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补图人士 专业补图人士
关注数: 4 粉丝数: 4 发帖数: 687 关注贴吧数: 2
看浙大——我们学校什么时候才有这样的校友啊? 声明:我不是看中这1000万了,倒是后面和斯坦福的一系列的科研合作,对学校的影响和意义更大。中新网5月21日电 据浙江大学网站消息:在浙江大学举行建校110周年庆典之际,浙江大学校友朱敏先生携夫人徐郁清女士向母校献上一份厚礼:捐资1000万美元成立跨学科、跨学院的“浙江大学国际创新研究院”(ZII),目标是发展成为世界一流水平的科技与产业创新的研发机构,并由点及面促进浙江大学建成国际一流水平大学。5月21日下午,浙江大学隆重举行捐赠及国际创新研究院成立仪式,浙江大学党委书记张曦、校长杨卫出席仪式接受捐赠,并向朱敏夫妇颁发捐赠证书。  朱敏校友现为美国最大的早期风险投资商NEA公司的投资合作人和赛伯乐(中国)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他和夫人徐郁清女士于1996年创办的美国著名的网讯(WebEx)公司在今年3月以32亿美元的高价被思科收购。即日起,他出任浙江大学国际创新研究院院长。  捐赠仪式上,朱敏动情地说,他于30年前中国恢复高考第一年考上浙大,由此改变了一生的命运,今天要特别感谢曾经给予他无私帮助的老师,并希望国际创新研究院出现能促成浙江大学与斯坦福大学携手,推进浙大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创业过程中开始和成功两个阶段是令人开心和振奋的,而中间阶段充满了艰辛。开始阶段是为有这样一个梦想而兴奋,而我希望在座的各位届时能与我分享成功的喜悦。”  杨卫和浙江省政协副主席陈昭典在捐赠仪式上致辞。杨卫说,朱敏校友从对电脑一无所知,到成为IT界风云人物,从做风险投资,到建立创新研究院,演绎了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赢得了“硅谷英雄”、“中国最活跃的天使投资人”等荣誉,我们为求是园能培养出朱敏这样的校友无比自豪。国际创新研究院的成立将对浙江大学的发展起到非常重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凝聚着校友对浙江大学的殷切希望。浙江大学将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学校改革发展的新业绩、新成就来回报社会。  据了解,朱敏夫妇的1000万美元捐款将全部用于浙江大学国际创新研究院的建设及相关的国际交流。新成立的国际创新研究院以“侧重应用技术研究与创新、提升产业国际化和高科技化”为宗旨,它一方面,通过国际人才引进,吸引国际一流专家学者及其项目课题落地ZII,促进浙江大学与以斯坦福大学为代表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合作与交流,带动浙江大学相关学科建设水平;另一方面,构建国际产学研合作平台,引入美国硅谷及海外留学生的先进科研成果落地浙江,通过ZII的应用创新与整合创新,打造国际一流的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示范基地,并逐步形成以浙江大学为核心的创新创业支持体系。  目前,ZII的筹备工作已全面展开。研究院已聘请了贝尔实验室首席科学家、197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Arno Penzias及斯坦福大学前副校长兼教务长、斯坦福研究院(SRI)CEO William Miller 作为名誉院长,并成功聘请了包括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近20位斯坦福教授来浙大进行相关合作交流活动。同时,第一批国际产学研合作项目已经浮出水面,以全球供应链研究、网络视频互动、光仪及工控、三维设计应用等为代表的项目已进入具体商洽阶段;与斯坦福大学合作的民营经济及浙商企业研究中心、斯坦福亚太研究中心中国分中心等研究机构也已开始筹建。  ZII定位于非营利性机构,因此研究院的成果转化等所获收益将全部用于自身的滚动发展和学校的人才培养支持。目前,ZII的国际人才培养计划正在积极进行中。其中,“管理人才培养计划”将支持学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到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进行考察研究和学习交流;“留学生计划”及“新星计划”将推荐学校的优秀研究生和年轻教师到斯坦福大学继续深造。(涵冰)
