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墨問道 玄墨問道
关注数: 2 粉丝数: 171 发帖数: 9,554 关注贴吧数: 26
(不老書書評)夏日時分的吸血鬼 青春的戀愛到底是什麼?很多很多的小說都是在寫這個,要人舉例,我可以隨便就列出個二十本以上的輕小說、十本以上的一般小說來告訴你。 而夏日時分的吸血鬼,是少數幾部真的有寫到我心坎裡的作品。 這是一部於2014年出版的作品,2016年成功漢化,是一部只有一卷的短篇之作。 故事講述在一個世界人口一半是吸血鬼一半是人類,分別負責夜間與日間的工作的世界,讀同校同班的一位夜間部學生吸血鬼妹子與日間部學生人類男主談戀愛的故事。 題材普通,敘事手法中上,文筆尚可,劇情不太精彩,人物塑造並不突出。但是,它是一本優秀的輕小說(好吧,其實它比較偏向三秋縋那種不完全是輕小說的輕小說)。 這一部作品在描述青春戀愛的手法上,自有他的過人之處。 由於兩人是種族不同、習性相異的兩種不同生物,所以兩人相遇的時間有限,只有傍晚女主去上學或女主上學前到男主家裡買飲料的時間會有交集。這讓這部小說變得更有趣,也更真實,因為在真實世界中,能成天黏在一起的高中生情侶其實很少,更多的是在短時間聚首後要為自己的學業拼搏。 本書中對於兩個人對彼此之間的感覺描寫非常細膩,對兩人的進展描述也非常不錯。偶遇、注視、接觸、漸漸被吸引、幻想、告白、交往......。對於青春戀愛的迷茫,對於「愛」的思考,對於對方的猜測,都非常地貼近現實,而女主是「吸血鬼」這個設定,更為之加分,讓兩人之間的隔閡更加擴大,也更加的能敘述兩人的各種感受,凸顯「青春戀愛」的主題。 這部作品最特殊的一點,是它的既視感很強,常常讓你有「臥槽作者是偷看了我們的人生嗎?」的感覺。 它在描寫情慾上並不避諱,卻也不過度露骨,常常讓人想起自己(或自己的朋友)當初戀愛的那種感覺,那種對對方抱有幻想卻不敢表現的青澀。例如女主在男主問她想不想吸男生的血時,表面上她對男主生氣,實際上卻在幻想以男主作為吸血對象,想去咬對方溫熱的鎖骨;又或者男主做春夢夢見女主半果騎在他身上親吻他;男主意外觸碰到一位女生的胸部就會稍微想入非非;又或者女主在和朋友們玩鬧時想像男主撫摸她的身體、給她吸血等等。 更為特殊的一點,就是它的對話。雖然本書較多部份是在描寫角色內心的獨白,但是不同角色之間的對話卻也頗有閃光點,有種「物語式」的感覺,甲負責開頭,乙負責吐槽,最後兩人(或多人)得出一個莫名其妙甚至荒廖好笑的結論,在現實與超現實之間取得平衡,頗為類似我們(尤其是大考前的我們)與同學平常那無釐頭又瘋狂的對話(打個比方,高中時有一次我走在路上,聽到某同學跟另一個同學說「有一隻奇異鳥,拿著一隻奇異筆,在畫一顆奇異果」。啊,高三真是瘋狂的一年呢。)。 它巧妙且真實的展現了青春戀愛的迷茫,摸索彼此的過程。 這部小說,雖然不突出,但是卻讓人讀來有各種感慨。
