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烟飘过 尘烟飘过
关注数: 141 粉丝数: 145 发帖数: 9,426 关注贴吧数: 8
六股河的来历 编辑本段六股河简介  六股河,绥中县与兴城市的界河,又名 六股河搜集河,汉代称“封大水”。辽、金、元、明、清时期称六州河,因汇大宁、建州等六州之水而得名。又因河之上游摩该图河、呼鲁伯楚特河、额里叶河、布勒图河及四道沟河五条支流汇入主流搜集河,合而为六,民国期间改称六股河。六股河源于建昌县松柏山楼子峰,南流至白石嘴入绥中县境,经绥中镇东大渔场注入渤海。六股河是辽西地区三大河流之一,总流长148.8公里,中下游河床平均宽度为600米,为长流河。 编辑本段六股河发源  六股河发源于建昌县谷杖子乡上柳杖子西沟的荒砬山下。源水始呈明水向东北流2公里便潜伏地下,至上柳杖子又出现旺盛水向东转南流去。到下柳杖子,源水又潜伏地下转东南流,直至杨树底下又见明水。然后转南偏西流至头道河西,其间建有红旗小型水库。从此,河水又潜伏地下向南偏西流,到娘娘庙的三家(戴杖子)才表露明水。 编辑本段六股河流域  先后纳入东来的甘草沟岭、逯杖子川水和娘娘庙河水(娘娘庙河发源于娘娘庙乡的石桥北沟,流长10公里)。明水向西南流,至玲珑塔东南汇入西来的五道岭河水 六股河(发源于玲珑塔乡西五道岭鸡冠山下,流长10公里)。河水折转南流至白塔子,纳入西窝铺和巴仁罕川水(发源于巴仁罕乡的偏道子沟里,流长12公里)。在此,河水转向东偏南流,到后城子,有杨树沟、后营子、刘质彬沟等川水注入。又南流至药王庙镇的道沿子,纳入小德营子川水(又称“大布袋子河”,发源于小德营子乡的大石桥狮子岭,流长15公里)、鸽子洞川水(又称“龙泉河”,发源于鸽子洞乡的刘家屯沟里,流长19公里)及杜杖子、三家沟等川水。河水转向南偏西流,至杨树湾子乡前营子,有桦树沟、响水甸、沈家屯、马驹沟和黑山科等川水(黑山科川水,又叫“毛河”或“毛头河”,蒙古语称“摩该图河”。发源于雷家店乡的小冰沟,流长25.5公里,其间有4座小型水库)注入。再向西南流,经大石门子至八家子镇的松树排子,又转向东流,纳入大屯河(“葫芦素河”,蒙古名称“呼鲁伯楚特河”,发源于养马甸子乡的田屯,流长23公里)和青石岭川水。从此,河水继续向东流,转两个回形弯后又转向南流,到建昌县的梨树沟门出县境,沿兴城市和绥中县的交界向东南流下,至二海口注入渤海。 编辑本段六股河传说  绥中和兴城交接的地方,有一条大河,叫六股河。从古至今,这条河一直流传着一段传说。   古时候,绥中以前有个地方叫杏林堡。在杏林堡的村东,有一条大河。大河两岸的人们世世代代靠着这条河生活。他们在河里捕鱼、捞虾、浇地、种庄稼。这一年,这里遭了一场大旱,土地干得冒了烟,河底干得裂了缝,庄稼旱得打了绺,就连大树也落下了叶子。庄户人的日子眼看就过不下去了。   杏林堡里住着六个美貌姑娘。他们看到这种情况,非常着急。就聚在一起商量出个主意:要到北方有高山的地方寻找水源,引水来搭救相亲。   六个姐妹上路了。她们一直向着北方走去。不知走了多久,来带一座高山下。这座山高极了,人站在脚下仰头朝上看,望不到山顶。遍山开着火一样的山花,树木长得枝繁叶茂,就连小草也是水灵灵的。大姐说:“这山上一定有水,咱们上山去找吧。”六个姐妹便一起向山上爬去。可是,山太高了,她们一连爬了三天三夜,累得又饿又渴。忽然,她们听到远处传来“叮咚”、“叮咚”的响声,便又来了劲头,顺着响声找去。在一个山洼里看到了一个大水谭。深深的潭水清澈透明,水潭上边有一个泉眼。那水正“叮咚”、“叮咚”往大水谭里滴着。六个姐妹找到了水,高兴的在泉边跳了起来。   找到了水乡亲们有救了。可是,用什么办法才能把水引到家乡去呢?姐妹们正在发愁,山下来了一个打猎的老爷爷。他说,只要把水潭沿扒开,水就能流下山去。可是,水潭沿全是大石头堆成的,用手一搬,纹丝不动,可结实了。姐妹六个便用石头砸,正正干了七天七夜,谭沿终于砸开了。潭水哗哗地顺着潭口流下去。六姐妹也跟着欢蹦乱跳地下了山。那水流进了河道,一直流到杏林堡,又继续向南流入大海。   杏林堡有了水,庄稼复活了,大树又出了新的枝芽。乡亲们都夸奖六姐妹,称他们是救苦救难的活菩萨,把他们引来的水取名叫“六姑河”。   过了不久,渤海龙王得知杏林堡有六个美貌姑娘,便起了坏心,想要霸占她们,渤海龙王派虾兵蟹将们,在六姑河里悄悄地造起行宫。又让虾兵蟹将们在六姑河上兴风作浪,扬言要杏林堡人交出六姐妹,兴起一阵大浪,把六姐妹卷到行宫李去了。   六姐妹被卷到行宫后,海龙王就逼着和六姐妹成亲,六姐妹死也不从。龙王一气之下,命令虾兵蟹将把六姐妹分别关进后花园里的六口大玻璃缸里。   自从六姐妹被龙王抓走后,杏林堡的人们急坏了,盼望着有个能人把她们就出来。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