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黑洞
哲学黑洞
关注数: 3
粉丝数: 13
发帖数: 4,291
关注贴吧数: 1
申请吧主 本人申请反相吧吧主,请现任吧主批准。其他吧友不得跟贴。
新手,请多关照 祝朋友们的哲学探索取得更大成绩。
来了,先报到 求求大家,别把我打出去,哈哈
【吧务】真诚请求吧友推荐自己的贴子参加评选 2008年以来,在广大吧友的共同努力下,本吧取得了一定成绩。本吧管理组决心认真总结经验,努力开拓创新,以取得更大成绩。本吧繁荣昌盛是广大吧友努力支持的结果,广大吧友的支持是本吧和谐发展的基础,真诚请求吧友们再支持一下,把自以为优良的自己的贴文推荐出来,以方便共同总结经验,认识并发扬优良传统,开创2009年的新局面。希望吧友们能认识到:1)推荐自己的贴文是自己应该做的、支持本吧发展的事情,并非仅仅是自己的事情。2)通过推荐您自己的贴文,也能让您自己回顾2008年您自己的成绩和经验,从而自然地为继续努力创造更大成绩的基础。3)通过推荐自己的贴文能增进与吧友之间的相互谅解和友情,能自然增进本吧的和谐与繁荣。说实话寻找您的好贴文实在太难了,同时还难以做到了解并符合您的心思。
【探讨】经典平直时空观下还有什么问题无法解决? 经典平直时空就是常说的‘绝对时空’,也是常说的‘牛顿时空’,我常说的‘伽利略时空’也是经典平直时空。平直时空的空间是三维的立体的,可想像成一个无限大的正方形的箱子,其质地均匀、无限连续、既没有物质也没有作用,通俗地讲就是:既观察不到物质,又体验不到一点作用的地方。正是因为空间中没有一点物质,所以既可以容纳物质,又能够把其中的物质衬托出来。空间能不能容纳物质是客观事实,与我们无关;空间能把其中的物质衬托出来,却自然地成了我们观察确定物质的存在、位置、形象(大小形状颜色)的唯一基础依据和标准。正是因为空间没有一点作用,即不能妨碍我们和物质物体做任何事情,所以空间是连续的、均匀的、无限的、可随意分割叠加的。也正是因为空间没有一点作用,所以才能把作用完全彻底地衬托出来,从而自然地成为了我们能体验到一切作用的基础依据和标准。空间的上述性质决定了我们能选用‘直角坐标系’来表示反映它。空间直角坐标系由三条相互垂直的坐标轴和基准面组成,坐标轴是具有方向的直线,基准面是理想平面。在坐标系中一般物质物体的位置是运动的,一般作用都自然地对应于物质物体的位置,都来源于物质物体的位置上;有些作用还对应于物质物体的运动‘速度’,目前已确认电磁感应与物体的位置和速度都有关。时间是无限连续的、始终以均匀的速度流逝的,流逝方向始终保持为:由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正是因为时间是均匀流逝的,所以能把物质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及其均匀性衬托出来,还能把作用变化及其速度加速度衬托出来。从而自然地成为了我们认识认定,物质物体及作用的速度加速度的基础依据和标准。空间和时间,统称‘时空’。时空对物质物体本身没任何作用,只是能作为我们认识认定‘物质存在、运动、作用的依据和标准’。因为我实在想不出有什么事物,不能被‘平直时空’衬托出来,所以我不得不认为:平直时空中能解决一切问题,没必要建立并应用弯曲时空。
‘吧友’是我们应该最珍惜的荣誉 ‘吧友’指吧里的朋友朋友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朋友关系的含义是:相互忍让帮助维护。具体到‘吧友’的关系应该是:相互进行‘学术’探讨,以自然实现相互交流,共同进步。也就是说:‘学术’探讨就是吧友之间的唯一正常关系。学术探讨的基本方法是:一方首先把自己了解的事实介绍清楚,然后再说明事实所揭示的客观规律;另一方通过审视其‘事实介绍’了解事实,与自己对该事实的了解和看法相比较,然后根据自己对事实的了解提出问题。