(剖析文)金木與董香 這兩人是本作中的男女主角,兩人經歷了重重難關才得以在一起。 這兩人之間的愛,不只是男女之愛,更像是互相舔傷口的撫慰者,填補彼此心底深處最痛的傷痕。董香經歷過數次所愛之人離自己而去的痛苦,經歷過所愛之人狠狠傷害自己的痛苦,經歷過歸宿數次被毀的痛苦;金木更不用說,他根本不把自己當成應該活著的人看,他受過無數次心理與生理上極端的虐待,經歷過無數的屍山血海,整套東京喰種根本就是金木受難記。也因此,兩人的存在對彼此而言必須是必然且不可失去的,是對方千瘡百孔的心裡的最後的補丁。 有趣的是,從最基本的心理學角度分析,由於兩人幼時的各自經歷,金木戀母董香戀父,而金木具有強烈父性,董香則具有強烈母性(尤其是在後期)。可以說,這兩人的性格剛剛好能夠去舔拭對方心理傷口,董香的母性能填補金木從小一直想要的母愛,金木的父性則能填補董香一直懷念的父愛。(嗯,這也解釋了為什麼金木是巨乳控,因為他的戀母症)。 一個有趣的點,那就是,兩人對彼此的愛並非是在兩人相遇相處之時出現的,關鍵之處其實是在兩人分開的這一大段幾乎貫穿全作的時間。 一開始的相遇與相處,其實兩人之間並沒有愛情的,或許金木會對董香有一些「性」方面的幻想(大學男生常有現象,原作中是有描述金木的這一些想法的),但是這連最基本的男女之情都無法構成,頂多只是幻想對象,而董香則對金木有「對弱者的保護慾」。 在相處的末期,兩人的關係則有所變動,董香漸漸對金木產生年輕男女的情愫(高中女生常有現象),而自己無所發覺,直到對方頭也不回的走了她才隱約察覺;而金木則是把董香當成了戰友與知心朋友,但是男女之情卻沒那麼明顯。 而在分離的前期到兩人在天橋相見,則是董香稍微意識到自己的感情之處,也因此,她的反應比別人更為激烈,怒氣比旁人更為沖天,悲傷也比旁人更為露骨(當然,這也與她的閱歷不足有關),因為對她而言,這是第四次失去自己所愛的人(雖然愛的深淺不同),前三次分別是她的母親、父親、與反叛期的弟弟,都是骨肉至親,而這一次則是情感上較能依託的對象。金木則或多或少也感覺到董香的意思(金木其實真的不是木頭),也並非對董香沒有意思,但是在局勢面前,他做了我們都知道的選擇。 第一部的最後,安定區幾乎全員犧牲,這是董香第五次失去所愛之人,而且一次失去的太多,如同祖父般嚴慈的店長、指導自己面對社會的魔猿與黑狗。對於一個剛滿十八歲的年輕女孩而言,這一切都太過殘酷。幸好,在四方舅舅的開導與幫助下,她重燃希望,最後建立了re:咖啡館,以作為金木回歸時的歸宿。在第一部的最後一張畫面,正是她對金木的呼喚:我相信,那傢伙一定會回到我們的地方的。到這裡,董香對金木的愛戀基本上才正式成形,開始慢慢從「喜歡」轉變成「愛」。而金木對董香的愛戀,雖然有,但卻沒有董香對金木的那麼明確與強烈。 而在第一部與第二部的這段時間差,正是這段感情的催熟:董香對金木日複一日的思念,慢慢地發酵,而變成了堅固的愛情,遠超第一部結尾時那剛成形的愛情,而這也是為什麼在他們相認後能很快的天雷一動勾地火的原因。順帶一提,這也能套用在曉對亞門和瀧澤的感情上。在這段時間中,董香慢慢的成熟,而為了將咖啡店打造成金木的歸宿,她成長成了如今的樣子,從一個脾氣火爆的年輕高中生轉變成了一個溫柔賢慧有耐心的成熟女子(啊,雖然最後還是該家暴時就會家暴啦),徹底轉性。 佐佐木在咖啡店與董香「初次」相遇時,曾說這是自己看過最美麗的人。事實上,佐佐木後來有很多次獨自到這咖啡館喝咖啡,並與董香接觸多次。這其實是一個特殊的過程,實際上,這一段是金木對董香的愛戀很重要的催化基礎,讓失憶的金木在沒有其他前提下的重新接觸董香,進而迷上對方。日後金木再次回想這一段時,了解董香注定是自己所愛的女人,也會了解自己在第一部時對董香的懞懂感情。同時,這也是療傷的開始,董香因此知道金木仍活得很好,佐佐木則藉由這段時光平復日復一日困擾著自己的夢,同時也藉此追尋自己的過去(為何自己對一切如此熟悉?)。 在那之後,一個個事件展開,而在流島戰役過後,金木和董香在分離了數年(四年還是五年?我有點忘了)後,總算重聚了。分離的時間就像催化劑,兩人再次相見時,感情,基本上已經發展完全,就只差最後一步。而直到這最後一步踏出時,金木才真正的發覺並直視自己對董香的愛戀。董香用自己的身體與心靈綁住了隨時會消失的金木,讓自己成為了金木的最終歸宿;金木則為了讓董香不再失去而開始珍視自己。兩人成為了彼此的救贖。
