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顶精品1 专顶精品1
关注数: 11 粉丝数: 0 发帖数: 256 关注贴吧数: 1
高中地理常用公式大盘点 自然地理时区&区时  ⒈时区  (1)为了各地交往的方便,将全球经度划分为24个时区,各时区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时区的共用区时。  (2)某经度所在的时区计算:  经度/15度=商……余数。  如果余数小于7.5,所在时区=商数  如果余数大于7.5,所在时区=商数+1  2.区时  (1)时区每差1个区,区时相差1小时,东早(多)西晚(少)  注意:过日界线日期要先加减一天  (2)公式计算:  甲时区-乙时区=甲区时-乙区时  注意:东时区写成正数,西时区写成负数。正负数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别。  3.地方时  (1)根据太阳照射情况形成的时刻,如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位于昼半球中央)为12点。(地球自转会造成照射情况的变化,地方时就变化)  要求:能在任意形式的日照图上读出特殊地方时(如12点、0点或24点、6点、18点)的分布。  (2)图上计算:  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或1度/4分钟、经度1分/4秒钟),东早(加)西晚(减)  注意:过日界线时日期还要再加(向西)减(向东)一天  (3)公式计算:  (甲经度-乙经度)×1小时/15度=甲地方时-乙地方时  注意:东经度写成正数,西经度写成负数。正负经度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异。  4.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方法  两地之间的太阳高度角的差=两地之间的纬度差
高三学习方法1 高三学习方法 对于高考而言,一个有效、重要、可实现的复习计划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下面是我高三时的复习计划。(在制定计划前,首先将高考所考各科目的所有课本放在桌上,逐一浏览,做到心中有底。即对所学和所要复习的,应该有数才行)。   在大的方面,即高三整个一年里的总复习计划,应该是切实可行,有丰富内容的。一般,我将高三复习的一年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高三第一学期+寒假) : 8-9月份,这时我们老师还在讲最后一部分知识,所以新课一定不能放松。即这一个月左右应该以抓住课程重点,多做习题,巩固加深所学知识;9-12月份是第一阶段总复习,即第一遍总复习,我以基础知识为本,重点放在课本上,这一阶段不要好高骛远,不要做过偏过难的习题。因为十几年来,许多教师在总结高考时,都得出高考的根本重点在于课本上的基础知识,万变不离其宗,这才是本!到了寒假,可以在放松生活节奏和心理的基础上,适当将第一阶段所复习的内容归纳总结一下,整理、弄清概念,多看一些解题方法的书,明晰自己的思路。   第二阶段(高三第二学期):3-6月份,在第一阶段基础上,注意扩大思路,多做综合习题,以及多看侧重思维方法的参考书,可以加大题量,因为题海还是有一定优点的。但若有不懂的,我总是及时记下来,去问老师。而且,我做错的题或自认为比较好的题,也记在专门的本子上;6-7月份,将高中知识系统地复习、巩固,多看课本,以前的试卷很有参考价值,我是经常翻阅的,或者翻阅记录错误、好题的本子,感觉特别有回味、品评的必要。在最后冲刺时刻,大家还要特别注意调节心理状态,放松放松再放松。到时候,复习到这个份上,谁的包袱轻,谁的信心足,谁就能考得出水平。   在细的方面,即每天、每周的复习计划,当然是变化的,但一个基本的作息时间应该有。我是每天6:00起床, 6:30-7:30复习英语,7:40-9:40复习数学,9:50-11:50机动安排;中午午休;下午2:00-4:00复习化学,4: 10 -6:10复习物理;晚上2个小时复习语文;其余时间机动。在每一门课的复习中,不同阶段以不同内容为主,多看课本或多做习题,要掌握好。   总之,在总体计划的基础上,注意小块的时间安排,既要抓紧时间,又该有张有弛,这样才能以一个较好、较正常的心态去参加高考,才能考好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