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6027167 1246027167
关注数: 4 粉丝数: 183 发帖数: 4,646 关注贴吧数: 6
浅谈二人转 二人转是东北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地方戏种,是东北地区老少皆宜的一种民间艺术,是大众的文化。然而,要认真研究它的历史和艺术,比不上国粹——京剧的历史悠久;更比不上安徽黄梅戏、湖南花鼓戏那优美的艺术;也比不上河南豫剧、山东吕剧那么闻名。 二人转的历史只有300多年。早年人们称之谓“蹦蹦”。它的艺术主要靠演员的一招一式的表演。只有两个演员,简易的乐队,不需要笨重的道具和布景,整个家当一个大篷车就可走村串乡,搭个野台子就能唱戏。因此,二人转剧团又称为轻骑队。 旧社会,人们把二人转看做“下九流”,认为唱二人转的没好人,好人不唱二人转。二人转的艺术也不被人们重视,上不了大雅之堂。 解放以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地方戏的领导和培植,特别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二人转的艺术水平和普及率都达到了顶峰。二人转不仅做为一种艺术欣赏,更是教育人、鼓舞人的良好教材。二人转演员必须做到德艺双馨。即要有高超的艺术和表演技能;又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 现在随着电影、电视剧的普及,歌厅舞会的兴起,人们的娱乐兴趣越来越广泛,娱乐圈越来越宽广,二人转的艺术有渐渐失传的危险。目前,二人转表演行业非常萧条,出现了一种不正常现象。真正有水平或有点名望的演员都改行演小品、演电视剧或者去唱流行歌曲了。留在本行的也不正经唱二人转,净搞一些不论不贝的花样子,打扮得不男不女,说话装出一副娘娘腔,一会摆弄摆弄乐器,一会折两个跟头,在不就模仿点歌曲,油嘴滑舌,哪里是在表演,纯粹是在践踏艺术,破坏二人转的名声。人们对二人转产生了厌恶,甚至反感。照此下去,二人转迟早会被挤出演出市场,会被无情的淘汰。 我们应当看到二人转的现状,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应该对二人转这门艺术重视起来,不能允许那些肮脏、低俗的表演继续泛滥下去了。在这改革开放的时代,在这百花争艳的大舞台上,二人转作为国家非物资文化遗产的艺术必须加以保护,必需要发扬光大,在继承的基础上求发展,在继承中求创新。要深入挖掘老艺人,探究传统剧目,保留古老的艺术形式,培植二人转的传承人,是我们的当务之急。要大力培植国有文艺团队,对民间艺人加以规范,增强管理力度,对不健康的毒害人们思想意志的内容坚决封杀,对那些屡教不改的演出团队予以取缔。以此来净化文艺市场,提高人们的艺术修养,使二人转做到教育人、鼓舞人,又能丰富人们业余文化生活的目的。
满族人的姓氏 满族人的姓氏形成于氏族社会,表示同一氏族内的血缘关系。以多音多字为主。而现在的满族人则单音单字。满族人的姓氏为什么有如此变化?本人依据史料整理出满族人祖先姓氏与现在姓氏对照,由于水平所限,难免遗漏。 由于氏族的不断扩大和分裂,满族的姓氏就不断增加。到清朝末年统计,全国满族姓氏约650多个。满族祖先的姓氏有以地名为姓,如:宁古塔,乌苏里,哈达等;有以图腾动物为姓,如:纽古禄,尼玛察,尼莽古等;有以天象季节为姓,如:阿古占,乌席哈齐等;有沿用女真旧姓,如:爱新觉罗,粘,完颜,瓜尔佳,那木都鲁,舒穆禄等;也有的模仿汉族姓氏,如:马佳,章佳等。 满族人的先人女真人入关以后,有的人即使用满族姓氏,又使用汉族姓氏。特别是辛亥**(格明)以后,“反满排满”风潮激烈,满族人为了生存,纷纷冠以汉姓,更名易籍。 首先介绍一下满族的八大姓氏:1.“佟佳氏”冠以汉姓为“佟”;2“瓜尔佳氏”冠以汉姓为“关”;3.“马佳氏”冠以汉姓为“马”;4.“索绰罗氏”冠以汉姓为“索”;5.“齐佳氏”冠以汉姓为“齐”;6.“富佳氏”冠以汉姓为“富”;7.“纳喇氏”冠以汉姓为“那";8.“纽古禄氏”冠以汉姓为“郎”。 