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因因豆桑 成因因豆桑
关注数: 4 粉丝数: 70 发帖数: 528 关注贴吧数: 56
那一汪清澈的漩涡   灵魂永远童真,带着小孩子的真挚与稚拙,柔弱与暴力;眼中的世界永远缤纷,灰黑色是世界众多色彩中的一种,和别的颜色一样好看;说出的话语永远纯粹,对矫揉造作、无病呻吟提不起兴趣。以上我在描述一种人,他们有着超社会的能力,心灵永远抓住自然的大手,死也不放,任谁也不能将他们拉进世俗的成人世界。 天呀,该怎样面对这样的一个人?令人头痛的问题。多么美好又讨厌的人,跟他们说话都想蹲下去,即使他们的身高远超过你。是不是强烈地想保护他们,而抛弃他们的想法同样强烈? 同是朦胧派诗人的舒婷,曾经给顾城写过一首诗——《童话诗人》,她说:“你相信了你编写的童话,自己就成了童话中幽蓝的花。你的眼睛省略过,病树、颓墙,锈崩的铁栅,只凭一个简单的信号,**起星星、紫云英和蝈蝈的队伍,向没有被污染的远方,出发。” 写的很美很真挚,但是我却不太赞同第一句:“你相信了你编写的童话,自己就成了童话中幽蓝的花”,顾城不是相信了自己写的童话,而是他认为世界就是这样,他只不过是写了他看到的东西,可当我们阅读他看到的,却认为我们在阅读童话。是的,是这样的,世界其实是这样的,而我们却认为那不过是回不去、到不了的乌托邦。 总不想看他的朋友们关于他的文字,因为那会影响我对他的感觉,却总是在不经意间读到它们,就像舒婷的这首诗,那是高中时代,课间某男同学拿来一页漂亮的信纸,指着纸上的【给G.C】问这是谁。还有一次,打车去会同学,上车后听到《追梦人》的尾声,尔后那个男主播就读起了谢烨的《我和顾城》。 “他变成了浮雕,变成纷纭的故事,今天像恶魔,明天又是天使”一语成谶,他的命运。诗篇和人生,被定格,被阅读,被评论,有人说他是天使,有人说他是恶魔,他们操持着这不同的看法,想念着他。 每日阅读,读到情动处喜欢大声朗读出来,希望我身边的人和物品都能听到并为此感动。在宿舍读过很多文字,睡我对床的女孩出了名的记性不好,感动时内心温柔一下之后,听到的文字就随着呼吸消散了。我在写这篇东西的时候,她就在我左边,侧头读着我写的头两段,抬头问我:“是写顾城呢么?”我顿感诧异,“你怎么知道?”“你读过呀,不过你读的内容我忘了,但是那种感觉是真正存在的。”此言一出,我觉得我刚才写的都是矫揉造作了,全废了。可不是么?文字是载体,承载着心灵的声音,阅读其实就是作者与读者的灵魂纯粹的缠绕,也许我们忘记了载体的样子,但是曾经共舞过的灵魂舞伴的体温、呼吸、心跳却永远记得。 “说了半天你到底要说什么?”隔壁宿舍刚过完21岁生日的姑娘问我,“你写半天都没个思路。”嗯,是的,我不知道该如何评论和描述他,就像我在一开始说的那样,我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样一个人,他是那样的透明而又不可捉摸,宛若一汪清澈的漩涡。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