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李文东丨 阿贤的快乐鱼塘
关注数: 51 粉丝数: 61 发帖数: 1,841 关注贴吧数: 81
以y消愁,解心中百味----25应届生 地铁站外,小雨下的稀稀拉拉,雨丝像被掐断了线的银弦,零零落落的坠入铁马组成的围城中。那天是早晨,还是下午?文东记不太清了。每天上班,车子停进地库,人也停入地下,昼夜颠倒的生活,是伤人的。文东坐在一块缺了角的大理石砖上,点燃一根软红,把对讲机别在腰间,祈祷它,让文东抽完整根烟。烟气缓缓的散开,像给周围的雨气裹了一层薄纱,透光,却不虚空。软红的味道是淡雅,不呛人的,呼出来伴随着草地的清新,落在纸上,留一丝若隐若现的余香。文东手里虽攥着测评表,但思绪早已随着雾气,飘向了远方。笔者念书那会,是喜爱牡丹的。不过每到月底,囊中羞涩时,总会去学校超市买几包9元的塔尖。依稀记得,同事老J是喜爱软红的。培训那会,抽烟着实平繁,所以笔者戒了心头爱,买了一条塔尖。塔尖是浓烈的,纯粹的烟草本味,笔者散给老J品尝,老J直呼此烟太实惠,转头也购入了两包。老J是一位有趣,有想法,胆量的人青年,对于这份工作,老j只觉得倒班伤人,便毅然决然的走出了围城,放弃了一份招录比将近40比1的工作。文东是佩服老J的,会一份安身立命的技术,寻得了一份双休白班的工作。而大学四年,笔者这个专业教的如蜻蜓点水,说是面面俱到,也算是面面俱失。文东是本省的学生,单位也喜欢招录本省的学生,各种努力之下,文东得以入司。单位的每班练习,每周抽问,每月月考,每次夜陪,文东不敢怠慢。笔者曾经的梦想,是做名图书管理员,那时候觉得,能在书籍中工作,大抵是人间顶幸福的事了。可后来看到招录比那串吓人的数字,像山一样横在眼前,才慢慢回过神来。山太高,越过去,太难。文东常想,这世间的事,大抵难全。不是人人都能一头扎进心之所向的营生里,像鱼游进最合心意的水。如今的就业市场像风浪里的海,有多少青年在海里颠簸,寻着不稳定的船。文东望着手中这份待遇,这算是风浪里难得的安稳,够实在,也够暖。正如坊间常传的那句话似的,‘不是你选择了铁路,是铁路收留了你’雨不知何时歇了,天空褪成了一片淡淡的蓝,像平静的湖面一般。指间的软红也燃到了头,烟灰从烟蒂上掉落,轻轻的睡在了吸水砖上。在这十五分钟里,对讲机安安静静的别在腰间,没有熟悉的声音呼唤着,仿佛时间停止了一般。文东终于能把一整根烟抽得从容,任烟雾在口中打转,再慢悠悠的吐出来,混着雨后的雾气散落到草地上。时间到了,笔者整理好领带,迈步踏入了电梯,转身时,最后看了眼门外的世界。轿厢缓缓下沉,再开门时,已是熟悉的地下,耳边传来的广播声,把刚才的雨意,烟味,隔绝成了两个世界。 现如今,文东的口粮早已换成了软红,而塔尖,也永远存封在了那片草地。
今日的厦门开始为期五天的大雨了,文东刚从集大与朋友告别,到麦当劳讨了一杯冰水写下此随笔。 前几日下课时,同班的老Z散了一根L群给文东,鄙人便与其在走廊尽头享用了起来。老Z虽说做人做事上总是大大咧咧的,但是内心并不坏,文东还是比较乐意跟内心单纯的人处事的。为何如此说呢,上次老Z找文东借烟抽,文东当时抽的是港中,老Z看到之后便自然的抽出一根点起,又额外的抽走四根,搞得笔者实在心疼,毕竟对于穷学生来说,偶尔开一包25的Y也算是享受了。 文东和老Z你一言我一语的在走廊上边抽边聊,虽说公众场合抽Y不太合适,但文东心想,谁让是铁打的编制,流水的学生呢。职工们可以开车入校,而文东的车子只能停在校外,以至于吃了几张罚单,一张罚单便是笔者一个月的Y钱了。笔者与同窗在角落享用时,偶尔便有路过的职工们来训导我们,而领导们则可以在办公室内享用香Y。想到这里,内心的道德谴责便少了一些,而考编的信念又增加了不少,便安心的享用了起来。 随着Y雾的缓缓散开,不同与牡D调香的雾气让文东意识到,本月还没有买过一包新Y,自从跟地铁签了协议班之后,事情太多以至于每日的休闲时刻都用牡丹打发了。地铁给定的岗是站务员,市属公益性国企的正式职工,在当今就业环境下,对于一个二本的准毕业生文东来说,算是个不错的好工作了。 谈回口粮Y牡丹,文东上个月偶然发现333编号的牡丹才18一包,买了半条之后,近日想去再买些却早已售罄,代替的是劝阻版的330牡D,不知为何,劝阻版的牡丹味道确实不如老版牡丹的醇厚,杂气略多。看着售罄的牡丹Y,文东对着货架上的荷H思考许久,还是没下手,只买了一包较为便宜的宽Z川贝枇杷。 为何会买此Y的呢?还是大三那会,同宿舍的C哥拿了一条此Y,顺手甩给了文东两包,味道不错,但是烟支细短不耐抽,文东还是舍不得买的。C哥是位很大方的富裕学生,因为抽20一包的灰狼被家里训斥了,得益于此训诫,C哥从此不必买Y,从家里整条整条的拿Y即可。沾了C哥的福,什么中H、宽Z、H天下,C哥享用时总会给笔者散上几根,赠上几包。而文东偶尔也会搞到几包韩国Y,各种甜味、水果味的,便一同送与陈哥和其女友享用了。
