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漂小船儿 漂漂小船儿
本人除了懒惰以外没有别的优点
关注数: 2 粉丝数: 11 发帖数: 884 关注贴吧数: 1
《馄饨》--看完后能认真的思考一下,你会幸福一辈子! 这天,白云酒楼里来了两位客人,一男一女,四十岁上下,穿着不俗,男的还拎着一个旅行包,看样子是一对出门旅游的夫妻。     服务员笑吟吟地送上菜单.男的接过菜单直接递女的,说:"你点吧,想吃什么点什么."女的连看也不看一眼,抬头对服务员说:"给我们来碗馄饨就行了!"。     服务员一怔,哪有到白云酒楼吃馄饨的?再说酒楼里也没有啊,她以为自己没听清楚,不安的望着那个女顾客。女人又把自己的话重复了一遍,旁边的男人这时候发话了:"吃什么馄饨啊,又不是没钱?"。     女人摇摇头说:“我就是要吃馄饨!" 男人愣了愣,看到服务员惊讶的目光,很难为情地说:"好吧.请给我们来两碗馄饨。” “不!”女人赶紧补充道,"只要一碗!"男人又一怔,一碗怎么吃?女人看男人皱起了眉头,就说:"你不是答应的,一路上都听我的吗?" 男人不吭声了,抱着手靠在椅子上。旁边的服务员露着了一丝鄙夷的笑意,心想:这女人抠门抠到家了,上酒楼光吃馄饨不说,两个人还只要一碗.她冲女人撇了撇嘴:"对不起,我们这里没有馄饨卖,两位想吃还是到外面大排挡去吃吧!" 女人一听,感到很意外,想了想才说:"怎么会没有馄饨卖呢?你是嫌生意小不愿做吧?" 这会儿,酒楼老板张先锋恰好经过,他听到女人的话,便冲服务员招招手,服务员走过去埋怨道:"老板,你看这两个人,上这儿只点馄饨吃,这不是存心捣乱吗?” 张先锋微微一笑,冲她摆摆手.他也觉得很奇怪:看这对夫妻的打扮,应该不是吃不起饭的人,估计另有什么想法。不管怎样,生意上门,没有往外推的道理。 他小声吩咐服务员:"你到外面买一碗馄饨回来,多少钱买的,等会结账时多收一倍的钱!"说完他拉张椅子坐下,开始观察起这对奇怪的夫妻。 过了一会,服务员捧回一碗热气腾腾的馄饨,往女人面前一放,说:"请两位慢用。" 看到馄饨,女人的眼睛都亮了,她把脸凑到碗面上,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用汤匙轻轻搅拌着碗里的馄饨,好象舍不得吃,半天也不见送到嘴里。 男人瞪大眼睛看着女人,又扭头看看四周,感觉大家都在用奇怪的眼光盯着他们,顿感无地自容,恨恨地说道:“真搞不懂你,千里迢迢跑来,就为了吃这碗馄饨?" 女人抬头说道:"我喜欢!" 男人一把拿起桌上的菜单:"你爱吃就吃吧,我饿了一天了,要补补。"他便招手叫服务员过来,一气点了七八个名贵的菜。 女人不急不慢,等男人点完了菜,这才淡淡地对服务员说:"你最好先问问他有没有钱,当心他吃霸王餐。" 没等服务员反应过来,男人就气红了脸:"放屁!老子会吃霸王餐?老子会没钱?"他边说边往怀里摸去,突然"咦"的一声:"我的钱包呢?"他索性站了起来,在身上又是拍又是捏,竟发现手机也不见了.男人站着怔了半晌,最后将眼光投向对面的女人。 女人不慌不忙地说道:"你别瞎忙活了,钱包和手机我昨晚都扔到河里了。" 男人一听火了:"你疯了!"女人好像没听见一样,继续缓缓的搅拌着碗里的馄饨.男人突然想起什么,拉开随身的旅行包,伸手在里面掏起来。 女人冷冷说了句:"别找了,你的手表,还有我的戒指,咱们这次带出来所有值钱的东西,我都扔河里了。我身上还有五块钱,只够买这碗馄饨了!" 男人的脸刷地白了,一屁股坐下来,愤怒的瞪着女人:"你真是疯了,你真是疯了!咱们身上没有钱,那么远的路怎么回去啊?" 女人却一脸平静,不温不火地说:"你急什么?再怎么着,我们还有两条腿,走着也就到家了。" 男人沉闷的哼了一声.女人继续说道:"二十年前,咱们身上一分钱也没有,不也照样回到家了吗?那时候的天.比现在还冷呢!" 男人听了这句话,不由的瞪直了眼:"你说····你说什么?"女人问:"你真的不记得了?"男人茫然的摇了摇头。 女人叹了口气:"看来,这些年身上有了几个钱,你就真的把什么都忘了.二十年前,咱们第一次出远门做生意,没想到被人骗个精光,连回家的路费都没了,经过这里的时候,你要了一碗馄饨给我吃,我知道,那时候你身上就剩下五毛钱了......"
