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xzhufen sxzhufen
关注数: 198 粉丝数: 184 发帖数: 6,044 关注贴吧数: 13
【杂文】朱之文代表的更是一种精神 作者:@随佳缘 山东农民朱之文火了,就在一夜之间一歌惊人火爆了神州大地。传统媒体,网络传媒有关于他的报道可谓是连篇累牍铺天盖地;而现实中的他更是炙手可热备受吹捧,各路媒体各方来客应接不暇分身乏术,甚至火到有家不敢回,手机被迫换号,并能“连累”的村委会也不得不更换电话号码。火爆程度足以可见一斑。 其实我最早知晓有“山东农民朱之文”一说时还是在一家姐网络空间“说说”里看见的,一“农民骄傲朱之文”短短一句话几个字,当时确实真的并没怎么去在意,更没有想去探究这位让农民“骄傲”的朱之文先生是何方神圣何许人也,貌似的当时还下意识的嗤之以鼻似地想到“又是哪位可怜的大哥被忽悠爆炒了啊!” 直到几天前看到了京城某日报媒体对朱之文的专题报道,外加得知是山东老乡才提起兴趣仔细一看,详细一读。真的这一看一读不要紧,真个的被这位足能“秒杀旭日阳刚”的农民“大衣哥”朱之文深深地吸引了,感动了,折服了。毫不夸张地说真是“心服口服外带五体投地佩服!” 怎能不服气呢?一位没有多少文化,没有受过专业培训,边种地边“搭个泥灰班”地要养家糊口,且又年过四十的地道纯正的农民,完全源于对歌唱的热爱而几十年如一日的刻苦自钻自学竟然能达到如此近似专业歌唱家的水准,不服行吗?!不得不服!不服不行啊! 敬佩之下不由的回到家后打开电脑仔细的搜索相关的报道和视频,当看见得知了朱之文大哥的相关的详尽来龙与去脉真不由得敬佩的一塌糊涂稀里哗啦不能自已。 我端坐在电脑前用心听着朱之文的歌,手中的鼠标不断点击翻滚着,看着有关朱之文的相关报道,眼泪真止不住的流,刚擦拭干后又模糊双眼。我心里很清楚,我不是为朱之文的成功而激动,也不是为他的歌声而感动,确实的我深深地为他那心怀梦想,坚守理想,再苦再难都锲而不舍的执着所感动。何况这是位最为地道最为清贫朴实的农民兄长,一路走来,一切做来,可想而知的艰辛和不容易。真佩服之至!真五体投地! 是的,正如多数媒体所表述的“客观的讲,如果以选秀歌手的标准衡量,朱之文的表现可圈可点,特别是他的音准、节奏、吐字、表现力都很出色,但是他毕竟是在模仿,毕竟缺少专业训练”。我想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也是大众皆知的,毕竟朱之文的背景条件在那呢。只是“他之所以这么受关注,还是因为他的农民身份,因为他代表了新时期农民的新面貌。”这点论断貌似不是那么全面吧!确实我想他之所以如此的受关注其原因我也觉得除了他出色的能力和表现外就是因为他是农民,是地道的农民,地道的草根,或许也是“因为他代表了新时期农民的新面貌”,但我想可能必须的还有另一个人民大众不能忽视不可忽视不会忽视的原因那就是:朱之文代表了一种精神!一种心有喜爱,心怀梦想不屈不挠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追求奋斗精神!我想我们的大众我们的媒体之所以如此的喜爱追捧朱之文不但是折服于他的“农民”,他“出色”,及他“代表新农貌”,而且也是更是折服于他所代表的这种精神! 是啊!这是能多么的折服人,激励人,振奋人的一种精神啊!我想你若完全完整的了解了现如今如此火爆的朱大哥的切身经历后你也会不由自主地惊叹道: 一个大字不识几个的身为两个孩子父亲的纯农民,历经磨难和艰辛,饱受不解和非议竟然还能几十年如一日的“不抛弃,不放弃”自己的热爱和梦想,执着不懈地努力奋争并取得如此成绩,如此精神真是可敬可佩,可歌可泣,可书可传,更是值得大力弘扬和学习! 真的!朱之文代表的更是一种精神!
