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魔天6010 玄魔天6010
关注数: 181 粉丝数: 91 发帖数: 8,007 关注贴吧数: 7
未来的辉煌【川农大之死】 说明:本文转自川农野老 农大历来就是中国农业科教的重镇之一,1999年川农进入国家211工程,成为全国四所进入“211工程”建设的农业院校之一。2000年开始,中国举国开始注目“三农问题”的解决,农业科教的发展步入到一个新的时期。可在新的机遇面前,川农却未能取得应有的发展。新的领域未得到开拓,旧的优势也没能保持,这是川农最为痛心的现实。 前奏:川农大竟然死于繁荣之后 ※ 不争的事实:川农一步步走向衰落 ※ 川农在形势大好的情况下面临困局 ※ 在重重挑战下,无处突围的川农大 ※ 盛极而衰:正在渐渐褪色的川农大 疼痛:川农大王牌学科全面失守 ※ 动物营养:杨凤老校长凝固的微笑 ※ 预防兽医:郭万柱先生孤独的背影 ※ 动物育种:正走向熄灭的创新火种 ※ 作物育种:荣廷昭去后的未来存疑 ※ 森林培育:师资匮乏下的动力饥渴 伤感:川农大优势学科日渐式微 ※ 影子学科:主流学科下的蜗行 ※ 预备学科:老而不强下的尴尬 ※ 补充学科:找不见真正的希望 ※ 自设学科:看不见真正的未来 ※ 新兴学科:在市场化下的亮光 ※ 悲喜交加:百年川农大的15个足迹 1)不争的事实:川农一步步走向衰落 凡是了解川农发展史的人,如果看看今天的川农,再看看周围的环境,也许我们很快就能够发现,川农大真的正在衰落下去。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活生生的事实。无论我们辅以多美漂亮的数据,多么美好的说辞,也无法否认这个略显残酷的事实。 从上世纪初叶就一直引领中国农业科研和教育走向,并且在多个领域主导全国创新趋势的川农大,突然在进入新世纪后丧失了自己的优势地位,很快陷入沉默!作为一名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学习、工作了较长时间的人,我们怎么能够继续保持沉默,继续过一种安身立命,浑浑噩噩,得过且过的生活? 而且,随着山东农大、华南农大、湖南农大、福建农林、沈阳农大等后起高校进一步崛起的势头不断上升,那么,躺在历史的故纸堆中复述上一代辉煌的川农还会更加悲剧。 当然,我无意、也不敢将老一辈人辛苦拼下的基业和辉煌全盘否定,我只是想更加深入地关注、揭示、思考和探讨眼前发生的事实,但并不是简单的非黑即白。虽然凭借老一辈川农人为川农取得的积累,在未来很多年,川农仍将是农业科研和教育的重镇之一,虽然目前的川农依旧在有限的学科内保持着一定的优势。但是面向未来,川农的这些优势能否长期保持,已经存在着巨大的疑问。 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川农不始终保持惊醒,那么用不了多少年,也许川农将成为一个“地大”(校园规模扩大)“物博”(学科数量增多)“人多”(在校学生规模庞大)之外再也没有任何资本炫耀的高校。那么,这一切究竟是如何发生的的?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难道川农是一个“一次性”的产品?我们又该如何面对眼前的川农和历史上的川农?川农发生的一切对于未来有什么样的借鉴意义? 笔者一介村莽,在川农生活、学习、工作已有多年,我将力图用最全面、最深入,也是最尖锐的眼光来做一些描叙。 希望阅读此文的人,能够借助我粗鄙的笔法,了解和关注川农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这篇文章所提供的现实、故事来自于笔者的了解和理解,尤其在事关部分学科或者翔实数据方面,难免有所纰漏。但我的目标,只是为了进一步剖开我们的川农,使得人们真正认识川农,看清她的五脏六腑以及机体的真正运作。 眼下的川农,是个病得不轻的病人。无论是医生还是病人,都需要有勇气直面疾病。川农不缺人才,不缺气魄,真正欠缺的,正是这种正视问题的勇气。好在今天的川农依然有药可救,离真正的病入膏肓,还有很远的距离。 (2)川农在形势大好的情况下面临困局 1906年,四川通省农业学堂宣告诞生。在随后的五十多年时间里,这所成立诞生在仓库中的学堂在“兴中华之农事”的号召下,奇迹般地在短时间一举崛起为中国农业科研与教育的一面旗帜。
首页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