(心得+討論)論三大美食番 很多人喜歡將巨人、喰種、寄生獸三部作品放在一起討論,並比較長短、批評優劣。 個人三部都有看,三部都很喜歡,而且自認為對三部都有一定深度的研究與想法,因此我真心認為,將這三部放在一起比較是錯誤的。 原因在於三部的重心完全不同,要探討的點、出品年代、服務的年齡層也完全相異。 巨人探討的是自由與追求自由所必須付的代價;喰種則是一部探討角色內心的角色剖析作品;寄生獸則從不同角度(生物學、哲學)上來探討人類存在的意義。 巨人,是戰爭心理學、政治學等等影響範圍比較大的學問;喰種,則是創傷後心理學、犯罪心理學等等比較偏向個體問題的學問;寄生獸則是哲學、生態學這種比較虛無飄渺的學問。 這點,從三部的主要角色%%的原因就能看出來了(不是在開玩笑,是真的)。巨人是為了政治因素,喰種是為了療癒心理創傷,寄生獸則是因為生物在瀕死時的原始本能。 當然,這三部也是有共通點的,那就是對於不同物種(或種族)間彼此的關係的探討,而解決的方式也各自不同。巨人走向了仇恨的路線,喰種走向了和解的路線,寄生獸則走向了屠殺。而這三個不同的解決方法,也是呼應了三者不同的思想:巨人追求各自的理想,不可能不走向互相暴力相向的那一條路;喰種注重療傷,所以必須要和解;寄生獸則展現人類對萬物的掠奪,所以會走向單方面屠殺。 沒有誰高誰低,誰成熟誰幼稚的問題,放到現實世界中,這三種解決方法都曾經出現過。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就如同巨人中的人們,直到現在仍為了各自的理想而爭戰;加拿大的英國人和法國人則如同喰種中的兩方,合作以追求共存的幸福;烏干達的某個種族則如同寄生獸中的人類,單方面屠殺對手,造成對方滅族,掠奪對方的財產與土地。 而用一部的優點去攻擊另一部更是不可取。 說寄生獸對情感的表達不好,那是因為那不是它的重點;説喰種格局不夠,那是因為它始終就是一個「回到個人」的作品;說巨人太過暴力絕望,那是因為它展現了人類追求自由所必須付出的代價。 誰優誰劣?這問題根本不成立,這三者在各自的領域上都是佼佼者,都有別的作品無法企及的藝術地位,這並不是能拿來比較的。 那啥,喰種動畫就別提了,看漫畫就好。
(小整理)十二天將 最近發現很多新人在問戰力的問題。現在說明一下。 闇鴉中的戰力並非絕對的,而是視情況會有很大的變化,如木暮善於打怪,大友善於砍人,但是怪和人都是戰力。而其他例子還有春虎弱小時曾利用計策擊敗強大的雪佛等等。 但是,有一個參考值,那就是「十二天將」,這是戰力分水嶺,雖然十二天將間的戰力差距也很大,但是能成為十二天將和不能成為十二天將之間的差距是很大的。現在整理一下十二天將(大概依戰力排名)。 「炎魔」宮地磐夫: 人類戰力的天花板(之一),靠著一招不動明王火界咒就能擊敗所有敵人的怪物,基本上屬於抬出來就能結束戰鬥的終極兵器(例如截擊天海大善、襲擊土御門家等等),目前唯有開掛的男主能跟他五五開。 「天將」倉橋源司: 敵方BOSS,陰陽廳的老大。