如果两个对事实的了解完全一样,则应该得出相同的唯一的结论,从而自然实现观点之间的相互印证,自然地加深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自然地实现共同进步的目的。吧友是实现学术探讨的基础,没有吧友是无法进行学术探讨的,因此吧友之间是一种‘相互需要’的关系。学术探讨是吧友关系的具体内容和体现(形式),如果没有学术探讨,则吧友关系就没有任何意义。一般人都自然觉得自己对事实的了解最全面深刻,自己的理论最正确完美,又都自然地觉得最需要吧友的理解接受支持。然而这两种感觉却自然地指导同时进行两种‘表达’行为:一方面固执己见,另一方面又强迫吧友理解接受支持。这既是促成‘吧友关系’的“动力”,又是破坏‘吧友关系’的“天敌”。当没人搭理自己时,就会自然觉得多么需要吧友;当有人反对自己时,又往往会怒发冲冠,把吧友视为敌人。克服这个困难的唯一方法,就是要时刻珍惜‘吧友’这个荣誉,要时刻警告自己,获得一声‘吧友’是多么不容易。学术探讨的内容都是客观存在的、无法改变的事实,暂时得不到承认,还可以慢慢详细介绍澄清,然而失去吧友却是非常容易的。因此保护‘既得吧友’是重中之重。本吧的各大小吧主,在保护‘既得吧友’方面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这是应该肯定的,然而有些吧友对此不理解,还故意给吧主们出难题,给本吧造成混乱,以致于造成了‘有关吧友之间矛盾的争论,远多于学术探讨’的现象。真诚希望各位吧友们,互相尊称一声‘吧友’,了结前嫌,以充分保证本吧应有的‘学术氛围’。
[原创/假说]科学研究的第三步:测定物理量 我们人类具有两种的测定事件及其物理量的能力:一、是观察(目测)能力;二、是体验(接触)能力。通过观察和体验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非常粗糙,精度达不到分析研究的需要。为了提高测量精度,不得不制造了多种多样的测量工具,其中一部分帮助人们提高了观察精度,另一部分则帮助人们提高了体验能力。人类观察测量的物理量主要是运动事件中的‘运动路程、旋转角度、时间、(角)速度、(角)加速度、轨迹’;体验测量的主要是‘力、温度、亮度’等;由于制造并使用了测量工具,不仅提高了测量精度,还增加了许多可检测的物理量,如电流、电压、磁场强度等。根据测量工具的工作原理的不同,物理量可分为三类:1)时间类,分为时刻和时间;测量工具,称为“时钟”。2)空间类,分为长度和角度;测量工具,称为“尺”。3)力类,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测量工具,统称为“称”。其它的多种多样的物理量都是根据这三种物理量计算出来的。
[原创/假说]科学研究的第一步:抽象,即确定研究对象 每个人随时随地都能观测接触到多种多样的‘事件’,每个事件都遵循一定的规律发展变化;每个实际事件都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每个方面或层次都可以视为一个事件。直接观测到的都是事件的现象,每个实际事件的现象都非常复杂,一般都只能选取其中主要的明确的部分作为‘研究对象’。这种选取研究对象的方法,就是常说的‘抽象’。从实际事件中抽象出来的部分,其实就是理想化的事件。常说的‘事件’,就是这种理想化的事件。一般的‘科学实验’就是模拟这种理想化的事件。以下所说的‘事件’除非特别注明‘实际事件’的以外,均指‘理想化的事件’,或说‘抽象化的事件’。一个事件的理想化程度越高,越脱离实际情况,越不容易理解。
求助:作用是什么?为什么不是超距的? 我认为:作用的概念是:物体之间的相互支持帮助促进,或说相互妨碍约束限制;是在物体之间传递能量的媒介。‘传递能量’即‘做功’;做功必然有一定的速度——功率。然而‘作用必然是超距的’,就像汽车行驶的道路一样。
