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的鼓舞 似的鼓舞
关注数: 197 粉丝数: 287 发帖数: 7,836 关注贴吧数: 15
太绥高铁最新进展 太原至绥德高速铁路勘验设计进入冲刺阶段 太绥铁路东起山西太原市,西经吕梁市,终至陕西榆林市绥德县,沿线地形、地质条件复杂,设计团队在统筹考虑线、站方案的同时,还需兼顾沿线众多环境敏感区。与此同时,不良地质特别是采空区分布范围广,山区选线难度大,对地质选线和防灾减灾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 太绥高铁新建线路起自太原枢纽阳曲西站,经由山西省太原市和吕梁市后跨越黄河,在陕西省榆林市境内接入规划延榆鄂高铁绥德西站,正线全长296.33公里,设计时速为每小时350公里。 山西省境内240.98公里,其中太原段70.98公里,吕梁段170公里,吕梁段投资约310亿元,建成后吕梁至北京通达时间将由现在的5小时缩短至2小时30分。 项目建成后,绥德至北京的旅行时间预计将缩短至3小时之内,大大拉近了榆林与北京的时空距离。 为配合内业设计,集团公司同时派出太原队和吕梁队两支勘测队伍。从太原一路穿越山峦纵横的吕梁山区,最后到达绥德县沟壑遍布的黄土高原,太原队、吕梁队在技术队长闫学成和王俊东的带领下,各专业协调配合,深入勘测现场实地调查研究,与各有关部门积极沟通,努力稳定线、站位方案,优化桥、隧结构设计。目前,外业勘测工作正在有序开展,各专业认真落实过程指导意见,结合现场调查结果,进一步优化现场设计,为“五一”假期后的中检工作做好准备。 太绥铁路设计团队积极沟通、相互配合。在大家共同努力下,目前太绥铁路勘察设计工作进展顺利。太绥项目团队将继续推进项目后续设计工作,为太绥铁路早日开工建设贡献力量。
厚几集团签约山西吕梁商业步行街合作业务 4月30日,北京厚几集团高级副总裁李勇刚代表厚几集团与吕梁万达商业综合体投资方签订了商业步行街服务合作协议,厚几集团凭借丰富的城市商业综合体“顶层策划、投资测算,产品研发、商业规划、标准制订、招商运营”等方面的专业经验,受到了合作方的充分认可。 多年来,厚几集团以“先人后己,厚人厚几”为经营理念,在商业产品方面追求卓越和极致,在项目合作方面,为合作方提供了商业步行街产品“投、建、招、销、营”五位一体的专业化解决方案。吕梁万达商业综合体投资方与厚几集团发展理念高度一致,因疫情原因,双方经线上多轮深度沟通后,合作投资方对厚几集团商业团队一流的专业度极度认同,并以此为契机,在双方未见面的情况下就迅速签订协议并达成多个业务版块的全方位合作。 据悉,吕梁万达商业综合体总体建筑面积约36万方,包含城市购物中心、商业步行街、星级酒店、高档公寓、住宅多个产品线,项目位于吕梁新区核心位置,意在打造吕梁市首屈一指的城市商务中心,为市民提供一个集“社交、文化、生活、科技、体验”为一体的城市中心,引领城市消费体验、生活品质升级,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最终实现新吕梁、新体验、新生活的项目愿景,本项目预计2024年10月全面开业。
银川至太原高速铁路项目迎来重要进展!】银川至太原高速铁路项目 银川至太原高速铁路项目迎来重要进展!】银川至太原高速铁路项目迎来重要进展!11月12日,自治区发展改革委采取线上方式,组织召开银川至太原高速铁路预可行性研究专家评审会。标志着这一重大项目前期研究工作取得初步成果,为项目早日纳入国家相关规划提供了重要的支撑性材料和依据。   自我区提出将于“十四五”时期实施包括银川至太原高速铁路项目在内的“十大工程项目”以来,我区科学规划每个工程项目的推进时间表、路线图,全力推动“十大工程项目”落实落地。在银川至太原高速铁路预可行性研究专家评审会上,设计单位中铁第一勘查设计院就新建银川至太原高速铁路预可行性研究作汇报,经评审专家分组讨论研究,汇总形成了专家评审意见。   专家认为,本项目是贯彻落实“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区域协调发展”等国家战略的迫切需要,是响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构建绿色高效运输方式的重大措施,是落实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完善铁路网布局和构建青银高标准客运通道的重点工程,推进项目尽早启动实施具有重大意义。   经过讨论,专家一致认为项目设计方案总体可行,线路走向方案合理,建议争取将银川至绥德段尽快纳入国家相关规划中,结合路网规划、客流密度下阶段研究太原至绥德、绥德至银川分段实施的可能性。同时,从项目概况、建设必要性及功能定位、运量预测、建设方案、主要技术标准、运输组织、建设工期及投资与估算、资金筹措及资金评价八个方面提出书面意见,对完善项目设计方案提出了好的建议。(宁夏日报记者 杨晓秋)