发改委说“阶梯电价是为了节能减排,受益者是每个人”,大家信吗? 记者:有人认为,实施阶梯电价后,电力部门是唯一的受益者。您是如何看待这一观点的?      答:我认为这个观点有些偏颇。实施阶梯电价的出发点是促进节能减排,节能减排的目的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从这个角度说,我们每个人都将是阶梯电价制度的受益者。具体到经济利益的调整,由于此次阶梯电价主要着力于建立机制,电价调整增加的收入不会完全留给电网企业,而主要用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弥补节能减排等环境成本增支因素。目前,我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中,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排放占50%以上,成为大气主要污染源。为了减少二氧化硫排放,国家出台了脱硫电价加价政策,对安装脱硫设施的发电企业上网电价每千瓦时增加1.5分钱。这项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近两年我国二氧化硫减排总量中,发电企业的贡献率高达70%,但同时也导致电网企业购电成本急剧增加,需要适当补偿,以进一步调动发电企业生产和提供清洁能源的积极性。      二是用于居民用户电表改造支出。目前居民电表改造各地要向居民收取一定费用,阶梯电价政策出台后,将规定电网企业不得再向居民收取电表改造费,支出的成本由电网企业承担;      三是弥补由于燃料成本上涨增加的电网企业购电成本。近年来电煤价格持续大幅攀升,发电企业发电成本持续上升,由于无法及时疏导,普遍出现亏损。电网企业增加收入后,可以用于缓解发电企业经营困难,保障电力正常供应。因此,可以说,这次阶梯电价增加的收入,电网企业不是唯一的受益者。从长远看,全社会都将是阶梯电价制度的受益者。
散文:这一半儿 那一半儿    一滴,两滴,三滴......      雨水象故宫里那古代计时的钟漏,均匀地从雨伞的龙骨上掉落下来,滴在她的肩头上,又渗   进她的裙褶里。      黑色的伞篷倾斜着,只遮住了她左边的半个身体。那裸露的衣衫贴在皮肉上,清晰地透出了胸罩的轮廓。她察觉了衣服的潮湿,低头看了看,还好,衣服虽是粘得难受,腰身却是不会变的。凉丝丝的雨水勾出了她的身段,胸脯还是那么丰满,腰肢还是那么细,只是雨水没有在脚前汪成一面小镜子,不能照见自己的脸色。等得久了,眼睛望得都有些发涩,很想照照自己的眼睛。她想,以往自己那双美丽的眼睛里,此时一定有些发红。      她正了正雨伞,把伞倒在了右手里。不知不觉地,伞又倾斜了,遮住了右边那半个身体,左边的衣袖又开始潮湿了。      马路对面,不知什么时候,又出现了一把伞。那伞顶鲜红鲜红的,映得伞下一对颀长的腿雪白雪白的。      她也想象马路对面那把伞一样,把伞篷低低地压在头顶上,伞下只露出一双修长腿,和一双纤小的鞋。      可是,她不能。      过去的日子里,只要需要她在雨中等,她就会象现在这样,空出黑伞篷的半个空间。那半个空间中,盛满了她少女的期待,和梦幻般神秘的冥想。现在,那伞下的半个空间中,盛的不再是少女的梦了。随着时光的流逝,那梦早已象流星一样掠了过去,留给现实的,被她塞进那半个伞篷底下的,只剩下了一个妻子的希望。      伞顶是黑色的,下面有一个透明的有机玻璃的柄,柄上有一个小小的按纽。轻轻一按那按纽,银闪闪的龙骨便又自动隐进黑色的伞顶里面,折成尺把长,只留下透明的柄露在外面。      伞是好伞,只是稍稍有些旧了,当初墨黑的伞顶成了褐黑色。      这伞是他到广州出差时带回来的,造型独特,花色大方,想当初若在众人面前抖开这把伞,必定惹来众人羡慕的目光。      他把它递到她的手里时,两个人的心都跳了半天。   