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山翁 海南山翁
传承、研究海南话。
关注数: 75 粉丝数: 2,350 发帖数: 28,597 关注贴吧数: 13
换香 - 换花 府城是海南最具历史文化底蕴的千年古城,曾是海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琼州府。唐朝贞观元年(627年)设都督府,自宋代至20世纪初,一直都是海南政治文化中心,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府城占天时地利,先进中原文化通过它辐射到全岛。它紧靠大陆,交通方便,大陆人上岛最早卜居地当选府城。自唐至宋,朝中一些大臣学者被谪来琼,大多都在府城驻足过。至明初,大批士子登岛,首选地就是府城,得中原文化风气之先,是府城人文鼎盛的重要原因。府城的街坊小巷尤为特色。如今的府城以文庄路、忠介路为东西轴线,以中山路为南北轴线,构成“十”字轴主要街道,北胜街、绣衣坊、马鞍街等基本保持了古时原有的格局和走向,当时的街道相互贯通,形成了城内的道路网络,素有“七井八巷十三街”之称。 每年的元宵节,这座沐浴了千年风雨的古城都会显得格外热闹。夜幕降临之时,人们纷纷手持鲜花从四面八方赶来,涌到府城的七井八巷十三街。街道上华灯齐放,人流如海,数公里的街区被人群挤得水泄不通,可看可玩可吃的东西数不胜数。熙熙攘攘的人群,红色的玫瑰,粉色的康乃馨,还夹杂着别致的小灯笼,甚至还有毛绒绒的玩偶,伴随着全家幸福、恭喜发财、生意兴隆等一句句熟悉又温馨的吉祥语,相识或不相识的人们用手中的花朵和物品,传递着美好的愿望和衷心的祝福。 但历史上的元宵节府城居民不是换花,而是换香。据载“换香节”的习俗起源唐代贞观年间。唐朝末已经存在元宵张灯结彩、互相换香的活动,宋、元以后一直盛行,换香活动绵延不断。换香蕴含着当地老百姓互换香火,换吉纳祥,发财发丁的寓意,同时意在香火不绝。 关于“换香节”的由来,有许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可能更接近于历史事实,即府城换香节是府城元宵期间民间传统系列活动的一项,府城元宵期间有喝灯(丁)酒、换香(香火)、摘青的习俗,这些活动是环环紧扣的,表现的主题是祈福新的一年财丁两旺。过去人们追求幸福的标准是财丁两旺,多子多福,儿孙满堂。所以在过去的一年内,家族内是否添丁是个重要事情。这一年家族内要是添丁了,就要在元宵节摆丁酒,请族人喝酒吃饭,同时告诉祖先,入祖籍。这时候,大家可以想象那年生女孩的家属或刚娶回来媳妇的家属会怎么想?他们也想来年抱孙子啊!所以就将自家的香火到添丁的家庭那边去换香火,祈求借福生个男丁延续香火,换香的习俗就是这样产生的。
为何弘扬传统文化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重德行、贵礼仪,在世界上素来享有盛誉。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始终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道德根基和思想基础,始终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形成和发展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从口头传承到文字记载,内容博大而精深。优秀的民族文化既是民族振兴的精神动力,又是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基础。 在经济全球化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并结合时代特点加以创新,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进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辉煌灿烂、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其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诸多道德理念,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我们在新时代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思想养分。 深入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精髓,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对于凝聚全社会的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一个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文明之林享誉千年,在于它独特而充满魅力的文化。放眼河山,黄鹤楼依然耸立、紫禁城仍旧巍峨;长江水依然奔流到海、武昌鱼仍是中华名菜;山东有孔庙、敦煌有石窟;李白的文字、纳兰的故事、苏轼的词谱成了“明月几时有”的乐章;清茶,水酒,依然论英雄。 细细数来,民族文化,始终在我们身边,息息相关。旅游,有古城的瑰丽;武侠,有诗仙的豪情;一茶一饭,有中国五千年茶文化、食文化的深刻积淀。借助这样无刻不在的平台,五千年文化的源远流长,可以成为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弘扬的出发点。多一分细心和探究,可以在点点滴滴间渐渐还原历史的足音,滕王阁的解说里有“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蓬勃气势、莫高窟的壁画上既篆刻着一段历史的奇绝工艺完美想象,也写下了另一段历史的落后与愚昧。 走近历史,了解历史,文化,是最好的窗口。我国是世界文明发源地之一,是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在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积淀成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各异质文明空前冲突和融合的过程中,只有民族的文化才是具有生命力的文化、个性的文化,也才是世界性的文化。 我国的传统美德无论在哪个朝代都被统治阶级强调,同时也被广大人民所认可,因此我认为,要在大学中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我们是有优势的,而现在首先就是要“固本”,即要倡导传统文化及美德的教育。 这有两个必要,第一,要培育民族精神,首先必须要了解自己的民族、民族的历史,以及千年来的精神传承。第二,中国传统文化本身虽然不可能再度直接成为新文化,但其内在的基本文化精神却可以经过批判、改造、继承、弘扬而再度成为新的民族精神的生长点。 中华民族拥有了一个巨大的精神宝库,古代的神农尝百草、大禹治水、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民族精神,现代有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鲁迅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青藏高原精神、抗洪精神精神等等。所有这些构成了蔚为壮观的精神群体,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旋律。我们培育民族精神必须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并且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特质,寻找到本位。 此外,面对现今如此纷杂的社会,各种思潮不断涌现,改革开放固然带来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思想文化,同时也给国内外企图破坏我国发展进程的势力有可乘之机,而正处于世界观形成期的青年人善于接受新文化,同时也容易被不良文化所侵害,形成错误的世界观、方法论。 因此,在教育中强调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美德,使学生们先做到内心世界的充实,有了民族底气,有了文化底蕴,面对各种文化的渗透,才不会迷失方向,丧失中国人的本色。(网摘)
首页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