【新歌点评】 老朱的新歌《归家》赏析! 作者:@小傻鼻涕虫 前两天看了《上春晚》的节目,第一次欣赏到了老朱演唱的那首《归家》,很是感慨!于是有了想写写听到这首歌曲的感受。 《滚滚长江》这首歌曲可以说是老朱的成名曲,也是这首歌让大家认识了这位来自山东的淳朴的,憨厚的农民!居然有人可以把这首歌曲演唱得和原唱杨老师如此的接近,这是老朱第一次演唱这首歌曲时给观众留下的印象。这首歌曲也奠定了老朱在大众眼里是个淳朴的,会唱歌的农民的形象。老朱演唱的功力在《滚滚长江》这首歌曲里很突出地表现了出来。在演唱这首歌曲中,老朱的声音很浑厚,苍劲,凝重,声音很有质感,把这首歌曲要表达的雄浑和磅礴表现得非常棒! 不过,毕竟《滚滚长江》是杨老师的歌曲,老朱唱的再好,也仅仅是停留在模仿的层面上,就像吉米唱的蒋老师的《盛开的地方》一样,唱的再好,都会往模仿上去靠,后来,吉米演唱了自己作词作曲的《我的第二故乡》这首歌,感觉就相当的棒!唱出了吉米自己的风格!这回老朱演唱的《归家》感觉就是有些不一样啦,我觉得这首歌曲很适合现在的老朱,忙着参加星光大道的比赛,又要学习演唱,又有演唱活动,所以回老家的就会少了许多。可以说《归家》是为老朱量身定做的一首很细腻,很深情,很温馨的歌曲。 《归家》这首歌曲整体上很安静,很深情,把一个常年在外不能回家的人的心情表达了出来,所以,整首歌曲的曲调很平和,舒缓,没有大起大落的高音和低音的交替。就像是老朱在思念着久别的家乡和父母,不夸张,恰到好处,听起来很舒服的感觉。歌曲开头的印子是一段很抒情的小提琴曲,悠悠的,缓缓的,尤其是后台背景是一个圆圆的月亮倒影在水中。很有感觉。 在这首歌曲的演唱中,老朱的声音控制非常的好,既显得很明亮,通透,又很醇厚,柔美,而且明亮和醇厚的切换又很自然。 比如,在“手里端着一杯热茶”这句歌词,就显得老朱的声音很通透,明亮,很平稳。 在 “儿子大了,你们享福吧”和“我要回家,我要回家”这二句歌词的高音部分,老朱的高音铿锵有力,气息把握的很平稳,顺滑,共鸣则很亮丽,饱满! 而在“带一颗孝心把父母报答”这一句歌词中,唱到“带一颗孝心把父母”时老朱的高音音色很明亮,紧接着唱到“报答”二字时老朱的音色很自然地切换到中音区,很深沉,醇厚。我觉得是一种很好的音色技巧处理,因为“报答”父母是发自内心的,是很深沉的一种内心的情感的表达。“带一颗孝心把父母报答”这句歌词是整首歌曲中唯一一句做了高音和中音区切换处理的歌词。老朱的高音和中音切换相当的自然。 一般来讲,从一个人的说话的声音就能推测出这个人唱歌会是怎样的,当然啦,这不是绝对的,有的人说话很好听,但是唱不了歌,一唱就左嗓子。老朱本人说话的声音偏高,偏细,偏脆。然而在《滚滚长江》这首歌中,最突出的反而是他的中音,很有分量和质感的醇厚音色。 而在《归家》这首歌曲里,老朱的高音和中音得到了完美的融合和展现。整首歌曲给人一种很平稳,很顺滑的感觉。 但是,有的人说话不好听,但是唱歌却相当的棒,李爽江老师就是一个独特的例子。李老师说话很闷,像是秤砣砸在棉花上的感觉!杨光模仿李老师是一绝,把李老师说话绵绵的特点模仿的惟妙惟肖!我最喜欢李老师唱的那首《红星照我去战斗》,“小小竹排江中游”,李老师发的那个“游”字的嗓音,很飘,很亮,很帅!很难和李老师说话时的绵绵的发音挂上钩儿。 总之,如果说《滚滚长江》展现的是老朱的大气和铿锵,那么《归家》则展现出老朱柔情和平和的另一面。《滚滚长江》和《归家》构成了一个立体的,完整的老朱的声音形象,这才叫完美! 但是,老朱毕竟这么多年在自己练声,自己在摸索演唱技巧,缺乏专业人士的指导,肯定在演唱方面还有很多不科学的地方,希望老朱不断纠正和克服在演唱方面的毛病,多唱属于自己的歌曲,为广大观众奉献更多更好的歌曲!!
