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吧用户_5tU2JE8
关注数: 176 粉丝数: 67 发帖数: 2,382 关注贴吧数: 52
又到了英伟达新卡上市的时候了,好多人又讨论电源功率 看到一个聊天群一大堆人说怕新卡烧接口,所以建议买1600瓦甚至2000瓦的电源。其实,重点不在电源功率,而是接口端子。请看下面: 问:pci-e 8pin接口的供电功率是150瓦,高功耗显卡需要多个8pin辅助供电,新12VHPWR接口供电单个能给600瓦显卡供电。而似乎新接口比老8pin的端子更细了。这种情况下,3个8pin和新12VHPWR同样给600瓦显卡供电,全功率运行的情况下,供电引脚的电流各是多少,较细的12VHPWR是否会因引脚电阻上升和电流的上升而发热增加造成烧毁吗 deepseek回答:在比较PCI-E 8pin接口与新12VHPWR接口为600W显卡供电时的电流与发热情况时,需从以下方面分析: --- ### **1. 电流计算** - **电压均为12V**,总功率为600W时: - **总电流**:\( I = \frac{P}{V} = \frac{600}{12} = 50 \, \text{A} \) #### **a. 三个8pin接口(每个8pin超频至200W)** - 每个8pin的电流:\( I_{\text{单个8pin}} = \frac{200}{12} \approx 16.67 \, \text{A} \) - 每个8pin有**3条12V线路**,每条线路电流:\( \frac{16.67}{3} \approx 5.56 \, \text{A} \) - **三个8pin总12V线路数**:\( 3 \times 3 = 9 \, \text{条} \),每条线路电流:\( \frac{600}{9 \times 12} \approx 5.56 \, \text{A} \) #### **b. 12VHPWR接口** - 12VHPWR接口有**6条12V线路**(6条12V + 6条地线),每条线路电流:\( \frac{50}{6} \approx 8.33 \, \text{A} \) --- ### **2. 发热与电阻分析** - **发热公式**:\( P_{\text{损耗}} = I^2 \cdot R \),与电流平方和电阻成正比。 - **关键差异**: - **端子截面积**:12VHPWR的端子更细,截面积更小,导致电阻\( R = \rho \cdot \frac{L}{A} \)更高。 - **电流密度**:12VHPWR每条线路电流(8.33A)高于8pin的5.56A,电流密度更大。 #### **风险点** 1. **接触电阻**: - 若端子接触不良(如未插紧),接触电阻显著增加,导致局部过热。 - 实际案例中(如RTX 4090),烧毁多因插头未完全插入,引发热失控。 2. **材料与设计**: - 12VHPWR需更高导电率材料或更优散热设计以补偿更细端子的劣势。 - 标准8pin端子更粗,冗余更高,容错性更好。 --- ### **3. 结论** - **电流对比**:12VHPWR每条线路电流(8.33A)高于8pin(5.56A)。 - **发热风险**: - 12VHPWR因端子更细、电流更高,理论发热量更大。 - **若设计或安装不当**(如接触不良),12VHPWR更易因电阻升高而过热烧毁。 - 实际应用中,需严格遵循插拔规范(如完全插入至卡扣锁定)。 #### **最终答案** - **电流值**: - 三个8pin:每条12V线约**5.56A**。 - 12VHPWR:每条12V线约**8.33A**。 - **发热风险**:12VHPWR因端子更细、电流更高,在接触不良或设计缺陷时,**发热显著增加,可能导致烧毁**。需确保高质量连接器与规范安装。
从电气角度浅谈RTX4090系列烧接口的原因 最近很多吧友分析4090烧接口都说电源瓦数大一点,线材质量好一点就能解决,我有不同观点。 我是一个在电子厂的工程师,属于万金油,机械设计、电气、切削加工、自动化程序统统都懂点皮毛,但是全部不精通,主要做机械的全局设计。初中时曾是物理课代表,自以为懂一点点电,所以来这里发个贴子,请各位大学生清点喷哦。 言归正传,首先说说电热转换,电路的发热公式Q=I²Rt,和电流的平方成正比,和电阻成正比,和通电时间成正比。而端子烧毁的成因是单位时间内,热量超过散热造成温升最终破坏绝缘层的现象,所以接下来不讨论时间t。那么就剩下电流I和电阻R。我们对比一下老的8pin插针和新的16pin插针的电流承载,根据下图。满载时老8pin在每个供电引脚上需要承载的电流为4.16A左右。而16pin满载的时候,每个供电引脚需要承载的电流为8.33...A。