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冷月 韩冷月
关注数: 0 粉丝数: 19 发帖数: 1,646 关注贴吧数: 8
【关于韩信】 (刘邦其实一点也不了解韩信!!) 汉朝出过很多了不起的大英雄,有名的大将军,但是我只喜欢韩信,只有他才配称为兵仙战神,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所向披靡这些词语好像是为了专门形容韩信的。但是有关于他的故事却少得可怜,除了知道他那些精彩的战役外,没有太多的描写,留给世人的只是个自负的背影还有一个谋反的罪名! 喜欢韩信是因为他的不完美,他的故事里总有那么一点点遗憾和瑕疵,就算战无不胜也还是死在吕后的手里,聪明又狂妄还有点贪心。易中天老师说韩信有点书生意气,还有点傻又不可一世,据我看来未必如此,韩信应该是不拘小节又纯真率直的人,想怎么做就怎么从来不愿违背自己心意,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完全顺着自己心意活着。 少年家贫,不事劳动生产却跑到人家混饭吃,作为一个大丈夫的确不齿,人家嫌弃他却还后知后觉。钻了无赖的裤裆又怎么样,韩信毫不在意,他就是这样一个豪放的人,有些不管不顾,只想做自己想做的事。刘邦拜他为大将军又怎么样,该敲诈时一点不手软,这是韩信应得的,本来刘邦就有求于他嘛,可是韩信却很知恩图报,手握重兵也还没想到造反,他想的也不过是一个齐王而已。韩信不关心政治对自己将来的处境也毫不在意,他只喜欢打仗喜欢炫耀自己的本事,这就够了。对于军事韩信是个天才,可他却不懂得战场外的政治,本来他就没有什么野心,对于同僚的傲慢态度和刘邦的直言不讳也是出于他的本真率直,他就是不懂得怎样保护自己才招来杀身之货。刘邦其实一点也不了解韩信,他不知道韩信其实是个很率真的人,虽然有本事但是绝对不会背叛他,那些种种不臣表现也不过是韩信觉得委屈罢了,韩信也只是想让人记得他的丰功伟业他的傲慢资本。他很在意这个,因为韩信少年时候受到的种种际遇,让他变得很贪名图利,他太需要这些来证明给那些过去瞧不起他的人看。 看到韩信的时候总想起林黛玉,一样的孤傲一样聪明,但是又这么纯真,给自己惹来麻烦.......
塞里萨谈中国电影:张艺谋陈凯歌整不成武侠片 本次意大利电影周,来自意大利的评委Marco Ceresa教授流利的中文很让观众吃惊。实际上,他曾经在威尼斯电影节为张艺谋、巩俐等担任过翻译,在戛纳电影节时还为侯孝贤翻译过,他是个中国电影通,对于中国电影史有着相当的研究。同时作为威尼斯、戛纳电影节评委的他,在面对记者时,谈了自己对中国电影的看法。  有关评委工作  记:对于很多在国外电影节获奖的中国电影,很多人批评他们靠出卖中国的落后面来获取评委的喜欢,您对这个批评怎么看?  马:落后的东西,你们是怎么定义的?  记:像《菊豆》里面的偷情乱伦啊,《大红灯笼高高挂》里面的一夫多妻啊,等等,这些在中国早已经不存在了。  马:我得承认,《菊豆》是我最喜欢的张艺谋电影。实际上,我觉得每个人都会喜欢异国情调,国外的评委、观众确实比较喜欢看到一些自己没有看到过的那些奇怪的东西,但是,我觉得《菊豆》拍的东西不是为了迎合国外的市场,不能这么说他们。  记:您做评委的时候,是更看重电影的故事呢还是更看重电影的叙事手法?  马:都有,但碰到国外的电影,有时候我不了解故事内容,只能看电影技术的应用。  记:有的导演是观众喜欢看什么就拍什么,而有的导演是自己想给观众看什么就拍什么,您觉得哪一种更应该提倡?  马:首先,我认为导演肯定应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拍片子,不用管其他人喜不喜欢。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拍电影不是导演一个人的事情,他应该考虑到你这团队,还有投资方的因素,所以,要找到中间这个平衡点。  有关中国电影  记:您觉得,中国电影对世界电影的贡献有哪几点?  马:首先,武侠电影。武侠小说很少有翻译成外文的,但武侠电影却能够通过影像让全世界人都看得懂。我喜欢王家卫的《东邪西毒》,徐克的《蜀山传》等很多中国的武侠电影。很多武侠电影,都不是简单的打打杀杀,还有更复杂的心理活动在里面,比如李安的《卧虎藏龙》。  记:陈凯歌、张艺谋的武侠电影,您怎么看?  马:这是个敏感的问题。我不喜欢,故事太空了。我觉得可能是导演的心态问题,他们可能认为全世界都知道自己是个艺术家了,所以要在武侠片里面加进艺术的东西,不像徐克,他就是认真拍武侠,但别人就认为他的武侠很艺术。  记:除了武侠电影,还有其他的贡献吗?  马:还有一个,我认为是侯孝贤的贡献。就是镜头内还有一个方框,比如门、窗户之类的,演员在方框里面活动,观众跟自己看到的东西之间永远有一种距离感,贾樟柯后来在《站台》里面用得非常出色。束江涛/文
