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坤堂律师 白坤堂律师
关注数: 59 粉丝数: 130 发帖数: 723 关注贴吧数: 11
家谱文化面临断代危机 年轻人只欣赏不参与 “我们的祖先是谁?从哪里来?”一直生活在城市的“90后”李靖华在壬辰年黄帝拜祖大典做志愿者时,无意间得知李姓起源于河南鹿邑,当他找爷爷要家谱查看时,却被告知因老屋漏水家谱损坏了……   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李靖华所遭遇的家谱缺失现象并非个例。时至今日,在中国流传千年的家谱文化现状令人堪忧。   纸质家谱易损坏、易流失,上谱繁琐不便更新,视若珍宝的家谱数量有限、难以分享……在近日于河南南阳举办的“姓氏文化与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研讨会”上,与会的姓氏专家、学者道出了传统家谱的缺陷和不足,年轻一代“只欣赏不参与”的态度,更导致家谱面临断代危机。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林宪斋表示,目前中国农村主要的文化活动之一就是宗亲联谊、编家谱续家谱,但仅仅是一些老年人在做。由于其人生阅历和文化水平的局限,呈现出低水平发展的状况,急需行家和专家予以指导。  “国有史,州有志,家有谱。”长期致力于姓氏文化研究的河南省固始县根亲文化研究会会长陈学文认为,一方面,朝代更迭、社会动荡等历史原因造成家谱难以古今“接轨”,这也是许多姓氏共有的困惑;另一方面,“年长者有心无力,年轻者有力无心”,家谱往往是靠一个家族或一个人去做,局限性非常大。  “令人担忧的是,时下一些年轻人家训族规概念模糊,一些家谱随着老人的逝世而无人续谱。”“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居闹市无近邻。”内地一家专门从事家谱文化传播公司的负责人也直言,时下亲戚间的家族来往的频繁度较低,父母兄弟之间的互动减少,无形中人们的亲情、家谱文化意识便淡化了。  事实上,承前启后的家谱可以使整个家族有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陈学文建议,解决上述瓶颈应当不拘形式,广邀专家、学者参与家谱编修工作。  据专家考证,中国百家姓中有97个姓氏均与河南有关,77个姓氏直接起源于河南,有98个姓氏的郡望地在河南,这些姓氏涉及当代华人的90%。  近年来,海内外华人的祖地寻根活动日益频繁,但由于历史久远、人口迁移、文献记载的矛盾抵牾等多种原因,部分姓氏起源地还存在争议,使海内外许多姓氏宗亲到祖地寻根时出现认知的混乱。“故而有谱可查,有祠可拜变得至关重要。”林宪斋说。  不过,针对当下民间编修家谱问题,郑州大学研究员赵长海认为,编修家谱不要迷信古人,不要迷信文献。  目前,河南当地成立了诸多旨在传承弘扬姓氏文化的协会,试图将家谱编写上升为文化传承,将宗亲联谊打造成海内外华人团聚的纽带,中国姓氏文化博物馆也正在谋划之中。(完)
白居易诗中的养生思想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字乐天。贞元十六(公元800)年考中进士后,长期为官,政绩卓著;写诗作文不辍,留下一部七十一卷的《长庆集》,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中有一部分吟咏心性修养即养生的诗,至今读来仍有浓厚兴味和启迪作用。 白氏养生的最大特点就是注重养心。他在《病中五绝句》之四中写道:“身是医王心是药,不劳和扁到门前。”至于如何养心,白氏突出一个“乐”字。无论在任何境遇下,他都能找出“乐”的理由。升迁,他乐;贬谪,亦乐;富有,他乐;贫穷,亦乐。然则何时而忧耶?除了国家、民众的灾难及亲友死伤之事,就个人遭遇而言,几乎无事不乐。 白氏四十二岁时,曾由朝廷大员,一度赋闲,退居渭上。此时正值壮年,英姿勃发,壮志凌云,但却无事可做。一般人受此打击,往往郁郁寡欢,甚至众病丛生。然而白氏却乐在心里。他找来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的诗集,反复吟诵,并仿其体,作诗十六首以自娱。在第九首中写道: 原生衣百结,颜子食一簟。 欢然乐其志,有以忘饥寒。 今我何人哉?德不及先贤。 衣食幸相属,胡为不自安? 况此清渭曲,居处安且闲。 榆柳百余树,茅茨十数间。 寒负檐下日,热濯涧底泉。 