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杍.
关注数: 38
粉丝数: 222
发帖数: 4,019
关注贴吧数: 53
出事故了,出事故了 多方听取补了一个多月语文,广东二模总成绩比广东一模低了10多分。 语:107→129。 物:96→94(错第1道单选,搞了个中子,实验题单摆小球半径没算进去) 生:96→88(选择没错,大题也没见有错的,不知道咋回事) 英:125→107。(阅读加7选5错7个) 其他两科没变化。 求救求救各位,这英语的阅读各位有没有什么德心技巧。我是词汇量够了,全篇让我翻译出来都行,但我觉得我填这个选项没问题,然后答案填那个选项好像也有道理,导致英语水平都很随缘,有的时候能连着几张试卷只错一两个,但有的时候会变成这样(并且基本做到完形填空就剩一个小时了)
高考物理写文字说明是不是根本就不可能写完? 广二模物理,拿到试卷我一看就知道最后一题肯定有活,正常再写文字说明和由“牛顿第二定律得”,“由能量守恒定律得”,“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那时间包死了,于是我赌一把,不写文字说明 选择20分钟,实验10分钟,第1道大题5分钟,第2道大题8分钟,图卡2分钟,写到这里还剩下30分钟来写最后一道大题,临门一脚最后5分钟写完。 至于为什么有这么多时间,三道大题没一个中文,全都是一行公式一行计算结果一行公式一行计算结果,最后一道大题更夸张,大括号一包含两三个公式直接得最终结果,就这还临门一脚算完,我完全不敢想写文字,说明要花多少时间,再来半个小时差不多,所以写文字说明有个鬼用吗?
广一模出了,物理最后一问那个诗人吗? 刚开始就说真空,我想都没想就忽略了重力,连后面那个说发射过去水平射出也没在意到,写了一半算那个数根号套根号,才发现错了,狂涂狂画,然后才发现原来很简单,结果不出意料还是被扣了,弄了一坨 语文英语又拉了一坨大的, 日常发挥了
我发现凭我匮乏的高中知识,无从下手 我想求一个通解,在已知一系列基础条件的情况下,求任意一段时间之后的安培力(左边那个是电容)
如何在民族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的支点?🤔 rt
各位,这种海军规模在一战不同地区,分别处于什么地位?🤔 战列舰:5艘。 (2艘满载排水量31900吨,最大航速22节,4座双联装380毫米/45倍径主炮,4座双联装炮塔;14门单装150毫米副炮,10门单装88毫米炮,4座600毫米水下鱼雷发射管。侧舷装甲带(最大)330毫米;炮塔(正面)320毫米;指挥塔350毫米;三层装甲甲板,每层厚30-40毫米。) (另外3艘排水量23000吨,最高速度24节,12门280mm/45倍径主炮,6座双联炮塔;12门150mm/45倍径副炮,舷侧单装;16门单装88mm/45倍径防鱼雷艇/防空炮;6座450mm鱼雷发射管,主装甲带300毫米;三层装甲甲板,每层25毫米;炮塔90-280毫米;指挥塔300毫米。) 巡洋舰:14艘 (标准排水量14240吨;航速28节,最大33节。装备有4座双联装203毫米主炮、6座双联装105毫米高平两用炮、6座双联装37毫米高射炮、6门20毫米机关炮和4座三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还有4架水上侦察机。双层装甲甲板,上装甲甲板25~30毫米,主装甲甲板30~80毫米;炮塔正面165毫米,顶部70毫米、侧面70毫米、背面150毫米,炮座150毫米;指挥塔150毫米双层防雷装甲,每层20毫米。) 驱逐舰:28艘 (排水量:1215吨,航速35节,武器装备:主炮:4座单管102mm炮防空:1座单管76mm防空炮,2座单管7.62 mm机枪鱼雷:3 座四联装533mm 鱼雷发射管。装甲厚度10~30毫米。) 潜艇:90艘 (排水量:水下排水量为865吨。航速:水面最高航速为17节,水下最高航速为13节。航程:水上航程为8500海里/10节航速,水下航程为80海里/4节航速。下潜深度:设计下潜深度为150米。 武器装备:装备有7具鱼雷发射管,总计可携带14枚鱼雷,以及一门88mm炮和4挺20mm机枪。)
谈谈大家在小说中见过的dinner情节😆 在我们看小说的时候,一旦作者脑抽写出了一个dinner情节,直接毒翻一大片读者,毫无疑问,这本书的流水肯定要打折扣。 但很明显现在的起点这种现象非常常见,大家发表一下见过的dinner情节,让大伙观摩观摩
中国引入市场经济最合适的时间点是什么时候? 1949建国之后,第一代领导者们通过5年计划把国家大体的重工业框架组建了起来,但直到70年代人民生活水平并未明显改变,各领域相较于当时世界强国差距仍然巨大。 1976,第一任领导班子解散之后,邓公上台,引入了市场经济和雇佣关系等制度,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快速崛起。 那这一步是否走得迟了或早了? ①若是建国五年后便引入市场经济组建公司制,今日是否会发展更上一层楼?又或者1978再晚几年? ②一五计划和民生经济齐头并进是否可行? ③最后,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总结经验,我们是否可以得出一条效率最高、消耗最少、成果最大的现代化之路?是什么? 希望吧里的大佬能给出一点见解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