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葉秋風 jakoye
关注数: 28 粉丝数: 128 发帖数: 7,501 关注贴吧数: 89
看到不少人对宫崎英高说力图让人不看攻略就通关的说法有微词 大部分有微词的说法主要源于极差指引的支线,这点确实是坏毛病,但其实跟宫崎英高的说法不冲突的,魂类游戏其实有个很大的优点(为防止误解,这里所指魂游不包括恶魂及魂12这几部我没玩过的魂游),但很少被人提及,就是它虽然以难度多为人所诟病,但其实魂游很少会有意的去“卡”玩家的游玩过程,魂游的游玩体验说的直白点就是推图,升级,打boss,就这三点,换言之你想要通关魂游,只需要做到这三点就够了。 你会发现这三点在每一部魂游里都设计的极为“精简”,每部魂游的地图虽然复杂,但其实迷路反而是少见的,这主要是因为boss房大多设计在极为显眼的位置,而想要推进进度大多数时候只需要打过boss,而不是舔图,至于打boss,最简化的需求也无非就是技术,装备和消耗品,我想玩过魂游的人都无需我去解释,魂游在这三个方面做的有多么的简化,所谓打boss所需要的技术根本不需要针对性的练习,百分之95的情况下都是背板,换言之你只要打就够了,哪怕你什么都不想,打的次数够多那你总能过,装备更是极致的精简,你玩任何一款魂游随便挑一个你喜欢的装备把它强化到顶级基本上都够通关,强化素材也是最简化的只有两种,基本上可以理解为你推图到什么进度就可以使用什么等级的装备,盾牌更是只要找个百分百物防盾就可以开干了,更强的盾牌不是没有,但就像我上面说的,不会是必须,不会因为你用了这个盾牌没有用另一个而被卡你的游玩进度,至于消耗品,只有红蓝瓶与葫芦是必需品,而这两者的强化都与装备类似,基本上,你不会为了如何强化或者增加足够多的数量而烦恼。 剩下一个升级我都不想提了,会觉得魂游升级系统复杂的人我觉得应该也不会玩几部魂游。 说了这么多,我想表达的是其实宫崎英高在设计游戏的时候绝对是专门对这些方面做了简化的,或者说是专门这么设计的,即,让玩家在玩魂游的时候有着极强的目的性,推图,升级,打boss等,而力图不让玩家产生我到底该如何才能推进游戏进度这一感受。 我想魂游在这方面做的还是十分成功的,我很少在玩魂游的时候产生迷茫,产生不知道这个时候我该干嘛的情绪,大多数时候我都会有事做,而作为魂游来说,哪怕你的游玩过程只是推图,打boss这两件事,这其实也已经是一部相当完整的游戏游玩体验了。 至于支线的弱指引,我认为是宫崎英高做的一次取舍,说的直白点,宫崎英高设计游戏的思路基本上是为单线程玩家准备的,那么这种会引开玩家思绪的东西就被“冷处理”了,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支线任务都是玩家逛图偶然碰见的,而不是主动找到的,在与NPC对话里透露的支线信息,也是听不听完全取决于玩家,宫崎英高不希望打断或者让玩家游玩思路变得混乱,你可能会说就这么一个简单支线混乱个毛?但这就回到了最开始的话题,宫崎英高的想法就是希望让所有人不看攻略都能通关,所以最大程度的降低了一般玩家的思考量,让愿意探寻的玩家去寻找,从而设计了魂游
