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夏天主 花夏天主
彬彬皎月漢天子,笔笔腥风虏叛臣.
关注数: 255 粉丝数: 301 发帖数: 39,655 关注贴吧数: 97
【形影不离】生活中如果真的顾菁菁这种人多了那真的好了 顾菁菁是电视剧《一仆二主》中唯一一个拿钱砸不动感情爱情的存在. 她聪明 善良 品味高尚 仁慈 又有侠女义气 这些品质在剧中都有剧情体现 所谓被诟病的唯一问题,今天看来可以总结一句话: 没有倒追真实的杨树. 可杨树也从来不主动啊,甚至懦弱到连曾经的恋爱经历都不敢承认的地步. 顾菁菁说 丽丽以为你在追我, 杨树说没有, 顾菁菁说 就算追我也不犯法啊 杨树说真的没有. 顾菁菁笑了 之前你不亮明身份接近我 我当然不知道你是不是追我 现在你都亮明身份了 那之前接近我不是追我是什么? 不过顾菁菁是个很聪明的女孩 不会去计较这些咬文嚼字的逻辑 心理透明白杨树是喜欢她的,因此在那之后顾菁菁面对杨树就非常自信 轻松拿捏杨树,直到最后一次二人单独见面 她发现了 杨树心理居然还有唐红. 在那之前顾菁菁最多只问 那个女老板是不是对你有意思?和 唐红是不是喜欢你? 从来就没想过杨树是否喜欢唐红. 在杨树身份公开后,二人第一次见面是为杨树苗解约的事,顾菁菁并没有翻脸不认二人关系. 第二次见面是车展会 顾菁菁主动关心杨树找个地方坐 别站着. 并且为杨树找面子说 莉莉昨晚被我说了,莉莉这个人刀子嘴刀子心 当你面没法说她 她什么难听的话都能说出口. 面对刀子嘴刀子心的丽丽 我只能说我俩是普通朋友, 杨树说:是 我也一直对丽丽说我俩是普通朋友. 注意了 这两位此时 可没有对着对方说 我俩现在就是普通朋友. 顾菁菁说 莉莉一直以为你在追我才那么说你 (其实我知道是你有意 我倒追) 杨树说 没有没有 我没有追你 顾菁菁说 就算你现在的身份追我也不犯法啊 杨树说 没有真没有 顾菁菁气乐了 这男人的面子啊 给你点压力 我妈给我介绍相亲对象了… 本来挺好 没过五分钟 顾菁菁发现唐红的存在 于是与唐红大战几个回合 ,战绩旗鼓相当平分秋色. 第一回合 唐红与唐树表演暧昧 唐红假胜一局 第二回合 杨树苗被非礼,顾菁菁主张不要20万,唐红拿了20万,杨树退了20万.价值观上 顾菁菁大获全胜!(看谁还说顾菁菁拜金) 第三回合 杨树苗丢了,顾菁菁一个电话找到. 顾菁菁大胜 第四回合 杨树妇女对峙不回家 顾菁菁劝不动 唐红化解了场面 大胜. 第五回合 顾菁菁意识到与唐树的婚姻面对两个问题 一个是杨树的女儿 一个是自己的母亲,于是略使小计 先与杨树保持朋友关系 ,然后一出手拿下杨树苗 令其回家 大获全胜. 顾菁菁表示 要与杨树苗经常见面才能解决杨树苗的叛逆问题,自己不希望杨树苗将来恨杨树 之后就是轻松拿捏杨树见她母亲. 不过顾的母亲贪得无厌 毫不只礼节 得寸进尺 刚见面就要求双方见家长. 最后在 唐红 养老院 一众人等拆台下彻底结束 在欢乐氛围的生日聚会画面下 背景音乐确实 等待爱情的《遇见》说明直到此刻 至唐树身份公开后 顾菁菁第一次主观形式上推出(思想上扔未退出) 问题是杨树为什么就不能主动配合一下呢?就喜欢被追的感觉? 最后说 白月光女生大多存在与幻想童话之中. 顾菁菁这个角色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现实版白月光的形象 感谢江疏影! 最后祝愿天下有情人幸福 不要出现顾菁菁杨树这样的爱情悲剧.
