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78cat pre78cat
关注数: 1 粉丝数: 29 发帖数: 1,328 关注贴吧数: 5
知识扫盲贴——海盗作品 海盗文学的经典代表——金银岛   故事的主人翁吉姆,是一个十岁大的小男孩,吉姆的父母在黑山海湾旁经营一家旅馆名为「本鲍上将」。有一天,旅馆来了一位脸上带着刀疤、身材高大结实、非常引人注目的客人,原来他就是比尔船长。   吉姆非常喜欢听比尔船长讲故事,那些听起来挺吓人的经历,像是罪犯被处以绞刑、海盗双手被绑而且蒙眼走跳板、突如其来的海上大风暴、遍地骨骸的西班牙海盗巢穴等,每次都让吉姆又爱又怕,也让宁静的小镇增添了不少新鲜刺激的话题。   没多久,比尔船长因为饮酒过量加上受到惊吓而死在旅馆中,吉姆无意间发现比尔身上带着的一张藏宝图,那是海盗普林特船长所遗留下的,于是吉姆和一群人的金银岛寻宝的故事就此展开。   心怀不轨的海盗们乔装成一般的水手,当中还包括阴森诡谲的独脚水手西尔弗。大伙儿假装跟着吉姆和利弗希医生一起去寻宝,航海的过程中,充满了千辛万苦和千奇百怪的事。不仅发生了足以让人丧命的疟疾病乱,还曾经发生海盗们群体叛乱的恐怖事件。  这本故事书的特点是情节变化万千,好像大海的波涛,连绵起伏,一个接着一个,一浪比一浪高,紧紧扣着读者的心弦。但是,这本故事书也并不是只靠情节来出奇制胜,更重要的是这些情节里面反映出的中心思想。小说的名字是《金银岛》(或译为《宝岛》),但是它告诉读者最宝贵的不是金银,而是人性的爱和正义感。在那海盗斗争的一群人恰恰相反,中心人物就是吉姆,他对人友好,善恶分明,在夺宝的斗争中激发了他的机智和勇敢,最终取得了胜利。吉姆的对立面西尔,也是个性格鲜明的角色,他也可以说是有计谋有胆量的人,但是他走的是罪恶之路,所以最终被人们所唾弃。 这部小说奠定了海盗文学中的经典形象:独眼龙、铁钩手、骷髅旗、朗姆酒。具有极浓的浪漫主义色彩,是海盗冒险题材的代表。
(转)日本推理小说五大派别 本格派的精神在於「谜的破解」。而「谜」所指的则是「常人无法洞穿的事实」。以更狭窄的观点而言,「谜」必须是超脱人类理性思考范围的。相反的,「破解」则必须完全根植於理性的思考、逻辑的推断。更重要的是,破解的线索与根据都是由故事本体中而来,不可凭空出现,这也就是所谓的公平性。而,本格派当然可以加入其他精神,然而「谜的破解」此项特质却依然必须摆在首位,被鲜明地凸显,不可被其他特质所取代。 本格派的简史: 第一波是以江户川乱步、横沟正史为代表作家的战前「新青年」时代。 第二波是有高木彬光、鲶川哲也等强力新人登场的战後「宝石」时代。不 过值得注意的是,掀起第二波本格巨浪的首部作品是横沟正史的《本阵杀人事 件》,而之後如《狱门岛》也同样属於第二波的代表作品。 之後,在一九八○年的前後数年间,曾经有过一波本格的小浪潮。主要是 由「幻影城」登场的新人作家,如连城三纪彦、栗本薰、泡阪妻夫、竹本健治 等等。另外,虽然舞台不同,但是也有像岛田庄司的《占星术杀人事件》这样 的本格作品。 而笠井洁虽然没提到自己,可是矢吹驱三部作发表的时间也同样 是在一九八○年前後,当然也属於这波小浪潮中。 在「幻影城」时代结束後,是乱步奖出身的本格作家东野圭吾、井上梦人 所处的一九八○年代本格不毛时期。 第三波,也就是现代本格,由一九八七年绫十行人《十角馆杀人》揭开序 幕。代表作家有掀起浪潮的绫十行人,与集现代本格特色之大成的京极夏彦。 悬疑派有时候会与本格派分不清楚,但是两者的创作精神则完全不同。悬疑派的精神,我认为是在於「谜的设计」。当然,狭义上来说「谜」最好还是能够超脱人类理性范围,而它的破解也必须合情合理。只是,相对於本格派重视「谜的破解」,悬疑派则更重视「谜的设计」,也就是说,悬疑派之所以可以对读者隐藏解谜线索,其原因就在於基本创作精神的不同。既重视了「谜的设计」,那麼其古怪难测的曲折剧情就能紧紧扣住读者的目光。诚然,在许多情况下,谜的设计与破解是一体的两面,我个人则抱持「唯有重视谜的破解才称得上是本格派」此一看法。 法庭派虽然专指小说中大部份场景皆在法庭,然从此一特质我们也可窥知它的创作精神。在法庭推理中,最扣人心弦的即是针锋相对的法庭辩论,而事实上我个人觉得,法庭推理的基本精神则是「对立式辩证的解谜过程」。在推理小说中,有时会有两名侦探各以不同的观点来进行侦查,这虽然是一种「对立式的解谜过程」,然而法庭推理则将此一特质更形扩大,加入了「辩证」,使得读者透过检察官与律师两种全然相对的立场之间,经由一层又一层的调查、判断、辩论以後,才获得最後的真相。 社会派的创作精神在於「社会批判,描写人性」。光是这样,事实上与推理小说八竿子打不著关系的,只是社会派推理小说,除此之外还必须加入「谜」的特质,即使其创作精神与此无涉。或许这样解释比较容易明白吧:社会派推理小说利用了「谜」的特质,进行「社会批判,描写人性」;「社会批判,描写人性」是目的,而「谜」则是一种工具。由於「目的」的写实性所限,自然而然社会派会注重动机与排斥名探了。而有些社会派推理作家,到最後他们写出的小说,推理味尽失,最根本的原因其实就在於没有妥善地把握「工具」,而变成不成为推理小说的文学作品(当然,目的是达到了)。 冷酷派的创作精神也不在「谜」本身,而是在於「犯罪事件与社会的关系」。这个派别的书,国内引进的最少,也是被一般读者误解最深的派别。自然,我的了解也肤浅,许多观念都是从外国的评论而来。在此派中,故事的主角不论侦探或犯罪者,必然都是处於社会的暗角,以致他们必须凭恃拳脚与毅力才能生存下去。作家透过主角冰冷的眼睛来观察这个社会,藉此写实地凸显这个社会不合理、血腥残暴、光怪陆离的一面。也因此,性与暴力在此派中占有极大的比重,理性与解谜反而完全不是重点,更甚者,此派会极端排斥超乎想像的谜团,而这也是其与本格派悖离最钜的地方。冷酷派的推理小说往往给读者极大的震憾力,虽然它的震憾层面并不在解谜上,然而透过解谜的过程,来抽丝剥茧出社会黑暗的一面,震憾力应是很强的。除此之外,冷酷派影响电影史极深极广,许许多多关乎暴力美学的经典影片,都源自於冷酷派。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