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指D 小指D
关注数: 16 粉丝数: 64 发帖数: 1,574 关注贴吧数: 5
一同学写的一篇文章。。。。。能否把你暂时带出喧嚣的尘世(二) 印痕 这是一条七尺宽的小山路,中央是一垄断断续续的青草,牛车、马车、拖拉机,都是它们头顶上的过客。路的两旁也铺满青草,仔细看去,常常会发现绿色的尖头蚂蚱从一片草叶跳到另一片上,一不小心就会来个头抢地。尖头蚂蚱个头小、样子怪、身子笨、而且还不会飞,捉它们不费力气,显示不出本领,连那些逮蚂蚱的孩子有时都要冷落它们。 小山路像一条扭动的蛇,从山脚下的河边一直爬到山顶,看栗子园的孩子们就沿这条路上山。他们先到各自的栗子园中,用戴着皮手套的手将熟地开裂的栗篷揪下来,且捡拾散落在栗子树下的油亮亮的栗子,这就是他们主要的工作。眼瞅见的自然要摘,瞅不见的也就算了,赶紧走马观花似的在栗子园逛一遍,好留下时间尽管玩。 孩子们聚在一起想不热闹都难。他们可以去捉蚂蚱,追着一只蚂蚱翻山越岭地跑;也可以捉迷藏,在树上捉迷藏,要紧的是找一颗低矮且枝条繁茂的栗子树;还可以打扑克,挑块平坦的草地,几个孩子围坐一圈,啃着从家里捎来的好吃的,摸乌龟或者争上游。 玩累了,就可以躺在柔软的草地上,翘着二郎腿,双手垫在脑后,自在地望着天空中云彩,一边看它们慢慢移动,一边寻思它的形状。稍稍转动脑袋就能感觉到脸颊两侧由叶尖带来的微微刺痛,那一点不打紧的,只是要提防草丛里的蚂蚁,尤其那些长翅的,它们也许会悄悄地爬进脖子里,咬上你一口。 可谁又能料得到,天正在酝酿一场雨。你瞧,起风了。风把一块块像是吸了墨水的云推过来,堆在一起。 縻在不远处的一只小羊羔,似乎意识到将要发生的事情,围着羊镢打转,声音悲切地叫唤着,“咩—咩—”一个驼背束布条的老人过来牵走了小羊。羊走在前,老人跟在后,倒像是小羊把老人领回了家。 立在杨树枝头的喜鹊,俯下身子,蒲扇似的尾巴翘起,双脚用力一蹬,拍打着翅膀,飞向远处。“戛—戛—”它叫着,落到远处一棵杨树顶高的细枝头上,身体随那枝头,起伏着。这棵挺拔的杨树上有它用树枝扎成的巢。 变天了,远处且传来轰隆隆的雷声,似乎是在驱赶这些看山的孩子和在地里劳作的大人,赶紧回家吧,大雨都到半路了!看山的孩子们急忙收拾东西,颠簸着身子,顺下山的路,一溜儿小跑。 迎面而来的一股风掀起了一个孩子的鸭舌帽,少年只得刹住脚,转身去拾帽子,捡起来仍戴在头上,只不过帽子方向倒了过来。 少年的心里揣着些许兴奋,脚步轻快,似乎自己在跟雨赛跑,那轰隆隆的雷声便是呐喊助威。在下雨前跑回家,自然算是少年赢了,是一种幸运。即使雨赶在前头,少年觉得,在雨中淋一会儿也是一件令人痛快的事情,反正家已经不远了! 跟少年心有灵犀的或许是燕子。一条南北街道,黑色的燕子,贴着地面飞过,贴着墙面飞过,一次次俯冲,一次次翻转,轻巧的身体划出优美的弧线。从南到北,从北到南,不知疲倦。 有的燕子像是被风卷到了天空中,像黑色的纸片,像是波涛中的小船。它只需展开翅膀,便能享受自由的飞翔。嘿,玩野了不知回家的燕子! 少年回到家时是下午三点钟的样子,天仍阴沉沉的。不一会儿,大门前有拖拉机的响声,是刨花生的爸爸妈妈回来了,少年从堂屋里跑出来。母亲先下车,推开两扇大门,父亲将拖拉机慢慢开了进来。 满心欢喜的少年却迎了一句母亲的数落,“这孩子!要下雨了也不知收衣服。”少年心里有些羞愧,“我刚从山上回来,忘了……” “妈!妈!”少年突然大声喊,“有只大癞蛤蟆!” 母亲没有理少年,把从晾衣绳上拿下的衣服搭在手腕处。 “我把它送出去。”少年像是自言自语。 癞蛤蟆样子丑,浑身疙疙瘩瘩的,可少年不怕,他还用手拿过呢。癞蛤蟆一般在池塘边活动,可有个阴天下雨的,它就不请自来。如今,它只好老老实实地卧在铁锹上,被少年送出门外,没等少年扔就双腿一蹬,跳出半米远,肚子一鼓一鼓,很生气的样子。