最後被大友射殺。 「影子(或譯黑子)」大友陣: 陰險狡詐,詭計多端,擅長心理戰、咒術戰,不論計謀還是正面戰鬥能力都非常厲害的人,曾經正面擊敗同為十二天將的鏡,射殺倉橋源司,打敗道滿。 「神通劍」木暮禪次郎: 與大友齊名的角色,擅長用劍,同為十二天將的山城認為他比自己強大非常多。在大友陣追逐戰中可以看出他恐怖的實力,也曾經一劍把道滿打殘,基本上目前很少人能正面擋他一劍的。 「導師」大連寺志道(夜叉丸): 鈴鹿的父親,已死,但是復活成為式神,即八瀨童子中的夜叉丸。擁有海量的咒術知識,與強大的戰鬥力。 「食鬼」鏡怜路: 擅長使用鬼之力的角色,也非常強(雖然自己承認目前不如大友和木暮),有足夠掀桌子的實力,性格暴戾,是危險角色。 「神扇」天海大善: 擅長使用言靈與幻術。強大而有智慧,狡詰而危險,但是打不過宮地。現在實力被封印,還未恢復(也可能永遠不會恢復了)。 「上校(大佐)」茲岳俊輔: 與上述幾位天才不同,是努力累積實績的大器晚成凡人。擅長操縱大量式神,能打團戰,一個人可以抵得上一支軍團。不過對靈障抗性很差,常常因此住院。 「結界公主」弓削麻里: 擅長使用結界,曾經輕鬆擊敗春虎的養母。 山城準人: 外號未知,十九歲就當上十二天將的天才。倉橋源司的徒弟,眼高於頂,但是對木暮這種怪物的實力極為讚嘆。 「神童」大連寺鈴鹿: 研究型人才,最年輕當上十二天將的超級天才。但戰鬥力遠遠不及上述數位十二天將。 「天眼」三善十悟: 沒有戰鬥力,但是擁有稀有的「靈視」能力,是團戰中不可或缺的偵察型人才。 「雙瞳公主」幸德井姐妹: 雙胞胎,也是無戰鬥力的「靈視」能力擁有者。單一人時比不上三善十悟,但兩個人合起來超越三善十悟。
回坑者的一點感想。 記得巨人剛開頭時被很多評論者大力抨擊,說「反派缺乏人性上的衝突性」,說這只是一部「業餘熱血漫,只是看主角斬殺巨人的作品」。 然後......這些人就被瘋狂打臉了,今日的巨人,對人性的衝突性的描寫直接碾壓所有同時代作品。而且,從種種跡象看來,這些人性衝突,都是作者一開始就規劃好的。 我很喜歡這種作品。 但不得不說,最近(幾年的)的劇情,讓人感覺作者在這一塊上放得太重了,再加上一股腦兒的將世界觀擴展成現在這樣(當初過去篇連載了超久,讓我主角線差點忘光,畢竟這是月更漫),讓人一時間吃不下。 當時,我就是這樣棄掉了。 許久之後,在一位朋友的推薦下,我又再次翻開了這部作品。 我是巨人最早的一批讀者,那時,我才國小三年級(對,我三年級時就能接受那種血腥場面)。當時,是看不懂的(雖然那時的巨人也沒有現在的巨人那麼難懂)。 後來巨人出了動畫,那時的熱度差點沒把我嚇尿,第一集剛開播我們全班男生就纏著老師,逼他播給我們看。那時快畢業了,老師遮遮掩掩的放給我們看(因為是限制級)。 那種感動,是我至今無法忘懷的。 而今,巨人的動畫已經封神。 隨著年齡增長,再次回坑這部漫畫,感受也變得很不同。 不過,即便我重新喜歡上了這部作品,但我喜歡的點已經不同了。在過去,喜歡的是那股熱血(對,巨人曾有過熱血的時候),那調查兵團的雙翼交疊徽章所釋放的渴望。但如今,我喜歡的是它對人性的挖掘,對戰爭中沒有誰對誰錯的描寫,對「成人後」不再天真不再熱血的主角們的心裡描述。 其實,巨人是一部前、中、後期劇情模式差距非常大的一部作品。 我甚至懷疑作者刻意讓他的劇情模式跟上讀者的年齡成長。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