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营 朱家营
关注数: 26 粉丝数: 117 发帖数: 11,029 关注贴吧数: 9
30位专家集聚石家庄论沙飞(转自己燕赵都市报) 本报讯(记者吴艳霞)11月15日,省工会大厦会议厅,八旬革命摄影家顾棣胸挎相机跑来跑去猛按快门,史学专家高华跟文化批评人朱大可站在大厅激烈讨论,著名摄影家安哥、原《人民摄影报》总编司苏实、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璜生、复旦大学传播学教授顾铮等落座周围,热切交谈———“沙飞影像研究中心”首届学术研讨会在自由、热烈的氛围中召开。这次研讨会由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沙飞影像研究中心和广东美术馆主办,河北省双凤山革命陵园管理处承办。11月14日—16日,来自美学、摄影、史学界等领域的近30位著名专家为此飞抵石家庄。■战地记者沙飞成走出尘封历史沙飞是中国杰出的战地记者,被称为中国的“卡帕”,曾因历史原因被尘封了四十余载,这位广东人在1937年到阜平参加八路军,抗日战争时期,用自己的镜头开创了一个时代的叙事,他的作品以《鲁迅与青年木刻家》、《战斗在古长城》、《白求恩在手术台上》等著称于世,其影像成为近一个世纪中国人视觉记忆的重要凭证。双凤山革命陵园修建有沙飞的雕塑。此次研讨会选择在石家庄召开,主要源于当年河北这块热土上演绎了沙飞镜头所反映的大部分抗战史实,并记忆着沙飞战斗、罹难的故事。研讨会话题远远超出摄影之外,主题命名为“战争、苦难、知识分子与视觉记忆”,专家们自由地谈论到对沙飞及同代人的研究,对战争与苦难的研究,以及相关内容与视觉记忆的研究。■“新华体”成学者们争论焦点沙飞作品所代表的“革命的艺术、战斗的工具”成为此次研讨会学者们注目的一个焦点,批评者直指沙飞是此后受到争议的“新华体”的奠基人,几位专家都指出,其拍摄的《战斗在古长城》等著名照片明显有“摆拍”嫌疑。而支持者则认为,沙飞作品背后体现了“摄影是一种责任、一种见证、一份体验和感动”。历史学专家高华教授认为沙飞照片有“正史”的意义。高华说,沙飞摄影中崇高壮美的特点,是时代的需要,而后来发展到“文革”时期高大全的极端影像特色,中间经历了很多历史过程,不能归咎于沙飞之过。高华的发言引起热烈反应,休息时,专家们纷纷围上讨论此话题。文化批评人朱大可、旅美摄影评论家王瑞等人提出,对“新华体”的历史价值予以反思,顾铮等人则通过对邓拓、沙飞等知识分子命运,剖析革命大时代背景下的知识分子的选择。■研讨会上的亮点人物一些特殊人物成为此次研讨会上引人注目的焦点。解放区摄影史专家顾棣,当年追随沙飞在晋察冀军区做战地摄影,今天是解放区摄影史专家。14日,顾棣与弟子原《人民摄影报》总编司苏实一起在研讨会上以亲身经历生动诠释红色摄影史,成为研讨会的开场亮点。当年沙飞镜头下,有一位战场被救的日本小姑娘美穗子,她所在城市的日中友好协会会长来住新平此次也专程从日本赶来,他还专程去沙飞所在的晋察冀画报社旧址参观,来住新平说,沙飞作品的人道主义情怀感动了日本人民,应该将沙飞作品引入日本教育课堂,并提议对晋察冀画报社给予保护,他们将对此给予帮助。活跃在会场的还有沙飞二女儿王雁,她近些年搜集了大量沙飞资料,促成沙飞摄影在中国和日本的巡展,并成为沙飞摄影奖和沙飞研究会的积极促成者,著有《铁色见证———我的父亲沙飞》一书,以高度客观的纪实手法记述沙飞的悲剧命运以及他所在的那个时代。按照会议日程,15日,研讨会人员前往双凤山陵园参观沙飞纪念馆。