厉风,这样随便命令K≠0,光速不变原理还怎么成立? 根据光速不变原理,同一个参照系下三维空间距离与光波穿越这段距离走过的光程之间关系为: [(Δx)²+(Δy)²+(Δz)²]^(1/2)=cΔt 即:(Δx)²+(Δy)²+(Δz)²=c²(Δt)² 即:(dx)²+(dy)²+(dz)²=c²(dt)² 闵可夫斯基提出一种非三维的直角坐标空间模型--四维时-空模型(准确地叫做三维空间-一维类空间模型) 三维空间就是我们常说的x,y,z直角坐标空间,而多出的一维类空间,是用时间和光速构建的。 在第四维“类空间”中,空间坐标为ict,i为数学上的虚数单位,c为真空光速率,t为时间坐标 则(dx)²+(dy)²+(dz)²=c²(dt)²变成 (dx)²+(dy)²+(dz)²-c²(dt)²=(dx)²+(dy)²+(dz)²+c²(idt)²=0 其中k² =c²(dt)²-(dx)²-(dy)²-(dz)²叫做xyzt参照系下的四维时空间隔(也写作k² =c²(Δt)² -(Δx)²-( Δy)²-( Δz)²)。 于是,在四维时-空中任意两个观测者看来,第一观测者观测到光的四维时-空起点坐标(x1,y1,z1,ict1)和终点坐标(x2,y2,z2,ict2),第二观测者观测到光的四维时-空起点坐标(x1',y1',z1',ict1')和终点坐标(x2',y2',z2',ict2'),虽然在两观察者看来光的时空坐标不同,但是坐标差dx=x2-x1,dy=y2-y1,dz=z2-z1,icdt=ict2-ict1, dx'=x2'-x1',dy'=y2'-y1',dz'=z2'-z1',icdt'=ict2'-ict1'总满足 (dx)²+(dy)²+(dz)²+c²(idt)²=(dx')²+(dy')²+(dz')²+c²(idt')²=0 因此(dx)²+(dy)²+(dz)²+c²(idt)²=(dx')²+(dy')²+(dz')²+c²(idt')²=0 是光速不变的等价条件。
‘光速是物理常数,与发光体和观测者的运动都无关’应该怎么理解? 光速是物理常数. 和发光体的运动,观测者运动都没有关系的常数. 这个常数不是从任何理论可以推倒出来的,否则就是没有意义的循环论证. 这个常数也不是任何人和理论假设出来的,而是被无数次实验证实的. 作者: 221.217.75.* 2007-11-3 10:34 ================================================根据《光波说》和正常逻辑(伽利略变换),‘光速是物理常数,与发光体和观测者的运动都无关’,意思应该是:光是一种波,光波速决定于以太,相对以太恒为常数c;与发光体和观测者的运动都无关,即光波速相对发光体和观测者可变。 请问:根据《相对论》应该怎么理解?再就是根据正常逻辑分析迈莫实验,以及其它一切检测光速的实验,都只能得出的结论是:光速决定于观测者,相对观测者恒为常数c不变。请问:根据这些实验和什么逻辑,才能得出您的‘光速不变’。
‘反光速不变’者都来看看,你能过这一关吗? 如图:设一观测者O和光源A,以速度v相互远离;零时刻观测者在O点,光源在A点发光;t时刻光传播到观测者,从而观测者看到:光源的距离为OA 也就是说:分别假设观测者静止或光源静止的两种前提下,观测者看到的光源的距离必然相等。 图①所示为:观测者静止,光源A以速度v远离观测者;t时刻观测者看到光源在A点,光源实际上已经到达A'点。 AA'就是我说的‘纵向光行差’,即光行差速。 ①---------O-----------------A------A'---------- ②--O'-----O----------A'-----A------------------ 图②所示为:光源静止于A点,观测者以速度v远离光源;t时刻观测者到达O'点。如果不存在‘纵向光行差’,则观测者看到:光源在A点,距离为O'A=O'A'+AA'=OA+AA';这显然与根据图①得出的结论矛盾。 这其实就是爱因斯坦的理想‘追光’实验。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