【转帖】《我是许仙》——卢志强(趣文呵呵~~) 《我是许仙》 ——卢志强*关于习惯* 世界上本来没有习惯,你觉得某种行为是一种习惯,它便是习惯。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做到每晚九点半到十点半思念娘子一个小时。这就是我的一个习惯。 掐指一算,娘子的离开也有些年头了。对不起,应该是“掰指一数”,因为我不像娘子一样有法术。那些日子耳濡目染,现在的言行中留下了消磨不掉的烙印。其实我掰手指只是为了协助自己百以内的加减法。 娘子是个蛇精(大家都这么说)。这么多年我也就默认了。起初我和所有人类一样,颇为紧张。因为没有文化。现在书多读了几本,知识也就多了几点,心也就很释然。 所谓“蛇精”,不过是由爬行动物直接进化到高等灵长类的一种人。而我们大多数的人都是由猴子进化来的(有意见,去找达尔文,别打我啊)。严格意义讲,都是“猴精”。反正大家都是“精”,又何必分个三六九等,另眼相待呢?! 可能是众多猴精因自身没有法术,而表现出的嫉妒心理吧! 这让我想起了周瑜的下场。 其实这些都是人类的共性,一种与生俱来的习惯。无可厚非。就如,有些人喜欢在大便时唱歌,很有味道的歌声弥漫四周; 而有的人则喜欢站在高处唱歌,他们希望别人仰着头看他。旁若无人的扯着嗓子,就像发情的公麻雀。 只要是和我没关系的,我自不会去评说。这是我的原则,也是我的另一个习惯。
【另类阅读】有人想看作家李锐的《人间》(重述白蛇传)么? 【来源:重庆日报】 【作者:夏帆】   作为“重述神话”中国卷的第三位作家,李锐有着强烈的神话情结。目前,他正在和妻子蒋韵共同重述一个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   记者 夏帆   近日,记者在北京见到了“重述神话”中国卷的三位作家之一———李锐。 目前,他正在和妻子蒋韵共同重述那个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许仙与白蛇的传奇。据了解,这本定名为《人间》的重述小说,将于明年4月在重庆举办的全国书市上亮相。   第一次和妻子合作   对李锐来说,和妻子一起重述神话是一个意外收获。从什么角度重述呢?当李锐选择以白蛇传奇为内容时,这就成了和蒋韵讨论得最多的问题。干脆合作一次吧,两人决定。“这是我和她的首次合作,是一次挑战,因为两个人都有非常个性的语言风格,要磨合得天衣无缝,这点最难。”李锐说。当记者问到是谁主笔时,李锐卖了个关子,“等书出来的时候让读者来发现吧。”   重述小说《人间》保留了白蛇传奇中的基本故事元素,比如白娘子、许仙、法海等人物都将出现,但所有人物的命运都发生了改变,它不再讲述一个爱情故事,而着力表现白蛇和人间秩序的矛盾。“希望通过一个不能被人类所接受的异类,在人间所必然要遭遇的种种拒绝、误解、驱逐的悲剧,来反思在神话中形成的宇宙秩序的合理性,反思人性中对异类排斥的狭隘性。”这是李锐想借小说所表达的。   小说中,白蛇和法海是李锐重要刻画的人物。白蛇经历了生死,但最终不能被人间接受。而法海是真理的传播者,却以真理和正义之名杀人,又是灾难和最大浩劫的制造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间》讲的是一个悲剧。   细节的填补则是李锐认为重述中最有难度的部分,“重述神话是对人想象力的考验,这个故事是否讲得有血有肉,一个作家在叙述现场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和真实感,但他是否还能在阅读现场制造同样的真实性,很有难度。”   