两双对视良久的眼睛好象说:他的感情,就象这黑色的伞顶,深沉,凝重,她对他的依恋,就象藏在伞顶下的龙骨,牵牵连连.......      晴天,雨天,他俩在这把黑色的折叠伞的遮隐下,过了许多年。下雨时,看不到两个人羞涩含笑的面孔,只看见那两双挨得挺近的腿,迈得好齐,走得好慢......        忽然有一天,他一下子推开了在头上的伞:        换个屋顶吧!伞是你,伞是我,但伞不是家......        他们折起伞,成了个家。家里仍有那把伞,它被一块红色的布条缠裹着,放在五屉柜最下层的抽屉里。      它在那里,放了很多年了。      雨珠轻轻敲打在伞顶上,融成一条条细小的水流,顺着龙骨间的凹陷坠到地面。她望望垂吊着千万挂珠帘的灰蒙蒙的天,她相信,要挽救眼前的命运,只有靠这把伞。伞是他,也是她......      她暗暗抱怨自己,而他忽然迷上了音乐。一回家,他就放开乐曲,音量开得好大,晃来晃去,摇摇摆摆。他高兴,她就高兴。        又不知什么时候,他不喜欢说话了。一回家,他就仰靠在沙发里,望着天花板发怔。他不高兴,她也不高兴。他闷声不语,她也就不言不语地,悄悄给他手中塞上一杯茶。      更不知什么时候,他下班后不爱直接回家了,总是很晚,一进家门,洗把脸,倒头便睡,连饭也不吃。他必定是在哪里吃过饭   了。她清楚,但她仍然把饭温在锅里等到很晚。
82岁老人13年抚养恩人孙女上大学(图) 本报讯(记者熊琳晖 通讯员宋春平 冯毅成) 9日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新生报名现场,满头白发的尹纪成步履蹒跚地跟在孙女宁重(化名)身后;满头大汗的宁重不时回头,叮嘱爷爷小心脚下。交费时,老人小心翼翼从怀中取出6000元现金,孙女两眼含泪。      这并不是一对亲祖孙。      82岁的尹纪成是黄石人,“文革”时一家人下放到沙洋农场改造,日子过得很艰难,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当时,宁重的爷爷是大队负责人,他腾出自家房子给尹纪成一家住,还不时周济他们食物。 直到3年后,尹纪成带着家人回城工作。      1996年,尹纪成回沙洋扫墓。他看到一个沿街乞讨的小女孩,一打听竟是救命恩人的孙女。原来,宁重的爷爷已去世,父母在一次车祸中双双遇难,外婆把她抚养到6岁,家里没有经济来源。      “人要知恩图报!”尹纪成说。他去民政部门办理收养手续,把宁重带在身边,抚养至今。今年,宁重考取大学,尹纪成一路送孙女来报名。      “每次升学,爷爷都发愁学费。”宁重说,爷爷每个月退休工资只有1000多元,因为心脏不好长期服药。懂事的宁重曾一度放弃学业出去打工两个月。尹纪成则说,再难也要让孙女上学,硬把她拖回学校。      了解这些情况之后,该校当天决定,减免宁重全部杂费
八旬老母深夜弄丢钥匙 怕吵醒儿子,街头找一宿 大河网讯 :记者王永安  本报讯 昨天凌晨,巡防队员发现一名八十岁的老人夜幕里焦急地来回走动。面对询问,老人的回答让人感动:她的钥匙丢了,虽然儿子家放有备用钥匙,但怕打扰儿子休息,她一人在街头寻找了一宿。   昨天早上7时许,在郑州市中原区棉纺路三棉社区巡防室,记者见到了这位满头银发的老人,她拉住巡防队员的手,不停地夸赞。老人说,她叫李秀申,今年80岁了,一个人住在三棉社区棉西81号楼附2号。前天晚上11时,她一个人在家闷得慌,就到楼下去散心。她在大街上转悠了一会儿,回家时发现钥匙不见了。她在路边找了很长时间,也没有找着。  据巡防队员黄勇介绍,昨天凌晨4时许,他和同事魏凯巡逻到棉纺路时,看到这位满头银发的老人在街头来回转悠,并不时俯身在路边查找着什么。面对询问,老人说,她的钥匙找不到了,三儿子周新伟有备用钥匙,就住在相距不足百米的15号楼,她不忍心打扰儿子,就一直在路边找。她坚决不同意巡防队员找儿子要钥匙,说自己能坚持。眼看老人的衣服被雨水打湿,冻得发抖,他们就把老人搀到巡防室取暖。  听着巡防队员讲述,老人嘴里不停地嘀咕:“孩子上班太辛苦了,咋能深更半夜去找他,让他担心。”  不一会儿,巡防队员把周新伟找来,弄清事情的原委后,周新伟流着眼泪把老母搀回了家
