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田丨信長 織田丨信長
关注数: 18 粉丝数: 2,185 发帖数: 9,710 关注贴吧数: 205
第六天魔王—织田信长(为何是第六天魔王呢?看帖子吧^_^) 织田信长被称为第六天魔王,那有没有第1-5天魔王呢? 如果有,他们是谁呢?如果没有为什么信长被称为第“6”天魔王而不是第“1-5”天魔王? 从百度上找了一下,没有找到 又到google上找了一下,找到如下资料: 所谓的「第六天魔王」,要念成「第六天」「魔王」 在佛教中,天界可以分成「欲界」、「**」、「无**」 其中最接近人间的是「欲界」, 而欲界又分成「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乐变化天」 以及位於最顶层的「他化自在天」等六天 而欲界六天中的「他化自在天」又被称为「第六天」 人间的人类如果行过善事或是功德,才能转世到第六天 如果能尽孝道,不杀生就可以到四天王天 反之,做尽坏事的人大多会坠入饿鬼道、畜生道或是地狱道 在第六天,由於所有的人都是累积功德才能转世而来, 所以可以享受他人之乐的乐,可自在游戏,所以得叫「他化自在天」 但是第六天之王虽然是欲界之王,但是为了永远享受他人之乐的乐 加上如果众人皆顿悟,第六天就会消失 所以处处不让第六天之人顿悟而到达「无**」 因而被视为是一位佛敌,所以又叫做「第六天魔王」,又叫做「天魔」 但是有趣的是,能到达第六天之人全是行过善事或是功德之人所转世 这位第六天之王也不例外,只要他哪天做点善事, 他也会到「无**」,也就是说他成佛了 最早织田信长被称为「第六天魔王」是在元龟三年(1572), 当时武田信玄正要上京,信玄写了封信给信长,并署名「天台座主沙门信玄」 而信长给信玄的回信书就署名「第六天魔王信长」 大概可以看出信长和信玄之间彼此挑衅的味道很重 对信玄等人而言,死后可以成佛 但对信长而言,只有现在看的到的才是真实的,信长并不认同死后悟道的想法 这大概就是信长当时以「第六天魔王」自称的原因吧 -------------------------------------------------------
传说中的“第六天魔王” ■ 樊文龙(书评人) 《织田信长》(上下),【日】山冈庄八著,杨世英译,重庆出版社 2007年10月出版。 “人间五十年,与天相比,不过渺小一物。看世事,梦幻似水。任人生一度,入灭随即当前。此即为菩提之种,懊恼之情,满怀于心胸。汝此刻即上京都,若见敦盛卿之首级!放眼天下,海天之内,岂有长生不灭者。”有谁曾经想过这首充满禅意的诗歌出自一个曾经在日本战国时代叱咤风云的人物之手,这个曾被称为“尾张的大傻瓜”,后来又被称为“第六天魔王”的人物,就是日本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织田信长。或许没有多少人曾经去了解过他在日本创造的历史,而历史的烟尘也逐渐将这个人物的丰功伟绩掩埋。今日看来,似乎人们又能够透过 《织田信长》这华丽而缠绵的文字揭示战马奔腾、硝烟滚滚的战国时代,这个曾经充斥着英雄、鬼神、战乱、死亡的年代,演奏了历史上最为悲惨的离奇的史歌,也造就了那些纵横一时的人物。 织田信长从小只是一个很普通的捣蛋鬼,幼年的织田信长从不循规蹈矩,作为一个织田家嫡长子继承人,他丝毫没有把立法制度放在心上,他充其量是这些东西的一个破坏者。对于读书参禅礼佛之类的枯燥乏味的东西更是不屑一顾,最大的爱好就是游手好闲,四处寻衅滋事,上树下河,打架斗殴,甚至穿着女孩的衣服走街入巷,四处巡行,有时候甚至穿着这些衣服去见他的父亲。当地人包括亲族见了这个捣蛋孩子都是大皱眉头,连信长的生母土田夫人都不大喜欢他,而是喜欢他的弟弟织田信行,由于他的不安分,对于一向注重传统礼仪的日本贵族们来说是无法容忍的事情。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继承了织田家的事业之后,在家臣的死谏下改过自新,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刀枪改变了日本的历史。 书中并没有多少笔墨去描写织田信长的曾经指挥过的战争。“夺回清洲”和“稻生之战”这两个亲兄弟之间的生死搏斗,似乎作者更多地是在描写战争的前奏,一场场的争辩,一次次的调兵遣将,双方的斗智斗勇远远超过了战场上的厮杀。而奠定织田信长一世英名的桶狭间之战,更是把笔墨发在了织田信长的智慧和勇略上,给人的感觉似乎提刀跨马并非他的专长,然而,作者的良苦用心恰恰给人们造就了一个有血有肉的英雄。那悲壮的敦盛教殉死舞,那悱恻缠绵的歌,那种神情和自在,让人们忘记了战争的来临,忘记了沙场的呐喊,似乎只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儿在表达自己的感受…… 或许真的英雄并不是在战场上的勇敢而让人们感慨不已,而那缠绵悱恻的爱情才是一个真的英雄的本色。