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缘善 尘缘善
关注数: 20 粉丝数: 42 发帖数: 1,263 关注贴吧数: 36
王治郅 今天亲自到我店里来拜访 和平时一样,无精打采的在店里呆着,听到外面来了很多人,这时一邻居走过我门口,对我隔壁邻居说:王治郅来了。我出去瞅了瞅有7、8个年轻人,个子很普通,没太在意,也没看到王治郅,还以为来了一个和王治郅同名之人。(心想:王治郅有可能来榆林,但是来古玩城好像不太可能。) 我扭头回到店里,一如既往的整理我柜台里的玉,不一会店里进来一人,我和往常一样说了一句:你好。刚说完,一个巨大的个子,进入我的视线,他太高了,个头几乎比我的门栏还高,他来到了我的店里,我有一点小激动,我给他一个微笑,向他点了头,他也点了头表示我们在打招呼。我说了一句:你好高大,比我想想个还高,他微笑了一下。好像这话在他看来每天已经成为习惯,我也同时感觉自己在他面前好渺小啊。 他简单地看了一下,我看到他的头和我的最高柜台几乎平行,转眼的功夫他走出我的店时,我看到他出门时低头了,门对他来说有点低,我目送他走出我的店走进我邻居的店,他身后依然是7、8个人前呼后拥的更随,也许是保护者或者是向导吧。 走出店时听到他们说起马未都先生,我想不知是不是生活好了,人们闲钱多了有了收藏的意识,还是王治郅也喜欢收藏古玩。 希望下一次还能在榆林见到他,下一次我要拍个照片,这次我没拍,有点可惜,也许这种遗憾是一种美好的回忆吧。
职官 1. 六部:隋代开始,中央政府尚书省下分吏、户、礼、兵、型、工、六部。部首长为尚书,副职为侍郎;部下设司,司长称郎中,副职为员外郎。 2.州、郡、道、路、府、省:”州“为行政区划,历代数目不同,上古说九州,汉时十三州,三国十八州,唐三百多州。大洲又称”府”。汉时,州设刺史,又改称州牧,为军政最高长官;宋代州的长官 为“知州”,都由朝臣担任。“郡”,行政区域名,秦时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隋唐时改郡为州,郡长官为郡守,汉时称太守,后来作为知府或刺史的别称。”道“,唐代始设的行政单位,略相当于汉代的州;宋时改”道“为”路“,清回复为”道”,属省管,比州,府大。唐代“府”隶属于“道”,宋隶属于“路”。省本事中央官署名,指中书省,后来成为行政区名 。省的最高行政长官为“巡抚”。 3.参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又叫车右、陪乘。 4.曹:古代官署内分科办事的单位。 5. 刺史:汉分全国为十三州,布置刺史一人,掌管郡守、县令之权,与秦御史监郡相似,也称州政牧后成为掌一州大权的长官。 6.国子监:官署名,掌管五品以上官僚子弟,或称国学或称太学,设祭酒一人,司业二人。 7.将军:武官名。先秦以卿统率军队,故卿亦称将军。 8.郎:帝王侍卫官的通称。执掌护卫配从,是皇帝的近臣。有议郎、中郎、郎中、外郎、侍郎等各种名称。 9. 御史:先秦为在君主左右掌文书档案,记录等事的官。秦汉以后开始有弹劾纠察过失之权。 10. 左右拾遗:唐武则天时置,负责进谏,荐举。唐代门下省称左省,中书省称右省,故属于门下省者,称左补阙,左拾遗;属于中书省者,称右补阙,右拾遗。 11. 枢密使: 官名。唐代宗时,以宦官掌枢密,其后握权之宦官多以枢密使的名义干涉朝政甚至废立君主。 12.庖厨:师。夏代有庖正之官执掌王的膳食。 13.卿:古代高级官员与爵位之称。有上卿,亚卿,少卿,九卿之名。 14。三老:秦时乡一级的所置乡官,掌管教化。 15.三闾大夫:楚官,掌王族中势力最大的昭、屈、景三姓子弟的教育,屈原曾任此职。 16.司马:治军最高长官,一般称大司马。 17.太常:九卿之一,秦代称奉常,掌宗庙祭祀礼仪。 18.太史:掌撰文修史及天文历法,祭祀典籍管理的官。 19.太守:战国各诸侯在边地置郡,其长官称守尊称太守又称二千石,隋朝称刺史,宋改设知州,明清称知府。 20.亭长:战国时各诸侯国之间 邻接地设亭,置亭长以防御敌人。秦汉时为地方基层行政区划,约十里一亭,设亭长,掌管缉拿盗贼并管旅宿及治理民事。 21.县令:县的行政长官,也称县长,知县。其下设县丞,协助县令,掌办事、文书、仓谷、监狱。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