8岁女孩火中逃生 再返火海死死护住1岁弟弟(图) 一个不满9岁的女童,看着家中发生大火,竟然表现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勇气:当人们纷纷跑出火场逃命时,她却瞒着父母冲到弟弟床前,用身体护住了才1岁多的弟弟,任由火魔残忍地吞噬着自己身上的每一寸肌肤。  被拉出来她又冲进火海  昨日在昆医附二院烧伤科,唐跃云不时用双手猛拍自己的头,他还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前日12时,昆明市晋宁县晋城镇安江村,靠租地种菜为生的唐跃云夫妇吃完午饭准备下地干活,刚打开房门,一团大火从屋外直扑进来,房子瞬间便起了大火。 唐跃云见状急忙将站在自己身边的女儿小敏拉到屋外,自己则准备去救还在里屋睡觉的儿子小泽,这时,妻子陆文巧也从火海中冲了出来。唐跃云说:“这时候,大火已经把门给封住了,根本进不去。”  “爸爸,小弟还在屋里。”就在大火疯狂肆虐的时候,唐跃云听到女儿小敏的哭喊,他刚一转身,只见小敏已冲进了屋里,冲到弟弟的床前,用自己的身体死死地护住弟弟。  唐跃云说:“小敏身上的皮肤都烧炸了,喊了几十声‘爸爸,救我’。”惊魂未定的唐跃云看着两个即将葬身火海的孩子,奋不顾身地冲进火海,将两个孩子从死神身边拉了回来。尽管他动作十分迅速,脚还是被烧起了一个大水泡。“什么都烧没了。”在医院里,唐跃云的妻子陆文巧一直哭诉着自己一家遭遇的不幸。  事发时,一桶汽油就放在门口不远处,大火就是汽油燃烧引起的,但昨日是阴天,不存在暴晒致燃的可能,关于起火原因,唐跃云夫妇一直没有弄清楚。但不可否认的是,那14升汽油引燃的大火,还是将唐跃云所有的家当烧为灰烬。唐跃云说,自己的两个孩子全身大面积烧伤,妻子陆文巧的双腿和双手也被烧伤。  等那330给妻子打点针水  唐跃云说,他以前在工厂做小工,每个月只能挣五六百元。到了去年11月份,他带着全家人从昭通鲁甸老家来到晋宁,在安江村租了4亩8分地,开始以种菜为生,不久前,他的兄弟姐妹还凑了3万多元让他盖起了3亩地的大棚,眼看着生活一天天好起来,可这场突如其来的大火,却将这个家庭所有的希望彻底碾碎。  事发后,唐跃云一直等着他在工厂做工时还没结清的330元工资,这笔钱本来要在下月5日才能拿到,可火灾发生后,远在昭通的亲戚马上到厂里说了唐跃云家的实际情况,这笔钱这两天就会到唐跃云的手中,他还指望着这330元钱能给妻子打点针水,因为妻子受伤后只做了简单的包扎。  女儿残了也要养她一辈子  “什么都烧光了,包括家里的4800块钱。”唐跃云心痛不已,到现在,他连给自己妻儿疗伤的钱都没有。  提起女儿小敏时,唐跃云说,今年8月才满9岁的小敏很懂事,事发前,她在家做好饭,然后叫父母回家吃,饭后父母要出门干活了,她刚准备洗碗,灾难就不期而至。  “我看见着火了,想着小弟还在屋里,就冲进去了。”躺在病床上,全身被严重烧伤的小敏很吃力地说出了这句话,站在一旁的唐跃云忍不住大哭起来。正上小学二年级的小敏在父母眼中不仅是个懂事的孩子,还很聪明,尽管经常做家务,功课却一点没落下,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我都没有她那种勇气,就算小敏残废了,我也要养她一辈子。”说到这里,唐跃云已经哭瘫在地上。  □ 城事互动  面对大火,看着依旧身处火海的弟弟,小敏做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举动,到底是一股怎样的力量支撑着这个年仅8岁的女孩。当身上的皮肤吱吱作响,那一声声希望的呼唤是否也在刺痛着每一个人的心。这个城市,需要感动;这个城市,需要力量;这个城市,需要小敏的这种坚强。生活新报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