以公式学格律,不用看书学习非常简单 观察现象自己总结规律,格律是有公式的,不信看我给大家演示. 公式需要一些简单的概念,不用怕 我这里只有三个概念. 先列出现象,一首标准的左右对仗格律: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观察现象首先根据平仄发音特点阐述三个概念. 普通话发音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平音有飞扬轻盈的感觉,仄音有厚重蓄势的感觉,简单形象的说,平平就好像 抒情,仄仄就好像蓄势. 而汉语七字句读诵方法通常是 12 34 567 ,这就把一个七字句分成了三部分,每一个部分叫一个音节,我们给这三个音节的特点定义三个概念. 12 34 为前部叙述音节, 567 为后部收尾音节. - 一、前部叙述音节分析 12 34 叙述音节好理解,就是平平仄仄前后不同排列, 下面正式定义概念: a平平为抒情音节 b仄仄为蓄势音节 - 二、后部收尾音节分析(重点) 既然是收尾音节,所以我们的关注点就应该放在最后一个字上.如果最后一个字是仄音 就叫它蓄势结尾. 而仄音结尾又分两种情况,即单仄结尾 和双仄结尾,这样就把蓄势分为轻重区别,即轻蓄势与重蓄势 定义概念: c1 平平仄 为轻蓄势 c2 平仄仄 为重蓄势. 相反如果最后一个字是平结尾,我们就叫它 抒情结尾,同上可证: c3 仄平平 为长抒情 c4 仄仄平 为短抒情 这样一个标准的七字句就可以看作是前面两个叙述平仄音节 加后面一个收尾音节.即 叙述音节:平平仄仄 +收尾音节:仄平平 即:平平仄仄仄平平 三、概念规律研究 了解了叙述平音节 、仄音节和收尾音节后,我们来看一下句式规律. 一个标准的七律,两句一联落成四楼,一般情况下,左边是仄结尾 我们叫做蓄势句,右边为平结尾 我们叫做 抒情句, 即:左边蓄势 右边抒情(左边第一句入韵时为平结尾特色) 一句题外话,如果写诗的时候能把抒情蓄势与平仄特点相结合 相信效果一定很好. - 四、叙述音节与收尾音节的衔接规律分析 比如一个句子全面叙述音节是:平平仄仄 则该叙述部分以仄结尾,这就好比这前半部分结尾蓄势待发了很久,那么他接下来的音律走势必然 很长的抒情,毕竟蓄势待发了很久 所以能很长的抒情.就变成了长抒情句 ,即接:仄平平. 相反如果他想继续蓄势,由于之前已经蓄势了,所以接下来只能轻蓄势 即接:平平仄. 这样平平仄仄 后面如果想变成左边蓄势句 就只能是轻蓄势 即: 平平仄仄,平平仄, 如果想变成右边抒情句 就只能是长抒情句 即: 平平仄仄,仄平平. - 另一种叙述音节 仄仄平平的情况,因为以平音节结尾,所以他后面如果想变成左边蓄势句 ,由于之前抒发了很久所以接下来能更大的蓄势 所以接重蓄势音节,即接: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如果想变成右边抒情句,由于之前抒发了很久所以后面只能短抒情 即接: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 规律总结: 平平仄仄后面只能接轻蓄势与长抒情即: 平平仄与仄平平. - 仄仄平平后面只能接重蓄势与短抒情即: 平仄仄与仄仄平. - 五、联句的规律阐述 一首律诗为什么读起来会有连绵起伏的感觉呢? 那是因为联句之间不同之中有对称,相同之中有不同. 一首七律八句四联,联之内两句不同对称,上下联之间,上联第二句与下联第一句是相同的开头不同的结尾. 形象的说上联第二句右边抒情之后,以同样的开头变成下联蓄势句,再接对称的抒情句,因此连绵不绝.看不懂在读两遍就明白了. - 六具体联系,随便给个开头写出四类七律格律、 平起不入韵: 平平仄仄(不入韵即蓄势,轻蓄势)平平仄 右边第二句对仗,或者说抒情. 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一联: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二联第一句与上一联第二句相同开头不同结尾: 仄仄平平平仄仄,对仗之后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以上就是标准的七绝了,之后只要左边与上一联右边相同开头顺着写就行了. - 七、135不论的理论依据. 