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蠡 九九蠡
桃李春风一杯酒
关注数: 134 粉丝数: 2,267 发帖数: 13,542 关注贴吧数: 30
如何定量描述钢笔写感? 钢笔这行当里面最大的玄学是什么?毫无疑问就是写感! 对这玩意的各种玄学描述层出不穷,什么热刀黄油、无语尖还有软糯,搞得刚入门的萌新一头雾水,这都是什么东西? 所以今天的主题就是把这些掺水很多的写感描述沥沥干,拿出一个客观的标准,除此之外的通通视作水文不予理会。 其实就四点:软硬、弹性、阻尼和下水大小,首先来名词解释: “软硬”的量纲应该是mm/N——指单位垂直压力下的形变量; ”弹性“的量纲应该是mm——指可恢复原状前提下的最大形变量; “阻尼”的量纲应该是N——指使钢笔匀速直线书写时所需力的大小; “下水大小”的很难给出量纲,或许可以用用完单位体积墨水所书写的字迹长度来衡量。 这里面还有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识点: 首先就是软硬里面的形变量,虽然我们把笔尖两片分叉时最粗的字迹当做形变量的衡量标准,但其实这并不全面,只是无奈之举。 因为有一部分的笔尖受力时只会翘起,但是劈叉程度却很轻微,用这种钢笔书写时稍稍用力大家会有软弹的手感反馈,但是笔尖的字迹却不会明显变粗。譬如白金3776、百乐capless的写感都有这种特征。 我们衡量写感时如果以过程论,这种只翘起但不劈叉的写感应该算“软”,但是如果以书写的结果论,这种字迹没有明显变化的写感又不能算“软“,只是讨论的口径不一样,对事实不会有任何影响,大家清楚就好。 其次就是弹性,大家要学会把“弹性”和“软硬”区分开讨论。 有一种代表性的写感就是“硬弹”,这种写感在正常书写负重下笔尖基本上不会产生形变,但是如果刻意用力却有客观的形变量,有不少金片偏厚实的金笔都是这种写感,既适合日用同时也保留了更多的表现力。 阻尼的弯弯绕绕是最多的,因为它太难标准化测试,阻尼大小和握笔姿势、墨水、纸张等等都有很大关系,这也就导致了消费者和商家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引申出了一系列或大或小的营销噱头。 但今天我们把关于阻尼的所有标准都简化成一条——不挂纸就是好阻尼,在此基础上的所有其它阻尼风格都可以归类为个人喜好。就譬如什么热刀黄油,喜欢这种极致顺滑就这么夸,不喜欢的话那就是无脑滑,只能说充满了主观情感色彩。 这里还要说一句,挂纸几乎是不可能靠磨合解决的,不管是金片的错尖还是铱粒打磨倒角没处理好都不是多写几个字就能写好的,遇上了换就完事了。 最后的下水大小其实也很主观,之前还有一个吵得不可开交的话题是水枪到底算不算瑕疵?要我说是不算的,只能说是风格问题。 但是真的较真来讲把下水调整到水枪对厂商来说是一个比较安全的做法,毕竟下水大了还能挥斥方遒写个大字,但是下水如果小了那写字可能都写不出来,岂不是坏了。 最后还是老生常谈,一支笔只要不挂纸、不飞白那就是一只好写的笔,可以适当为了更受欢迎的写感付出溢价,但是最好不要超过15%。
几只代表性的犀飞利平顶 2号包金雕花,大概10s的产品。 一代SHEAFFER CLIP笔夹,最大特征就是刻字不同,此外笔夹最顶部是紧贴笔帽最顶部的,除开远古时期可拆卸的笔夹之外,这只就是最早的了。 所搭配的杆帽自然也是远古刻线硬橡胶,上墨方式为self-fill拉杆上墨,为什么强调self-fill是因为在此之前钢笔上墨都需要辅助工具,拉杆上墨是最早的一批只靠钢笔本体即可实现上墨的上墨方式,所以格外强调这点这只8号硬橡胶尺寸也是极大的,比OS的平顶平衡都要大。 第二只平顶是一只究极过渡期产品,lifetime pen尖无白点短款硬橡胶平顶,大概产于1920-1923/1924年间。 因为pen尖是第一批带lifetime的笔尖,此时犀飞利还没有在笔身上增添白点标记,所有他有lifetime但是无白点,材质上也是因为也是因为犀飞利是在1924年才开始用赛璐珞,无白点大概率也不是赛璐珞,但有刻线肯定是硬橡胶。 白点直夹三行字赛璐珞翡翠,这就是最常见的平顶之一了。 虽然他是二代的直夹但是年代其实比较靠后,因为犀飞利在1925年推出了三代驼峰笔夹之后并没有完全停用二代的直夹,甚至一直沿用到1930年。 笔尖是刻有专利号的三行式lifetime尖,材质是翡翠赛璐珞,这个翡翠色相对来说更绿一些,是因为犀飞利采购的材料会因为厂家和批次的不同而不同,确实有两种颜色但是不能作为断代的条件,是混用。用来断代的硬性条件还是得看铭文、笔舌和笔夹。 驼峰夹黑赛os,常见对比款。