【珍珠鉴言】我和书生说句话 转自朱之文吧 作者:@malianjun1949 (马老) “醉卧书生舞剑”:你好。 因为知道了朱之文,知道了朱之文吧,同时也知道了你和其他朱之文吧的大小吧主,以及许许多多的珍珠们,这让我的人生增添了一节额外的篇章。 最初对你的了解还是因为我发的主题帖的被加精。之后则是由于一些帖子的被删除,乃至被封ID,IP,而且一封就是十天。开始我记得还曾经给你们几个大吧主发过站短,但都是石沉大海,杳无音信。后来的几次我也就没有再麻烦你们。再后来随着次数的增多,我也就逐渐沉默,离开,只是有重大活动时来看看消息而已。 删帖、封号是管理贴吧的一种手段,但管理贴吧的手段远远不止删帖、封号一种。长期以来,朱之文吧在这方面做得不是很好,有很多需要总结提高的地方,一开始我对吧务还是有很高期待的,也提过不少建议和看法,这在我以前留下来的帖子里也可以看出一、二。但是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近期发生的事比较多,我参加了朱之文的几场活动,也到贴吧来了几次,心中也是比较着急。其中有关你的部分,就是你自己也提到的所谓“借钱”问题,反映也比较激烈。 不知你是因为听到了相关的反映,还是摆脱了其它凡事的纠缠,昨天来到吧里发了一个“郑重声明”之后,开除了几个对你有意见的小吧主,删除了几个给你提意见的珍珠的帖子,还把他们封了“最大”。我想非常诚恳的对你说一句:这些事你做的有些过分了!贴吧是大家的贴吧,吧务的责任首先是为大家服务,工作中有不足,有缺点,大家提些批评意见是非常好的事情。即使有个别人提的意见尖锐而刺耳,但抛开其中“非友善”部分,有些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朱之文吧人员构成比较复杂,从年龄,到地域,从知识层次,到人生阅历,乃至社会阶层都有很大不同,有不同看法是非常正常的。“闻过则喜”,“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历来是明智之士对待批评的明智之举。正确的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更是我们党克敌制胜的三大法宝之一,更何况我等平民百姓,更应当作为我们对待不同意见的基本态度。 我注意到你已经有较长时间没有到吧里来过,下车伊始,不问青红皂白,大开杀戒,实属不妥。特别是对那些给你提意见的珍珠及小吧主。我同时已经注意到朱之文吧内有关议论此事的帖子均被删除,估计一些人也被关禁闭。但是我还是忍不住给你写了这封信,希望你能认真考虑一下,对自己的有些行为在从各个角度反思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些不同以往的看法和意见。希望我的这个帖子你能看到。 如果你不希望这个帖子保留,我也希望你在看后再删除不迟! 以上意见供参考,欢迎你以各种方式和我交流。 河北廊坊 Malianjun1949 2012-1-11 12:20