世界上马甲最多的人~~比咱们贴吧里的某某人强悍多了 鲁迅 (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改豫才。学名周树人。    鲁迅一生所用笔名发表的文章大致如下:    戛剑生 1898年作《戛剑生杂记》,发表于1936.11.16日《宇宙风》半月刊第29期。    树 人 1903.6.8日诗《题照赠仲弟》。收入《集外集拾遗》附录一。    庚 辰 《译哀尘》,发表于1903年6月15日《浙江潮》第5期。    自 树《斯巴达之魂》(小说),发表于1903.6月和11月《浙江潮》月刊第5、9期。    索 子 1903年作《中国地质略论》,发表于同年10月10日《浙江潮》月刊第8期。    索 士 1903年译《地底旅行》,发表于同年12月《浙江潮》月刊期第10期。    令 飞 1907年作《人之历史》一文,发表于同年12月《河南》月刊期第1号。    迅 行 1907年作《文化编至论》,发表于1908年8月《河南》月刊第7号。    树 1910年8月15日《致许寿裳函》。    黄 棘 1912年作《〈越铎〉出世辞》,发表于1912年1月3日《越铎日报》创刊号。    周豫才 1912年2月19日《越铎月报.告白》。    周树1913年11月17日作《〈嵇康集〉跋》,收入《鲁迅全集》1938年6月版第9卷。    鲁 迅 1918年4月2日作《狂人日记》,发表于1918年5月15日《新青年》月刊第4卷5号。    唐 俟 1918年作新诗《梦》。发表于1918年5月15日《新青年》第4卷5号。收入《集外集》。    俟见于《随感录.二十五》,发表于1918年9月15日《新青年》月刊第5卷3号。    迅见于杂文《随感录.三十八》,发表于1918年11月15日《新青年》月刊5卷5期。    神 飞 1926年12月3日作《阿Q正传的成因》,文内自述。    庚 言首见于《美术杂志第一期》一文,发表于1918年12月29日出版的《每周评论》第2号。    风 声 1921年4月12日作杂文《生降死不降》,发表于1921年5月6日《晨报副刊》。    尊 古见于杂文《“则皆然”》,发表于1921年11月3日《晨报副刊》。    巴 人 1921年12月作《阿Q正传》,发表于1921年12月4日至1922年2月12日《晨报副刊》。    某生者 1922年9月20日作杂文《“以震其艰深”》,发表于1922年9月20日《晨报副刊》。    雪 之 1923年9月作文《“两个桃子杀了三个读书人”》,发表于1923年9月14日《晨报副刊》。    敖 者 1924年1月23日作杂文《奇怪的日历》,发表于1924年1月27日《晨报副刊》。    宴之敖者 见于1924年9月21日作《〈俟堂专文杂集〉题记》一文。    俟 堂 见于鲁迅手辑的《六朝造象目录》稿本。    “……即鲁迅” 1924年11月26日《致钱玄同》书。    L.S 1925年1月4日译《PETDFI SANDOR的诗》,发表于1925年1月12日和1月26日《语丝》周刊第9期。    冥 昭 1925年4月22日作杂文《春末闲谈》,发表于1925年4月24日《莽原》周刊第一期。    凡 见于1925年7月12日《致钱玄同》的信。收入《鲁迅书信集》。    杜 斐 1925年译《从浅草来》一文,发表于1925年12月5日,8日,12日《国民新报副刊》。    楮 冠 1927年8月8日作《书苑折枝》(杂文),发表于1927年9月1日《北新》周刊45-46期合刊。    楮冠病叟见于《书苑折枝》一文的短序之末。这个笔名是针对高长虹攻击鲁迅的一种回击。    华约瑟 1927年9月23日作:《述香港恭祝圣诞》,发表于1927年11月26日《语丝》周刊第一百五十六期,发表时用致编者的信的形式,刊载在“来函照登”栏内。这个题目是后来加的。    中 拉 1927年12月作杂文《〈丙与甲〉按语》,发表于1927年12月31日《语丝》周刊卷3期。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