日出犹未起,日入已复眠。 西风满村巷,清凉八月天。 但有鸡犬声,不闻车马喧。 时倾一樽酒,坐望东南山。 稚侄初学步,牵衣戏我前。 即此自可乐,庶几颜与原! 白氏此诗透露了他身处逆境而能自乐的一个秘密,即与先贤比较。颜回和原宪是孔子的弟子,是著名的安贫乐道者。《论语·雍也》记孔子赞扬颜回,曰:“贤哉,回也!一簟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原宪隐居于卫国,住在藜藿穷阎之中,摄敝衣会见来访的时为卫相的老同学子贡,而不以为耻。与他们一比,白氏自觉境况好得多,没有理由不乐。 白氏不仅与先贤比,还与当时的农民比。他四十九岁时由地方赴京城长安任职,途中宿于一个老农家中。看到这个老农“岁种一顷田,春驱两黄犊。于中甚安适,此外无营欲。”白氏不禁感慨:“众人爱金玉,众口爱酒肉,何如此溪翁,饮瓢亦自足。”他曾在一首《知足吟》中写道: 不种一垄田,仓中有余粟。 不采一株桑,箱中有余服。 官闲离忧患,身泰无羁束。 中人百户税,宾客一年禄。 樽中不乏酒,篱下仍多菊。 是物皆有余,非心无所欲。 吟君未贫作,同歌知足曲。 自问此时心,不足何时足? 诗中的“君”指友人催十八。催氏未贫时也写过类似的诗,白氏以此和之。作为朝廷官员,再贫也贫不到哪里去,与劳苦农民相比,应当感到极大满足。在当时,这是难能可贵的思想,也是白氏“知足常乐”的重要原因。 白氏在权位和物质生活方面,一贯向下比而不是向上比。他在晚年曾写过一首《狂言示诸侄》,把自己与一般人进行对比,所以越比越乐: 世欺不识字,我忝攻文笔。 世欺不得官,我忝居班秩。 人老多疾病,我今幸无疾。 人老多忧累,我今婚嫁毕。 心安不转移,身泰无牵率。 所以十年来,形神闲且逸。 况当垂老岁,所要无多物。 一裘暖过冬,一饭饱终日。 勿言舍宅小,不过寝一室。 何用鞍马多,不能骑两匹。 如我优幸身,人中十有七。 如我知足心,人中百无一。 傍观愚亦见,当己贤多失。 不敢论他人,狂言示诸侄。 按照此诗所言,白氏在识字、作文、得官、无疾、(子女)婚嫁、心安、神逸等方面均优于一般人,所以“乐”在心中。但像他这样的物质生活水平,“人中十有七”,而像他这样的“知足心”,“人中百无一”。可见,能如此比较的人,是很少的。故自谦为“狂言”,只对子侄小辈们说说。
河南简史 远古 遂人氏在商丘说:我取火种。   伏羲氏在淮阳说:我画八卦。   神农氏走遍中原说:我尝百草。   黄帝在新郑说:打蚩尤个鳖孙去!   仓颉在南乐说:我造字。   大禹在禹州说:我治水。 夏商周 少康(杜康)在伊川说:我酿酒。   王亥在商丘说:我经商。   洛阳人伊尹说:我做饭。   盘庚来到安阳说:我迁都。   安阳人文丁说:我铸司母戊鼎。   周文王在汤阴说:我创《周易》。 春秋战国 郑州人子产说:我改革。   南阳人范蠡说:我辞官经商中不中?   鹿邑人老子说:中,无为,无为。   鲁山人墨子说:简爱,非攻。   民权人庄子说:天人合一。   河南人韩非子说:以法治国。 秦 滑县人商鞅说:我变法。   洛阳人苏秦说:我合纵。   河南人张仪说:我连横。   濮阳人吕不韦说:我出书。   上蔡人李斯说:我焚书。   登封人陈胜说:算你们有种! 汉 河南人张良说:我运筹帷幄。   洛阳人贾谊说:我博学多才。   洛阳人桑弘羊说:我理财有方。   郾城人许慎说:我说文解字。   南阳人张衡说:哪里地震了?   南阳人张仲景说:我救死扶伤 三国两晋 曹植在许昌说:豆在釜中泣啊!   曹操在许昌说:孩啊,杜康酒可解忧。   诸葛亮在南阳说:我正忙着耕地哩。   温县人司马懿说:亮仔,又想花搅人哩?   中牟人潘安说:我才是中华第一靓仔!   新蔡人干宝说:我搜神,不搜帅哥。 南北朝 太康人谢灵运说:我写诗。   淅川人范晔说:我写史(《后汉书》)。   北魏孝文帝说:我建寺(少林寺)。   北齐文宣帝说:我也建寺(相国寺)。   泌阳人范缜说:哪有佛啊!哪有神啊!   长葛人钟嵘说:咋呼啥!听我来品诗。 隋唐 虞城人花木兰说:谁说女子不如男?   偃师人唐玄奘说:别忘了我取经有功。   南乐人僧一行说:别忘了我测子午线。   禹州人吴道子说:别忘了我是“画圣”。   三门峡人姚崇说:我三朝宰相最有发言权。   武则天在洛阳说:瞎喷!还是我说了算! 开封人崔颢说:昔人已乘黄鹤去。   巩义人杜甫说:安得广厦千万间?   孟州人韩愈说:请老杜传道、授业、解惑。   荥阳人白居易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洛阳人刘禹锡说:山不再高,有仙则名。   宜阳人李贺说:雄鸡一声天下白。   