【演出感言】我们不想看到他摔倒,因为我们也是珍珠 转自朱之文吧,作者:@天天天很蓝67 从朱大哥第一次登台,我就坐在电视机前看他.我喜欢他,因为他真诚、朴实,毫不扭捏造作,他坦然的、淡然的穿着自己“最好的衣服”站在台上,在众人不解的眼光中,唱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句。从此之后,他开始红了。他没有因为自己成了名人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他还是他。 我妈妈也是朱大哥的忠实粉丝,每次朱大哥一出现,妈妈就高喊我过去看,有时我激动的蹲着、甚至坐在地上,已经顾不上找个舒适的地方、姿势了。 我对他的喜欢是真诚的。 12月6号,我知道了他要来枣庄。当时听说是购物中心请来的,心里还想,朱大哥也开始接商演了? 后来我们节目组打算为大哥做期节目。以前,我们每期节目都要精心策划很久,拍摄很久。这次时间紧急,我们手头还有一个没有做完的节目。但是我们主持人都确定,一定要做,一定要做好。 于是,我们放下手头的工作,挤出时间来与购物中心的负责人谈。最后达成条件是,给我们两个小时的专访时间,我们主持人免费为购物中心主持一天。 12月9号,我失眠了,因为明天就能见到朱大哥了。 12月10号,我们结束了一整天的室外拍摄(其他节目的)。下午4点钟,大家化好妆,带着各种器材赶往购物中心。因为与购物中心约定4点半到,我们很着急,途中粉色羽绒服主持人还被一辆面包车蹭刮了一下。留粉色主持人一人和一个摄像处理交通事故,其他人下车,步行来到购物中心。一个小时的沟通过后,我们饭都没吃就去拍摄地点准备机器。 听说大衣哥7点来到枣庄,我们就紧张的等待着。 7点半,接到消息,朱大哥有些事情,无法来接受采访,要推后。 9点,确定今天无法采访。 我们的心真的凉透了。 因为我们觉得,明天10点开始活动,之前的时间内,大哥需要休息,估计是见不到他了。 回到家以后,11点半,接到导演的电话,再次争取之后,明天早晨可以采访。 我们都一夜未睡。我很紧张,2点钟,我迷糊着了,2点半,又醒了,之后,再也没睡着。 12月10号早,6点起来准备。服装、化妆。 8点钟,到达拍摄地点。 我们主持人都没办法坐住。来回走动,唱歌缓解紧张的心情。我们甚至做了最坏的打算 ——见不到朱大哥。 9点半,我喝了口水,一抬头,他走进来了。 他甚至有点紧张有点害羞。 没想到,那么快就打开了话匣子。他真诚、可爱、善良。我们的谈话非常愉快。 40分钟之后。我们必须准备室外的促销活动了。朱大哥被簇拥着离开了。 我拿起手机,才发现,楼下的商家已经给我打了7个电话,催促我们下楼。 下去之后,我们换上商家提供的服装,开始主持。 这是我们第一次主持这种类型的活动。说实话,之前,我还挺不喜欢这种活动的,觉得俗气、闹哄哄,不是为了大哥,我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做这样的主持。 我们之前没有和大哥串通好什么。大哥的摔倒,把我们两个真的吓坏了,我的心都跳漏了一拍。有人这样说:我们为什么要高兴,他摔倒了,我们非常担心,我们没有收一分钱,没有拿他们一点东西,我们只是因为喜欢朱大哥,才免费为商家做宣传,我们也在天寒地冻里站着。大哥唱几首歌都是规定好的,我怕他累着,问了他身后的工作人员,我已经滥用私权让他少唱了一首。因为这个,还被批评了。 请体谅我们的真心,我们不怕别人说我们不好不专业唱歌难听,我们只是怕自己的一片心,被亵渎、曲解。 请相信,我们也是珍珠,我们也有朱大哥身上的那种真诚。