终于可以“正面走入中国”   参加重庆出版集团的“重述神话”项目,让李锐觉得在精神上与自己这么多年的追求正好有一个契合。   作为一个使用方块字写作的作家,长期以来,李锐心里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要用方块字深刻地表达自己。”要做到这一点,他认为,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让一个中文写作者与本土的文化、传统及自己最深远的文学资源相结合,“要能够把这种自己文化传统当中的源头河水激活,变成自己创作的灵感,也变成自己创作的题材。”   因此,李锐受邀完成白蛇传奇的重述。“我终于有一个机会可以正面走入中国,这对一个写作者来说,是一件很幸运的事。”他这样评价这次写作。他还形象地比喻说:“神话像冰封的河面,重述是凿穿冰面,随时能感受到急流有力量地涌出来。”    (责任编辑:李岩)
【另类阅读】有人想看作家李锐的《人间》(重述白蛇传)的蛇迷么? 【来源:重庆日报】 【作者:夏帆】   作为“重述神话”中国卷的第三位作家,李锐有着强烈的神话情结。目前,他正在和妻子蒋韵共同重述一个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  记者 夏帆  近日,记者在北京见到了“重述神话”中国卷的三位作家之一———李锐。 目前,他正在和妻子蒋韵共同重述那个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许仙与白蛇的传奇。据了解,这本定名为《人间》的重述小说,将于明年4月在重庆举办的全国书市上亮相。  第一次和妻子合作  对李锐来说,和妻子一起重述神话是一个意外收获。从什么角度重述呢?当李锐选择以白蛇传奇为内容时,这就成了和蒋韵讨论得最多的问题。干脆合作一次吧,两人决定。“这是我和她的首次合作,是一次挑战,因为两个人都有非常个性的语言风格,要磨合得天衣无缝,这点最难。”李锐说。当记者问到是谁主笔时,李锐卖了个关子,“等书出来的时候让读者来发现吧。”  重述小说《人间》保留了白蛇传奇中的基本故事元素,比如白娘子、许仙、法海等人物都将出现,但所有人物的命运都发生了改变,它不再讲述一个爱情故事,而着力表现白蛇和人间秩序的矛盾。“希望通过一个不能被人类所接受的异类,在人间所必然要遭遇的种种拒绝、误解、驱逐的悲剧,来反思在神话中形成的宇宙秩序的合理性,反思人性中对异类排斥的狭隘性。”这是李锐想借小说所表达的。  小说中,白蛇和法海是李锐重要刻画的人物。白蛇经历了生死,但最终不能被人间接受。而法海是真理的传播者,却以真理和正义之名杀人,又是灾难和最大浩劫的制造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间》讲的是一个悲剧。  细节的填补则是李锐认为重述中最有难度的部分,“重述神话是对人想象力的考验,这个故事是否讲得有血有肉,一个作家在叙述现场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和真实感,但他是否还能在阅读现场制造同样的真实性,很有难度。”  终于可以“正面走入中国”  参加重庆出版集团的“重述神话”项目,让李锐觉得在精神上与自己这么多年的追求正好有一个契合。  作为一个使用方块字写作的作家,长期以来,李锐心里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要用方块字深刻地表达自己。”要做到这一点,他认为,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让一个中文写作者与本土的文化、传统及自己最深远的文学资源相结合,“要能够把这种自己文化传统当中的源头河水激活,变成自己创作的灵感,也变成自己创作的题材。”  因此,李锐受邀完成白蛇传奇的重述。“我终于有一个机会可以正面走入中国,这对一个写作者来说,是一件很幸运的事。”他这样评价这次写作。他还形象地比喻说:“神话像冰封的河面,重述是凿穿冰面,随时能感受到急流有力量地涌出来。”  (责任编辑:李岩)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