,坐这趟车只要19元,省了近60元,真是安全、快捷又实惠。 记者注意到,沿线许多群众扶老携幼争相来观看首趟旅客列车,有的甚至特地购票乘坐这趟车,亲身感受列车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会昌县西江镇近千群众还在车站敲锣打鼓,喜迎列车路过家门口。 记者在列车上观察到,虽然这趟车是普通旅客列车,但方方面面的工作还是很到位,车上设置了茶水桶、药品箱和针线包等便民物品,车内卫生整洁,上下旅客井然有序。列车长李雪萍介绍,该趟列车共有7名列车员、1名乘警,上岗前进行了一个多月的专业培训。
“家电巨鳄”进军虔城 赣州国美“十·一”开业 “家电巨鳄”进军虔城 赣州国美“十·一”开业 转自:赣南日报 时间:2005年9月23日10:32   本报讯 特约记者李禾丰、记者李传材报道:作为全国商业连锁亚军、中国家电零售连锁第一名的国美电器将进军赣州家电市场,国美赣州永信家电商城将于10月1日正式开业。  成立于1987年的国美电器,经过18年的奋力打拼,已发展成为中国目前最大的家电零售连锁企业,在全国的88个城市拥有直营店330多家,4万多名员工;2004年,国美电器以238.8亿元的年销售业绩再次蝉联国家商务部商业连锁30强家电连锁榜。在18年的经营实践中,国美形成了独特的商品、价格、服务、环境四大核心竞争力,所经销的商品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消费类电子产品,采取大单采购、买断、包销、订制等多种适合家电经营的营销手段,保证了国美家电的价格优势和“低价英雄”的美誉。  国美赣州永信商城是江西鹏润国美电器有限公司麾下的全国二级市场,商城分彩电、冰箱、空调等七大区域,有600多个家电品种、12000多种商品。开业期间将有总值超过5000万元的特价机和各种优惠赠送。国美进入赣州,将带来新一轮家电市场的重新洗牌和价格、服务大战,它将成为我市家电最大的卖场和家电最新产品的展示场,让家电消费者享受到优惠的价格和良好的服务。
大余县激活传统产业潜能 制衣产业集群优势尽显 大余县激活传统产业潜能 制衣产业集群优势尽显 转自:赣南日报 时间:2005年9月13日9:50   本报讯 见习记者叶兰青报道:大余县牢固树立集约发展的思路,激活传统产业潜能,以产业链和关联度招商,全县制衣产业集群优势尽显。目前,该县拥有大型制衣加工企业28家,厂房面积3.2万平方米,熟练技工6000余人,今年1至8月实现销售收入1.53亿元,95%以上的产品出口到欧美市场。  大余制衣业在上世纪90年代有过鼎盛时期。近年来,面对珠三角加工制造业向内陆省份转移的有利时机,该县发挥靠近珠三角的区位优势、本土资源优势和低成本优势,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建设以新世纪工业小区、新华工业小区为龙头的大余工业园作为承接平台,重点吸引珠三角的制衣、制鞋、针织等产业北上,形成集聚效应,以降低资源消耗和投资成本。该县还十分重视为北上制衣企业提供配套环境,围绕产业重点主动承接沿海相关产业、上下游产品生产企业等配套企业的内迁,加快引进纺丝、织布、漂染、拉链企业,引进服装设计人才和设计加工新技术,形成大型核心企业与中小配套企业紧密联系的分工协作关系,力争把大余建成江西最大的夹克、羽绒衣加工基地。香港某客商来到大余考察制衣业,看到该县制衣业基础雄厚,有一大批熟练员工,还有与之匹配的绣花厂、印花厂、拉链厂、漂染厂等配套厂商,同比可降低生产成本15%至20%。该客商当即拍板决定投资1000万美元创办励佳针织有限公司,生产的各类高档针织毛衣全部销往欧美地区。同时,这个香港客商还牵线搭桥,引荐制衣针织项目6个,总投资额4600万元,拉动产业上台阶。  由于大余制衣业起步早,培育造就了一大批制衣熟练车工,拥有一支较为成熟的管理队伍,20多家企业厂长和业务主管基本是原国有制衣企业的负责人或技术骨干。该县根据沿海产业梯度转移和产业发展需求,在全县范围内实施“公民职业化工程”和“农民知识化工程”,采取与企业、行业或与外地职校联办等有效形式,大力开展制衣电车工、针织车、缝纫等专业技能培训,造就大批熟手员工,并在外设立了一批固定招工点,定点定向招收大批外地制衣工人,以满足外企用工需求。
赣南浮桥[组图] 赣南浮桥[组图] 1.赣州建春门浮桥2.开桥通船3.有时也当跳水台4.原赣州西河浮桥5.南康三江浮桥 赣州城的浮桥自古有之。有明确记载的最早浮桥是原西门浮桥,古称“知政桥”,它是北宋熙宁年间(1068至1077年)虔州知军刘瑾始先建造。赣州现存的建春门浮桥,原称“惠民桥”,它是南宋著名文学家、《容斋随笔》的作者洪迈在乾道年间(1165至1173年)任赣州知军时始建。 浮桥,古称“浮梁”。一般多架设在比较宽阔的江面,它由数只木船排列,上铺木板,形成一组桥面。将若干组桥面排列,相互间用竹缆铁锚连接固定形成跨江浮桥,行人车马即从上而过。浮桥最大的优点是简单方便,水涨船高。但它的缺点是桥面切断了江面航道的交通。所以,浮桥每天要定时“开桥”,届时管桥人解开几组桥面的缆结,撑开航道上的桥面,让浮桥两侧的船只通过。赣州建春门浮桥就是这样,每天上、下午定时开桥。 赣南最长的浮桥是东河浮桥,桥的浮船曾达116只,铁锚58口,贯桥杉板有300块。难怪明代一位葡萄牙人来到赣州,见到宏伟壮观的赣州浮桥时情不自禁地叹道:“全世界建筑工人数中国的第一”。不过,由于长大的浮桥是依靠铁锚来固定它的位置,遇到爆发的大洪峰,或涨大水时,很容易冲跨桥船;或因水太深、太急而被迫收桥,中断江面交通。 古代,赣南各县都有浮桥,它们大多数架设在县城旁边,少数在宽阔江面的集镇旁。这些浮桥除了小部分属民间捐修外,大多数是官府修建。如:赣州的东津桥(建春门浮桥)、西津桥(原西河浮桥)、中书桥(原西津门外浮桥)、南桥(原南河浮桥)、留公桥(原东门外浮桥),南康城外的原通济桥,大余城南门外的原横浦桥,上犹城东的原惠政桥、城南的原济川桥,瑞金南门外的原云龙桥等桥都是官府出资修建。 浮桥的桥头,还往往是官府收税和盘查行人的卡口。来往的船只停泊在浮桥两侧,船主或货主必须上到桥头向官府纳税,才开桥准予通行。过桥进城的商人也同样在桥头向官府交纳货税。在赣州建春门浮桥的东头,古代就设有官府的税卡。笔者多年前曾在桥东头旁发现明代官府立卡收税的告示铁柱。前几年,又将铁柱挖出,重新立于桥头不远的码头边原地保存,为赣州增添一景。(张嗣介 兰建民 黄新明 李传材/图 张嗣介/文)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