天涯杂谈』觉得中医行的进来看看 首先要说,没有什么“西医”有的只是现代医学,中国传统中医的位置,其实就和什么古印度的阿叔吠陀医学,美洲印第安人土医没什么区别    很多中医粪说:看欧洲历史上黑死病死那么多人。中国有中医就没有。   中世纪的欧洲照样没有现代医学,所以死人多,那么中医繁华的中国屁股就是干净的??    上古时期  中国古代殷墟甲骨文已有“虫”、“蛊”、“疟疾”、“疾年”等文字的记载[1]。“疠”字可见於《尚书》、《山海经》和《左传》。      [编辑] 汉朝  公元2年,青周大疫,汉平帝诏曰:“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      [编辑] 三国时期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冬天,北方发生疫病,当时为太子的曹丕在第二年给吴质的信中说:「亲故多罗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除孔融、阮瑀早死外,建安七子之中竟有五人死於传染病。曹植《说疫气》描述当时疫病流行的惨状说:「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      [编辑] 魏晋南北朝  晋惠帝光熙元年(306年):「宁州频岁饥疫,死者以十万计。五芩夷强盛,州兵屡败,吏民流入交州者甚众。」(《资治通鉴》)    永嘉年间(307年—312年),战乱频仍,雍州以东,「人多饥乏,更相鬻卖,奔迸流移,不可胜数。」、「又大疾疫,兼以饥馑,……流尸满河,白骨蔽野。」(《晋书.食货志》)    义熙元年(405年),益州大族谯纵据四川,自称成都王。义熙二年(406年),刘裕派遣刘敬宣率兵五千人伐蜀。义熙四年(408年)九月,敬宣部队势如破竹,到达遂宁郡之黄虎,谯纵请求后秦姚兴出兵,姚兴遂派遣平西将军姚赏等率兵增援,黄虎之战中刘敬宣前进受阻,双方相持六十余日,敬宣部队粮草啖尽,此时疾疫大起,「死者大半」,敬宣下令退出四川。到建康时,士兵十不存一。      [编辑] 隋朝  开皇十年(590年),首都长安发生疾疫。    大业八年(612年),山东、河南大水,不久出现疾疫。山东地区灾情尤惨。      [编辑] 唐朝  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江东大疫,「死者过半」。「辛丑岁(762年),大旱,三吴饥甚,人相食。明年大疫,死者十七八,城郭邑居为之空虚,而存者无食,亡者无棺殡悲哀之送。大抵虽其父母妻子也啖其肉,而弃其骸於田野,由是道路积骨相支撑枕藉者弥二千里,春秋以来不书。」(《吊道殣文》)      [编辑] 宋朝  北宋庆历八年(1048年),河北大水,次年三月疫灾。    南宋嘉定元年(1208年),江淮一带大疫。(《宋史·五行志》)    南宋度宗咸淳七年(1271年),浙江永嘉地区大疫。    南宋德佑元年(1275年)六月,常州等城为元军占领,城内居民四处逃窜,「民患疫而死者不可胜计」。    南宋德佑二年(1276年)闰正月,元军包围了临安府,德佑二年闰三月,临安府大疫。      [编辑] 辽、金、蒙古  金末年哀宗正大九年(1232年),汴京疫病大起,“都人不受病者万无一二,既而死者继踵不绝。”当时汴京有城门12座,每日各门送出死尸多达2千具。      [编辑] 元朝  至大元年(1308年)春,绍兴、庆元、召州大疫,死者二万六千余人。皇庆二年(1313年)冬,京师大疫。(《元史·五行志》)    至顺二年(1331年),衡州连岁大旱,又发生疫灾,“死者十九”(《元史·文宗纪》)。    1344年,中国淮河流域爆发黑死病,河北商人再沿「丝路」将之传到印度、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等地。同时期蒙古人西征时,将染疫尸体用投石机投入城中,由此散布病毒至欧洲各处。造成1347年欧洲大流行,大文豪薄伽丘的《十日谈》即是以这场瘟疫为故事背景,描写浩劫下的人性。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