沁阳人李商隐说:蜡炬成灰泪始干。 宋 赵匡胤在开封说:穿黄袍真得劲儿!   范仲淹在邓州说:后天下之乐而乐。   司马光在光山说:我要砸缸。   郑州人李诫说:我要造房。   洛阳人程颐说:谁在立雪?   汤阴人岳飞说:我精忠报国。 元明清 焦作人许衡说:我订《授时历》。   沁阳人朱载堉说:我创十二平均律。   温县人陈王廷说:我创太极。   巩义人“康百万”说:我家可比乔家大。   章炳焘在内乡说:是啊,比内乡县衙还大。   安阳人刘青霞说:我资财千万,全捐了! 现当代 郑州人魏巍说:谁是最可爱的人?   杞县人穆青说:当然是焦裕禄。   唐河人李季说:还有王贵与李香香。   卫辉人刘知侠说:还有铁道游击队。   巩义人常香玉说:还有红娘、白蛇、花木兰。   高洁在朝阳沟说:还有巧枝儿俺娘俩。 南阳人王永民说:我发明五笔字型。   开封人肖红说:我设计港澳区旗区徽。   开封人张武说:我刻“中国印”。   新乡人张荣锁说:我感动中国。   周口人洪战辉说:我也感动中国。   南阳人孙天帅说:我是不跪的中国人。
河南简史 远古 遂人氏在商丘说:我取火种。   伏羲氏在淮阳说:我画八卦。   神农氏走遍中原说:我尝百草。   黄帝在新郑说:打蚩尤个鳖孙去!   仓颉在南乐说:我造字。   大禹在禹州说:我治水。 夏商周 少康(杜康)在伊川说:我酿酒。   王亥在商丘说:我经商。   洛阳人伊尹说:我做饭。   盘庚来到安阳说:我迁都。   安阳人文丁说:我铸司母戊鼎。   周文王在汤阴说:我创《周易》。 春秋战国 郑州人子产说:我改革。   南阳人范蠡说:我辞官经商中不中?   鹿邑人老子说:中,无为,无为。   鲁山人墨子说:简爱,非攻。   民权人庄子说:天人合一。   河南人韩非子说:以法治国。 秦 滑县人商鞅说:我变法。   洛阳人苏秦说:我合纵。   河南人张仪说:我连横。   濮阳人吕不韦说:我出书。   上蔡人李斯说:我焚书。   登封人陈胜说:算你们有种! 汉 河南人张良说:我运筹帷幄。   洛阳人贾谊说:我博学多才。   洛阳人桑弘羊说:我理财有方。   郾城人许慎说:我说文解字。   南阳人张衡说:哪里地震了?   南阳人张仲景说:我救死扶伤 三国两晋 曹植在许昌说:豆在釜中泣啊!   曹操在许昌说:孩啊,杜康酒可解忧。   诸葛亮在南阳说:我正忙着耕地哩。   温县人司马懿说:亮仔,又想花搅人哩?   中牟人潘安说:我才是中华第一靓仔!   新蔡人干宝说:我搜神,不搜帅哥。 南北朝 太康人谢灵运说:我写诗。   淅川人范晔说:我写史(《后汉书》)。   北魏孝文帝说:我建寺(少林寺)。   北齐文宣帝说:我也建寺(相国寺)。   泌阳人范缜说:哪有佛啊!哪有神啊!   长葛人钟嵘说:咋呼啥!听我来品诗。 隋唐 虞城人花木兰说:谁说女子不如男?   偃师人唐玄奘说:别忘了我取经有功。   南乐人僧一行说:别忘了我测子午线。   禹州人吴道子说:别忘了我是“画圣”。   三门峡人姚崇说:我三朝宰相最有发言权。   武则天在洛阳说:瞎喷!还是我说了算! 开封人崔颢说:昔人已乘黄鹤去。   巩义人杜甫说:安得广厦千万间?   孟州人韩愈说:请老杜传道、授业、解惑。   荥阳人白居易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洛阳人刘禹锡说:山不再高,有仙则名。   宜阳人李贺说:雄鸡一声天下白。   沁阳人李商隐说:蜡炬成灰泪始干。 宋 赵匡胤在开封说:穿黄袍真得劲儿!   范仲淹在邓州说:后天下之乐而乐。   司马光在光山说:我要砸缸。   郑州人李诫说:我要造房。   洛阳人程颐说:谁在立雪?   汤阴人岳飞说:我精忠报国。 元明清 焦作人许衡说:我订《授时历》。   沁阳人朱载堉说:我创十二平均律。   温县人陈王廷说:我创太极。   巩义人“康百万”说:我家可比乔家大。   章炳焘在内乡说:是啊,比内乡县衙还大。   安阳人刘青霞说:我资财千万,全捐了! 现当代 郑州人魏巍说:谁是最可爱的人?   杞县人穆青说:当然是焦裕禄。   唐河人李季说:还有王贵与李香香。   卫辉人刘知侠说:还有铁道游击队。   巩义人常香玉说:还有红娘、白蛇、花木兰。   高洁在朝阳沟说:还有巧枝儿俺娘俩。 南阳人王永民说:我发明五笔字型。   开封人肖红说:我设计港澳区旗区徽。   开封人张武说:我刻“中国印”。   新乡人张荣锁说:我感动中国。   周口人洪战辉说:我也感动中国。   南阳人孙天帅说:我是不跪的中国人。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