人的一生中有多少恰逢其会的相遇? 深夜难眠,刷b站看见了21年春物活动时声优们念对自己演绎的角色写的一封告白信,听见早见沙织对雪之下雪乃说出了那句:“最喜欢你了,雪之下雪乃。”我不禁有些恍惚,自我第一次与春物相遇至今一晃已有十年之久,春物是我的入宅番,第一次听见八幡那句“所谓青春,既是谎言,亦是罪恶。”时,那年的我对青春毫无概念,只是如同热衷于研究星座的少女一般将自己与之契合的部分代入进去,觉得八幡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做了自己想做的事,于是,十三四岁的我,一味的憧憬着八幡与她们的故事。 我不曾将自己代入进八幡,不是因为我没有邂逅那些美好的少女,是因为这是他的故事,而我只是一个观众,但观众亦能体会到台上主人公的情感,这应该是我第一次接触如此细腻描写青少年青涩又纠结的情感的作品,因此我全身心的投入了进去,去理解他们的感受,我看见八幡因为将女生的礼貌误以为是好感而说了出来,因此半夜在被窝里扭曲这样的事情,觉得无比的真实,虽然没发生在我的身上,但让我产生了巨大的恐惧,以至于让我生成了一个“生怕人家女生以为我喜欢她的”莫名其妙的毛病,看见八幡一次次的自爆场景,如果是现在的我也许会觉得幼稚或者关心吧,但当年的我觉得这简直帅爆了,这种只有自己受伤,但是解决了问题的做法,自那以后我就爱上了这种不被人理解也不试图让他人理解,只是做着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的角色,每当这些角色做出那种会让他人或愤怒或悲哀的行为时,我就有种莫名的快感,我不知道春物是不是我这种莫名癖好的缘由,但至少我清楚,年少时的我因与春物的相遇而被大大的改变了。 如果是今时今日,已毕业多年的我在今天第一次与春物相遇,我想很多东西都会大有不同,我无法用与十几年前相同的视角来看这部作品,十年前的八幡对我来说就是一个同龄的朋友,而雪之下雪乃则是我的白月光,十年后他们对我来说是……我不知道是什么,因为我已经在十年前遇见了他们,我想象不出十年后才能相遇的场景,但我可以肯定当我听见八幡对青春产生的愤恨我肯定无法再有类似的共感,相反可能会笑着感叹着“这也是青春”,也许如今的我因阅历的增长而更能理解作品中角色的情绪,但理解不一定产生共鸣,十年前的我能随着故事里的角色喜怒哀乐,十年后的我前一秒还在看着番剧,后一秒我就要忧虑着家庭与未来,有些东西无法永远逃避,一如有些东西失去了就永远不会回来。 就像高中时与你一样青涩的那个她,也许在日后你能遇见一个又一个更好的女孩,但是她们都不能代替她去陪伴你的青春岁月,你的那部分被永远的定格在了那里,与她一起。 当然了,以上只是比喻,毕竟别说什么那个她了,我没有与任何女孩有过独属于彼此的邂逅,但我想总是有人有过的,我想他们应该能够理解。 我不想抱怨什么,我有我自己的人生,而所谓人生就是充满了邂逅,也许没有春物,我可能也会因在高中时偶然点开了某部叫《white album2》的作品,亦或者是因为好奇找了一下那个持剑金发少女的来源,我不知道十年前的我与他们相遇会是什么样,只可惜如今的我与他们只是擦肩而过了。 我为春物写了我的第一篇同人,虽然阅读量不高,但是少有的鼓励与支持也让我十分感动,这是第一个让我产生写文冲动的作品,对其他人来说也许只是一个自嗨作者的自我满足,但对我来说还是弥足珍贵的。 毕竟,在与之后我热爱的作品相遇之时,我已不再写文了。
人的一生中有多少次恰逢其会的相遇? 深夜难眠,刷b站看见了21年春物活动时声优们念对自己演绎的角色写的一封告白信,听见早见沙织对雪之下雪乃说出了那句:“最喜欢你了,雪之下雪乃。”我不禁有些恍惚,自我第一次与春物相遇至今一晃已有十年之久,春物是我的入宅番,第一次听见八幡那句“所谓青春,既是谎言,亦是罪恶。”时,那年的我对青春毫无概念,只是如同热衷于研究星座的少女一般将自己与之契合的部分代入进去,觉得八幡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做了自己想做的事,于是,十三四岁的我,一味的憧憬着八幡与她们的故事。 