继续介绍其他姓氏,完颜汉姓为“王”;乌古伦汉姓为“商”;德单汉姓为“杜”;女奚汉姓为“郎”;兀沿汉姓为“朱”;蒲察汉姓为“李”;颜盏汉姓为“张”;温迪罕汉姓为“温”;石抹汉姓为“萧”;奥屯汉姓为“曹”;孛术鲁汉姓为“鲁”;移刺汉姓为“刘”;斛勒汉姓为“石”;纳喇汉姓为“康”;夹谷汉姓为“仝”;裴满汉姓为“麻”;尼忙古汉姓为“鱼”;斛准汉姓为“赵";阿典汉姓为"雷";阿里侃汉姓为"何";温敦汉姓为"空";吾鲁汉姓为"惠";抹颜汉姓为"孟";都烈汉姓为"强";散答汉姓为"骆";呵不哈汉姓为"田";乌林答汉姓为"蔡";卜散汉姓为"林";书虎汉姓为"董";古里甲汉姓为"汪";他塔喇汉姓为"唐";赫舍里汉姓为"高、康、赫、何";舒穆禄汉姓为"舒、徐、米、宿、郑";库雅喇汉姓为"胡";喜塔腊汉姓为"图、祝、赵、文、齐";萨古达汉姓为"里、麻、骆、仓、钟、黑、老";萨嘛喇汉姓为"蔡";爱新觉罗汉姓为"金、赵、肇、罗、艾";依尔根觉罗汉姓为"赵、依、伊、佟";暂时介绍到这里,等待后续 朋友,如果您是满族,请查一下你祖先的姓氏。
辛亥革#命后的旗人 在清代,旗人(满族)恃俸饷为生。享有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中的多种特权,是清政#府的特殊群体。除各级政#府官员外,旗人以军警为业,终生享受国家俸禄。如著名的“八旗军”。 辛亥**以后,旗人的社会身份发生了显著变化,原有的优越生活秩序被打乱了。社会上普遍存在着针对旗人的歧视和偏见现象,“排满风”盛行,各地旗人为了生存,被迫乔装打扮,四处逃散。据1911年11月6日《申报》报道,“京师满人得保定失守消息,连日向秦皇岛进发,未逃走的大半改易西装,寄宿东交民巷使馆内”。旗营损毁极为严重,旗人财产多有损失。旗人备受苦涩。民国初期,在机关前来求职的旗人多被淘汰,在学校旗人学生受到民人师生的歧视,在这种民族歧视的政#治氛围下,许多旗人为求自保,主动选择冠姓、更名、易籍。即冠以汉姓,脱离旗籍,加入民籍。 在生活就业方面,除了皇室成员继续享受俸禄外,但标准有所降低,其余旗人必须自食其力。一些王公贵族凭借雄厚的资产,投身经济活动,如开办古玩铺、饭店、茶肆和钱庄等。少数受过较高程度教育的旗人,有机会进入机关、司法、军警等相关部门工作。也有少部分从事文化、教育、艺术等职业。大多数没有文化又无一技之长的下层旗人,只能根据民国《计口授田,旗丁归农》的政策,转耕为农。北洋时期,旗民通婚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据对当时西安155户旗人的调查,没有一家是纯满族家庭。 辛亥**以后,旗人逐渐走上了平民化道路,人口的流动,职业的多元化,居住方式的改变和婚姻形态的变化表明:旗人已从一个高高在上的拥有特权的社会阶层完成了向平民化的转变。
我是你的风筝 我是你手上那只风筝,总想拼命挣脱你手中的线,不愿按照你的牵引飞翔。而当那根线真正断掉了,我被风吹得无处可去的时候,就开始想念那根线,却怎么也找不到了。我仿佛看见了你的风筝线轻轻落在地上,同时也重重的落在我的心里。 我出生那天是你抱着我,对我说:多像你妈妈呀。我张大嘴巴哭嚎,你拍我哄我,我第一次看见你的脸,是一张布满皱纹却让人倍感亲切的脸。你教我说话,扶我走路,辛辛苦苦把我带大。 后来我上了小学,你就开始督促我学习。其实我是不大喜欢你的,我拼命想逃脱你的束缚,可是你紧紧的拉着我,拉着我度过我的小学生活。那时,每天都是你在灯下看着我学习,让我背记烦心的数学公式,使我分外烦躁。那些夜晚,都在我的眼泪和你的期盼中,以及我们印在窗上的黑色背影中静静流过。 我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个晚上,我起床上厕所路过你的房间,你在默默流泪,摊在你手上那张没及格的刺眼的试卷,灯光把你照得那么渺小,你的背已弯了,你的头发白了,原来你已经老了。那一夜,我们共同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那一夜,我发誓,我一定要成功,一定要让你那久违的微笑重回到脸上,我要让你骄傲。 我不知道自己做到了没有,不知道你能否看到我的文字,戴上你的老花镜给我挑错,耐心讲解。 现在,我已经飞走了,飘到远离你的地方。但是,我永远是你的风筝,是系在你心头的那只风筝。对吗?常眠的外婆。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