银太高铁最新进展近日,宁夏发改委官网发布了“关于自治区政协十 银太高铁最新进展 近日,宁夏发改委官网发布了“关于自治区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004号提案答复意见的函”,答复函中提到(摘录主要内容): 一.太绥段已列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预计十四五期间开工建设。 二.银绥段已列入宁夏十四五“十大工程”,自治区相关领导亲自包抓推进。 1.走向、时速等:按照规划目标,银川至太原高铁起自宁夏银川市,经盐池进入陕西北部,与既有太中银铁路平行前行,在绥德接入已列入规划的太原至绥德高铁,引入太原。高铁拟按时速350公里建设,新建线路长度约420公里,总投资估算约525亿元,其中宁夏境内线路长约151公里,投资估算约188亿元。 2.进度及国铁集团回函:今年以来,我委在自治区领导的带领下多次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铁集团对接沟通项目情况,制定了前期工作推进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并联合设计单位启动了项目预可研工作。同时为取得沿线省份支持,分别赴山西、陕西两省对接,两省均表示与宁夏共同推进项目建设,于6月8日联合陕西省发展改革委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铁集团上报了《关于银川至太原高速铁路(银川至绥德段)纳入国家规划事宜的请示》,争取将项目尽早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或铁路“十四五”发展规划,“十四五”期间开工建设。国铁集团回函表示:按照《关于进一步做好铁路规划建设工作的意见》(国办函[2021]27号)要求,建议先充分利用既有通道能力,待国家安排开展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修编调整时,将会同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统筹考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运输需要、相邻路网建设、太中银铁路运量增长及能力利用、资金筹集等,深入研究规划必要性。 3.下一步工作:我委将抓紧开展银川至太原高铁项目预可研报告制工作,同时继续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铁集团对接汇报,进一步与陕西、山西省对接沟通,形成合力,加大项目前期进力度,争取将项目早日纳入规划,尽快实施。
官宣:银太高铁最新进展来了(太原—绥德段预计“十四五”开工, 官宣:银太高铁最新进展来了(太原—绥德段预计“十四五”开工,银川—绥德段国铁集团回函了) 近日,宁夏发改委官网发布了“关于自治区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004号提案答复意见的函”,答复函中提到(摘录主要内容): 一.太绥段已列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预计十四五期间开工建设。 二.银绥段已列入宁夏十四五“十大工程”,自治区相关领导亲自包抓推进。 1.走向、时速等:按照规划目标,银川至太原高铁起自宁夏银川市,经盐池进入陕西北部,与既有太中银铁路平行前行,在绥德接入已列入规划的太原至绥德高铁,引入太原。高铁拟按时速350公里建设,新建线路长度约420公里,总投资估算约525亿元,其中宁夏境内线路长约151公里,投资估算约188亿元。 2.进度及国铁集团回函:今年以来,我委在自治区领导的带领下多次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铁集团对接沟通项目情况,制定了前期工作推进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并联合设计单位启动了项目预可研工作。同时为取得沿线省份支持,分别赴山西、陕西两省对接,两省均表示与宁夏共同推进项目建设,于6月8日联合陕西省发展改革委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铁集团上报了《关于银川至太原高速铁路(银川至绥德段)纳入国家规划事宜的请示》,争取将项目尽早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或铁路“十四五”发展规划,“十四五”期间开工建设。国铁集团回函表示:按照《关于进一步做好铁路规划建设工作的意见》(国办函[2021]27号)要求,建议先充分利用既有通道能力,待国家安排开展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修编调整时,将会同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统筹考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运输需要、相邻路网建设、太中银铁路运量增长及能力利用、资金筹集等,深入研究规划必要性。 3.下一步工作:我委将抓紧开展银川至太原高铁项目预可研报告制工作,同时继续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铁集团对接汇报,进一步与陕西、山西省对接沟通,形成合力,加大项目前期进力度,争取将项目早日纳入规划,尽快实施。