【珍珠心语】我的好妈妈,最后一次送您回家 作者:@蜘蛛10000 朱大哥的《我要回家》,那是一首让人听了浑身战栗的歌。大哥演出前的忆父母视频,那是一段让人看了潸然泪下的视频。好几天了,我心里堵得很,走到哪里,耳边萦绕着是那声声“我要回家,我要回家,我要回去看看我的老妈妈”发自心灵深入的呐喊。我的心里,也随着大哥的歌声,小声地喊着:“我要回家!我要回家!!” 眼睛,渐渐湿润。 大哥在化妆间的视频里,深情地回忆起自己的父母,当讲到父母都不在了,想回而不能回的时候,那哽咽的声音、滚动的喉结、颤抖的双手,深深地震撼着我。屏前的我,泪洒键盘,不能自己!耳边响起两个月前,那声声泪的“十哭娘”的挽歌,我戴着重孝,绕行在灵前。。。 两年了,我再次回到魂牵梦绕的故乡。戴孝,是替我的母亲。她已于2年前先于她的母亲去了。这次,是姥姥仙逝,我,替我九泉之下的母亲,尽那份女儿的孝心。 《我要回家》的歌声与《十哭娘》的歌声,在我脑海里交错。我神思恍惚。朦胧中,送母亲最后一次回家的景象,却越来越清晰。 父亲的意外离世,让母亲几乎没有了活下去的勇气。因为惦记着我还没有生孩子,她强抑悲痛,拖着重病的身子,坚强地活着。只有在夜深的时候,拥一床冰凉的被子,哭到天明。母亲体质偏寒,从来手脚冰凉。每夜每夜,父亲都把母亲的脚揣在怀里,直到暖和过来。自患肾病综合症以来,母亲的身体一直是父亲照顾。在父亲的细心呵护下,母亲的病情维持得很好。父亲一过世,母亲的病情迅速恶化,很快出现了心肌梗死。肾病,也慢慢进展到尿毒症。 接到病情恶化的电话,我带着救护车,直接奔到家里。看到没有人形的母亲我痛哭失声。用上急救**,我把母亲抬上了救护车,一路护送她来济南治病。当我锁上那一扇大门,我心情极度沉重。直觉告诉我:也许,我无法再把母亲平安带回来了。 回到我自己的医院,检查结果让我崩溃。心内科会诊医师说:你的母亲,几乎无药可用了,也许,她撑不了一星期,因为,所有的心脏大血管,都被堵住了。我希望出现奇迹,甚至每天晚上,用**来救治。当闯过第七天的时候,我有一丝丝高兴,也许,生命能创造奇迹。毕竟,她还年轻,不到60岁。 然而,事实是残酷的。在我守候她的第11个夜晚,我的母亲永久地离开了我。作为一个医生,我再次在至亲面前显得无能为力,束手无策!当自己空有一身救人的本事,而只能呆呆地看着生命一点点从至亲身上抽离的时候,那种痛彻心扉呀!也许,只有做医生的人,才能够真正体味! 老家是实行土葬的,母亲至死不来我这里就医,就是害怕被烧。她要留一付完整的身体,去和我的父亲会合。因为在父亲的安息之地,母亲早就留好了自己的位置。可我最终没有随她的愿。只能用一个小小的盒子,盛着她,一程程地送回那个她生活了近60年的家乡。 婆婆说,要一路呼唤着母亲的名字,让她的灵魂跟我们一起回去。要不然,她在这里就会成为孤魂。每换一种交通工具,都要提前告诉母亲,免得她害怕。不能用行李箱拖着她在路上走,会颠痛她的。我和先生听从了婆婆的建议,一路小心地呵护着母亲。我们默默地端着装着母亲的行李箱,一路呼唤,一路前行。我们噙着眼泪,却不敢让人看见。因为怕别人看见了,不高兴,不让我们同行。 汽车、火车、再汽车。终于,快到村口了。前面,已是黑压压一片人。是乡亲,亲戚们,在等候母亲。 我和先生放下行李箱,打开,取出盛着母亲的盒子。还有,遗像。 我端好遗像,先生整理好母亲的盒子。我们取出早已准备好的鞭炮,点燃。我泪如泉涌地告诉母亲,我们回家了。 乡亲们听到鞭炮声,知道我们回家了,也燃放起了鞭炮。锣鼓、唢呐齐鸣,迎接我的母亲。。。 我匍匐在地:母亲,我们终于回家了! 可是,我已没有家了! 大哥啊,你在演出前的忆父母,泪洒镜前,语不成句。 我,和你一样的痛。因为我,也是无家可归了! 我多想和你一起唱:“我要回家,我要回家!我要回去看看我的老妈妈。。。” 那是泣血的呐喊啊,那也成了我再也无法实现的愿望!