只要我们把一个七字句按照三个音节来划分,那么我们很容易发现 每个音节的停顿点在结尾字上,因此叙述部分的音节 平平仄仄 他的音节属性就看第二个字, 比如平平是平音节,仄平也是平音节, 这就把平音节丰富了形式 ,再强调一遍不是妥协,是丰富了形式,比如我们很容易给他们取名字为:阳平音节与阴平音节, - 同样仄仄与平仄都属于仄音节,丰富了仄音节的形式即 阳仄音节与阴仄音节. - 那么后面的三字音节怎么理解呢?因为是结尾 所以就从尾字开始,而最后两个字 仄平 、平平 、平仄 、仄仄、之前都已经阐述过,因为音节重在结尾停顿,所以通篇下来 第五个字最没有存在感,出现偏差,也只能对音律产生及微的影响,但是只要第五个字保持左右对仗就完全没有问题, 因此精确总结为: 12 34 567 这种读法的节奏 根据音节停顿特点, 13不论 24分明
聊一聊关于崇祯皇帝刚愎自用问题的几个例证 目前清粉明黑出于打击效果最大化的目的,黑明朝首先黑其皇帝,提及崇祯常见的说法有 优柔寡断 刚愎自用,这俩其实本质就是反义词 在不同的背景下完全有可能是正面词汇的曲解呈现.两个反义词居然能用来形容一个人身上,唯一合理的解释 就是这俩词都是贬义词,于是背后的意图明朗浮现. 清粉明黑说到崇祯刚愎自用之后就没有举例论证,因为已经深入人心 没有必要.这就给跟风清粉明黑的人造成了一个问题. 就是遇到我这种真正明粉 轻轻反问一句:刚愎自用这个成语啥意思?如此评价崇祯请给我举个例子,这些跟风者立刻哑口无言,左右言他 慌忙转移话题.窘态倍出,为啥我作为明粉理论上被附加了狂热属性,可我就从来没有这种囧态呢?很简单,因为我本质上才是真的不吹不黑.对历史人物保留基本敬意 从不轻易开口评价 负面评价更是几乎不说(清朝人物除外) 所以今天我大度点 给这些跟风者举几个例子 关于崇祯皇帝的刚愎自用. 比如: 启用丁忧在身的 卢象升 杨嗣昌 陈新甲 很多人反对 崇祯一意孤行刚愎自用 依然提拔重用. 比如 :松锦之战战败 按照惯例 兵部尚书陈新甲主导战守战略 很多大臣主张沙之谢罪.崇祯皇帝认为不是他能负责的 于是一意孤行刚愎自用 依然提拔重用 比如 :杨嗣昌提出集中全力一鼓作气打败农民军 增兵十万加响280w两 三个月解决战斗,很多大臣反对 崇祯皇帝一意孤行刚愎自用 果断采纳(没有优柔寡断)! 结果就是一年内 增兵十万 得响280万两 效果是把李自成打成18骑,张献忠 罗汝才相继投降. 然后清军入塞了,明朝有十万新兵 和稳固的后方 才有与清军决战的实力 否则提起玩完. 这里顺便打潋那些动不动就没人给崇真干活的辣鸡论调.增兵十万 得响280w 一年打残农民军 这效率叫没人给崇祯干活?长瑙子是干么用的?囤积大粪的么? 比如: 张献忠投降 很多大臣主张先让他打李自成,试探一下. 崇祯皇帝觉得 水浒传在大明流传甚广,我们朝廷一定要拿出诚意 给农民军归附以信心 于是一意孤行刚愎自用 坚决不能这么干. 这件事情的最直接效果就是 后来的大明永历皇帝麾下晋王李定国 再晚年唯一懊悔的就是当年的反明行为 视其为一生之黑点,这就是诚意崇祯的作用. 很多人黑明黑出了逻辑短路. 再某种意境下 它们会说 没有李自成会有马自成 驴自成,又鸟自成. 而在以它们鼠目寸光的视角下 黑崇祯愚蠢没有用张献忠去打李自成时候 它们又会说 把李自成打没了不就解决了?李自成又不具备普遍性 变成唯一性了. 所以说万变不离其宗 黑才是其本质. 类似的阐述形式还有: 裁撤驿站本身就是崇祯面对的局面唯一能找到各方平衡的一种权变.然后它们又会说你看纯吧?结果出了个李自成,这种语境下李自成又变成了唯一性,又不说马自成 驴自成了. 在比如: 清军都打进来了卢象升都殉国了,崇祯没办法 调孙传庭 洪承畴回援勤王. 很多人又说你看纯吧? 李自成马上就没了 孙传庭 好好的又被调走.崇祯愚蠢云云. 就这些军事白痴 已经黑人黑出了逻辑短路,同样就是这些人 换个历史时期 那一个个绝对都是军事天才 你看 我太祖 以鹏大将军2万人马牵制糊中南四十万大军,成功牵制了 对手最大的战略集团 为其他战场赢得了战略优势. 换到崇祯这里 李自成十八个人 就给耗住孙传庭十八万大军 才是崇真的正确选择. 对于这些例子不胜枚举 万变不离其宗 黑 正如我为崇祯诗赋言: 竹山伐尽,持节从义之书. 愚海流传,败寇成王之论.
