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尔 Foxd_9s
快乐至上!
关注数: 61 粉丝数: 276 发帖数: 9,568 关注贴吧数: 20
写点关于《抓娃娃》的 和吧里的大部分人都不熟,其实是一个熟人都没有。 昨天看了《抓娃娃》,今天看了些评论,感觉有些欲言又止的话(其实可以不说的)。 作为看着世界一路飞速发展的80后,对于环境的感观印象深刻,不断地承压去锻炼所谓的“逆商”,我想不少人有过这样的经历,说是不断地挖掘潜力,突破自我,提高上限... ...这些话语耳熟能详。读书改变命运,当苦难成为人生的必修课,几乎都是不断影响我们的话术,当然,我们都长大了,也都知道了世界不只是人情世故,世界不只是打打杀杀,世界不只是草台班子,有人静静地看,有人默默地看,有人无声的呐喊,有人一丝水花毫无波澜,我想我能体会一些那种被掌控的岁月,一些被不断提醒需要为荣耀和生活奋斗的时刻。 我想起了杰克马和校长王,总感觉会被解读和造梗。 腾哥的角色还最后地下基地的独白已经让这部剧崩塌了,这部电影的人物塑造和心理刻画其实非常一般,甚至有些地方很粗糙,大家可以细看下,但毕竟是喜剧不是悬疑,所以引用和刻画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在国内教育为主的环境下,叠加现在低婚低生育率,教育成本的不断增加(不能落后在起跑线上)让这部喜剧电影又显得那么真实,或许现在走入社会的主力军已经不懂这部电影的一些情节,但是80后应该感受颇多,而且80后在教育孩子方面依然还是存在这样的影子,所以这部电影不错,至少可以让我改观一些孩子的教育方式,一直都是我缺啥,孩子一定不能缺啥,我觉得不错的,孩子需要去了解,这样的观念对我个人也是一种毒害。 说回电影,把所有剧本都叠加在一个家庭上,肯定很突兀,对于中产家庭的刻画其实很少(毕竟中产陷阱人群才是孩子消费的主力军),比如买肉、做圆球这样的数学计算,也是反应了刻意将生活复杂化,人有了“性价比”的概念,行为、活动都由享受生活变成了选择生活,7天无理由退货,非要上一课,很贴近故事需求,也非要给生活增加难度,这与当下年轻人的意识流是违背的,注定不会被很多人喜欢。(看电影的80后应该没有年轻人多吧,掏空80后的难度越来越大了) 不要给孩子套枷锁,让孩子思考的同时不要让他成为机器人,我不知道电影有没有文化传承这样的意味,至少年轻人的选择不在是传统的一套,他们不以结果为导向,唯心与唯物不是哲学,也不是科学,而是生活的态度。 或许我们还在坚持,我们依然在发扬五千年传统美德,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全球化的融合一定有不一样的五千年新美德,我相信这是百花绽放的时代(春秋的故事是时代的选择)。 把电影当作一部电影吧,很不错的电影,也只是一部电影,孩子不是玩游戏,号废了,重新创建角色重新玩,你的影子,家庭的传承,国家的... ...板砖。 祝好!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