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小狮子 河东小狮子
关注数: 0 粉丝数: 10 发帖数: 4,582 关注贴吧数: 0
给张怀旧那头驴看---------- 光明网:跨栏跑的刘翔需要什么样的文化? 2006-07-26 16:06:00 刘翔全球个人官方网站   一篇《刘翔没有文化》的评论文章发表在了法国的《世界报》,随即作者又将此贴到了自己的博客上,接着许多不知道有无文化的人便当个事儿似的没完没了的讨论。讨论的结果无非是两种:刘翔没文化,刘翔有文化。没文化是原作者说的,有文化是嗤之以鼻的网民说的。接下来很有可能发生的是,“刘翔有无文化”将被人文学者 进行激烈讨论甚至是深入挖掘,虽然这可能是后话,但是不意味着并不存在。那么刘翔到底有没有文化呢?而什么又叫做“文化”呢?最需要质疑的是,跨栏百米跑到底需要什么文化呢?   刘翔出生于1983年,在2000年世界青年锦标赛男子110米栏的比赛上获得第4名,从时间上看,如果刘翔那时能够“安分守己”的话他还是一名高中生,不过在特殊的环境特殊的情况下,年轻的刘翔成为了“亚洲第四”。如果作为一名学生,能够在学习成绩上获得“亚洲第四”那将是什么样的轰动效果,刘翔以“专科加特长”的方式成为了当年的“亚洲第四”,就从这一点上说,让人很佩服。这确实值得思考,你是愿意当一名普通的学生,还是愿意成为“亚洲第四”?而你当学生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是还要成为“亚洲第4”呢?中国的情况不同于欧美国家,运动员从娃娃时期就是运动员,这是体制所决定的。国外的情况也如此,我不相信科林-杰克逊是从二十岁那年开始练跨栏的。因此,你不能因为从小就是运动员就指责这个运动员没有文化,既然是运动员就得付出很多,包括放弃“文化”。而现在的刘翔所取得的成绩,我看就是一种文化现象,那么多人搞田径,为什么只有刘翔成功了,是不是应该吸取更多的东西,不仅是精神的,还要有实质上的。   我不是律师,但我觉得有必要要用律师的思维方式去接着谈,即什么叫做“文化”。这个社会上有文凭没文化的人太多,我就见过很多。当我与他们进行更多交流的时候,竟然发现是那么的困难。谈天说地,东扯西拽,就无法进入到正题,家国天下、中东战争、老子思想、东亚形式、改革时政、人文思潮,要想在身边找到真正能“志同道合”的朋友还真不容易,我想,我前面说的都是“文化”,然而这样的文化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大的意义呢?《刘翔没有文化》的原作者究竟需要刘翔要有什么样的文化呢?不会希望刘翔像位学者那样畅谈《红楼梦》或《动物庄园》吧?我认为,刘翔的本职工作就是搞田径,让自己跑的更快,而这又需要什么样的文化呢?跨栏跑的刘翔又需要什么样的文化。作为如今的竞技体育,心理上的较量要比比赛本身更重要。斗智斗勇,知已知彼,战术比技术要重要,如果说“文化”,就是刘翔应该掌握并能运筹帷幄的“文化”。而刘翔可以在奥运会上取得金牌,能在世界田联的黄金联赛打破沉默太久的世界记录,这就说明刘翔在竞技比赛中所具有的“文化”。   刘翔是位运动员,中国田径的实力在世界比赛中还很“弱小”,刘翔能够脱颖而出,说明其不俗的实力,对于这样杰出的年轻的人,我们没有必要指指点点。《刘翔没有文化》的作者被网友戏称为“北京叫驴”。如今这个社会“叫驴”太多,不能怪动物园的管理人员,只能怪“叫驴”们自己不争气,大家对此见怪不怪吧。对于在跨栏比赛中飞驰电电掣的刘翔而言,继续坚持不懈的努力,莫管“叫驴”的叫唤。跨栏上的刘翔不应被“文化”言论所迷惑,更不应该有人拿此说事儿,否则你真的是一头没有文化的叫驴了。
【绚丽翔文  12秒88,举世盛赞的速度!   12秒88,令人感奋的奇迹!   可是,刘翔在打破世界纪录回到上海后,一周来未做更多的调整,而是积极投入到9月份密集赛事的备战之中。根据赛程安排,刘翔将在9月10日、16日、23日分别参加雅典世界杯、德国世界田径大奖赛总决赛和上海国际田径黄金大奖赛三项赛事。据报道, 他要忘掉12秒88,向新目标冲击。刘翔昨天表示,到时将会全力以赴投入比赛,争取最好的名次。(7月25日新浪网)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重性。优秀的成绩,可以激励向上,也可以成为前进的包袱。老话说得好,成绩只能说明过去,一切从零开始。刘翔“忘掉12秒88”,表明他和他师傅的头脑是清醒的,抱负是远大的,行为是理智的。   新的目标能产生新的动力。如果小胜即满,乃至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缺乏向新的目标冲击的精神和勇气,那就不可能有所建树,有所发展,有所前进。搞体育如此,做其他工作也是这样。   早在1925年,鲁迅先生就告诫青年说:“什么事情都要干、干、干!”(《华盖集·碎话》)为了登上新的平台,为了祖国的荣誉,刘翔冒着38℃度的酷暑苦练不辍,这是多么高尚的情怀!这是何等坚毅的精神!何等英雄的气概!   “飞腾谐素志,霄汉是前程”。胜利从来就属于那些志存高远、锐意进取者。祝刘翔好运!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