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的告白 秦时明月告白
关注数: 174 粉丝数: 496 发帖数: 35,212 关注贴吧数: 133
国创发布会之画饼 回头看看,b站发布会这个饼的确画得挺大。 国产动画真正重新发展起来是在网络动画时代以来的事情,也就是大致十冷为开端的2010年左右,到2030年也不过20年的事情。具体可行性如何,我们来对比一下。 动画影响力达到过图中这种水平的国家,只有美国和日本。 先看看美国,虽然美国1907年就出现了动画,不过动画走入正轨也至少是20年代的事情,一路发展到50年代即二战刚刚结束后,美国动画才正式称得上“领先世界、流行世界”(从产量和对外输出来看)。这种成功,是建立在美国的全球文化与经济霸权与唯一的全球市场的基础上的。从正式发展到“领先、流行世界”,美国大概用了30年。 再来看看日本,商业动画真正发展要到60年代才开始。伴随着战后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漫画的加持,加上首创的有限动画制作模式降低成本,日本动画才逐渐从美国动画的压制下逐渐发展起来。饶是日本政府把动画作为国民产业来扶植,日本动画依旧是到了90年代末乃至世纪之交才达到这种地位,从正式发展到“领先、流行世界”,日本大概用了30到40年。 国产动画没有美国的全球市场,没有日本的政策支持,当然,我们优势在于潜在的国内市场很大,以及,大力发展3d方向正确。(个人依旧觉得这个会是未来的潮流) 对于国产动画2030年达到这种水平,个人是没有多少信心的。我看来至少也要花30或者40年,也就是至少要到2040年才能真正做到“领先、流行世界”。
七月b霸,灵笼凭什么 ——聊聊这部“做给少年人看的青年向动画” 作为一部国产动画,灵笼为什么成了b站的七月霸权? 第一,制作。灵笼的制作质量在国产的3d动画里面绝对是超一流水准,无论建模、光影、人物运动还是细节把握都几乎挑不出毛病。我在各个平台看了接近40+篇批评灵笼的长文,几乎没有一个人对此挑刺,更不用说国创区各大up主大吹特吹了。音乐方面,由秉音创声负责音乐制作,这个团队绝对是国产一流水准,作品不说神曲至少也是优秀级别。另外配音方面也是违和感很少,基本没有让人出戏的尿点。(关于灵笼制作方面的优点,有无数up主比我分析得好一万倍,我就不继续在这里吹了) 二、宣传,灵笼的官方宣传力度达到多大呢?达到和三体pv一同宣传,这是什么概念?看看上映前和上映中b站对于灵笼的宣传可谓铺天盖地,这种推送力度在单一动画中恐怕仅次于炮姐和fate,没有哪一部国产动画有过这种待遇,灵笼不说是b站亲儿子,那至少也是干儿子。 至于官方之外的宣传,国产动画每年的年霸如狐妖,一人,镇魂街,全职,没有哪部作品能够做到让国创区几大up做到每出一集都做一个视频详细分析,灵笼如此受欢迎真的是因为质量做到碾压它们了吗?恐怕没多少人认同,艺画和b站明显在宣传方面下了血本。 第三、类别。灵笼是一部极为罕见的青年向国产动画。要知道,目前的国产动画里,青年向动画领域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国产网络动画时代以来,有哪部TV动画的官方敢称自己的作品是青年向动画?灵笼是我见过的第一部。 所以你以为灵笼的受众大多是青年吗?那就大错特错了,灵笼最大的受众群体其实是14到16周岁的少年人,它恰好是靠着青年向来吸引少年观众来观看的,这正是艺画的目标。灵笼从台词到剧情很多地方都明显有迎合少年观众的意味。这里是不是感觉很熟悉?没错,巨人也是用同样的方法来吸引少年观众。日本那边在少年动画逐渐露出颓势的现在,很多青年向动画自觉补上,和它们争夺受众。一部青年向的动画,如果能够有大批人言辞激烈地强烈推荐它,那么它必然有相当多的少年观众,因为有一定阅历的青年人通常是不会这么激动的推荐一部动画的。所以,灵笼在我看来是一部“做给少年人看的青年向动画” 。 第四,受众心理。