【夏老评论】答吧友之一:根本在人心,关键在制度 一、根本在人心,关键在制度——答吧友之之一。 朱之文吧建立以来,对宣传、支持朱之文,作出很大贡献。这里成了珍珠交流最大的平台,全体吧友和大小吧主功不可没。现在朱之文吧日渐成熟,加强制度建设成为很多珍珠的期盼。 众所周知,2011年末,一篇置顶帖被删除后引起巨大反响。讨论的焦点“删帖封号”引起很多吧友共鸣,说明过去这一问题的确存在。够坛志士临别留言说:“这难道不是一种情绪被长时间压制的骤然爆发吗?这难道不是一种希望贴吧能够长治久安的迫切心理与渴望心情吗?” 讨论中,反对随意删帖封号的人越来越多。那么多跟帖,那么激昂的情绪,反映了许多珍珠的一种诉求。这是个人心向背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我3月份写、4月初发出的长帖《人心向往真、善、美——谈朱之文现象》,大概是国内较早研究朱之文现象的文章。在4月8日公布的吧规《百度朱之文吧务管理规定》中,被吧友全文转载于39—41楼(可在《【朱之文贴吧 】删贴封号公告及质询专贴》第三楼找到链接)。文章标题的主语就是“人心”。从社会各界人士对朱之文的热烈欢迎,我观察到“人心向往真、善、美”。 对于一个社会,人心决定着兴衰成败;得人心者得天下。对于一个帖吧,人心决定着聚散离合;办好一个贴吧,人心是根本,人心不可违。 新吧友飘逸不浮发了个帖子:《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升华思想,提高认识,共建和谐文明贴吧》。很多吧友表示赞同。喜欢朱之文的人绝大多数心地善良。珍珠构成的广泛性,决定了个人追求的多样性。有人把珍珠分为几类:有的只喜欢朱之文的歌,有的加上喜欢朱之文的人品及精神,有的喜欢朱之文的一切,有的希望朱之文健康发展。由于看问题角度不同,各有侧重。应团结融合各种力量,加强对朱之文的支持,而不应否定或敌视别人的合理追求。作为有删帖封号权力的吧务组,更应注意这一点。 讨论中,吧友、吧务都有人感到委屈。被错删错封的珍珠,感情的确受到很深伤害。多数吧务也是辛勤值班,但有时却费力不讨好。 我觉得,讨论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不宜过多追究个人责任,而应重在总结经验,以便指导今后更好前行。关键在制度。制度不健全,容易出漏洞,产生和激化矛盾。有了好的制度,好的执行,先说断,后不乱,大家才会心情畅快,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吧友健康梦工场说:“吧务人员的更换是一方面,关键还是要有一个好的制度、好的决策机制,真正实现民主、集体管理。” 吧友一个曾经的念想发了个帖子《一个珍珠为朱之文吧草拟的吧规》,大吧主lzd20040309跟帖肯定,还加了精。说明大吧主也很重视这个问题。 为了把朱之文吧建成一个真正为朱之文的长远健康发展服务的贴吧,我建议:通过民主讨论,明确办吧宗旨,加强民主透明管理,健全吧规和删帖封号实施细则。 2012年1月3日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