一同学写的一篇文章。。。。。能否把你暂时带出喧嚣的尘世 前言 这篇小说是《坐在石碑上的少年》的姊妹篇,情节构思、语言风格、主题等方面都有相似之处。这是不是完全在重复,这样说有点委屈,不如说趋向成熟。 写作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首先选择了一个意象“月亮地”,然后以时间作为线索,把事件一个个穿起来,多么像捉蚂蚱呀。这看起来很简单,但关键在于小说叙述语言是否有魅力。 说起来我也胡写了几篇小说,但对写作的自信却似乎越来越少,不是越写越差,而是越写越难取得进步。作家是不能重复自己的,我不是作家,但也不愿重复自己。 月亮地 太阳快落山了,有几只鸟儿游动在那温柔的霞光里。悄悄地,早早地,接班的月亮贴在了东方的天空上,像是用云彩做成的,玉似的淡白,宁静淑庄。操场上高高的红旗疲倦地垂下来,偶尔有风逗它一下,见它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也就没趣地走开了。 天未着黑,小学的放学铃声敲响了。孩子们一边喊老师再见,一边把书填进书包里。一阵桌凳乱响,教室的门便有些堵了。 从学校大门出来,孩子们呈扇形散开。有个孩子刚跨出校门便欢快地跑开了,满脸的兴奋,两只胳膊略张开,背上的书包就这样上下、左右、前后晃荡着。明天是周末,不用上学的。 身上的书包晃得厉害,少年伸出右手将书包按在背上,可还没多跑几步,一块露出地面的石头绊他一脚,整个人趴在了地上,书包搬到脑袋上。少年吐了几口含着沙土的唾沫,爬起来,没哭没闹,连衣服都没来得及拍打,嘿!接着跑。 少年今年十岁,灰头土脑的,早上不愿意洗脸,老用袖子擦鼻涕。身上穿的衣服都是舅家哥哥替下来的,裤子的膝盖处打了补丁。脚上的布鞋是母亲做的,也打了补丁,在大母脚趾处。 少年在邻村的小学读书,从家到学校步行要二十多分钟。时节刚过了芒种,路的两边是一块块麦田和那割麦子的人。路上有拖拉机载着满满当当的一车麦子送往场里,因路不平,那高高的麦垛左摇右摆,少不了会掉一点儿。于是,就有挎着篮子的老奶奶,在路上拾麦穗。 可忙是大人们的,少年还是个孩子。 到了家,门是锁着的。少年拿起脖子上的钥匙,可够不着,少年踮起脚尖,一副很努力的样子。随着清脆的一声,锁弹开了。少年推开门就王堂屋里跑,家里养的那几只鸡都抻长脖子追过来,少年进了屋,鸡们在门口停下,一顿一顿地扭着脑袋张望着。 少年瞟了一眼挂在墙上的表,“砰砰砰”地转动旋钮,心里窃喜,动画片刚刚开始。少年往后退了几步,回了一下头,拉过一个凳子,屁股试着慢慢坐上去——他是一眼也不愿落下的。 十多分钟过去,动画片没了,少年半张着的嘴这才合上。一只下完蛋的母鸡在院子里咕咕叫着,少年想起了什么,走出堂屋。那群鸡立刻围了上来,跟着少年一直进了小西屋。少年双手捧了一捧麦子,可捧的实在太多,少年边往外走,边有麦子从指缝间滑落,鸡们就从屋内一直吃到屋外,尖而硬的喙啄食地上一粒粒麦子。有一只大公鸡已上了墙,见撒麦子,也忙飞了下来,拍打的翅膀掀起一股股尘土。 少年撒麦子时,头顶上飞着两只燕子,飞近了又掉头飞走,像是在试探少年。即使飞回灶间它们也没有直接进窝,而是落在扯的电线上,颤悠悠的。 这对燕子有五个孩子,早上它们飞出去找吃的,傍晚便飞回来过夜。五只还没长出羽毛的小燕子每天聚在窝口,见母亲来了,便都叫着张大黄黄的嘴巴,老燕子在空中停留一会儿,把食物喂给一个孩子就飞走了。那得了食的小家伙,吃得可带劲了,没嚼两下,脖子一仰就把食物吞进肚里。 少年数了数在吃麦子鸡,一共六只,一只不缺。喂鸡、数鸡、捡鸡蛋、拔开炉门烧一壶开水,这些都是少年放学后常做的。刚才听到母鸡叫,一定是有母鸡下蛋了,少年最愿意干的一件事就是到鸡窝掏鸡蛋。 鸡窝其实就是一块斜倚在墙角的门板,再在门板下铺些麦秸就好了。今天鸡窝里果然有两个蛋,少年双膝跪地,脑袋搁在门板外,一手撑地,一手伸进去,手指头刚刚触及。少年勾了勾手指,一颗温热的蛋一下子滚进少年的手心里。少年缩回手,蛋就放在胸前,还轻轻掂量着。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