官宣:银太高铁最新进展来了(太原—绥德段预计“十四五”开工,银 官宣:银太高铁最新进展来了(太原—绥德段预计“十四五”开工,银川—绥德段国铁集团回函了) 近日,宁夏发改委官网发布了“关于自治区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004号提案答复意见的函”,答复函中提到(摘录主要内容): 一.太绥段已列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预计十四五期间开工建设。 二.银绥段已列入宁夏十四五“十大工程”,自治区相关领导亲自包抓推进。 1.走向、时速等:按照规划目标,银川至太原高铁起自宁夏银川市,经盐池进入陕西北部,与既有太中银铁路平行前行,在绥德接入已列入规划的太原至绥德高铁,引入太原。高铁拟按时速350公里建设,新建线路长度约420公里,总投资估算约525亿元,其中宁夏境内线路长约151公里,投资估算约188亿元。 2.进度及国铁集团回函:今年以来,我委在自治区领导的带领下多次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铁集团对接沟通项目情况,制定了前期工作推进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并联合设计单位启动了项目预可研工作。同时为取得沿线省份支持,分别赴山西、陕西两省对接,两省均表示与宁夏共同推进项目建设,于6月8日联合陕西省发展改革委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铁集团上报了《关于银川至太原高速铁路(银川至绥德段)纳入国家规划事宜的请示》,争取将项目尽早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或铁路“十四五”发展规划,“十四五”期间开工建设。国铁集团回函表示:按照《关于进一步做好铁路规划建设工作的意见》(国办函[2021]27号)要求,建议先充分利用既有通道能力,待国家安排开展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修编调整时,将会同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统筹考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运输需要、相邻路网建设、太中银铁路运量增长及能力利用、资金筹集等,深入研究规划必要性。 3.下一步工作:我委将抓紧开展银川至太原高铁项目预可研报告制工作,同时继续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铁集团对接汇报,进一步与陕西、山西省对接沟通,形成合力,加大项目前期进力度,争取将项目早日纳入规划,尽快实施。
太绥高铁估计又要延缓了。宁夏开始启动银太高铁全线预可研了。 银川至太原高速铁路启动预可行性研究招标 8月17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发改委发布了《银川至太原高速铁路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项目竞争性磋商采购公告》,项目即将启动预可研报告编制工作,将为项目启动规划和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招标公告主要内容如下: 受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交通项目发展中心委托,宁夏融成招标代理有限公司对银川至太原高速铁路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项目( NXRC 采招字2021-017)组织进行竞争性磋商采购,现欢迎合格的供应商前来磋商。 一、项目基本情况 采购计划编号:2021NCZ001714 项目编号:NXRC 采招字 2021-017 项目名称:银川至太原高速铁路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项目 预算金额(元):850000.00 最高限价(如有):850000.00 资金来源:2021年自治区预算内统筹投资重大项目前期费 二、服务要求 1、服务内容: 银川至太原高铁预可行性研究 2、项目概况: 银川至太原高铁西起宁夏银川市,经陕西定边、靖边、横山、绥德县至山西太原市。线路长约620km,宁夏境内约150km。 3、研究深度: 符合《铁路建设项目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和设计文件编制办法》(TB10504-2018)和国家铁路局相关设计规范的要求及《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单位关于进一步做好铁路规划建设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函〔2021〕27 号文件)相关精神要求。 