接着上面说的,灵笼照着这种思路做,那就肯定发挥长处,利用少年漫里面不太常见的元素来吸引少年人来看。那得怎么做呢?国产动画主流就那么几个方向——武侠,日常,热血,修仙,搞笑,看了10个和看100个差不多,大家都审美疲劳了,那咱就换。 世界末日?人类灭绝?牛逼!空中城市?机甲打怪兽?还是牛逼!这里面很多都是国产网络动画时代开始以来的少有的新鲜玩意啊,谁不凑过来看个新鲜。这些元素一添上,加上制作不差,那流量就是哗哗的往上涨。另外我灵笼可是青向年动画,开头提醒你18岁下别看了嘛,免死金牌到手,所以俺可以拿着枪突突突,拿着电锯随便砍,这种四处飙血它就是看着比你国产的少年向动画爽啊,大家为什么不来看。 回到开头说的问题,为什么灵笼可以顶着知乎豆瓣贴吧大规模吐槽还能拿下一个季度的霸权?各个平台上批评灵笼的人啊,大多都觉得灵笼很多地方太幼稚,不够成熟,漏洞太多,配不上青年漫的定位。对此只能说,艺画比你们更清楚,它本就预定是这么做的。它就没想吸引多少青年人来看,它的主要受众是少年人。少年们的鉴赏水平普遍不会太高,大家来看灵笼不是图个爽快,就是装个深沉,灵笼只要让他们挑不出明显问题就行。至于你一个工作好几年的社畜来挑毛病,艺画其实根本不在意的,你不是它的主要受众啊,它理你干嘛呢?为什么要满足你的需求呢?它只要能够把那些未经世事的少年们忽悠到位就行。 所以总结下来核心就是,灵笼充分发挥了它作为青年向动画能够做的东西,凭此吸引了很多少年人来观看,再加入很多少年人喜欢的元素留住了观众。并且它制作精良,宣传炸裂,成为b站上季度的霸权也在情理之中。 准星镇楼
国产动画公司除了做好动画本身,还应该花心思考虑如何更好地赚钱。 目前比较出名的国产动画公司里,几乎没有哪个公司没抱怨过难以回本、资金不足难继续做下去的。 我们国产动画的周边一般也就是海报,手办,模型,抱枕,公仔玩偶,文具,挂画,贴纸,吊坠,画集这些。在少见点一般是印刷了动漫人物的水瓶,台历,服饰,或者与某些食品合作。再少见些出现一辆表面有喷绘的车已经算特别少见了。 最近我了解了一下新世纪福音战士的周边类比,才知道为什么它会被称为“新世纪圈钱战士”。EVA的周边覆盖程度之恐怖,简直达到了某些欧洲国家宣传的福利政策——“从出生到入土”。 除了以上那些,你日常生活中能够看到的餐具(刀叉碗碟……),厨具(刀架菜刀),修理器具(螺丝刀,卷尺),清洁用具(拖把,水桶,扫帚),汽车用品(反光镜,遮阳板……),化妆品(口红等),家具类(地毯,桌椅……),照明用品(手电,台灯),电子用品(键盘鼠标耳机……)等等等等全部都有 甚至连EVA益生菌凝胶女性私处护理清洁都有(额……这个其实是同名公司出的的划去) 关键是,这些周边的价格远高于市场上同类产品,可销量照样很不错。 其他诸如联动与其他各种动画,游戏,电视剧联动之类更是数不胜数,延伸出来的广播剧,舞台剧至今上映还热度不减。 国产动画公司除了埋头做动画,更多还得考虑如何回本赚钱,让自己可以接着做下去,用爱发电明显是不现实的,这一点得跟痞子好好学一学。
我眼中的日漫成长历程,“动画”一直在走向“动画”。 和不少人一样,很长一段时间,我处在对日本动画现状恨铁不成钢的忧虑里,感叹轻改后宫大行其道,动画业界日薄西山,黄金年代一去不返……似乎“业界药丸”已经成了板上钉钉的死局。 那么,为什么很多人会觉得,目前的日漫作品和过去,和几十年前的作品相比,艺术性和深度方面相差甚远呢? 极偶然的一次讨论,让我对于整个“动漫”这个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 简单来说就是,“动画”正越来越接近“动画”,更多体现“动画”本身的特色了。 回头审视下偏早期的日本动画,剑风传奇、随风而逝的记忆里面能看出些西欧古典文学的风格;铁臂阿童木、EVA里面对于美国一些科幻作品的致敬意味也很浓厚; 恶魔人里后现代解构主义可以说贯穿全篇;手冢治虫等第一批漫画家早期独特的条漫分镜灵感明显源自电影胶片;EVA里的高频闪光对于电影表现手法的借用也可轻易看出来…… 可以说,日漫黄金年代的很多优秀作品,都是站在了其它领域优秀作品的肩膀上。