关于崔大师的事情做最后的解释说明 其实早在今年六月份我和崔大师官司的二审结果就出来了,在此之前我没有在任何平台发布这个官司的结果,只和几个朋友说过,只因为我不希望再次刺激崔大师,并且由衷希望他可以放下互联网上无所谓的争执,回归自己的现实生活。 - 因为钢笔而仗义执言,我接到了两个官司,一个是崔大师一个是萧伯纳,都闹到了二审,虽然我都胜诉,但是在生活上我输的一败涂地。 - 钢笔于我来说不是谋生的手段,只是一个兴趣爱好,所谓的仗义执言说白了也只能说给愿意听的人听,这些人都可以刷到我的视频了,大概率也不会受到这些话术和宣传手段误导,所以其实并没有帮到什么人,更何况现在视频也都被下架了。 - 总之这个事情给我的教训就是别把网友的言论看得太重,对我来说可能是支持的人很多,对崔大师来说可能是不支持的人很多,但是最终都导致了很不好的后果。 因为这两场官司四次审判,我一度和我身边最亲近的人吵架,甚至因此消沉了很长一段时间,我看崔大师也说现在在借网贷打官司,也借了亲戚朋友的钱,说实话没必要。 - 在此我也恳劝吧友们不要再进一步刺激他,他虽然人非常一根筋并且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觉得自己白莲花其它人都在和他作对,但是他现在已经到了一个非常危险的地步,并且由于他一根筋的性格,能做出什么大家预料之外的事情也不是不可能,他已经受到了足够甚至超出他所为恶的处罚了。 - 从今天开始本吧不希望出现对崔大师的任何讨论,希望大家在互联网上和气讨论,收获快乐,然后过好自己现实的生活。
凌美焦点CC测评 2021年新品,发布时间较短油漆厂没有来得及发力,截至今日只有PVD真空镀层的蓝白双色,有点哑光感,以及纯黑特别版。 对比老款焦点三,新版的CC直径上没有变化,长度缩水13mm,但是重量却反直觉的变重了1g,我还以为可以减重一点更便于日用呢。 CC的官网价格3480和焦点三同价,但是也因为是新品,所以渠道价格略高于焦点三,参考价1400出头。 设计语言上CC取消了笔夹,用一个凸起的logo起到了放滚动的作用,未免整笔过于单调,在笔杆尾部添加了波浪流线设计。以上两个金属件都是玫瑰金镀层,和杆帽的颜色组合形成了金属撞色。 但是我说实话,个人感觉不如老焦点三的灵感来自钢琴键呢。但是审美上的事情见仁见智,这也只是个人意见。 在内部结构上其实没有变化,使用逻辑也完全一致,收回笔尖之后继续逆时针旋转笔杆则可拧开笔杆,然后手指捏到防滑纹上逆时针旋转即可取出书写机构。 该说不说,凌美在细节上做得不错,这几个旋转的阻尼都做出了很明显的段落感。旋出笔尖到底会有一次段落感,以免笔尖没有完全伸出;笔尖收回到最后也会有一个段落感,一方面防止阀门没关紧影响气密性,另一个方面也防止你顺手拧开笔杆; 笔尖则是14k的双色尖,这个笔尖和焦点三配的Z55不一样,是没有呼吸孔的版本,但是这个对书写感受应该没什么影响,写感略软弹,但都不太出众,属于是日用还很合适的程度。 总的来说这款新CC在我看来没什么新意,相对于百乐capless换代升级,这次焦点只能算定期出点新款式以免市场过于沉闷,顺便刺激一下销量。
维斯康蒂 GiacomoLeopardi 这只钢笔产于1998年,是为纪念意大利的诗人、哲学家和学者贾科莫·利奥帕尔迪诞辰200周年而设计的,并限量2000只。 杆帽的金属部分均为925纯银镀铂,其上装饰的花纹有着显著的19世纪风格,笔杆上还刻印了这位诗人的代表作——1819年写就的“l'infinito”(“The Infinite”)。 笔帽下沿刻有VISCONTI的品牌名与公司所在的佛罗伦萨。笔杆上沿刻有sterling silver 925的纯银标识与made in Italy的产地印记,限量编号则巧妙设计在了笔杆的花纹内部。 不过这些花纹说实话非常浅,和万宝龙普鲁斯特这些同样机雕的纯银相比一方面尺寸小花纹浅,但是另一个方面却繁复精致一点,各有特色吧。 其余部分的材质为黑色硬橡胶,其中天冠和尾纽相较于笔握更容易老化脱色;笔尖则为偏宽的14k五号尖,看打磨风格或许为bock’代工,笔舌则为偏老的无鳍片笔舌。 这只笔尺寸偏小巧,笔杆空间尤甚,它装不下大多数的上墨器,只能使用墨囊或许推拉的小上墨器,口径倒是标准的欧标,施耐德之类的墨囊均可通用。 其实这个系列还有一个纯银包金的高配版本,配备18k的笔尖与滴入式上墨,树脂材料也由硬橡胶换成了赛璐璐,限量1000只并且配备一个包含很多替换配件的豪华礼盒。 这款笔交易量不大,盒证齐全的纯银版一般三百多欧,包金版本还能贵个100欧,单笔自然要便宜不少,总的来说和现产divina或者智人价格差不多甚至更便宜,但胜在贵金属雕刻与限量主题上。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