他的爱情婚姻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个政治的交易,然而,主人公在这场交易中却并没有成为任人随意摆弄的砝码,而是自我的精神战胜了一切束缚,爱情和婚姻的甜美恰恰造就了他的英雄事业。然而,这个曾经让敌人闻风丧胆的人物,在他的事业中,有各种各样的联盟与背叛,这些联盟让他的事业达到了辉煌,那些智勇双全的下属让他在热血中步上了人生巅峰。而那些反反复复的背叛,又造成了织田信长人生的悲剧,最后在本能寺的一缕青烟中这个被称为“第六天魔王”的人物也随之消失,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英雄也得到了自己最为悲壮的归宿。或许,正如歌里唱的那样,织田信长对自己的归宿有了一种暗示: “人间五十年,与天相比,不过渺小一物。看世事,梦幻似水。任人生一度,入灭随即当前。” ---------------------------------------------------------------
“第六天魔王”的另一种可能解释(转载) 关于织田信长“第六天魔王”的称呼,最早的出处是织田家与武田家之间的文书落款。当时武田信玄在文书最后署名“天台座主沙门信玄”,而信长则自称“第六天魔王”。 那么,第六天魔王到底是什么? 按照佛经上的记载,第六天魔王是欲界的魔王,也就是“他化自在天”。作为阻挠出家人修行的魔鬼之一,自然被佛教典籍贬斥为异端恶魔,因此信长似乎已经断然自绝于佛门之外,仿佛承认自己是佛敌了。但是,如果我们联系到武田信玄的称呼,不难发现新的问题:天台座主这个称呼,一般是用来表示天台宗总本山比睿山的住持,和天台宗本山下属末寺的总监。在当时,真正的天台座主其实是后奈良天皇的三子,觉恕法亲王,因为被织田信长的比睿山火攻所逼,不得不寻求武田信玄的援助,而他则在到达武田家之后试图为武田信玄争取到权僧正的地位。 因此,如果我们考虑到信长对信玄的回应,在这个语境之下,毫无疑问,信长的表态还有第二种解释:信长可能只是在对这个“天台座主”开炮,而非整个佛门。因此这个佛敌,有可能只是宗派之间的互相指责,而非整个佛教界对信长的谴责。 其实信长对待佛教的态度可以从后来的安土宗论事丵件中看出来。在1579年,信长从京都、堺港等地召集了净土宗和法华宗(注意这两个宗派)的僧侣,在安土城进行了两宗教义的辩论。这件事情记载在《信长公记》里,而《信长公记》目前在学界公认为可信度颇高的安土时代史料: 敬白   起请文(きしょうもん)の事 今度(このたび)近江の浄厳院に於いて浄土宗と宗论を致し、法花宗が负け申すに付いて、京都の坊主普伝、并びに塩屋伝介が仰せ付けられ候事。向后他宗に対し一切法难(非难)致し可からざる之事(今后は、他宗に対し决して非难は致しません)。法花一分之仪立て置かる可き之旨、忝く存じ奉り候(法华宗に寛大な御処置を赐りまして、诚に有り难い想いです)。私共法华宗の僧はいったん宗门を离れ、改めて御许可を得てから前职に就かせて戴きます。天正七年五月二十七日       法花宗上様、浄土宗様 这是宗论之后,辩论双方之间的文书。此外,还有安土宗论的具体内容和双方的辩词,但因为涉及到佛理,而且与本帖所讨论的核心无关,因此不在此列出。 总之,“安土宗论”事丵件表达了信长对于佛教的立场:佛教在信长面前绝非一个整体,而是由无数应当区别对待的宗派组成的。 那么,信长更偏向于哪一个宗派?在这一点上,有很多迹象表明,信长更青睐法华宗。(当然只是早期的)而在当时,法华宗和日莲上人在镰仓时代创立的日莲宗,其实是同一个宗派。而这个法华宗,或者日莲宗,在中世的历史当中,又扮演了什么角色? 这就必须提到战国中前期的一场畿内的大骚动,也就是天文法华之乱。 这次佛教宗派之间的大规模混战,在日莲宗一侧被称为“天文法难”,但很显然这件事情日莲宗真有点自己找打的味道。当时在京都一带,主要流传有三种宗派:最传统的天台宗(且当时的地位最崇高。天台座主当时是由出家的亲王担任的),在京都町众(市民)阶层当中传播广泛的日莲宗,以及正准备向京都城区发展的一向宗(本据在山科本愿寺)。在1532年,日莲宗的町众联合细川晴元、茨木长隆(此人名不见经传,但在当时身居管领代的要职)的军势,攻破了位于山科地区的本愿寺和隶属于本愿寺的寺内町,对本愿寺的末寺也进行了大规模的烧杀抢掠,造成了很大的破坏。而就在这期间,因为实现了和守护大名势力的联合,日莲宗(法华宗)的势力有了质的飞跃,非但以町众信徒为基础建立了武装力量,更是通过自身的武力免除了对守护缴纳地子钱(税收)的义务。 然而,日莲宗教派势力的过分膨胀,显然不会是各方所乐见的局面。就在1536年,发生了“松本问答”事丵件,一个日莲宗的僧人松本久吉突然闯进比睿山,对天台宗高僧的法论吐槽一番,搞得局面异常尴尬,但当时并未彻底崩盘。期间天台宗曾经向幕府提出申诉(但申诉的主题则是日莲宗-法华宗的命名问题,疑似刻意找茬),而幕府则根据后醍醐天皇的敕许判定日莲宗胜诉,而这一判决的实际意义在于,通过这件不流血的申诉事丵件,将日莲宗和天台宗之间怨恨的火烧得更旺。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