其他领域早已发展成熟,从别人那里“取经”自然有着很多优势。我得声明我不是在否定当时创作者们的天分与努力,这是他们开创一个崭新领域必然需要的参考,完全没有什么可耻之处。 但是,模仿与借鉴不是先辈们的目的,他们是希望开辟“动画”这一崭新的领域,一个可以与文学、音乐、电影这些领域平起平坐的全新艺术形式。而他们的努力成果是很明显的,动画的确在逐渐成为一个新的领域。理由有如下两点: 第一,现在的动画,正变得越来越纯粹独立,越来越专业化。就如同如明清小说里面还会有大段模仿前代文学的诗词掺杂其中,而到了近现代小说则逐渐减少更多带有自身特点一样,动画慢慢形成了它特有的一些动西,包括独有的节奏,风格,类型,思想乃至于受众,这一切都预示着它与其他领域的分隔加深并走向独立。 第二,现在的动画里所谓的套路,和电影的经典桥段、文学中的惯用写法在某种意义上是一样的,这些都是某种文艺领域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会出现的产物,动画特有“套路”的出现与广泛使用,正代表了动画这一领域开始走向独立与成熟。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这里动画的成熟和独立是相对而言。一方面是相对于过去动画自身的成熟,而不是其他传统文艺领域那种较高水平的成熟。另一方面是相对的独立,而不是与其他文艺领域完全分割开来(这也是不可能做到的)。 既然我上面看起来都是在说动画在向前发展,那么目前作品整体水平下降到底是不是事实呢?在我看来,是的。不过,这是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简单把动画作品的水平比作人的生活条件,偏早期的动画就好比父母抚养着的小孩,衣食无忧(这里是类比只是类比,我知道早期从业者环境很艰苦)。而现在这个小孩渐渐长大,不再完全依靠着父母的扶持,开始一个人在外打拼,生活水平相较过去下降不可避免。但是,这是一个新兴领域的兴起比然要经历的过程,在于其他已经发展成熟领域分隔开来后,它必须要抛开过去的依靠,独自前行。 动画之所以称之为动画,总需要有它独有的,其他文艺领域无法展现或者很难展现的东西,这种东西,一代代从业者都在不断的探寻着,不断地补充到动画里来。而这种特有的东西无论是好是坏,都是动画的一部分。现在大行其道的轻改龙傲天后宫卖肉是这种东西吗?是的,但这肯定不是全部。我相信,在动画里,肯定还有更加积极的,带有人文关怀,审视过去,剖析现实,展望未来的东西蕴含着。这种东西可能还没有被挖掘出来,可能已经有了却没有得到重视,可能已经悄悄融入了广受欢迎的作品里,甚至就是它们能够得到大众认可的原因。 我很期待,在未来,有更多包含的这些东西的动画作品出现并能成为主流,届时,“动画”也将会发展成熟,真正成为“动画”。希望我们都能看到那一天。 备注:本人水平有限,没有多少专业知识,文章可能有不少纰漏之处,欢迎指正。对于日本动画业界的了解主要来源于补番网络和战后日本史里关于动画的描述。对于动画史不同时代的分类众说纷纭,我这里也没有用常见的那几种说法。因为对于很多经典作品了解不够透彻,文章里没有很好的理清一个问题:哪些作品对于“让动画成为一个独立领域”有着明显推动作用,哪些实质上是“披着动画外皮的其他领域作品”。这里也希望大家能够帮助我一起完善,谢谢大家看到这里。
