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jt211 zjt211
关注数: 54 粉丝数: 146 发帖数: 8,558 关注贴吧数: 60
民国海军的摇篮通济舰舵轮抵台展出。 通济舰由福建船政工程师魏翰设计建造。采用艏尾楼船型,艏柱笔直。原有三根桅杆,排水量1900吨,全长76.98米,宽10.38米,舱深7.92米,吃水4.4到5.18米左右。轮机设备为1600马力双汽缸复合式卧式蒸汽机,配置2座锅炉,单轴单桨推进,车叶4片,为铜质;车叶直径76厘米。速率13节,煤舱容量230吨,淡水容量210吨。两舷设有耳台布置火炮,看上去更像巡洋舰。民国时代加装无线电设备,为此拆除当中那根桅杆,变为2根桅杆,在桅杆顶端安装天线支架,在2桅杆之间连缀无线电天线。和480毫米直径8000枝烛光照度的探照灯。配有水手官弁共计250人。主要做训练舰来使用。 1937年“通济”、“ 大同”、“ 自强”巡洋舰、“德胜”、“ 威胜”水机母舰、“ 武胜”测量艇(已停用)、“辰”字与“宿”字鱼雷艇(均已停用),这批军舰大多为清代遗留的旧舰。此外,海军还向招商局与各民轮船公司征集“ 嘉禾”、“新铭”、“同华”、“遇顺”、“ 泰顺”、“ 广利”、“ 醒狮”、“ 华新”、“回安”、“ 通利”、“ 宁静”、“鲲兴”、“新平安”、“茂利二号”、“源长”、“母佑”、“ 华富”、“大篢”、“ 通和”、“ 瑞康”20艘轮船同时自沉以构成江阴锁线。末任舰长为严寿华。
红军中的谢尔曼坦克指挥官 红军中的谢尔曼坦克指挥官 ——Dmitriy Fedorovich Loza,近卫军上校、苏联英雄 下面以记者采访稿的形式出现: 问:Dmitriy Fedorovich,你使用的是哪一种美国坦克?答:谢尔曼,我们叫它“Emchas”,这个名字是从M4〔俄语里面,em chetyrye〕 来的。开始我们用的是只是短管主炮的,后来运来的坦克主炮是长管的并且有制退器。车体前部的倾斜装甲上面有运输锁扣,在公路行军的时候可以保证炮管的安全。主炮是相当长的。总的来说,这是一种挺好战车,和任何一种坦克一样,它有自己的缺点和优点。当有人说他是一种坏坦克的时候,我会回应说:“对不起。”人们不能仅仅信口开河说这种坦克不好。不好,要看和什么相比了。问:Dmitriy Fedorovich,在你们的部队里面,只有美国坦克么?答:我们的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是的,我们有六个这样的集团军〕在乌克兰、罗马尼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战斗过。对我们来说,欧洲的战争结束在捷克斯洛伐克。然后我们被快速送到远东和日本人作战。我忘了告诉你我们的集团军包括两个军:第五近卫坦克“斯大林格勒”军,装备我们的T-34坦克,和第五机械化军,也就是我参加战斗的军。开始这个军装备的是英国的“马蒂尔德”、“瓦伦丁”和“丘吉尔”坦克。问:他们装备丘吉尔坦克的时间很晚吧。答:是的,有点晚。一九四三年我们大规模取缔英国坦克,因为它们有着很大的缺点。特别是,他们的功率和重量比仅有十二~十四马力/吨,而当时的好坦克有十八~二十马力/吨。这三种英国坦克中,最好的是加拿大制造的“瓦伦丁”坦克。它的装甲是流线型的,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有一个五十七毫米的长管主炮。我的部队一九四三年末开始装备美国的“谢尔曼”坦克。基什尼奥夫行动之后,我在的军改名为第九近卫机械化军。我忘了告诉你每一个军有四个旅。我们的机械化军有三个机械化师旅和一个坦克旅,我就是在这个坦克旅战斗。一个坦克军有三个坦克旅和一个机械化旅,是的,在一九四三年末我们的旅有了“谢尔曼”坦克。