我不曾将自己代入进八幡,不是因为我没有邂逅那些美好的少女,是因为这是他的故事,而我只是一个观众,但观众亦能体会到台上主人公的情感,这应该是我第一次接触如此细腻描写青少年青涩又纠结的情感的作品,因此我全身心的投入了进去,去理解他们的感受,我看见八幡因为将女生的礼貌误以为是好感而说了出来,因此半夜在被窝里扭曲这样的事情,觉得无比的真实,虽然没发生在我的身上,但让我产生了巨大的恐惧,以至于让我生成了一个“生怕人家女生以为我喜欢她的”莫名其妙的毛病,看见八幡一次次的自爆场景,如果是现在的我也许会觉得幼稚或者关心吧,但当年的我觉得这简直帅爆了,这种只有自己受伤,但是解决了问题的做法,自那以后我就爱上了这种不被人理解也不试图让他人理解,只是做着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的角色,每当这些角色做出那种会让他人或愤怒或悲哀的行为时,我就有种莫名的快感,我不知道春物是不是我这种莫名癖好的缘由,但至少我清楚,年少时的我因与春物的相遇而被大大的改变了。 如果是今时今日,已毕业多年的我在今天第一次与春物相遇,我想很多东西都会大有不同,我无法用与十几年前相同的视角来看这部作品,十年前的八幡对我来说就是一个同龄的朋友,而雪之下雪乃则是我的白月光,十年后他们对我来说是……我不知道是什么,因为我已经在十年前遇见了他们,我想象不出十年后才能相遇的场景,但我可以肯定当我听见八幡对青春产生的愤恨我肯定无法再有类似的共感,相反可能会笑着感叹着“这也是青春”,也许如今的我因阅历的增长而更能理解作品中角色的情绪,但理解不一定产生共鸣,十年前的我能随着故事里的角色喜怒哀乐,十年后的我前一秒还在看着番剧,后一秒我就要忧虑着家庭与未来,有些东西无法永远逃避,一如有些东西失去了就永远不会回来。 就像高中时与你一样青涩的那个她,也许在日后你能遇见一个又一个更好的女孩,但是她们都不能代替她去陪伴你的青春岁月,你的那部分被永远的定格在了那里,与她一起。 当然了,以上只是比喻,毕竟别说什么那个她了,我没有与任何女孩有过独属于彼此的邂逅,但我想总是有人有过的,我想他们应该能够理解。 我不想抱怨什么,我有我自己的人生,而所谓人生就是充满了邂逅,也许没有春物,我可能也会因在高中时偶然点开了某部叫《white album2》的作品,亦或者是因为好奇找了一下那个持剑金发少女的来源,我不知道十年前的我与他们相遇会是什么样,只可惜如今的我与他们只是擦肩而过了。 我为春物写了我的第一篇同人,虽然阅读量不高,但是少有的鼓励与支持也让我十分感动,这是第一个让我产生写文冲动的作品,对其他人来说也许只是一个自嗨作者的自我满足,但对我来说还是弥足珍贵的。 毕竟,在与之后我热爱的作品相遇之时,我已不再写文了。
从异世界穿越题材作品的创作角度来考虑,影实这部作品其实很有意思 以目前的异世穿越题材的普遍情况来看,大多数人想看的无非是拿着各种各样的金手指装形形色色的比,那我为什么还非得给主角一个崇高的目的?何必非要走那些劳什子没人爱看的过场和流程?什么拯救世界啊拯救他人啊,我直接让男主的目的就是装逼不是得了? 影实就是这么设定的,男主一心一意的只想装逼,没有任何其他目的,在此基础上还得设定一个较为正常的世界观,以他人的正常来反衬男主的不正常,毕竟比是装给人看的,没有观众的比装起来不过是锦衣夜行,缺少了他人的喝彩的表演只能算是自娱自乐罢了,所以需要有阿尔法他们来当懂哥,需要有教团这样的发挥对象,需要有王国这样的观众,至此一切都很和谐。 