九月十三日随笔 休闲的日子过去了,文东感慨时间流逝之快。假期是最舒服的,各种活动都能跑跑,学习会,就业会,青年聚会等等,只可惜快毕业了,文东还是没见过三下乡的报名。假日前,文东给自己定了两个目标,一是读完林的生平,二是通读资治通鉴。林的生平算是看完了,而另一本书直到图书馆发来还书邮件时,文东才想起此书没看完。读书嘛,只为消遣,书里大的方面都有讲,但是细节不多。书中谈了商鞅只身入秦,而后景监力荐商鞅,秦孝公便重用此人。文东想,商鞅是如何搭上景监这条线的?又是如何让其力荐自己的呢?书中没写,而昨日询问了同志。人家说秦董力推改革,老景是HR,秦国又是破产重组公司,低价招人有人能来就不错了!这么说来确实颇有意思,这位科班出身的同志总能给出些通俗易懂的解答。 大四开学,文东便填了申请,辞去了图书馆的工作,在馆里干活的日子,也是大学里一段值得怀念的时光。得益于此工作,文东养成了来馆学习的好习惯,凭着在馆时长申请到了一个小柜子,这样便可少背一些杂物了。大四是无课的,而文东这种散人最喜欢的便是无课的日子,早起买一杯美式,可以悠哉悠哉的消磨一上午,看看老书,听听新闻。直至前几日,教务处的老师在群里通知开班,这样休闲的日子便结束了,转而代之的是几乎全满的课程...暂时先写到此处吧。
在新年的脚步临近,文东迎来了一次别样的社会实践:回到集美区的厦门十中,与老师同学们共同分享本人在厦理工的所见所闻,探讨大学的美好生活。 回到集美区的厦门十中,一股熟悉与陌生的感觉扑面而来。熟悉的校园景色依旧如故,而曾经的同窗好友们已经不在身边。然而,这段青春岁月在这片土地上的痕迹,却永远凝固在文东的心中。 发起宣传厦理工的活动是文东此次社会实践的初衷。本人通过举办精彩的班级演讲,播放宣传视频,面对面的与高中部的同学沟通,邀请同班毕业就读于理工的同学一同与高中生们分享我们的大学生活和职业规划。以此鼓励十中学子们树立理想,留在厦门,服务厦门,积极的报考我们理工学院。同时,文东也将理工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师一友的美好都拍下记录,向十中宣传我们理工的文化与精神。 在这次班级宣讲会上,同学们热情的向本人询问了理工的转专业方案与大学校园环境,文东均一一为同学们进行讲解。同时,在宣讲会结束后,单独与厦门生源的同学们进行沟通,将厦门生源对于厦门理工有报考优势的政策告知了他们。会后,厦门的同学们表示如果想要留厦,在同级的学校中,厦门理工是很好的选择。 此次社会实践不仅是文东对厦门理工的献礼,更是一次对青春的缅怀,对成长的回顾。文东深知,是厦门教育为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培育了我的品格和智慧。因此,返回同在集美区的厦门十中,为我们理工的招生宣传进行到底,也是本人回馈厦门对我的教育,回馈集美区对我的教育的一个微小而诚挚的表示。 愿此次的十中之行,不仅可以让厦门十中学子更多地了解我们厦门理工学院的文化与精神,也希望更多的厦门十中学子可以积极的报考厦门理工学院,毕业后,为厦门建设贡献一份属于自己的力量。
享爱国南洋,忆昨日往事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已在不知觉的情况下步入了考试周。考试周是无课的,而文东这种散人最喜爱的便是无课的早晨,可以悠哉悠哉的以吃早餐的借口在麦当劳喝着咖啡消磨一上午。待我准备更衣出门时,突如其来的消息打破了我内心的平静。仔细一看,才知道是昨晚的工作出了疏忽。文东觉得,学生应当要多参与劳动,参与实践,所以今年在学院里寻得了一份图书馆的工作。馆里的工作是清闲的,与去年在工厂里工作时的感觉俨然是天差地别,但也许是这份松弛感,使得我偶尔出了差错。 在享用完廉价的西式早餐过后,我总会拿着杯子向店里再续一杯咖啡然后悠闲的坐在户外的椅子上,一来二去,甚至于店里三个班组的员工都认得了我。今天抽的是短爱国,红双喜南洋烟草集团的香烟。缓缓抽出此烟,烟支短小精悍,滤嘴处是混烟的经典白滤嘴。点燃烟支,红双喜的味道缓缓散开,这是一种烟草的本味,文东很喜欢此烟,美中不足的是烟支太短,不够享用。烟雾渺渺,使人沉思,回想起前几日受到导员的训斥,不免感到有些难过。文东是一名工科里文科还行的学生,前几日拜读了西行漫记,有感而发便抄了一段原著,大抵的意思是教员在北平图书馆做事时,想与当时的文豪交流学习,但却遭受冷眼。不料原著一发,XX便跑来训斥说是政治段子,说日常要注意不要低级红。待文东将原著发送与XX,又遭批评到,“你现在在图书馆做事,发这段文章你觉得合适么?”文东心想,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呢,只好道歉认错,感谢批评。今日仔细一想,只怪自己才疏学浅,而又不肯多加跑动,以至于抄送原著都会惹的他人不满,以后只好作罢,写点流水账便是最为安全的了。想到这里,手里的烟支已变成了一节滤嘴,而厦门冬日的太阳照在身上不免有些炎热,只好收拾收拾,慢悠悠的走回家中。