我眼中的日漫成长历程,“动画”一直在走向“动画”。 和不少人一样,很长一段时间,我处在对日本动画现状恨铁不成钢的忧虑里,感叹轻改后宫大行其道,动画业界日薄西山,黄金年代一去不返……似乎“业界药丸”已经成了板上钉钉的死局。 那么,为什么很多人会觉得,目前的日漫作品和过去,和几十年前的作品相比,艺术性和深度方面相差甚远呢? 极偶然的一次讨论,让我对于整个“动漫”这个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 简单来说就是,“动画”正越来越接近“动画”,更多体现“动画”本身的特色了。 回头审视下偏早期的日本动画,剑风传奇、随风而逝的记忆里面能看出些西欧古典文学的风格;铁臂阿童木、EVA里面对于美国一些科幻作品的致敬意味也很浓厚; 恶魔人里后现代解构主义可以说贯穿全篇;手冢治虫等第一批漫画家早期独特的条漫分镜灵感明显源自电影胶片;EVA里的高频闪光对于电影表现手法的借用也可轻易看出来…… 可以说,日漫黄金年代的很多优秀作品,都是站在了其它领域优秀作品的肩膀上。其他领域早已发展成熟,从别人那里“取经”自然有着很多优势。我得声明我不是在否定当时创作者们的天分与努力,这是他们开创一个崭新领域必然需要的参考,完全没有什么可耻之处。 但是,模仿与借鉴不是先辈们的目的,他们是希望开辟“动画”这一崭新的领域,一个可以与文学、音乐、电影这些领域平起平坐的全新艺术形式。而他们的努力成果是很明显的,动画的确在逐渐成为一个新的领域。理由有如下两点: 第一,现在的动画,正变得越来越纯粹独立,越来越专业化。就如同如明清小说里面还会有大段模仿前代文学的诗词掺杂其中,而到了近现代小说则逐渐减少更多带有自身特点一样,动画慢慢形成了它特有的一些动西,包括独有的节奏,风格,类型,思想乃至于受众,这一切都预示着它与其他领域的分隔加深并走向独立。 第二,现在的动画里所谓的套路,和电影的经典桥段、文学中的惯用写法在某种意义上是一样的,这些都是某种文艺领域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会出现的产物,动画特有“套路”的出现与广泛使用,正代表了动画这一领域开始走向独立与成熟。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这里动画的成熟和独立是相对而言。一方面是相对于过去动画自身的成熟,而不是其他传统文艺领域那种较高水平的成熟。另一方面是相对的独立,而不是与其他文艺领域完全分割开来(这也是不可能做到的)。 既然我上面看起来都是在说动画在向前发展,那么目前作品整体水平下降到底是不是事实呢?在我看来,是的。不过,这是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简单把动画作品的水平比作人的生活条件,偏早期的动画就好比父母抚养着的小孩,衣食无忧(这里是类比只是类比,我知道早期从业者环境很艰苦)。而现在这个小孩渐渐长大,不再完全依靠着父母的扶持,开始一个人在外打拼,生活水平相较过去下降不可避免。但是,这是一个新兴领域的兴起比然要经历的过程,在于其他已经发展成熟领域分隔开来后,它必须要抛开过去的依靠,独自前行。 动画之所以称之为动画,总需要有它独有的,其他文艺领域无法展现或者很难展现的东西,这种东西,一代代从业者都在不断的探寻着,不断地补充到动画里来。而这种特有的东西无论是好是坏,都是动画的一部分。现在大行其道的轻改龙傲天后宫卖肉是这种东西吗?是的,但这肯定不是全部。我相信,在动画里,肯定还有更加积极的,带有人文关怀,审视过去,剖析现实,展望未来的东西蕴含着。这种东西可能还没有被挖掘出来,可能已经有了却没有得到重视,可能已经悄悄融入了广受欢迎的作品里,甚至就是它们能够得到大众认可的原因。 我很期待,在未来,有更多包含的这些东西的动画作品出现并能成为主流,届时,“动画”也将会发展成熟,真正成为“动画”。希望我们都能看到那一天。 备注:本人水平有限,没有多少专业知识,文章可能会有不少问题欢迎指正。对于日本动画业界的了解主要来源于补番网络和战后日本史里关于动画的描述。对于动画史不同时代的分类众说纷纭,我这里也没有用常见的那几种分法。因为对于很多经典作品了解不够透彻,文章里没有很好的理清这个问题:哪些作品对于“让动画成为一个独立领域”有着明显推动作用,哪些实质上是“披着动画外皮的其他领域作品”。这里也希望大家能够帮助我一起完善,谢谢大家看到这里。
首页 6 7 8 9 10 1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