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喝就喝 想喝就喝
关注数: 4 粉丝数: 3 发帖数: 165 关注贴吧数: 2
中学生心理健康存学习障碍等三大问题 心灵不快乐的人,不管有多少钱,一生都注定是贫穷的。”7月30日下午,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第五中学原校长吴昌顺教授引用哲学家周国平先生的这句话,作为他《青少年心理生涯设计》讲座的开场白。这项由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和中国心理学会联合举办的“全国心理专家讲坛”活动,目前已经巡讲到第五站——山西太原。  “《创业史》可能很多人都没有看过,其中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人生道路漫长,但是紧要处只有几步,就是在人年轻的时候。’”吴教授看着台下的中学生发问,“怎么走好这紧要的几步呢?” 首先是要立志,也就是确立目标,制定计划。人的理想分三个层次:生活理想、职业理想、社会理想。“我长大了,要生活得好,家庭要改变一下,这都属于生活理想。可是怎么能生活得好、改变个人命运、改善家庭情况呢?必须通过具体的职业理想来实现。接下来,如果你当教师是个好教师,当大夫是个好大夫,当工人是个好工人,这就是为国家、民族、社会做了贡献,实现了最高层次的社会理想。所以大家要把自己的社会理想落实到职业理想之中,让你的理想从天上走到地上来,这才是立具体的‘志’。”  立了志,有了理想,但还远远不够。吴教授举了个例子:“过去我们有一个误会,谁考上清华北大,谁就是‘神童’,就是好学生。但就在去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有个学生,刚18岁,马上就要大学毕业,却被学校开除了。为什么呢?他偷了美国大学寄给同学的录取通知书。”
男人真正需要的9种补药  当代中国的中年男人正处在一个“上有老,下有小,中间有老婆、事业,惟独没有自己”这样一个充满生存压力的人生阶段,为了争取到男人该有的地位和尊严,他就必须得拼命赚钱,虽然赚的钱多了,但身体也被透支得更多。因此各种奇思妙想的“补药”扑面而来,再加上厂家天花乱坠的宣传,仿佛中国男人真的到了不进补就无法生存的地步了。  真是这样吗?答案是:NO。我们目前一提起补药往往都往“那”方面去想。其实,男性真正需要的是整个身体各方面的健康、年轻、活力。许多鲜活的例子表明,不适当的乱补所谓的“补药”不但与己无益,有时反而有害。  其实你要是真正爱他的话,下面这些东西才是他真正需要的“补药”。补药一:硼――前列腺之宝男性前列腺癌的发生率正有越来越高的趋势,前列腺癌一直是男人的最大杀手,国外研究发现,硼的摄入量大的男性,患前列腺癌的几率比摄入量小的男性低65%。这说明摄入适量的硼可以有效减轻前列腺癌的发生。多吃西红柿也会保护前列腺,就是因为西红柿里面有比较丰富的硼。  量:硼是广泛存在于水果和果仁中。美国药物研究协会发现,每天服用3毫克的硼最为合适,这个剂量刚刚可以产生抗癌作用,而且在这个剂量的硼还可以改善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他富含硼元素的食物包括葡萄、干果、鳄梨、红酒和葡萄汁。另外一个既能治病又能解馋的方法就是吃香草冰激凌。这是因为香草冰激凌里就含有硼。
调查显示:“无声杀手”高血压正悄然逼近年轻人 今天是世界高血压日,卫生部将从5月17日世界高血压日到10月8日我国第10个高血压日期间,在全国开展主题为“健康膳食、健康血压”的宣传教育活动。据全国卫生部门统计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成年人高血压发病率不断上升,达到了11.88%左右。我国现有高血压病患者已超过1亿人,每年新增300万人以上,用于高血压的医疗费达366亿元,高血压及其常见并发症脑卒中和心脏病已成为现代社会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无声杀手”。  值得警惕的是,高血压这种所谓的“老年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正在逐步年轻化,其中城市白领成为高发人群。据广东省首次“居民膳食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表明,广东省30至40岁人群高血压患病率10年间上升了5倍,上海市仁爱医院的门诊调查显示,在他们接诊的高血压病人中,35岁以下的年轻人占了20%,10年前这个比例还不到10%。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体检中心提供的资料显示,2006年北京某科研单位1411人在该中心进行体检,参加体检的基本上都是40岁以下的年轻人,查出患有高血压的250人,占17%,心电图异常的306人,占21%。该中心主任田京发说,这可能是由于现在年轻人升学、工作、生存压力大,竞争激烈,长期处于紧张的状态下,导致肾上腺素过多分泌,引起血管收缩,最终导致高血压;而许多年轻白领没有规律的生活方式,三餐不定,坐多动少,加班熬夜,抽烟喝酒,加上夜生活频繁,饭局多,长期过多地摄入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等,都是导致高血压患者低龄化的重要因素。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干部病房主任夏云峰教授介绍说,高血压根据致病因子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我们通常讲的高血压病主要是指原发性高血压。它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引起的,其中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是引起高血压病的重要诱因。如易激动、愤怒、肥胖、缺少运动、摄入食盐过多、烟酒过度以及生活不规律、长期压力过大、精神紧张等,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会导致神经系统和内分泌失调,使大脑皮层和皮层下血管舒张作用发生紊乱,引起全身小动脉阻力增加,或血液循环容量增加,久而久之形成了高血压。  高血压病是可以预防的,即便是已经患了高血压病,只要能引起高度重视,采取积极的态度,正确防治,也可以减少高血压引起的并发症,将其危害降到最低限度。(张献怀)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