4、研究主要内容: 按照国家规划及相关政策要求,分析本项目的功能定位、建设必要性;科学预测青银通道内的客货运量水平、提出合理的建设时机;重点研究项目的建设方案、线路走向方案、枢纽方案及技术标准;确定专业设计原则并估算工程投资、进行投资效益分析,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按照初步规划思路,银川至太原高铁西起银川市,跨黄河东行,经苏银产业园、宁东、盐池进入陕西省北部,沿既有太中银通道前行,经定边接西安至太原高铁后进入山西,引入太原南站。 主要技术标准为双线,设计速度目标值350公里/小时。力争十四五期间开工建设。 建成通车后,将成为宁夏通往京津冀地区和山东半岛最快捷的铁路通道,与陕西、山西、山东等人口大省相连接,缩短银川至北京以及东部地区的运行时间。 届时,银川至北京的旅行时间在4.5小时左右,银川至雄安新区的旅行时间将在4小时以内,银川至青岛旅行时间将在8小时左右,同时能释放既有太中银铁路货运能力,带动宁夏乃至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银川至太原高铁与太原至石家庄、石家庄至济南、济南至青岛等高铁组成的青银高铁通道,将填补区域高铁空白。 根据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青银通道太原至绥德段按照高铁建设;绥德至银川段利用既有太中银铁路,时速最高只能达到160公里,成为高铁通道“中梗阻”,银川至太原高铁的建设修建将提升本段乃至青银通道全段的铁路运输能力,构建一条时速350公里的青银通道,不仅有利于沿线周边城市发展及人员交流,还将进一步完善国家高速铁路网。
中新网山西新闻1月7日电 近年来,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深入贯彻 中新网山西新闻1月7日电 近年来,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生态环保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实施生态优先战略,着眼补齐污染防治短板,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铁腕治污,全力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区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截至2020年底,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71,同比下降12.3%,在全省排名第一,优良天数达303天,优良率达到82.8%。沙会则断面水质达到Ⅲ类,西崖底断面水质达到Ⅲ类,贺家塔断面水质达到Ⅴ类。 科学守护“离石蓝” 近年来,市区频频出现的蓝天白云,空气质量也越来越好了。数据显示,2018年,全区PM2.5年均浓度53ug/m3,同比下降3.6%,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1.4%。全区优良天数250天,在全省排名第二;2019年,市区PM2.5平均浓度3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3%,空气质量优良天气280天;截至2020年底,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71,同比下降12.3%,在全省排名第一,优良天数达到303天,全年未发生重污染天气。 近年来,人民群众对于环境问题的关注日益密切,对于良好环境的企盼日益强烈,让广大群众呼吸上清新空气,享受到蓝天白云,成为了离石区委、区政府坚定不移的目标。为了让离石区的“天更蓝”,区委、区政府以上率下、亲力亲为推进全年环保防治攻坚,市直各部门、各级党委政府盯指标,找差距,强措施,各尽其责,形成齐抓共管的攻坚合力,取得了包括近年来大气环境监测数据第一次达标、成为全省乃至汾渭平原十一个地市大气环境监测数据达标城市、京津冀“2+26”城市范围内唯一一个pm2.5数值达标城市的好成绩。 以“云+物+大数据”的思路实施大气精细化管理项目,运用物联网等技术建设的大气网格化监测系统,是离石区在治气过程中做出的探索。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线上监管平台实现24小时无缝式监管,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有效的技术和数据支撑。与此同时,离石区以推进城乡集中供热全覆盖为突破口,严格管控散煤燃烧,持续整治散乱污企业、露天烧烤,扎实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治。 铁腕治污显成效 2019年10月25日,焦化三厂的正式关停拆除,标志着离石区铁腕治霾打赢蓝天保卫战迈出坚实的步伐。 焦化三厂紧靠市区而建,是一座集洗煤、炼焦为一体的大型焦化企业。虽然企业一直加大环保投入力度,但依然给市区空气质量带来较大影响。焦化厂带来的经济效益要吗?要,人民生活幸福安康要吗?要!资源型城市兴于煤,也困于煤的怪圈,终于显露出来。如何走出困境,离石区相关部门在通过走访、跟进,群众提、集体议等一系列的研讨后,区委区政府终于下了决心。 焦化三厂的关闭只是近年来离石区坚持严打违法与规范执法并重,常态化推进铁腕治污的一个缩影。