但是这里有一点就是,如果只是玩传统的王道正派勇者流,说实话很容易会写的无聊,而且看王道勇者的真有不少人就是为了看冒险,所以这里所谓影之实力者真是挺巧妙的设定,不设定成王道勇者或者说别的什么都不够,恰恰是设定成影之实力者才行,因为别的设定都不好说,但这影之实力者整出来,他只能是走的装逼装大逼装特色逼的套路。 也就是说,作者从标题就把这作品的故事呼观众脸上了,咱写的就是这么一个故事,不玩虚的,你就看这逼装的爽不爽吧。这也算是与观众双向奔赴了。 影实,一部纯粹的作品,充满了日本人的工匠精神,舍去繁杂的细枝末节,好似高档寿司店里的三文鱼,不加任何配料,最纯粹的才是最好的
这算是我这几年看过的最意难平的漫画了 名字《你是不死的染灰魔女》,我说的不是连载版,而是原版AA,先解释一下AA是什么,简而言之,AA就是利用各种字符构成图像来表现剧情的漫画,嘛,从我配的图大概就知道是什么玩意了。说真的,看到翻译最新话以后一想到作者的更新遥遥无期我比当年看《剑风传奇》三浦最后一话的时候还难受,主要剑风那么多年从开始的黑暗风到后面的冒险风已经没有那么压抑了,正好又卡在一个能喘口气的位置,所以虽是意难平,但感慨的居多,但是上面这玩意则刚刚好卡在让我放不下手的地方,恨不得把自己脑子换成作者的然后把剧情补了。 这个漫画总而言之就是大量的病娇配上大量的刀和许许多多又涩又甜的黑巧克力的结合体,其实很多时候想夸一个漫画有很多角度,比如上面提到的《剑风》,它的大场景与精致而又极具吸引力的画风让人难以罢手,比如《来自深渊》这种极富有想象力的世界构成,比如《Crows》这种能将每个人物细细刻画出其存在感与魅力,但是《你是不死的染灰魔女》,它无法有大场面与独树一帜的画风,AA的题材否决了这种可能,世界观构成倒是很富有想象力,而且设定的很好,这个是无法掩盖的优点,但人物的刻画就“惨”了,出于AA的题材,整部漫画没有几个能称得上是完完全全原创的角色,毕竟毕竟AA漫画里的人物大多有其存在原型,当然,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未必是坏事,毕竟能不用花费笔墨就能让人对角色有一定印象,但万一先入为主的印象与作者想要创作的角色产生背离,那么违和感就会很容易产生,惊奇的是直到看完为止,我一点违和感没有感觉出来,甚至出现了因为作者刻画的吼姆拉实在太深入我心,这两天又去看了一遍魔法少女小圆,这种“同人”吸引去看原作的这种诡异情况。 作者对感情的描写着实让人触动,在那种高密度发刀高密度发糖大量不同性格且有着剧烈冲突的女角色混杂在一起的情况下,作者还能把剧情写的那么让人触动,说实话,我很庆幸自己看过了这本漫画,因为我是不大容易在看作品时有感情波动的那种人,上一个让我有差不多感情波动的作品应该是《白色相薄2》,而白2大多数时候还只是三人的悲欢离合,这本漫画则是多了整整几倍的快乐(?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么长时间的连载的情况下,作者时不时还能揭开让我惊叹的伏笔,这更让我觉得这部作品的可贵,连载版与小说化的失败让作者失去的动力真是太让人遗憾了,虽然现在重新开始的更新,但是很难说作者还有着之前的激情,但我大抵是会一直期待着。 最后还有一个我很满意的地方,这本漫画的if线画的真的特别的优秀,特别的让我满足,因为本篇是那种充斥着刀子与遗憾的剧情,if对缺憾的弥补就显得弥足珍贵,最新更新的吼姆吼姆太可爱了,我希望对这部作品产生了兴趣的朋友都可以去看看,只要你从我说的话里对这部作品产生了足够的认知,那么它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可爱吼姆镇楼
1 下一页