问:但是英国的坦克并没有从服役中撤掉,它们战斗直到被打掉为止。是不是有一段时期,你们的旅同时有美国和英国的坦克?同时使用不同国家的这么多种坦克,是不是会有一些相关的问题?比如,补给和维修方面?答:哦,经常会有问题的。一般来说,马蒂尔德是一种不可信赖的废物坦克!我将要告诉你一个马蒂尔德的缺点,它给我们带来了很多麻烦。总参谋部的一些傻瓜计划了一次行动,把我们军调动到 Yelnya、Smolensk 和 Roslavl 地区。那里的地形是林木丛生的沼泽地。马蒂尔德坦克侧面有裙板。这种坦克基本上是为沙漠地区的行动而研制的。这些裙板在沙漠里工作的很好——沙子可以通过它们内部的长方形缝隙。但是在俄罗斯林木丛生的沼泽中,泥巴塞在裙板和履带之间的地方。为了换档马蒂尔德传动装置有伺服机构。在我们的环境中这些部分很脆弱,经常过热,然后就报废了。对英国人来说它们是好坦克。一九四三年他们研制了一套替换组件,仅仅旋掉四个固定螺栓,拉出旧的组件就可以安装新的组件。对我们来说,这样做常常是行不通。在我的营里面,我们有一个老中士 Nesterov,一个以前的 kolkhoz〔一种农庄的名字〕拖拉机手,作为营的机械师。一般每一个我们的坦克连都有一个机械师, Nesterov 是对全营的。我们的军里面,有一个生产这些坦克的英国公司的代表〔他的名字我忘记了〕。一次我曾经记下他的名字,不过当我的坦克被击中后,我所有的一切都烧掉了——照片、文件和笔记本。我们被禁止在前线携带笔记本,但是我总是偷偷得携带。无论如何,这个英国代表经常干涉我们修理坦克的个别组件的努力,他说:“这是一个工厂的封条。你不能这么笨手笨脚的修理它。”我们应该拿掉一个组件,安装一个新的。 Nesterov 为此对所有的传动装置都作了一个简单的维修。
二战期间日本陆军部队组织与隶属关系考略 二战时期日本陆军地面作战部队组织与隶属关系的简略表述是: 总军———方面 军———军———师团等独立单元———(师团属步兵旅团、步兵联队) ———大队———中队——— 小队———分队。本文拟就此做一详细考察和分析。 一、领率机关:总军、方面军、军 七七事变后日本陆军陆续组建5 个总军:1939 年9 月的中国派遣军,1941 年11 月的 南方军,1942 年10 月原有关东军升格为总军,1945 年4 月执行“本土决战”成立第1 、第2 两个总军。总军辖若干方面军司令部、直辖若干军司令部,不直辖作战部队(1945 年4 月 日军将华南战场6 个师团直属中国派遣军并调往华东沿海,但直至1945 年8 月15 日日 本天皇发布投降昭书———以下简称8 ·15 ,这6 个师团尚在调遣途中) 。 自1937 年8 月组建华北方面军始,先后有21 个方面军(包括与方面军同级的华中派 遣军,原殖民地台湾军、朝鲜军在战争末期改编为第10 、17 方面军) ,日本战败时有17 个 方面军。方面军司令部指挥至少1 个军司令部及若干直辖师团、独立旅团等部队。“8 · 15”时华北方面军与新加坡第7 方面军指挥4 个军司令部,这是最多的情形,而北海道第 5 方面军其属下没有军级单位。 1937 年8 月中国驻屯军改编为第1 军,先后组建49 个军(含上海派遣军) 以及若干 驻屯军、防卫军、守备军,日本战败时有41 个军及蒙疆驻屯军、东京防卫军(包括军司令已 亡的菲律宾第35 军、军司令部覆灭司令已亡的冲绳第32 军) 。军司令部指挥至少一个师 团以及若干独立旅团等。指挥师团最多的情形是华南战场第11 军,在1944 年曾达9 个 师团。终战时蒙疆驻屯军与婆罗洲第37 军其属下没有师团。 作为由大本营直接指挥的独立集群的方面军、军司令部是:北海道第5 方面军、所罗 门群岛第8 方面军、台湾与日本西南诸岛第10 方面军、中太平洋第31 军,更小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