一次次铁腕行动,不仅治出了成效,也彰显了全区上下对大气污染零容忍、不断改善生态环境的担当和魄力。为进一步加大环境监管执法力度,该区通过开展“四不两直”执法检查,重点对涉水工业企业、入河排污口、黑臭水体等进行地毯式排查检查,加大行政处罚力度,依法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 截至2020年11月30日,累计出动检查人数457人次,检查企业140余家(次),发现违法行为30个,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30家罚款444.575万元。移交区法院执行案件5件,回复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建议书》5份。为补齐生态环境短板,离石区进一步加大力度改造提升煤、焦、铝等传统产业,从根本上解决结构性污染问题。在2019年持续开展的大气污染防治攻坚中,完成离石大土河焦化有限责任公司焦化三厂71万吨的焦化产能关闭淘汰退出;启动大土河焦化有限责任公司焦化项目减量置换搬迁改造工作;全面启动炭化室高度4.3米及以下且运行寿命超过10年的机焦炉淘汰工作;“禁煤区”达到57平方公里…… 精准发力抓攻坚 在推进大气污染防治上,离石区坚持标本兼治,“减煤、转型、治企、控车、降尘”五管齐下,采取超常举措扎实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各项工作落实。通过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深入推进重污染行业结构优化调整、“散乱污”综合整治、工业炉窑;实施散煤清洁化替代,强化煤质管控、深入开展锅炉综合整治,截至目前,全区禁煤区达到57平方公里;今年清洁取暖6824户,取缔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218台,燃气锅炉低氮改造23台;规范机动车排放机构管理,加强车用油品质量监管,推动运输结构绿色化;提升扬尘污染管控水平,推进露天矿山综合整治,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做好降尘整治工作;实行错峰生产减排措施,坚决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 在实施水污染防治上,离石区针对水环境突出问题开展了五大专项行动和七个一批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规范设立企业入河排污口和入河雨水口标识标牌,共设立入河工业废水排污口标志牌18块,入河雨水口标志牌53块。二是开展三川河沿线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排查出雨水、污废水排口142个,其中排查出工业企业雨水排口53个、工业废水排口14个;城区污水处理厂排查出排口1个、废弃排口2个、备用水源排口1个、封堵2个废弃排口;排查出生活污水入河排污口71个,移交住建部门完成整治68个(接入城市污水管网56个,采取截流措施12个),剩余3个正在整治。三是配合市局开展了三川河沿线水污染视频监控设施的选点勘察,共确定了57个监控点位。四是加强三川河水质的日常检查、监测,对沿河污水管网、箱涵进行不间断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向市局和相关部门推送,保证了问题及时解决。五是编制了《离石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六是督促煤矿安装矿井水、生活水在线监测设施26个点位。通过综合整治,离石区水质持续改善,河水越来越清澈。如今该区沙会则断面水质达到Ⅲ类,西崖底断面水质达到Ⅲ类,贺家塔断面水质达到Ⅴ类,全部达到市级考核指标, 在推进土壤污染防治上,离石区加强危险**规范化管理,考核产废单位27户全部达标,截至11月底共转移危险**1007吨;对19户工业固体**堆存场所进行了自主验收;协助开展重点行业关闭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1户;开展重点行业在产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自行监测 2户,自行监测方案已编制完成,待评审通过后进现场开始监测;对吴城镇、信义镇、坪头乡、枣林乡13个村庄进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环保攻坚战正酣,战鼓声声勇向前。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也是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胜之年。离石区将持续保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为全区人民守住“离石蓝”。(王艳刘广尧)