2000年前的厦门华纶职业学校 “杏林人民爱十中,办好十中为人民”始终是杏林教育的一大亮点和特色。厦门十中和杏林区的发展息息相关、互相促进。 1975年之前,杏林工业区中心城区只有一所地处前场村瑶山社的杏林中学。城区居民子弟大多要经过集杏海堤到集美中学读书,当时公共交通不便,为满足工业区广大职工和周边村民子女入学的强烈要求,集美中学分校(即厦门十中前身)应运而生。当时办学条件十分艰苦,没有教室,厦门纺织厂腾出幼儿园教室和职工澡堂,玻璃厂将食堂隔离出来,连区幼儿园也拿出两间房间……杏林诸多厂企派出不少热心教育、且有能力的职工,帮助解决师资不足的燃眉之急。在师生共同努力下,1979年(首届)高考初战告捷,80届再上台阶,81届高考更是石破天惊、英语科居全省第一,学校站稳了脚跟,杏林百姓欢欣鼓舞。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对教育日益重视,捐资助学的风尚逐渐浓厚,但教育投入还比较紧张,为改善办学条件、办好职高,厦门十中坚持“两条腿走路”方针,除依靠财政拨款,另一方面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通过多种渠道集资办学。厦门十中领导班子加强与周边厂企、村社的联系,努力推动与搭建社区参与学校建设的平台,1984年先后召开四次各工厂、社队领导联席会议,走访30多个企事业单位100多人次,人称“十中苦行僧、足迹遍杏林,一步一席话,双腿播方针”,第二任校长陈泉发自嘲为“现代武训”。乘着杏林台商区改革发展东风,学校办学条件大为改观,工作步入正轨,每年都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不少优秀生源,也为杏林区提供一大批合格的建设者。连续几届,尤其是1989年高考大捷,理工、文史、英语类各科都居厦门市前茅,成为办学以后的又一高峰,学校呈现蓬勃向上的势头。
十中简介以及部分照片 厦门市第十中学创建于1975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为福建省文明校园、福建省德育先进校、福建省素质教育先进校、福建省课改基地校。校园环境幽雅,文化底蕴浓厚,教学设备精良,师资力量雄厚,办学资源丰富。 我校以“文心化行”作为学校办学特色理念,确立了符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发展为特点的“文心”之路。充分发挥“文心”办学特色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切实有效地开展“以心正行、以体健体、以美育美”各项特色工作。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以质量求发展,积极开展教育科研,大力实施课程改革,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学校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6.27工程’示范学校”“全国毒品预防教育创新单位”“全国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福建省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福建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福建省篮球传统特色项目学校”“福建省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福建省先进教工之家”“厦门市示范家长学校”等荣誉称号。 2020年获得“厦门市首批书香墨香校园建设示范校”“厦门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集美区首批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发展示范校”等荣誉称号,2021年获“福建省第二届(2018-2020年度)文明校园”“厦门市中小学教师发展示范学校”“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示范学校”“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校园”荣誉称号。 2021年3月,获得“厦门市依法治校示范校”荣誉称号。2021年12月,获评“福建省第一批省级平安校园”。2022年1月,获厦门市集美区人民政府评选的“厦门集美‘家校社’协同实践育人综合实验学校” 荣誉称号。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