儒家理想在明朝得到真正实现的证据就是明朝人的两句话 即:郭嘉兴亡匹夫无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最搞笑的是现在清粉喜欢说明粉都是朱家孝子,不过它们不知道的是明朝百姓还各个真不是朱家孝子 却各个是天下义士!被这群百姓千万抵制的清朝足见是个神马东希! 让明朝人给皇帝干活 不好意思没有免费一说.让军队给皇帝打仗不好意思 给出相应风险的酬劳 三倍军饷,本来么 凭什么大家拿一样的军饷 他们留守 我行军?他们行军 我打仗?他们小仗我大仗 他们大仗 我硬仗?所以军饷必须体现出区分来. 这就是崇祯面对的明朝人,他指挥每一个明朝人的成本都是巨大的,远不如皇太极指挥一个奴隶的低廉顺手痛快.但作为人 我们应该永远支持崇祯抵制皇太极 , 那么有人反问:你这么说怎么解释那些忠义崇祯皇帝的义士呢?比如 清军第一次入塞近逼京师 明朝退休在家武将孙祖寿直接散尽家财招募乡勇进京勤王,被崇祯封为勤王四大总兵! 比如民间义士申甫 自告奋勇可以打击清军,崇祯任命副将,最后成功伏击解救一次明军主力没有变成溃败. 清军欲占据关内四城 派阿敏 五千甲兵两万战兵,计划长期轮替.明军四万主力赶到围攻阿敏兵力不足,但明军士大夫当场就地招募4万乡勇,这才瞬间拿出八万主力围攻阿敏,阿敏大败,明军仅仅其中一次伏击就全歼400八旗,清军元气大伤 直到五年后才恢复过来.第二次四万进攻宣大 直接被明军歼灭二万 再次元气大伤 直接去黑龙江拉索伦人去了. 清军第四次入塞围攻济南六十天才破城,当时济南城内没有明军,只有士大夫招募的乡勇1300人.事后崇祯直接把逗留不进城防御的关宁家祖宽直接处决了! 在比如为啥清末太平天国3年霸占南京不动任你来取!而明末李自成愣是被明军追打十五年就是没有一个落脚地,就是因为明末到处都是士大夫秀才组织的乡勇支援明军.而这些明朝乡勇到清末基本就是无敌的存在! 所以有人会疑问:你一方面说 明朝人不给皇帝办事 各个成本高,一方面又说明军的得到了百姓的大力支持. 这怎么解释? 答案很简单:明朝人是 我可以爱郭 但不能是被你 引导的 得是我自愿的! 明朝人各个是大写的人!他们不会主动被动为皇帝 为官幅 卖命. 等清军入关了 明朝结束了,他们想和我什么关系?郭嘉兴亡糅食者谋之 于我何干?于是就投降了, 后来发现清朝剃发易服了,于是就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了,在没有明军的支持下 他们各自自发抵制清军牺牲几千万.于是回过头总结出一句话: 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组十七朝人物, 十万人用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所以说 看明朝百姓的精神状态 说明朝是近代社会的最前沿 毫不为过.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