也就是引脚电流翻倍。接下来再说说电阻R,为了让引脚更紧凑。新16pin缩小了引脚间距,引脚间距从4.2mm缩小到3.0mm,针脚的公母端子也缩小了。下图是我找到的两种端子在PCB接口的规格参数。可以看到老8pin引脚的横截面积1.14*1.14=1.299平方毫米,而新16pin的引脚端子横截面积是0.64*0.64=0.4096平方毫米。 端子的导体电阻计算公式为:R=ρ×L/S其中,ρ为导体电阻率,L为导体长度,S为导体横截面积。端子材质相同ρ不变,端子长度差距不大可以认为L也相等,而横截面积缩小了1.299÷0.4096≈3.17倍,则电阻上升了3.17倍。综合以上再次回到焦耳定律Q=I²Rt,I从4.16上升到8.333,则I²从17.3上升到69.4,69.4÷17.3=4倍,而电阻则上升了3.17倍。 由于没有准确的电阻值,不能计算准确的Q,但是可以大约算出,接头处的发热量上升了3.17*4=12.68倍。电路都会发热,但本身发热量不大时,及时散发不会造成局部温度上升烧毁。最致命的来了,缩小的插针,在有限体积内发热上升了近13倍,发热又会造成氧化,热胀等现象进一步加大电阻,恶性循环下,最终超出端子的承受能力。 所以,买更好的电源,用更好的定制线也不能解决端子发热的问题。但是有一个办法可以解决,就是直接将端子去掉,导线直接焊接在PCB上,就不存在插针的电阻问题。根据评估,16AWG的线升温到80度的电流是19A,升温到PVC绝缘套管的极限105℃的电流是24A。按照相关标准,PVC绝缘套的16AWG线可以长期承受10A的电流。电线是没问题的,PCB上是铜箔也有散热能力。这也是我们公司一些设备的步进电机烧接口的时候的解决办法,因为接口承受不了,改又太麻烦。设备用着用着就因为老化不定时的爆发出烧接口的问题,去掉接口直焊之后几年都没事。要更换的时候虽然麻烦一点,但是不频繁拔插的接口,直焊省事。
浅谈RTX4090系列烧接口的原因 最近很多吧友分析4090烧接口都说电源瓦数大一点,线材质量好一点就能解决,我有不同观点。 我是一个在电子厂的工程师,属于万金油,机械设计、电气、切削加工、自动化程序统统都懂点皮毛,但是全部不精通,主要做机械的全局设计。初中时曾是物理课代表,自以为懂一点点电,所以来这里发个贴子,请各位大学生清点喷哦。 言归正传,首先说说电热转换,电路的发热公式Q=I²Rt,和电流的平方成正比,和电阻成正比,和通电时间成正比。而端子烧毁的成因是单位时间内,热量超过散热造成温升最终破坏绝缘层的现象,所以接下来不讨论时间t。那么就剩下电流I和电阻R。我们对比一下老的4个8pin插针和新的16pin插针的电流承载,根据下图。满载时老8pin在每个供电引脚上需要承载的电流为4.16A左右。而16pin满载的时候,每个供电引脚需要承载的电流为8.33...A。也就是引脚电流翻倍。接下来再说说电阻R,为了让引脚更紧凑。新16pin缩小了引脚间距,引脚间距从4.2mm缩小到3.0mm,针脚的公母端子也缩小了。下图是我找到的两种端子在PCB接口的规格参数。可以看到老8pin引脚的横截面积1.14*1.14=1.299平方毫米,而新16pin的引脚端子横截面积是0.64*0.64=0.4096平方毫米。 端子的导体电阻计算公式为:R=ρ×L/S其中,ρ为导体电阻率,L为导体长度,S为导体横截面积。端子材质相同ρ不变,端子长度差距不大可以认为L也相等,而横截面积缩小了1.299÷0.4096≈3.17倍,则电阻上升了3.17倍。综合以上再次回到焦耳定律Q=I²Rt,I从4.16上升到8.333,则I²从17.3上升到69.4,69.4÷17.3=4倍,而电阻则上升了3.17倍。 由于没有准确的电阻值,不能计算准确的Q,但是可以大约算出,接头处的发热量上升了3.17*4=12.68倍。电路都会发热,但本身发热量不大时,及时散发不会造成局部温度上升烧毁。最致命的来了,缩小的插针,在有限体积内发热上升了近13倍,发热又会造成氧化,热胀等现象进一步加大电阻,恶性循环下,最终超出端子的承受能力。 所以,买更好的电源,用更好的定制线也不能解决端子发热的问题。但是有一个办法可以解决,就是直接将端子去掉,导线直接焊接在PCB上,就不存在插针的电阻问题。根据评估,16AWG的线升温到80度的电流是19A,升温到PVC绝缘套管的极限105℃的电流是24A。按照相关标准,PVC绝缘套的16AWG线可以长期承受10A的电流。电线是没问题的,PCB上是铜箔也有散热能力。这也是我们公司一些设备的步进电机烧接口的时候的解决办法,因为接口承受不了,改又太麻烦。设备用着用着就因为老化不定时的爆发出烧接口的问题,去掉接口直焊之后几年都没事。要更换的时候虽然麻烦一点,但是不频繁拔插的接口,直焊省事。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