吕梁:较真“一微克”刷新“吕梁蓝” 来源:吕梁新闻网 本报讯 (记者 付永文) 在打赢三年蓝天保卫战、“十三五”双收官的2020年:吕梁市全年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为4.71,持续保持全省第一,各项污染物浓度同比均下降,其中二氧化硫下降幅度最大为37.93%。PM2.5浓度为34微克/立方米,为京津冀、汾渭平原、2+26城市中唯一一个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城市,也是唯一一个没有出现重污染天数的城市。 天清气朗,惠风和畅,举目远眺,是晴空万里的“吕梁蓝”。“十三五”以来,特别是三年蓝天保卫战打响以来,吕梁坚持“依法治污、依纪治污、工程治污、科技治污、源头治污、系统治污”同步推进,“人防、技防、联防”综合施策,统筹转型、治企、减煤、控车、降尘“五管齐下”,一微克一微克抠PM2.5,一天一天争取优良天数,换来的是不断刷新的“吕梁蓝”。 刷新“吕梁蓝”,离不开“人努力”。吕梁以市区周边、平川四县为主战场,投资85.5亿元实施大气污染防治项目,持续保持攻坚强劲态势。强化工业企业污染治理,30多户焦化企业完成特别排放限值改造,市区大土河焦化三厂等一批重污染企业如期关停。强化散煤管控力度,全面开展禁煤区燃煤炉灶和散煤贮存“双清零”,累计清理燃煤锅炉两万余台。大力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工程,13县(市、区)建成区清洁取暖覆盖率达100%,农村地区覆盖率达到56.47%。强化扬尘污染管控,全面落实禁煤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区域管控措施,强化建筑工地六个百分之百监管,不间断开展市区道路增湿降尘作业,市区700辆公交车、出租车全部替换为清洁能源车辆。 刷新“吕梁蓝”,离不开“硬措施”。吕梁坚持人防技防联防并重,充分应用“大数据+环保”,在市区及周边累计安装150个空气微观监测站和3套雷达垂直水平扫描仪,投运8条道路遥感监测设施,生态环境部门组建综合执法队、平川执法支队两支监管队伍,线上线下同向发力,为环境监管搭起了“千里眼”“顺风耳”。 刷新“吕梁蓝”,离不开“铁手腕”。吕梁坚持依法治污,出台《扬尘污染防治条例》《城市绿化条例》等4部地方性法规,制定了领导干部领办突出环境问题、大气污染防治量化问责等30多项制度,“预警、警示、通报、约谈、移送问责”多管齐下,“半月一公布、一月一通报”雷打不动,仅2020年全市扣罚环境空气质量污染补偿金3.23亿元。 一折青山,一湾碧水,天空澄碧,纤云不染。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不断刷新的“吕梁蓝”,既是吕梁高质量发展的又一张新名片,更是老百姓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吕梁第一!2020年11月及1-11月设区市环境空气质量排名情况通报 根据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提供的数据,现将2020年11月及1-11月各设区市环境空气质量排名情况通报如下: 一、11月份环境空气质量排名情况 11个设区市中,吕梁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好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平均水平,其余10市均差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平均水平。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最好的(综合指数由小到大)3个城市依次是:吕梁、长治、忻州,最差的(综合指数由大到小)3个城市依次是太原、阳泉、朔州。与去年同期相比,11个设区市中,晋中、朔州和阳泉3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分别上升5.8%、2.4%和1.4%,其余8市均同比下降,降幅前三位的城市依次是:晋城(-16.2%)、运城(-11.7%)、吕梁(-10.4%)。 二、1-11月份环境空气质量排名情况 11个设区市中,吕梁、大同和朔州3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好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平均水平,其余8市均差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平均水平。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最好的(综合指数由小到大)3个城市依次是:吕梁、大同、朔州,最差的(综合指数由大到小)3个城市依次是太原、临汾、阳泉。与去年同期相比,11个设区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均同比下降,降幅前三位的城市依次是:晋城(-15.1%)、临汾(-13.8%)、吕梁(-12.9%)。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